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燕王- 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顾清尘拉着孩子,很不高兴。

    “那就请夫人帮思远拿着吧。”

    说话间,杨丛义上前几步,笑着将玛瑙珠子朝她递过去。

    “一个珠串就想收买我?”

    顾清尘嘴上这么说,手一抬便将玛瑙珠串拿在手中。

    杨丛义尴尬的笑笑,没有接话,低头去看站在边上的孩子。 富品中文

    

第536章 陆游的困惑() 
“这是汤姐姐挑的,还是夫君自己挑的?”

    顾清尘将手串戴上手腕,大小正好合适,丝丝凉意从手腕传遍全身,十分舒服。

    “当然是我挑的,这怎么能假手他人!”

    杨丛义没敢抬头,蹲下身子,准备将孩子抱在手中,结果那孩子却向一边躲开了。

    “算了,就当夫君挑的吧。这次回来应该还有事要说吧。”

    顾清尘俯身将孩子抱起来,往屋内走去。

    “也没什么大事,过两天我就要北上,去明州、临安,不知道要在临安耽搁多久,家里暂时顾不上了,要是朝廷另有安排,我会及时派人去你送个信回来,要是没有特别的安排,我自己会回来。”

    “国事为重,夫君忙你的,不用担心我们,家里有我和莲儿在,一切都会好好的。家我们会看好,思远我们也会带大。”

    “嗯,这些年辛苦你了。”

    “除了这,就没有别的了?”

    “还能有什么?”

    “汤姐姐你怎么安排了?在泉州吗?”

    “她没在泉州,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你不用担心。”

    “我担心什么,她还能来找我不成?”

    “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怕你们见面打架,如今天各一方,各自清净。”

    “我为什么要跟她打架?我跟她有什么好争的。”

    “不打架最好,没事最好,是我心胸狭隘了。”

    “夫君,要不要再要个孩子,只有思远一个,家里还是太冷清了。”

    “你们照顾的过来?”

    “没事儿,大不了雇人。”

    “行,家事听你安排。”

    “这会儿听我安排,汤姐姐的事怎么不听?”

    “翻篇了,就不要再提了。”

    “算了。今天你好好陪莲儿,开枝散叶,还得靠她。”

    “听夫人的,明天陪你吧。”

    “不用,等莲儿怀上,以后有的是时间。”

    杨丛义在家里始终没能抱到思远,那孩子经过上次那件事,似乎已经把他当成了恶人,根本不敢靠近。

    心中小小的失落被卖力扭动腰肢的莲儿驱散,他今天不是很想动,于是便让莲儿上了他的身,初时还扭扭捏捏不敢动,非常拘谨,谁知在他的帮扶下动了几下之后,很快就进入状态,不由自主的动了起来,腰肢扭动间,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欲望被撩起,杨丛义很快翻身做了主人,开始猛烈反击,给她以颜色。

    未多久,风歇雨停,各自收兵,莲儿大了胆子,投进老爷怀里。

    “夫人上次也不是真生老爷的气,也不是妒忌,只是替老爷着急而已。夫人说,老爷要是真想娶,她亲自给老爷挑几个未出嫁的良家女子都行,汤姐姐年龄有些大,会影响老爷声誉。”

    “娶那么多做什么,这事你别管。她也是苦命人,又是我朋友,曾经还帮过我大忙,我不能不帮她。实话跟你们说吧,这个家里有你们在就够了,不需要其女子再进来,你们不要整天胡思乱想。”

    “是,老爷,莲儿知错了。”

    莲儿心里一暖,说话间,大着胆子把身子贴近老爷下身,缓缓扭动起来,轻轻触碰最敏感的方寸之地。

    几息之间,杨丛义的邪火再被撩起来,不得不提枪泻火,狠狠的将她再收拾一顿。

    直到两人汗水淋漓,再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方才心满意足的各自睡去。

    在家住了两天,杨丛义再次离开,与顾清尘和莲儿关系恢复正常,而他的儿子却始终不愿与他亲近。

    神舟起航,离开泉州湾,一路向北而去,目的是明州,泉州港内属于回易处的海船则带着护卫军出海,向东南方向而去,他们的目的地是流求。

    朝廷要的是钱和货,而不是人,带太多人回明州、绍兴、临安,朝廷就会有人没事找事,编造谣言,不如把他们都放在远离大陆的流求,在那儿不管有多少人,朝中都不会有人关心,因为那儿跟琼州一样,都是蛮荒烟瘴之地,甚至连琼州都比不上,不然那么大个地方,也不会只有一个垂垂老矣的县令在管理。

    在去往明州的路上,杨丛义跟陆游一起核对了船队在泉州的全部交易账目,最终的总账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大的让他们吃惊,大的让他们不敢相信。

