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想着,便随手捡起石子,朝远处丢去,击中树木之后,发出清晰的响声。
“袭击!”有巡逻兵卒惊叫道。
旁边的其他兵卒道:“哪有什么袭击?大惊小怪,我估计是老鼠。”
“不行,还是去看看。”那巡逻兵卒持刀向前找去。
几人找过去一看,地上当然空无一物。
“我说是老鼠,你还不信,这地方哪有什么刺客能进来。”
巡逻兵卒慢慢回到原处。
不多时,张柳故伎重施,再丢一块石头,又一阵响声传出。
“又有声音,要不我们再去看看?”
“有什么好看的,就是老鼠而已。”
“我们还是去看看吧,毕竟老爷的安全重要。”
几人再次过去,仔细察看一番之后,地上仍然空无一物,什么也没有发现。
“我就说了,肯定是老鼠,说了你还不信。”几人再次回到原地。
当张柳第三次丢出石头之后,那些巡逻的兵卒,再也没看一眼。
随即,张柳在夜色掩护下,悄悄靠近院子中间被守卫的房间。
守卫巡逻的兵卒,虽然布满整个院子,但房间三五丈之内反倒没有兵卒靠近。
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在里边的老爷在休息,少不了会办些私事,让外人听到,自然不好。就是动静再小,如果兵卒就在窗户边,说不定就有些悄悄话也能被听去,一旦有人传出去,有损老爷的名声。
张柳靠近房间之后,他将耳朵贴在窗户上细听,房内没有传出任何动静,显然屋内人在熟睡中。
窗户迅速被轻轻撬开,没发出一点响声,随后一个翻身便跳进屋内。
进去之后,靠在窗户边停留片刻,等眼睛逐渐适应房间内的黑暗,不用多时,房里一切便逐渐清晰起来。
一眼便见到房内有一张醒目的大床,床上有帷幔遮得严实,里面是何人,张柳看不清楚。
他抬脚悄悄靠近,脚下没发出一点响声,手里的长剑一伸,慢慢挑开床上挂着的帷幔。
即使光线微弱,张柳也一眼认出,床上躺着的男子便是刺史李全,至于他身边躺着的另一名女子,则直接忽略,没有细看。
翻手将剑鞘在二人脖颈处一点,二人随即陷入无意识中,继续昏睡。
既然已经确认眼前之人就是寻找多时的目标,时间不早了,免得夜长梦多,张柳便不再过多停留,迅速将李全包裹一番,单臂一捞,就把他夹在腋下,闪身来窗边,确认无人注意之后,轻推窗户干净利落的翻了出去。
未发出一点动静,院中巡逻的兵卒还没发现任何异常,张柳便将李全带出了他原本所在的小院。
随后张柳夹着李全,在黑暗中躲过了一处处巡逻的岗哨,不多时,便翻出宅院高高的围墙,进入河静城大街。
河静城内空无一人,张柳不需躲避,一路飞奔出城。
等他再次回到海岸,将人交给潜伏在海岸边的宣威军,他的差事便算完成了。
天微亮,战船驶来,一靠岸,宣威军便将抓到的人带上战船,带到杨丛义面前。
灯笼上前一照,杨丛义便看得清楚,此人正是河静刺史李全,他那张脸虽然只见过两次,也绝不会认错,此时躺在地上的不是他,还能有谁?
第218章 打定注意()
一见到此人,杨丛义当即便要开始审讯,却见李全到此时还在昏昏大睡,丝毫没有要醒来的迹象。
张柳见此,伸手一指点在李全身上,但见那李全,哎哟一声,便睁开了眼睛。
眼见周围全是大宋人,顿时惊慌失措,诚惶诚恐,口中连叫饶命不断。
但杨丛义只是冷笑几声,便开口问道:“李全,把你带来此处,你当明白我们有何目的。还是老实交代吧。若言语不实,就是把你丢进海里,怕是也无人知晓。我大宋,能人异士不计其数,能把你人不知鬼不觉的从被窝里带到海上来,就能让你悄无声息的从人间蒸发。你若不信,那便不要开口,半个时辰之后去海里喂鱼去吧。”
那李全听到这话,浑身如筛糠,瑟瑟发抖。当即叩头道:“请大人饶命,我也是利欲熏心,被他人唆使,要是大人饶我性命,我必将那人如实相告。”
杨从义冷笑道:“到此时还想讨价还价。是何人指使,你先说出来,如若属实,自会饶你性命,如若不实,纵使你重新躲回河静城里,找再多的兵士保护,我还是会把你抓回海上。还不如实招来!”
