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挽明- 第9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上了姜瓖的当,这位哪是叫他们来商议应对朝廷的策略的,摆明了是想要拖他们下水的。参加了这样的会议,说自己不是姜瓖发动兵变的同党,还会有人信吗?

    不过哪怕他们心中此时再怎么痛恨姜瓖,此刻也不能不同对方虚以委蛇,以求先能够安全离开此地再说。否则按照套路,下边就该是姜瓖召出刀斧手杀死不肯从他的人员,然后同剩下的人员共商大计的戏码了。

    当然作为读过圣贤书的人,他们自然不会如这些目无尊长的武臣们一样,公然提出什么兵变的主张来。这个厅内大大小小也有数十人,一旦日后有人向朝廷出首,他们现在说的话不就成为了谋逆的罪证了么。

    不能当场反驳这些乱臣贼子的谋反言论,他们日后还能以自己当时受到了武力威胁为借口。但是公然替叛逆出谋划策,这显然是很难说服其他人的。

    因此几位士绅互相交换了眼神之后,便不约而同的想出了缓兵之计来。他们一个个向姜瓖提出了诸多问题,比如守城的兵力不足,物资准备的不够充分,丰镇的野战军和敌军闻讯南下又该怎么办?

    根本就没想过造反的姜瓖哪里回答的上这些问题,一肚子无名火的他,只能把问题抛给了自己的部下们。这些人之中倒也不全是酒囊饭袋,起码杨振威还是有那么几分头脑的。

    姜瓖干脆跳过了那些有头没脑的部下,直接点了杨振威的名字,希望这位部下能够说出点有用的意见,让其他人的头脑凉一凉,也好找到借口先暂停了今天的会议。

    然而他似乎忘记了一件事,今日能被他召来开会商议的,最起码也是被他所认为的自己人。是问,一群鸭子里怎么可能爬出一只白天鹅来。

    哪怕真有这样一只白天鹅,它也会把自己伪装成一只鸭子,而不是让自己成为被一群鸭子们所敌视的异类。

    因此听到姜瓖的发问之后,他自然是绞尽脑汁的往如何成功发动兵变的条件上去思考了,“回大帅,卑职以为现在发动兵变劝谏朝廷打消召大帅上京的想法,无疑是最好的时间。

    现在袁总督已经前赴京城,新上任的丰大总督阿敏却还在宣府等待同张家口外的蒙古数部首领会面,为了震慑察罕浩特的残余逆党,都督曹文诏正带兵巡视锡林浩特左近。

    可以说丰镇诸军及大小官吏正处于群龙无首的尴尬处境,坐镇大同都督府的,不过是一个从承德调来的参谋长周三畏。此人虽然上过几天军校,但卑职听说他不过是仓储小吏出身,在承德任上也以修建城池和夏宫等建筑工程而闻名。

    此等以修建宫室而幸近的弄臣,如何能够和大帅世代将门相比。恐怕他一听到大帅举兵的消息都要钻到妇人的裙底下去了,都不需要我们多费什么手脚。

    刚刚各位缙绅老爷说我们人少,哪怕是一时占住了大同,恐怕也难以守住这座城市。卑职以为不然,大同原本就是用来对付蒙古而修建的雄城,再经过这些年的修缮和增建的防御设施,就算是凭借着眼下这六千人,卑职以为也是可以挡住十万大军的。

    而且城内的粮食、军械和水源都不缺乏,朝廷即便调集大军来攻打我们,也不是一年半载能打的下的。

    但是现在草原上刚刚发生了滚楚克台吉之乱,蒙古人心未必这么快稳定下来。再加上今年的大旱,朝廷哪里还有这么多资源浪费在我们身上。

    因此朝廷大军久攻不下后,必然会设法招抚我等,则到时自然可以去掉大帅的心中隐忧了。另外,城外50里之内尚有百余处军屯之所,这些人大多是从大帅帐下派出的,大帅可派遣使者召回他们,哪怕召回个三分之一的屯田兵,我军人数也能增加一倍了,那也就更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了。”

    虽然杨振威的解释并不符合姜瓖的心意,但他也承认,经过了对方的这一番分析,这发动兵变的可行性反而大大增加了。

    因此虽然他面上还有些不情愿,心中却真的有些心动了,于是他不由再次侧身向右边的大同士绅们询问道:“诸君以为如何?”