    泉州共出货四十船,所获钱财总计三千四百八十五万贯,加上在广州出售的货物,如今已有将近四千万贯收入。

    若再算上神舟上存放的金银珠宝、珊瑚玉器等奇珍异宝,就目前所得已远超五千万贯,先一步赶赴明州的那七十船货,价值更高。

    总之,这次回易完成朝廷交办的任务应当是十拿九稳,若是明州交易顺利,多赚上千万贯钱也不是问题。

    陆游拿着账目,心中大受震动,都说百姓没钱缴税,朝廷没钱拨款,之前一直想不明白钱都到哪儿去了,如今他算是明白了,钱都在豪商巨富手中,都在王公贵族家里,钱都被他们收敛起来了,所以百姓没有钱,国库没钱,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朝廷没钱修路没钱赈灾。

    船队带回来的西洋货物,价钱高的普通百姓看都不敢看,那些富商豪门却能一掷千金,更有甚者,直接整船买下,货都不用装卸,直接运走,他们的豪气初时让陆游很难平静,因为在他们面前,他是那么的贫穷。不过随着交易越来越多,他渐渐麻木了。

    随后一个问题时常在脑中浮现,钱多少是多,多少是少?

    他还跟沈缙就此事讨论过,最终他们一致认为,钱不存在多与少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够用就行了,真给他们几百万两银子,他们还不知道怎么花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拿回家去,谁愿意花谁花。

    与此同时,又一个问题在脑海浮现,回易船队没回来之前,富商豪门手里的这些钱都在哪里?都放在地窖吗?若没有回易,他们把搜刮到的钱全都藏在家里,十年几十年之后,百姓手里还有钱吗?朝廷手里有钱吗?

    这是个问题。

    当年在临安游学,准备科考时,曾经与太学生辩论过关于“百姓藏钱一万贯,三年之内不交易便没收”是否合理的问题,当时心里就有疑问,百姓手里的钱从哪儿来,朝廷的钱从哪来,最终这些钱又流到哪里去。

    那时他想不明白,后来做了回易参军,随船出海,才渐渐想明白一些。

    如今那些商贾拿出手里的大笔钱采购了无数货物,他们势必要把手里的奇货提价之后进行售卖,再收回更多的钱来,从他们手里购买货物的人,又是从哪里弄来的钱?

    毫无疑问,他们赚不了大商贾的钱,只能搜刮底层百姓。

    所以如此高价的西洋齐货,对普通百姓来说没有丝毫好处,反而会让贪婪之人为获得足够的钱财满足私欲,不停的搜刮他们,带给他们更大的伤痛。

    这些天陆游因为此事,内心煎熬不已,不知他来回易到底是对是错,这个问题他没有跟任何人说起,毕竟,一旦说出来,恐怕就被看成是不支持回易。随后马上就会有人问,既然不支持回易,当初为何出海?

    为避免麻烦,他选择闭嘴,把问题藏在心里。

    从泉州去明州,水路不足千里,顺风北上,不用太赶,七八天也就到了。

    神舟上能跟杨丛义说上几句话的除了陆游之外很少,他又不喜欢一个人观舞听曲,所以时常会找陆游聊天。

    能聊的话题很多,但很多时候不由自主的就会聊到回易,聊到朝廷大事。

    年轻的陆游毕竟是读书人,尚未入仕途,心里有话根本藏不住,杨丛义很快就觉察到他对回易的看法和态度,对整个回易来说是很不利的,也很危险,因为他心底已经开始怀疑回易,怀疑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意义。

    回易是必须坚持的朝廷大事,在杨丛义看来,挣钱是小,培养一种进取、冒险的精神更为重要。

    现在的大宋*逸了,临安歌舞升平,高官小民一起享受安逸,地方驻军不再训练,享受太平,等危机来临,他们哪里还有抵抗的勇气?

    不能打仗,那就远洋冒险、练兵,激发随行将士们面对狂风巨浪时的勇气。

    然而,这些话杨丛义不能跟他直说,他怕他会刨根问底,而他的来历和秘密,真的是秘密,不能跟任何人说起。

    最终,他们的议论回到远洋回易的初衷,赚钱,丰盈国库。

    对于陆游远洋回易带回来的高价奇货可能使普通百姓更加困苦、更加贫穷的忧虑,杨丛义给了他一个解释。

    他告诉陆游,朝廷缺钱、国库空虚,于是才有了回易处,回易处是为朝廷赚钱的,朝廷赚钱跟商贾一样,大部分商贾赚钱只为传后世,而朝廷赚钱是为了花出去,拿钱办大事,最终回易船队赚来的钱,会通过各种途径再次回到百姓手中。

