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演业-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向贾诩投来目光,贾诩继续道:“诩以为,要弄清杨锡是否妖言惑众,植公子所言真假,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我魏国也组织船队,从此次航行中人找些向导,沿植公子所绘制路线,再行航行求证。”

    贾诩言出,众文武震惊莫名,议事厅中落针可闻。

    曹操思索良久才道:“罢了罢了,此事便暂时存疑吧。我魏国却无如此财力能消耗得起,待日后击败杨锡,再议此事不迟。”

    于是曹操散了讨论,独自留贾诩在自己帐中。

    众人散去,曹操道:“文和信了?”

    贾诩点头道:“此事十有八、九为实了。王上亦知这其中关窍,乃不敢置信而已。年前玉门关传回消息,植公子所经历之地,却与那消息中称的米多帝国、罗马帝国等地不谋而合。三年前,植公子等人于东莱郡登船时,那船队,确实乃是往北而行,此事公孙康可证明,如今船队却自南折返,其中怪事,思之则明。”

    曹操叹口气道:“我亦知其中蹊跷,盖因不敢置信而已。倘若杨锡所言与船队航行证明属实,那岂不是你我所立之地,在另一面之人,亦有人头顶青天站立,真令人费解啊。”

    贾诩道:“此事令人费解,唯有一人能知。”

    “杨辰河?”

    贾诩点着头。

    “杨辰河此人十三岁时记录开始发迹,此前为普通农人之子。十三岁后,出酿酒术、造纸术、人力船、炼钢术、火柴术、火药术,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皆天下奇术,得其一可兴国。杨锡将其集于一身,便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相加亦不能与其相提并论,王上难道不怀疑,此事之中有蹊跷?”

    曹操听着贾诩之言,只觉得如醍醐灌顶,刹那间想通了许多。

    “是啊!便是传说中的百家之师姜太公、鬼谷子,亦不能与其相提并论。又以武力论,杨锡二八时,便能三英中战吕布,数年后便能与关云长较长短。但是如此,倒能解释,但其三十岁后,竟能三合取轲比能,独战云长与其子等,将其生擒,此非人力所能及也。”

    “王上是否怀疑其身份来历有古怪?”

    “定有古怪,纵观其前半生,乃非人力所能做到!虽子不语怪力乱神,但今亲眼所见,我不得不做如此想,莫非天下真有鬼神之事呼!”

    贾诩也摇头表示不能理解,二人自然是谈不出个所以然,各自带着疑问回归。

    与此同时,蜀中也进行着大讨论,当然大部分都是抨击杨锡此举惑乱天下,其心可诛之类。

    便是诸葛亮、法正等,亦是对杨锡大加抨击。

    他们认为,杨锡是有些奇异不假,但要他们相信地球之事,那也未免太过强人所难了。

    至于杨锡自己,对这些人之言论却从不辩解,事实胜于雄辩。

    杨锡为难的是,为了此事,襄阳大隐庞德公竟然约了庐江陆康,还有自己的岳父大人蔡邕,三人联袂来访。

    不用想也知道,这三人是存了何等心思。

    庞德公还好,毕竟稍微年轻一些,对于新思想,还能斟酌一二,蔡邕与陆康却不得了,竟然直接要杨锡给一个解释。

    杨锡只有一句话,那便是“时间能证明一切,你们要是能活的够久,我会证明给你们看!”

    这就有点要闹翻的意思了。

    杨锡有些郁闷,心中只骂了腐儒两个字。

    建安十八年,癸巳,学界争吵不断,年轻学者与老辈学家之间争论不休,但事情随着杨锡的不出声而慢慢淡下来。

    杨锡没时间跟这些人瞎扯,他忙着安排各项事宜。

    杨锡之事,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则是那两船新物种安排问题。橡胶树虽然到手,但这是长远之计,杨锡命田聪、刘巴在武昌岛和东南亚大面积开始下种。又命将一些种子在南海岛、台岛、交州划地发展橡胶园。

    这不是一日之功,一般六年后,才可开始割胶,这时才能见成效。

    橡胶树乃是可推动历史车轮之物,卢大志在南美数千人采集了半年,算是收获颇多。其种子容易坏,杨锡告诉了卢大志直接将种子采回后,便种植与大船上准备好的土壤,如今有苗四万株,杨锡将其当宝一样分配。

    红薯、土豆,杨锡也照样重视,不过这些,便没有地域限制,哪里都可以栽种。

    第二个方面,杨锡便是在心中计划升级政治之事了。

    (本章完)

第406章 按部就班() 
建安十八年对于大汉天下来说,乃是极为重要之年。

    二月中旬,杨锡下第一道军令,便是成立辰河掌控区大元帅府,杨锡自认辰河区第一任水陆空兵马大元帅。

    这一点没有任何人有异议。

    杨锡不自认元帅,难道其便不是大元帅了?任何人来指挥一下辰河区的兵马试试?

