《大宋燕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燕王-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人道:“我姓黄,名琦今天叫你们来,其实是想送给你们一场大富贵。”

    杨丛义问道:“不知黄大人说的大富贵是什么,为何要给我们呢?”

    黄琦笑道:“我就有话直说了,不瞒二位,我被二位在太学的那场辩议所打动,准备出海一趟,做一次回易。我知二位在武学很用心,就安排了一场公试,给你们争取到一次授官的机会。如果二位愿意加入我的船队,商船出海之日,二位便是正九品武官,等船队回来,我保举二位直升正八品。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一听这话,杨丛义与汤鷽脸上神情变幻,一会儿惊喜一会儿犹豫,这里面的信息一时之间难以消化。

    黄琦见二人摇摆不定,便道:“二位不需要即刻给我答复,我可以给二位三天时间考虑。”

    杨丛义当即回道:“黄大人,不需要三天,我愿意加入大人的出海船队。”

    黄琦大喜道:“好,船队当有你一席之地。汤鷽,你是否还需要考虑?”

    汤鷽没有回答,反而问道:“不知道大人这次出海是去哪里?何时出海,何时回来?”

    黄琦笑道:“二位在辩议里说的可都是南洋和极西之地,这次出海自然是要去那些地方。至于何时出海,何时归来,就要看二位如何准备了。”

    汤鷽道:“为何要看我二人准备?”

    黄琦道:“不瞒二位,我的船队除二位之外,眼下尚无他人,所以何时能出海,由二位决定。”

    汤鷽看了一眼杨丛义,这场富贵似乎不靠谱。

    杨丛义问道:“大人,不知道这次出海商船有多少,规模有多大?”

    黄琦道:“原本是想出海一百艘,后来一想,第一次出海还是要保守一些,降为一半,五十艘船,每船两千料。”

    这个回答让杨丛义听的咋舌,五十艘船?当时辩议,百艘商船也是随口一说,这黄大人张口就要出海五十艘,似乎百艘海船也在他考虑中。一艘商船出海的花费他后来也了解过,绝对不低,百艘商船,那得花多少钱,临安有钱人多,能拿出钱组建一百艘商船的大户应该也不少,但真要组建百艘海船的人,估计不会有,出海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大人,请恕我冒昧问一句,这次出海是为你个人,还是为官家?”杨丛义心有疑问,不弄明白心里没底。

    黄琦笑道:“自然是官家,这大宋天下,除了官家还能有谁可以建造百艘大海船。也正因为这次出海是为官家,我才能许诺二位官职。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府库没钱,只要你们随我出海,赚了大钱回来,保你们升八品官,没有一点问题。”

    杨丛义道:“好,大人,既然是朝廷行为,我便没有顾虑,愿意听从大人号令!”

    汤鷽也回道:“我也听从大人调遣。”

    黄琦笑道:“好,有二位相助,这远洋回易必能成功。”

    杨丛义又问:“不知大人要我二人加入回易船队,主要负责哪方面的事情?”

    黄琦道:“不瞒二位,这回易船队就你我三人,我是这么想的,我提供钱财,协调人力,船队出海前的所有准备事项,你们来完成,船队能出海,你们授官正九品,当然在准备期间你们也有官有职。这次回易的本钱是三百万贯,若能赚回十倍利润,不光有优厚的封赏,我还保你们正八品官职。”

    正八品官职,杨丛义很心动,可这五十船的船队组建哪有那么简单,不说五十艘海船,就是五十辆车,组织起来都不简单。显然这黄大人是要做甩手掌柜,所有的事情,他们两人是做不完的,关键是现在什么都没有,只有黄大人口中的三百万贯钱。

    杨丛义道:“大人,回易之事纷繁复杂,前期船队组建、物资采购,也异常麻烦,纵使资金充足,只有我们二人怕是不够。”

    黄琦道:“这些都不是问题,需要什么人,你们尽管去招募,要钱我给钱,关系不通,我来协调。我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尽快出海,二是把钱赚回来。其他的,你们尽管放手去做。”

    三百万贯的生意,这成本够大,而黄大人只想做幕后老板,只想尽快能赚钱,其他的一律不管。杨丛义并不会做生意,也几乎没怎么接触,经济学学的那点理论知识,目前看来是用不上的,只得看向汤鷽,问道:“汤兄,你觉得如何?”

    汤鷽道:“大可一试。我家的药材生意每年流水也有十几万贯,我自小也有接触商贸,只要船队能出海,赚钱肯定没有问题。”

    杨丛义道:“汤兄,那赚钱之事就包在你身上了。”

    汤鷽一愣,反问道:“我负责赚钱,那你干什么?”