    钱,只有流通才有意义。

    当天,杨丛义跟陆游说了很多,解释了他所理解的回易和贸易的意义,而让陆游记忆深刻的,只有这一句。

第537章 回京复命() 
钱财快速流通,整个国家生产生活才有活力,远洋回易意义重大。

    陆游通过杨丛义的解释,想明白一些道理,他的心结解开了,如释重负。

    与此同时,他对朝廷政策制定的深意和政令运行规律也有了一些自己理解,对整个国家和社会也多了些了解,整个大宋如今面临着什么危险,他有了较为清晰的感知。

    几番深谈之后,陆游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对回易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他认为船队从异域带回来的东西,人人都觉得奇货可居,在大宋高价出售,可以赚大钱,那么运到西夏和金国,肯定也能卖出好价钱,或者直接跟他们交换,换一些大宋用金银都买不到的东西,比如马匹和牛羊。

    陆游的这个想法很好,杨丛义马上开始考虑此事的可行性。

    大宋自从将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丢失,马场也全部落入金人手中,如今唯一的一个马场在荆湖,但马场面积有限,产出的马匹也不过才数千匹,加上大量百姓南渡,很多土地被开垦成农田,没有大片牧场,根本养不出好马,甚至连牛羊都成了紧缺物资。

    如果真能通过西洋货从金人、西夏人换来大批马匹和牛羊,一能解决战马和运力的问题,二能增加耕地的效率,大宋每年的粮食产出将有一定增加,还能解放一些劳动力,他们又能从事手工业,或是其他农业生产,制造出更多商品,运往西洋,换回更多货物,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大宋的局面将会大大改善,将来不费一兵一卒,掏空金国和西夏也不是不可能。

    不管此事是否可行,杨丛义对陆游的想法还是大加赞赏,至少他开始认真思考回易的意义,真正开始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

    几天后,神舟到达明州。

    沈缙带领的船队已经跟闻风而来的各路商贾展开交易,就在杨丛义、陆游达到回易营地的当天,便有三船货交割出去。

    截至当天,已经签订交易契约,而还没来得及交割的货物就有三十船之多。

    绍兴、明州一带的商贾,甚至是从扬州、临安赶来的豪门大户,比等待在泉州多日的富商更加疯狂,他们的采购不论货物细分种类,也不论价钱,更不论数量,直接就从船册上挑选,要么一船,要么两船。

    那些拿着一百万两、两百万两银子来采购货物的小商贾直接靠边站,根本轮不到他们上前,虽然回易船队一再强调先来后到,公平交易,然而在巨商豪门面前,小商贾哪有抗衡的资本。

    眼看只有三十多艘船货物尚未交易,杨丛义不得不让沈缙放慢交易速度,这些货不能在明州全部出售,还得给临安留一些,至少得留下十船。

    朝廷是要脸面的,大宋又有这么多官员,每年节日很多,赏赐的东西不能千篇一律,今年赏赐半领衣裳,明年再赏半领,肯定是不行的。

    回易处是为朝廷办事,说是只要赚回钱来就行,若是真的只给钱,不给留几船货,那肯定是自讨没趣,杨丛义又不傻,这种事他当然要考虑。

    还有,临安勋贵和朝廷大员很多,但真正有钱的并不太多,他们的财力根本无法跟豪商巨富相比,以他们的身份地位若用不起西洋奇货,那么回易也就别想再继续做下去。

    当年有回易之功,汤鷽却被流放琼州担任一个小小的地方官,而他也被打发到昌国海岛,后面更是让他去了广南,经过这么多年,他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之前的那番经历跟跟他们不无关系,或许便是当年船队回来大肆售卖奇货,却没有考虑那些家底并不丰厚的勋贵和高官大员。

    船队在明州的交易,陆游加入之后,杨丛义便不再关注,也极少插手,那些商贾采买多少全凭他们的财力,对船队来说,他们买的越多越好,因为这样,船队就省事了。

    调拨了十五船不对外出售的货物严加看护之后,交易速度骤然加快,几天之内剩下的货物全部几乎全被采买一空,除了两船蓝色的矿石,还有一些看起来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

    至此,回易船队的交易基本结束,因为剩下货物不再对任何商贾出售。

    杨丛义、沈缙、陆游三人将账目汇总,共同核对之后,得出了最终数字,九千三百五十七万贯,减去前一次回易处的欠款,再减去这次要付给商贾的货物采购款、给几大官窑和织锦院的货款,以及借来的钱和利息,目前赚取的钱财达到五千六百多万贯,朝廷交付的回易任务已经完成。

    既然货物售完,回易基本结束,杨丛义马上带着陆游乘坐神舟返回临安复命,沈缙则继续留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