    二月下旬,大元帅府第一道军令下,除武昌海峡、伊洛瓦底战区和交州战区外,其他战区共募志愿兵五十万,于各地屯田。

    这条消息传出,那简直天下沸腾,孙权、刘备、曹操无一不立即商议对策。

    五十万是个什么概念?

    相当于刘备加孙权两家兵马的二倍多,比曹操总兵力还多出十余万。

    辰河区除去去水军,还有兵力五十万,那便是百万大军。

    刘备与孙权无能为力,想不出对策,蜀中军心动摇,许多人动起了投降的小心思。

    曹操则是神经过敏,调兵遣将,于淮河沿岸与青州排兵,二十余万大军分四路驻守,就算是兵马少点,也要做些抵抗。

    曹操很是郁闷,刚刚建立的魏国大厦,莫非便要倒塌了不成。

    若杨锡真尽起百万雄兵来袭,那还真有可能,曹操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不自信。

    但他们哪里知道,杨锡征兵五十万,可不是用来对付他曹操、刘备、孙权。

    杨锡征兵,乃是内部要施行重大变革,先扩军,以保证自己手中有能掌控全局之力。

    后朝太祖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杨锡得先保证无论发生何事,皆可以武力全盘掌控。

    征兵为后盾,这是杨锡为政治改革做的第一件事。

    三月,辰河十日报发表数据,辰河区总人口达致五千万。

    这又是一个恐怖消息,虽然曹操早有预料,但还是在事实上接受不了。

    光差距便有四倍,他曹操掌控地域,人口才一千万。

    虽然这些年有些增长,但遗憾的是,其与辰河商会接壤之地实在太多,人口流出有些严重。尽管采取了制裁措施,但腿长在他人身上,人家要移民,曹操也管不住别人的腿。

    也不知道谁是拍马屁还是怎么地,就在三月人口数据发布出来之后,下一期的报纸,便有人站出来建议。辰河掌控区如今直逼大汉朝人口顶峰,并拥有大汉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军队,杨锡作为整个辰河商会第一掌控人,不如于南方称帝,举百万雄兵,平定曹操。

    这下就炸开锅了,各郡各大县报纸纷纷转载此文,至四月时,此种呼声竟然成为辰河区舆论主流。

    各地名流学者,都在讨论此事,只杨锡一人无动于衷。

    杨锡在等,等一件能震惊天下之事,等一件能彻底击垮刘备、孙权和曹操信心之事。

    交州番禺城等各城池春季红薯已然下种约四个月,鄂县、荆州各县土豆也于三月份已然下种。

    这两种东西,是杨锡准备的大杀器。

    东汉粮食产量,最好的良田亩产3石,1石为后世的31公斤,就是亩产九十公斤,汉代一亩田,只有后世的0。228亩,算起来也就是后世的一亩田产300公斤左右水稻。

    且水稻难以打理,对水的要求极高,真正的良田,需要在河边溪边或者水渠所到之处。

    红薯和土豆不同。

    红薯喜温怕冷,需要的是阳光,对水分要求不高,旱地才适合种植。土豆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在江南直到北方西伯利亚,都可以大量种植。

    这两种作物,都可旱地种植,更恐怖的是,他们的营养价值和产量。

    红薯是高产稳产的一种作物,它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病虫害较少等特点,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一般春薯亩产可达两千公斤。

    土豆产量稍低,但一亩也能达到一千多公斤左右。

    换算到东汉一亩田,这便是一亩平均可达四五百公斤,十五石左右。

    良田亩产水稻3石,还需精耕细作,一人一牛只能耕种十多亩。

    普通旱田亩产土豆红薯十五石,一人一牛可耕种五十亩!

    这巨大差距,简直了。

    杨锡在等着红薯和土豆横空出世,给曹操等人隔空一击,为辰河商会积累足够的政治资粮,成为天下正统,打击士族气焰。

    最好是将士族打落尘埃。

    由于土豆和红薯种不多,整个辰河区,上半年总计才种了两千亩,但这两千亩,一旦成熟,下一季,将变成二十万亩。

    有些地方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如此一来,两三年便可解决天下粮食问题,加上橡胶树这经济作物,这是本次环球航行最大的意义。

