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挽明- 第9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由检撇了一眼身边笑容有些僵硬的礼妃,于是温和的看着儿子说道:“好啊,父皇倒是真的好奇了,这古之君王的为人处世之道究竟什么了,你说来听听吧。”

    “这古之君王啊,我们老师说,一是不以言罪人;二是不以严刑峻法对待臣下;三是以道德教化万民,凡事都先从己身做起…”朱慈照兴高采烈的向父亲说着老师的教诲,每隔三句便要提到我们老师如何如何,对于坐在一旁向他打眼色都要眼抽筋了的母亲,完全是没有注意到的样子。

    朱由检听着听着就觉得不太对劲了,因为这些老师说的话语,基本上就是对朝廷这十余年改革政策的全面推翻啊。他原本还有些恼火,但是看着一旁田秀英坐卧不安的样子,他总算是保持着冷静,听完了儿子的这一番话语。

    “好,好,照儿真是不错,你们老师教导的东西,你能够这么有条理的复述给父皇,可见你学习上还是用了心的。”朱由检听完后虽然感觉有些无语,但还是勉力夸奖了朱慈照几句,不过他很快又说道。

    “不过学习道理归学习道理,最终我们还是要把学到的道理用在生活上,这才算是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否则终究不过是一只两脚书橱罢了。

    这样,父皇也出道题目考一考你,看看你究竟是否真正理解了你们老师说的东西。话说啊,从前北方的一片森林中住着三种动物,老虎、狼群和鹿群。

    这三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呢,鹿群为狼群和老虎提供食物,狼群负责维护森林的边界和放牧鹿群,而老虎则管理着森林中的一切。

    一开始森林很大,而老虎、狼群和鹿群的数量都不多,因此森林中有着许多食物可以让鹿群繁衍壮大,而鹿群提供给老虎、狼群的食物,远远比不上鹿群繁衍的后代,所以这个时候三个族群都处于了兴旺发展的时期。

    随着时间的延续,整座森林都已经让鹿群开发殆尽,失去了食物来源的鹿群开始不再继续增长数量,但是此时老虎和狼群却还在不断的繁衍种群的数量,毕竟在它们的眼中,森林中到处存在的鹿群,足以喂饱它们的族群。于是鹿群数量增长陷入了停滞期,但老虎和狼群却依然在迅速扩大。

    时间继续延续了下去,此时的鹿群为了保持种群的数量,不至于为老虎和狼群捕杀殆尽,不得不将森林中一切可以作为粮食的物资都利用了起来。这样的话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当天气出现了变化,旱情袭击了这座森林时,鹿群就陷入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

    为了保证鹿群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于是鹿群里的领头鹿就向狼群和老虎们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他们减少对鹿群的捕杀数量,好让鹿群能够保存一些元气,不至于整个族群都被灭绝。

    不过狼群也同样向老虎提出了抗议,他们认为鹿群的请求简直是大逆不道,正是他们保卫了这座森林的边境,才能让鹿群安然的在森林里繁衍后代,也是他们在平常照顾着鹿群,现在鹿群才有如此规模的数量。

    可是,他们辛辛苦苦的付出,换来的却是鹿群拿越来越羸弱的鹿作为它们的食物,这些鹿除了骨头和塞牙缝的渣之外,完全没有从前那些肥鹿那么鲜美多汁。而且分配给每一匹狼的平均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少。许多对老虎忠心耿耿的狼们,现在都饿的连身上的肥肉都不见了,因此它们反对削减鹿群提供它们的食物数量,反而请求老虎增加对于狼群的赏赐。

    照儿,你来说说看,如果你是那只能够做出决定的老虎,那么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朱慈照低着头想了半天,最后在崇祯的注视下,涨红了脸期期艾艾的回道:“可,可是鹿群什么都没做错,为什么一定要给狼和老虎吃?”

    朱由检看着儿子沉默良久,终于笑了笑说道:“是啊,照儿说的不错,鹿群什么错都没有,为什么要成为狼和老虎的食物。嗯,父皇也没办法找到这个答案,你回去慢慢思考,等你找到了答案,再告诉父皇一声好不好?”

    朱慈照不明所以的点了点头,朱由检和她们母子两人继续闲聊了几句,就起身打算结束这场短暂的下午茶了。田秀英赶紧起身送了朱由检几步,就在崇祯将要走去隔壁时,她终于忍不住轻轻问道:“陛下刚刚说的那个故事,答案究竟是什么啊?”