    这些士绅们互相对望了一眼之后,便纷纷起身向姜瓖作揖道:“我等全凭大帅吩咐,大帅说往东,我等绝不敢往西。”

    姜瓖犹豫了许久,直到几名亲族都有些不耐烦了,他才不得不开口勉强的说道:“非是本将要辜负国恩,实在是陛下身边有小人作祟,使得我等这些忠良报国无门,不得不出此下策。

    不过我等乃是迫不得已动兵,非是要起兵谋反,所以我先同大家约法三章。第一不得杀害朝廷命官,特别是巡抚衙门和都督府的官员;

    第二这大同乃是大家居住了这么多年的地方,说起来也可算是你我的另一个家乡了。城中百姓和我等总算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故不可纵容士兵无辜杀害人命,劫掠妇人;

    第三么,我们起兵乃是为朝中小人所迫,并不是要反对皇上。故各官不可用什么起兵造反的名义去煽动军士,而是好好同军士们解释清楚,尽量说服他们加入。

    以上这三条,各位可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众人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士绅们更是极力称赞第一、二条,认为应该尽快宣传下去,不可让军士们错过了这些教育,最终引起了城中的混乱。

    诸将虽然对不能随意杀人和劫掠妇人的举措感到不满,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激励士兵加入叛乱者的引诱方式,但也未继续反对这两条。

    有些人是真的觉得这样可以成功劝谏朝廷,因此不能给这种行动抹上太多的黑点。而有些人则心思比较阴暗,他们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把兵变发动起来,至于士兵们开始暴乱起来之后,谁还能管住这些发疯的士兵呢?

    见到众人都同意了自己的主张之后,姜瓖终于开始点名诸将并分派任务。姜琳和杨振威主持城内发动兵变的事宜,姜有光则前往城外游说那些屯田兵入场,不管外面的屯田兵有多少人加入,三日后的晚上八点,就是兵变发动的时间。

    一旦进入到了实质性的阶段,姜瓖终于抛弃了心中的犹豫不决,开始认认真真的布置了起来,总算是有了几分大帅的模样。

    不过姜瓖还是过于软弱了一些,没有把这些士绅留在府中软禁起来,一直等到发动兵变的那一刻。而是将他们放了回去,准许他们每日白天前来总兵府报道。

    这些士绅们可不是那些毫无牵挂的将领,只是隔了一个晚上,便有人悄悄向都督府投书,举报了姜瓖想要实施兵变的行动。

    

第741章 芸芸众生相三() 
以炮兵科目优等毕业,而获得皇帝亲自授予佩剑的军校44期毕业生中尉李定国,此时已经成为了一名虎背猿腰,英姿勃勃的年轻军官了。

    李定国原本想要报名前往的是义州或是锦州前线,虽然皇帝更希望他能够留住参谋部内,但是和整天同那些文案数据打交道,李定国更希望能够同那些活生生的士兵去接触。

    崇祯原本打算还是遂了他的意,但是因为察罕浩特这件事一出,皇帝最终还是改变了主意,决定让他前往丰大都督府听命。

    年轻的李定国也许在自己的专业科目上掌握出色,但是对于目前的局势就有些不明所以了。因此站在周三畏身边观察着都督府外街道动静的他,不由忍不住向上司问道。

    “周参谋长,我们接到了这么多告密信,这些叛军起事的时间和计划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只要调曹师长的兵入城,就能在叛军起事之前粉碎他们,为何现在却要容忍让他们动手?”

    此刻天色已经开始昏暗了下来,按照那些告密信的提示,再过2个小时左右,叛军就会以冲击都督府的方式开启这场叛乱。虽然时间还早,但是周三畏却没有掉以轻心,他仔细观察了一遍府外的状况之后,方才放下了望远镜对着身边的军官们问道,“你们平日里有没有读过春秋战国的历史?知不知道郑庄公这个人物?”

    他身边的军官们顿时有些傻眼,不知周三畏如何会突然谈起历史人物来了。虽然他们都是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在专业技能和普通的公文写作上都获得过完善的教育,但是对于历史还真没什么研究。

    虽说中国的文字记载和教育传承一脉相承,千年未曾断绝,因此即便是今人也能够对秦汉时期的事娓娓道来。但这些所谓的今人可不是普通人,而是家学渊博的文人士子之流。

    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出现之前,普通人连断句都断不好,更别提直接去阅读中国古代的那些典籍了。也就是崇祯上台之后,不仅大力推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并借助编撰大国兴衰史的机会,令翰林院开始将各历史典籍翻译成加了标点符号的白话文简读本,方才使得这些原本只有士绅名流方能解读的历史典籍开始向民间扩散。

    但是,读史依然还没有形成一种风潮,就算是这些军校毕业生们,能够接触到的历史知识还是极为浅薄的。多数人只知道本朝的旧事,少数人能够了解唐宋故事,再往上去的历史也就寥寥无几的人能够知道了。

    在周三畏身边的这些军官中,也只有跟着夏允彝身边读过几年书的李定国,不由懵懵懂懂的回了周三畏一句,“可是那个克段于鄢的郑伯?”