李全叩头道:“上使大人饶命。几日前,从升龙城传来命令,要下官一定要想办法留住天朝使团。他们给下官的信中,言语之间对天朝使团不是很敬重,下官推测可能升龙城对天朝使团出使之事不是很在意,是以下官才自作主张,派人将使团围困在城里。具体给下官写信的到底是谁,下官不是特别清楚,但信上有朝廷大印,下官不得不遵命。不久之后,升龙城应该会来人,据信中所说,让我无论如何要将使团留在河静城三日,只要天朝使团不离开,下官的任务便算完成,以此推算,他们也许在明日,便有人到达河静城,到时候上使可以亲自审问他们。”
杨丛义道:“是否属实我自会派人查探。升龙城给你的书信何在?”
李全道:“还在下官府上,下官已经妥善保存。”
杨丛义道:“好。李大人,看在前些时日,你也算善待天朝使团,今日便给你些自由,这些天你暂且留在战船上,我们吃什么,你便吃什么。若有歪心思,想动什么小动作,当心掉进海里,沉海喂鱼。”
那李全当即承诺,一定老老实实呆在船上,哪里也不去,只待天朝上使证明他所言不假,再放他回去便是。
李全的话,杨丛义并不完全相信,如果此事不是李全主持,幕后主使到底是何人?既然他有书信,还有安南朝廷大印,想来此事跟安南国王脱不了关系。
如今看来,将大宋使团围在河静城内这件事,可以是李全自作主张,当然也可以是升龙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目的,具体怎么样,就要看李全能不能完成围困大宋使团的差事。
戴大人完好无损,已远避三十里外,显然,围困大宋使节之事,李全失败了。
既然失败了,围困、追杀大宋使节的这口黑锅,就只能由李全来背,升龙城肯定要撇清关系。
从整个事件来看,李全背后必然是有升龙的势力在操纵。
大宋使团出使安南本是好事,李全一个地方官,没那胆量,也没理由对善待了二十来天的使团突然翻脸,况且大宋使团本来就是为出使而来,又何须把他们看住,强行留在河静城,难道是怕他们跑了不成?
使团自然不会跑,除非目的国有明显的敌意。安南对大宋有没有敌意?毫无疑问,肯定有。所以应该是安南对大宋抱有敌意,如此才会让李全包围使团。
但包围大宋使团,具体所为何事?只有等升龙城来人到河静城之后,他才能知晓。
升龙派兵三千人,日夜兼程赶来河静方向,显然不是迎接大宋使团。
他们先包围,再派兵,所图不小。如若不把安南人真正的目的弄清楚,纵使全身而退,此次安南之行也是白跑一趟,还浪费将近一个月时间,回去之后又如何交代?
想来想去,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宣威军就不得不冒些风险。
杨丛义暗自打定注意,这险值得冒,也必须冒。
升龙城方向过来的安南军必须拿下,这是杨丛义给宣威军下达的命令。
两艘战船随即向北方开去,在离河静十里之外停船靠岸。
一千余宣威军即刻登岸,悄悄向北方潜去。
一个多时辰之后,在河静城北边的一片森林里,宣威军分几部分埋伏在道路两旁,只待升龙方向来的安南军队进入伏击圈。
对这场有心对无心的埋伏战,杨从义已经做了一些具体安排。
把整支宣威军分成三部分,杨丛义亲自带领五百人迎头硬撼安南先头部队,拦住升龙赶来的军队去路。张彪带领三百人,前出五里,选择险要的地方,埋伏在安南军队必经之地。剩余两百人,在这五里之内,前后军之间,以火为单位,随意潜伏,他们每人都携带有不少霹雳弹等*武器。
只等天亮,再观察一番地形,略作调整之后,就等升龙来的安南军队进入埋伏圈。
如此这般的一场伏击战,纵使安南军人数是宣威军三倍之多,杨丛义也并不是特别担心。最坏的结果,若此战不胜,宣威军有霹雳弹掩护,也可从容退回海岸,登船离开,安南人也拿他们毫无办法。
宣威军手中有霹雳弹这种*武器,安南人手里没有,不管他们军纪多么严明,一轮霹雳弹丢过去,安南军怕也要肝胆俱裂,阵型凌乱,到时候胜负还是两说之数。
至于进攻时机,杨丛义并没有太多考虑,只需要等安南军进入埋伏圈,一旦到了他面前,就是发起进攻之时,张彪等人带领的其他宣威军随后跟上就是。
一旦遭遇,是成是败,全凭临阵机变和将士士气。
打伏击的一方,心理上原本就有优势,武器再精良一些,信心也就更足。