    朱由检回头看了一眼有些心浮气躁的田秀英,不由扬起了嘴角,笑着回了一句,“哪有什么答案,不过是一个小故事罢了,听过了也就算了。回去吧,你在这里待久了,影响可不怎么好。”

    田秀英颇为怅然的看着通向隔壁的房门被关上,这才仿佛想起了什么事,转身走到了正安静的坐在那里啃着一块西瓜的朱慈照身边冷冷说道:“你倒是长了主意了啊,回去之后给我写一篇日记出来,要是少于800字,看我怎么教训你…”

    在母亲的教训下,朱慈照放下了被自己啃的干干净净的瓜皮,然后在一边的水盆里净了净手,方才垂头丧气的跟着母亲离开了西苑。

    至于走到了隔壁办公间的朱由检,此时正向吕琦吩咐道:“去查一查,照儿学校里的老师,到底有多少人是别有用心混进来的。

    既然他们这么热爱教育,统计好名单之后,把他们分配去缅甸、九黎州、静海城、北美总督区这些极需要教育力量的地方去好了。教化那些地方的民众,比教导朕的儿子们有意义的多。”

    吕琦丝毫不敢怠慢的回答:“是,陛下,臣马上就去办理这件事。”

    就在吕琦准备退下之前,朱由检却又叫住了他说道:“唔,照儿也已经十三岁了,普通中学对他来说意义不大。你去安排一下,准备让他进入陆军军官学校学习,不要以原名入学,至于他的身份只要有数的几人知道就可以了。

    另外,从照儿开始,今后皇子年满十四岁就必须进入军校学习。当然,究竟是选陆军还是海军,这个可以由他们自己选择…”

第830章 附骥尾() 
刚刚在阜城门外的车站将吴有性一行人送上了南下大名府的专列,此时再爬上城门楼的朱由检,显然心情看起来并不怎么好。

    一边是进入六月都快要十天了,可从北京到南京的这段距离上,依旧还是没下过一滴雨,显然河南、安徽等地今年的夏收确定是完蛋了。而偏偏在这个时候,距离京城这么近的河北州县又出现了鼠疫,这就更让朱由检感到紧张起来了。

    河北这几年连续大旱都能够保持社会稳定,还解决了一部分外省灾民的收容问题,自然不是依靠着河北的农业出色,而是在这十来年间建立起来的京津唐工业带。正是凭借着这一新兴工业带发挥出的巨大生产能力,才使得京畿和河北地区的百姓不至于有匮乏粮食之忧,且还趁势吸纳了大量的灾民作为这些新建工坊的劳动力。

    因为京津唐地区有着成熟的海路及铁路运输,可以从朝鲜、日本、琉球、济州岛、台湾等地转运大量的粮食,再加上山东、天津地区不断发展的捕鲸业和远海捕捞业,使得河北、山东地区基本上还是不怎么缺乏食物的。

    这还没有包括,从沈阳地区大量进口的大豆在榨油之后,剩下的豆饼不仅可以用来喂养猪和鸡、鸭,在紧急时刻也是可以用来给人填报肚子的。

    但是,因为工业和港口发展而聚集起来的大量人口,一旦遇到了鼠疫这样暂时无解的瘟疫,那么几乎就能够将京津唐工业带这十余年的建设一朝摧毁了。

    因此同朝堂上的官员和河北的民众相比,朱由检对于大名府等地出现的鼠疫,实际上比表面上看起来要焦虑的多,只不过他知道自己实在是不能表现的慌张,否则底下的官员和河北的民众就会变得更为恐慌起来。一旦疫区及疫区周边的百姓四处乱跑,那事情就会变得更为不可收拾了。

    因此当张溥被带上阜城门的城墙,在城门楼的一层内见到皇帝时,看到的是一名穿着便服的青年依靠在一门大炮上,正皱着眉头望着大炮窗口外的景象。外面的阳光斜斜的从窗口照入,把年青人鼻子以下的身体部位都包裹在了金黄色的阳光中,就好像是一尊黄金铸成的塑像,这奇异的景象深深的印刻在了他的心中,让他很长时间都未能忘记这一幕。

    听到身后传来的脚步声,出神状态的朱由检很快就清醒了过来。他直起了身体,转身向后方看去,便看到一名留着稀疏山羊胡的中年人正向自己行礼问安。同吕琦交流了下眼神,确认眼前这位就是复社前领袖张溥之后,朱由检便随意的挥了挥手道,“好了,免礼吧。朕的事情很多,你有什么想说的,还是长话短说为好。”

    虽说张溥对面前的皇帝也是闻名已久,知道对方做事总是出人意料,但他也还是没想过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崇祯就表现的如此直接,让这场会面走向了他最不愿意见到的方向,这让他原本准备的一些话语一时就闷在了腹内。

    在这一刻,张溥脑子里倒是转动的异常的快速,他知道若是不能在谈话一开始吸引住皇帝的注意力,那么他苦心筹谋的这场见面就算是浪费了。

    仅仅在十余秒之后,张溥便正色出声道:“臣这些年虽在海外流浪,但也时时关注着国内的变化。臣此次求见陛下,一是为海外子民向陛下感恩戴德,若无陛下殚精竭虑治理这个国家,则我皇明在海外的声望也不会有今日之隆,而我等海外漂泊之人也就无法享受到大明声威波及到海外的余泽了…”