    周三畏甚为欣赏的看了李定国一眼,方才点头说道:“不错,这位郑伯就是郑庄公。你既然知道克段于鄢这个故事,不如就把这个故事同大家说一说,反正现在时间还早的很。”

    李定国犹豫了一下,也不推辞,就组织着语言将脑海中所记得的那个故事复述了出来,说完之后,他向着周三畏拱手说道:“不知下官说的对不对?还请参谋长指教。”

    周三畏看了看其他人后,方才点头说道:“故事的内容是没错的,不过还少了一段话。

    历史书上记载,郑庄公的亲信看庄公段与其母姜氏沆瀣一气谋图作乱时,曾经劝说庄公先发制人,但是庄公却对亲信回道:寡人筹之熟矣!段虽不道,尚未显然叛逆。我若加诛,姜氏必从中阻挠,徒惹外人议论,不惟说我不友,又说我不孝。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为,彼恃宠得志,肆无忌惮。待其造逆,那时明正其罪,则国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无辞矣。

    今日我们面临的局势也和庄公面临的局面没有什么区别,是的,现在大同城内几乎人人皆知道姜瓖和大同士绅将要谋反,但是对于大同城外的将士和百姓,乃至各地的士绅来说,姜瓖等人的罪行却并未显露。

    此刻我们先发制人,固然可以轻易平息这场兵变,但是在外面那些人看来,这也许就变成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举动,哪怕平息了这场兵变,也是无法令天下人信服的。

    但是等待姜瓖正式起兵之后,我们再行镇压平乱,虽然对于大同城来说有些损失,但是却可以明正典刑,令天下士绅百姓再无言可以为其分辨。”

    说到这里,周三畏不由停了下来,扫了这些后辈下属一眼,方才借着说道:“我们虽然是军人,但是也不能盲目的把军事手段当做了解决一切问题的万宝灵丹。

    我记得陛下曾经说过,所谓的战争,无非就是除了武力手段之外,其他手段已经无法解决问题的最后选择。

    那么反过来说,只要还有其他手段可用,我们就不能轻易动用武力。或者说,在我们动用武力之前,我们要动用一切手段把敌人削弱到最弱小的状况。

    我希望各位记住,武力解决虽然是解决问题最为彻底的一种方式,但是武力解决也就意味着大量资源的消耗和暴力的破坏,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进程。

    身为大明军队的领导者,我们必须尽量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因为就算是再强大的宝刀宝剑,在连续不断的搏斗中也会断折,军队又何尝不是如此?”

    看着身边这些军官们陷入了沉思之中,周三畏也是感到志得意满。这些年轻的军官们,将会是未来他执掌丰大都督府最为可靠的基石,所以他才会如此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想法传输出去。

    大明陆军军官学校,现在已经成为了军中势力最为强大的一个派系,对于那些盘踞在军中的非军校势力,这一派系内部自然是非常团结的。毕竟这些陆军军官学校出身的军官们,他们的晋升顶点就在陆军的大脑参谋部内。

    而参谋部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消除地方军阀和军中所谓的将门勋贵派系,从而彻底掌握住大明的武装力量。正因为这一派系的目的如此明确,而他们的晋升空间又比地方派系的军官们大的多,也就造成了军校生们在军中势力的急剧扩大,从而引起了地方派系的不满。

    比如像杨振威这些原来的边军旧势力,之所以对军队改革怨气满腹。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在军校生的排挤下,他们不仅失去了上升空间,甚至还在进一步被边缘化。

    对于这些在军中干了大半辈子的军官们来说,这些上了几年军校的年轻军官,一到地方就和自己平起平坐不说,还处处获得了优待,升的也比自己快的多,这自然就感觉到了不公平。

    而且除了蓟州、辽西、东江等前线军镇之外,像大同这类已经内地化的军镇,正被参谋部大量的裁军和专业。地方守备军规模的缩小,对于这些旧军官们来说就是一个噩耗,这不仅意味着他们手中掌握的资源不断缩小,甚至于连目前这个位置都有可能被参谋部裁撤掉。

    这些从军十几数十年的旧军官们,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军中的生活,一旦离开了这个团体,他们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生存下去。总不能让他们回家当农民去吧?

    而对于参谋部来说,有能力的中下阶军官早就已经被他们挑选进军校学习去了,剩下的这些旧军官们不是不值得拉拢的无能之辈,就是代价太高不值得拉拢。

    严格的来说,这些军校毕业生们除了忠君爱国这点上有着一个共同的支撑点外,根据他们的出身的不同,也是有着各自的述求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