    杨丛义道:“我保你安全赚钱。”

    黄琦笑道:“二位既然答应,那此事就定下了。三天后,二位接到授官敕书就可以开始筹备,我希望能在年内出海。”

    见杨丛义、汤鷽二人没有异议,黄琦当即笑道:“正事就先谈到这儿。今天是除夕,你二人离家遥远不能与家人团聚,就由我陪你们过这个除夕吧。”

    二人齐声道谢。

    “来人,上菜。”黄琦一声轻呼,门外随即有人进来。

第140章 纸上谈兵() 
当晚一桌山珍海味,酒足饭饱之后,杨丛义、汤鷽二人被送回武学。

    回到斋舍,杨丛义兴奋异常,点上灯烛,想与汤鷽彻夜畅谈一番。

    但汤鷽喝了两杯酒,早已晕晕乎乎,完全不顾他在说什么,直接躺下就睡了。

    杨丛义无奈躺下,亮着灯烛,脑子里翻江倒海。辩议,今天的这番机缘,就是源于那场辩议吗?当时不过是作为武学生实在看不过去,上场随意论了一番,就被有心人听去了吗?

    那天围观辩议的人有很多,大部分是太学生,但像他这样过去看热闹的也不在少数,保不准里面就有官员,或者说是朝廷的暗探,毕竟太学不是一般的地方,这里的学生将来都是要走上仕途,为官一方的,他们此时是怎么说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将来就有可能怎么做,朝堂上历来就有派别之分,相互打压,再正常不过,不是一路人,最好就不给他进入仕途的机会,太学生的辩论,是发表个人见解,也同样会传达出他们的立场,比如最后那场,秦淼、沈缙建议清丈田亩,谁知道他们将来为官,会不会提议清丈田亩?这就是一个不*,没人会希望这样的人进入官场,毕竟位高权重的人,更会考虑他们的利益。

    因此,太学辩论没外人关注是不可能的。如此一来,那天太学辩论传出去,也很正常。

    打了几十年仗,北宋汴京积累百年的财富又被金人抢走,南宋之前就一直打仗,定都临安时日不长,什么都要重建,样样都要花钱,一次能得钱千万贯的回易,自然会引起当权者注意,成不成都会去试一试。但这等大买卖,为什么会找他们来做,杨丛义不是很明白。

    而那个黄大人的身份也不是很清晰,从他衣着谈吐看,并不像是盛气凌人的官僚,但能随意支配三百万贯的人,地位必然不低,况且还能安排武学公试,担保授官,这一切都不是一般可以做到的。但关于回易之事,他居然全部放手,三百万贯银钱,随意让他们去支配,而他自己只看结果,这就有些不可思议。

    要么是身份所碍,不方便出面做这些事情,要么就是回易之事一窍不通。封建社会,士农工商,回易属商,商人地位低下,当官的自然不能自降身份去做这些事情,但为官有一定资历的,谁没有自己的势力,没有亲朋故旧,虽不能自降身份经商,完全可以让亲朋代劳。

    但这次三百万贯回易,是朝廷的行为,接受任务的官员,完全不用有什么自降身份的顾虑,而黄大人直接把三百万的生意交给他们,还以官职相诱,这就说明黄大人很可能不懂回易,所以才更重视结果,他要的是钱,要的是尽早出海,尽早赚钱回来。如果真是这样,他们前期筹建船队的工作,会面临两个极端,要么黄大人指手划脚、沟通不畅,浪费时间,要么他什么都不管,当个甩手的掌柜。

    这两个极端,实在要选,杨丛义宁愿黄大人什么都不管,只要协调给他们人,给他们钱。

    具体怎么弄,明天还得跟汤鷽好好聊聊,做个计划再说,后世资讯发达,他虽没做过生意,国际贸易是怎么回事,都还是多少了解一些。

    一觉醒来,大年初一,绍兴十八年。

    汤鷽一觉酒醒,想起昨晚授官的承诺,很是兴奋,各自练了半个时辰的剑术枪术之后便罢手,回房讨论回易之事。

    “杨兄,远洋回易我们都没做过,需得找懂行的人,我改天回趟家,找些关系请到做过回易的人。”

    “汤兄,这样,我们先做一个大致的计划和分工。黄大人说,筹建船队之事交给我们了,我们就得做好全权负责的准备。”

    “你有什么想法?”

    “组建远洋船队,分三大块,一是得有数量足够并且可靠的大船,二是得有装满五十艘船的商品物资,三是得有数量足够的各种人才人力。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人来做,再把人分成三类,一是回易人才,二是武装力量,三是远洋舵手、水手劳力。”

    “这么一分,事情就清朗很多了,我家是做药材生意的,回易人才我负责。”

    “汤兄,可不止回易人才。我们来分下工吧,你负责回易人才的招募,负责五十艘船的商品物资采购,我负责武装人员、远洋舵手、水手劳力的招募管理,负责五十艘海船建造,负责远洋生活物资采购。你看如何?”