    张溥一边说着,一边偷偷瞧着对面崇祯的表情,看着对方脸色稍稍有所缓和,颇有自得之意,方才松了口气继续说道:“…这第二么,臣身为一个读书人,又深受陛下的恩泽,但凡有了那么一点愚见,也不敢不向陛下报效,以为天下才俊之士投石问路,故敢请陛下侧耳一听。”

    朱由检注视着张溥,轻轻晒笑一声说道:“说吧,朕既然召你来见,自然是为了想听你说些什么,畅所直言即可,朕不会因此而问罪于你的。”

    听了崇祯的回答之后,张溥便稍稍调了调呼吸的节奏,方才平稳而高昂的大声说道:“回陛下,臣以为,眼下朝廷执政之人做事过于务实,没能继承圣人之训以凝聚人心,使得天下士人之心纷乱无踪,于是朝廷行事每每遭到士绅攻击,而朝廷所推行的政策,在地方上不是难以实施,便是被改的面目全非。

    如此下去,朝廷和地方,北方和南方,官员和民众之间,臣恐间隙会越来越大,到了最后甚至要以武力来平息双方之间的争斗了。这样的结局对于百姓、朝廷和国家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臣请陛下重申圣人之训,一曰尊王攘夷,二曰大一统,三曰大同世界…”

    原本有些不耐烦起来的的朱由检,突然就变的慎重起来了,他扬手打断了张溥的话语说道:“张先生可否先解释一下,何谓尊王攘夷?”

    张溥一直紧绷的身体,此刻终于放松了下来,他毫不迟疑的说道:“臣闻陛下曾经在燕京大学对学生们说过,所谓华夏者不仅仅指中国,只要愿意接受我中华文明的礼仪、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那么皆可为华夏之一员,此所谓由夷变夏是也。

    所以,愿意拜祭三皇五帝和自己祖宗的蒙古、朝鲜、日本、越南等海内外土邦小国,都可视为我华夏之一部分。

    不过我华夏之正溯在我中国,而所谓中国者,上启夏商周之礼仪,下承秦汉之制度,我皇明即为今日之中国,故华夏之长也即是我皇明也。

    尊王攘夷者,即华夏各大小邦国皆应受我皇明之制,外攘诸夷,内伐不臣。朝廷推出这一系列改革新政,正是为了规正天下的华夷之分,为诸夏抗击外夷,以保中国是也。若有人因为一点小小的私心,而阻挠尊王攘夷大业者,既是背弃了先圣所著的春秋大义,即为今日之乱臣贼子也…”

    张溥只是轻轻一点,朱由检便明白了对方想要做什么了。过去这十余年来,他虽然勉强将改革和大同世界的理想联系在了一起,但是朝廷推动的改革政策实在是和夫子之道背道而驰,甚至于新学都开始排斥其朱熹这位圣人所创建起来的理学了。

    于是大明的读书人也就开始思想混乱起来了,他们一边意识到现行的改革对大明的确是有好处的,但在另一面他们又觉得改革的方向和四书五经讲述的道理完全格格不入。这就让不少人开始怀疑,沿着这条改革道路走下去,大明是否能够通向大同世界了。

    当改革从表面深入到整个社会的内里架构时,整个社会对于改革的讨论也就日趋激烈了。此时的大明毕竟不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清末,他们看不到工业革命所创造的西方列强们有多么强大。相反的是,大明现在在亚洲就是最大的列强。

    而唯一一个有能力威胁到大明国家安全的清国,现在还在埋头学习着大明的一切。既然大明的今天已经足够强大了,大明的读书人又有什么理由抛弃过去所熟悉的一切,而去拥抱一个尚未升起的新时代。

    可以说,崇祯所推动的这场社会变革,一开始就是存在着先天不足的,不仅仅在于大明的百姓没有准备好,大明的精英在思想上也没能完成最后的一跃。之所以崇祯能够把改革坚持到现在,实在是因为明末的天灾人祸太多,使得熟悉旧时代的官僚集团们难以用旧的方法去抵抗,最后不得不向坚定要进行变革的皇帝屈服。

    原本朱由检在这个问题上,只有蒙头建设学校,等待新时代的知识精英数量盖过了那些保守的旧知识精英的数量,或是等待那些旧知识精英们死去,才能夺回在思想上的话语权力,从而赢得最终的胜利。

    不过现在么,张溥以尊王攘夷、大一统这两步,终于把悬挂在半空上的大同世界给接到了地面上。由是,改革派在思想上也可以提前争取到一部分读书人的力量了,这当然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想到此处,朱由检看向张溥的目光就变得柔和多了。是啊,眼前这个人也许在政治上是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