宣威军难得遇到这种打仗的机会,是以将士们士气正旺,都想捞点军功,挣点钱。杨丛义在战前就说了,干掉的敌人越多,奖励就越丰厚,打仗不光有饷钱,还能额外挣钱,积累到足够的军功还能当官,这样的好事在大宋可不多见了。
军士们躲在暗处,磨拳擦掌,蠢蠢欲动,整理军甲,检查武器,只待大干一场。
一个多时辰之后,正值太阳初升之时,森林里过来一支军队,正是从升龙赶来的安南军。这比李全预估的时间,大大提前,若不是杨丛义命令趁黑埋伏,再稍晚一些,他们便会开进河静城里,到那时宣威军便再无机会,。
张彪埋伏在丛林路边,他们首先发现安南人的军队。整支军队士气不旺,军士看起来疲惫不堪。
从升龙到河静城,少说也有七八百里,全都是山路,看这模样,他们似乎是想一口气开进河静城。
这支军队以步行为主,但也有不少人骑在高大的动物上,那动物高达丈许,四条腿如圆柱,耳如筛子,鼻子长达丈许,口中有两个雪白巨大的獠牙,偶发一声,声震山野。
这动物是大象,杨丛义已经提前告知众宣威军,让他们见到不必害怕,其实在河静城里有些人已经见过。安南军有大象作为帮手,平常难以对付,但宣威军手里有火器,这些大象便不足为惧。
张彪示意众人继续耐心等待,他们要等杨丛义率先进攻安南军,他这里才能出击,众人看着全无精神和士气的安南军,强行按捺住杀出去捞军功的冲动。
小半个时辰过去,只顾埋头赶路的安南军队出现在杨丛义视线里,一见安南军的模样,他便知宣威军此战必胜。
埋伏的宣威军军卒稍微有些紧张,但一见监军在最前边直面敌军,他们也心下稍安。
耐着性子,等安南军接近百步之内,杨从义悄声下令,准备攻击。
时间流逝的速度似乎变慢了,好像等了好久,才等到敌军进入二十步之内。
“放!”只听杨丛义一声令下,道路两旁一轮箭雨飞出,直入敌军先头部队。
太阳初升,安南军卒精神疲乏,双眼朦胧之间忽然遭遇袭击,许多人中箭之后纷纷倒地,整个先头部队顿时一片惊慌,没被利箭射中的人开始手忙脚乱的翻找武器,准备抵抗。
三轮箭雨过后,敌军混乱之间,稍有喘息之机,正待整军备战,却见杨丛义点燃霹雳弹,手臂抡圆,便朝敌军聚集之处扔去。
只见那霹雳弹哧哧冒着火花,在空中旋转着,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朝敌军中间落去。
刚一落地,敌军还没看清是什么东西掉下来,霹雳弹便轰隆一声,在敌军之间炸响,巨大的声响,震耳欲聋,声震几里之遥,腾起的火光瞬间灼伤旁边的敌军,飞散的弹片,四散而开,直入敌军单薄的麻衣,扎进他们的身体。
一时之间,丛林里惨叫声四起。
第219章 一场胜仗()
安南军卒何曾见过这等神物,军心瞬间就乱,惊慌之间,纷纷退避。
杨丛义提枪上前,随后五百宣威军随即跟上,双方霎那间在拥挤的道路上展开一场混战。
五百宣威军,将安南军队前进的道路死死堵住,他们只能后退,不能前进。
道路不宽,杨丛义带领两百人与敌军短兵相接,将道路封住,不让敌人前进半步,遇到阻碍,便扔两个霹雳弹招呼,打消敌军抵抗的心思。
剩余三百人则悄悄在丛林里迂回,时不时向混乱的安南军扔出霹雳弹。轰然炸裂的霹雳弹,不时从安南军队头顶落下,丛林道路上不多时便浓烟四起,充斥着霹雳弹的爆炸声。
安南先头部队,根本无法抵挡宣威军的冲击,完全被阻住,寸步难进,更难以逃命,于是纷纷开始后退。
安南中路军,只听到前方巨响,忽然前进不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时之间疑惑不解,但他们还没有得到军队指挥官的命令,即使不能进,也不能后退半步。
中路埋伏的宣威军听到前方霹雳弹爆炸的声音,知道前方已经交战,当即纷纷点火。
当中路敌军正在进退两难之际,忽然看到有东西从头顶掉落。正惊讶之时,还没等看清落下的是何物,那冒火花的东西便轰然一声炸响,顿时血肉横飞,军卒或站或躺,惨叫连连,至此时他们方知是遇到埋伏。中路军顿时为之一乱,就起了后退的心思。
随着更多的霹雳弹从两旁的密林中落下来,在人群中炸响,不等指挥官命令下来,整个中路部队便夺路而逃。
这种利器他们从未见过,在他们眼中便是如同天雷一样,简直就是神物。
天雷落下,肉胎凡身如何能抵挡?就是皮糙肉厚的大象也不能。
天雷在人群中不断炸响,随着火光和烟火四处飘散,安南乱军夹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