    “杨兄安排的很好,只是事情依然庞杂,如果要年内出海,时间怕是不够,五十艘船的物资,从全国各地采购来,不知要花费多长时间。沿海最大的港口在泉州,离我家不是很远,但要把物资全都运过去,难度太大了。况且也不可能在年内造出五十艘大船吧。”

    “汤兄说的是,船为首要,我会先去监造海船。至于物资采购运输,我觉得可以充分利用水运,在长江两岸设置几个物资采购集散地,长江流域各路物资可以集中,然后从水路运到泉州,两浙地区也先就近储存,等船建好,再运往泉州,或直接开船过来装运,两广地区的商品物资,集中到广州,船队南下时,留空船去装运。这样能不能解决问题?”

    “这也是办法,只是物资管理上难度不小,需得可靠的人手,不然物资丢失难以避免。”

    “可以规范流程,如果在集散地交货,货款分两次付清,交货时付一半,到泉州港装船时再付另一半,交货时付款收据一式三份,卖家一份,采购负责人一份,你留一份,等装船时,三方核对账目,账目出入较大的,采购负责人和卖家交官府查办。如果卖家自己把货物运到泉州港装船,可以一次性付清货款,采购价也可以适当提高一些,鼓励卖家自己运送。”

    “杨兄方法不少啊,你也可以做回易了。”

    “都是纸上谈兵,不知实际做起来会怎么样。财权就交给你了,能采购到多少商品物资就看你的。”

    “你觉得除了丝绸茶叶瓷器,我还应该采购些什么?”

    “除了这三样,一切东方独有的东西都可以采购一些,团扇、折扇、笔墨纸砚、竹席、乐器等,生活娱乐相关的行,但是书籍禁止采购。”

    “为什么呢?”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书籍里藏有很多我们还没有重视起来的东西,一旦外传,被异族窥视,对我们很不利,因此书籍不外传,其他娱乐、生活用品,尽可采购。”

    “杨兄深谋远虑,我不及。”

    “先不说这些了,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完成工作,各自罗列一下,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吧,要想年内出海,时间紧迫,不得不早做准备,等授官敕书一到,我们估计就得分头行动。”

    接下来的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杨丛义、汤鷽二人闭门不出,在武学里潜心探讨、编制船队组建和物资采购管理计划,临安城里的热闹喧嚣,丝毫没有打扰到他们。

    三天里,他们做了尽可能详尽的计划,采购多少东西,花费多少银钱,都在估算之内,等有具体的数据资料,计划便能更详尽。

    这几天里,杨丛义教会了汤鷽乘法和除法,这些汤鷽之前从未学习过的东西,幸好他比较聪明,学起来特别快,没有花费太多时间,不然杨丛义会对他信心大失,乘除法都不会,怎么算的清楚账,管得好钱。

    正月初三下午,黄琦带着敕书和官服,亲自来到武学,在斋舍内找到杨丛义和汤鷽。

    黄琦拿出敕书直接交给二人,然后笑道:“杨丛义授承节郎,权任回易督造副使,汤鷽授承信郎,权任回易督造副使,恭喜二位。”

    杨丛义、汤鷽接过敕书,想皇宫所在深深一拜谢恩。随后,向黄琦谢道:“多谢黄大人赏识。”

    黄琦笑道:“二位既已授官授职,我们等便是同僚,回易之事还得通力协作,早日成行才好。”

    杨丛义笑道:“黄大人说的是,我们也希望能早日出海。这几日我和汤兄做了计划,请黄大人看看吧。”

    黄琦笑道:“好好好,没想到二位已经开始动手,黄某多虑了。”

    杨丛义、汤鷽拿出做好的计划,铺在桌上,三人一起察看,黄大人粗略一看,简单问了几句,便道:“二位如此实心用事,这次回易有二位相助必能成行,满载而归。”

    杨丛义道:“黄大人过奖了,都是份内之事。”

    黄琦忽喊一声:“抬进来。”

    就见屋外抬进来两个箱子,放在地上明显能感觉到地上一震。

    黄琦随即将箱子打开,只见箱子装的是白花花的银锭子。

    “这是五千两白银,可换钱一万贯,作为二位回易督造副使的公使钱,二位副使可随着支配。造船、招募、采购物资的费用,可照例列支。住在武学,进出多有不便,我在保民坊租下一个院子,已经清理干净,作为回易督造处公办之所,二位可即刻搬过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