    鄂县,彩石河边。

    杨锡在辛勤劳作。

    秦青也带着杨锡设计的斗笠,穿着麻布衣,仿若普通农人。

    这河边种植了五十亩红薯和五十亩土豆,主要的种植人,还是杨父和其妻杨氏,杨锡夫妻二人自然只是偶尔来帮忙。

    此时红薯藤已然爬满了旱田,其叶子已然完全将泥土覆盖。

    哪怕是一片叶子,这也是杨锡的宝贝。

    红薯的叶子可以炒菜,其味甘香,杨锡已然数十年未尝过其味道。尽管如此,杨锡一家,都只采吃过三次。

    天下大势争吵愈烈,杨锡却消失于争吵之中从不发声。

    至六月,五十万大军的新兵三个月军训期过,杨锡屯调十万军马于鄂县,拱卫辰河堡,并于辰河堡周围湖边开垦屯田。

    至于另外的四十万大军,杨锡将其分散于卫瓜、太史慈、蔡考、吕蒙等将领军中,继续开垦旱田。

    旱田先种植经济作物棉花,其实则是为日后种植红薯、土豆做准备。

    六月初一大早,杨锡一家人,与辰河城中许多官员,并有辰河十日报、辰河商报、辰河政治报、辰河经济报、辰河县民报等十余家报社记者,被杨锡请至彩石河边。

    杨锡要在今日挖红薯!

    杨锡口水都流出来了!

    蔡邕、陆康、庞德公、杜祖安、曹植、黄祖、袁术、吕布、郭嘉以及辰河大学各学院院长,还有东航商行、安陆黄氏、鄂县罗家等此时在辰河城的各界名流、商会代表,共五六百人,都被杨锡发请帖,请至彩石河。

    (本章完)

第407章 功盖三皇五帝() 
上午九点,一行人在彩石河边的旱地边空地上,指指点点,猜测杨锡要干嘛。

    有些商行之人与记者还有杜祖安、曹植等新晋名流互相打着照面。

    九点半,主持人杨迪大声呼喝道:“请杨会长启锄!”

    此时众人将目光全望向杨锡,杨锡便亲自提了锄头,先把最边缘的两条红薯藤扒开,一锄头朝根部挖了下去。

    抛了七八锄头,几个拳头大小的带土红薯便出现在旱地里。

    红薯出来,早有人将木杆称拿过来,此时主持人杨迪又大声道:“请杨会长过秤!”

    就见杨锡将几个红薯亲手在河边洗了土,放在木杆称上开始称量。

    杨锡满脸喜意的大呼道:“第一棵红薯出产红薯四个,重量一点五公斤!”

    早有记录员记录这这一切流程,那些记者们,也都拿出本子开始记录着什么。

    主持人杨迪又呼道:“请杨会长试吃红薯!”

    杨锡喜滋滋的直接抓起一个红薯,连皮带肉,便开始啃食起来。一口红薯嚼着,满口生精。

    好多年没有吃这味道了,杨锡简直快热泪盈眶。

    杨锡吃着,让后回头看看那边即将成熟的土豆田,顿时闻到了油炸土豆片的味道。

    待杨锡吃完半个红薯,主持人杨迪又呼道:“开挖红薯!计算产量!”

    这声刚落,便有早准备好的五十余人开始在红薯地里作业,又专门有人做着清洗工作。

    杨锡趁着这段时间,将上来的红薯让人取了三十余个,切成红薯片,分发至现场诸人手中。

    于是各种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杨锡也不跟他们交流,记者也知道此时的杨锡忙着,提问时间自会在后面安排。

    上百人操作,秦青亲自指挥着,不多时,一亩地便被挖空,产量数据也计算出来,就有负责数据监督的报界代表们将数据送了过来。

    主持人杨迪拿着数据,准备开始宣读,但众人看时,却见其手有些发抖,口中喃喃的道:“该不会写错了吧!”

    杨锡道:“照着念,没错!”

    杨迪遂清了清喉咙道:“亩…亩产,亩产…”

    众人连耳朵都伸直了,杨迪竟然激动得讲不出来。

    “亩产四百九十六公斤,合…合…合十六石!”

    “哗!”

    全场轰动,许多人长啸出声。

    “不可能,怎么可能,亩产十六石粮,是否数据错误?”蔡邕满脸通红,这么大年纪的人了,竟然颤颤巍巍的拔腿便去称量处。

    陆康等人也紧跟着,早有护卫人员上来扶住两位老者。

    写《辰河志》的那位黄三老,此时也在,三位老者被一同扶至堆了红薯的称量处。

    定睛看时,只见堆了十六堆数量差不多的红薯,仿佛表皮都泛着黄光。

    这红薯却是表皮微黄色,里面有丝丝红色,并不是红皮品种。

    三位老者亲自选一堆红薯称了,果然一堆便是三十一公斤,合一石。

    蔡邕尤自不信,又拿了软尺,亲自去丈量开挖过的土地,竟然也丝毫不差。

    至此时,蔡邕、陆康等人哪里还不信,只是此事太过离谱了而已。

    量完土地,蔡邕将尺子一丢,便即对着北面行礼跪下,口中大呼道:“天降神粮!天降神粮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