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陀读�30名土人,还请了15名雇佣兵,外加厨娘和身边这两个伺候自己的土人少女,一日花费也就12。5元,废弃一口井就等于白扔了1000多元,这实在是个大数目了。
当然如果能够打出油来,那就是等于挖到一座金山。一桶原油市价是2。5元,只要5桶就能抵消到每日的花费,再5桶又抵消掉了给土地主饶租金和其他花费,剩下的便是净利润了。
据丁佑本打听到的消息,苏门答腊岛最少的一口井,每日产油也达到了6、70桶,而最多的一口井则日产原油达到了800桶之多,这和流淌黄金的水井没什么区别了。
石油带来的财富不仅仅吸引着丁佑本这样的江南士绅子弟,同样也吸引来了更多的国内士绅、商人和被驱赶出国的宗室权贵们。在皇帝动不动就打压大地主和宗室豪强的国内政策,和放任国人在海外自由追逐财富且保驾护航的国外政策对比下,大多数宗室权贵及沿海豪强都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了海外。
丁佑本在这方面的嗅觉倒是很好,看着苏门答腊岛上的同胞越来越多,他也知道自己这种可以随意租借土地打油井的快乐时光快结束了。那些来头更大的权贵和宗室们,他们仗着自己的权势可以整片整片的圈下土地慢慢打,本地的地主到时连个屁都不敢放。
比如那位被皇帝赶出国的前英国公世子,虽然丢了国公的继承权,但是在海外也依然不敢有人跑去得罪他。这位英国公世子在婆罗洲发现了金子后,就霸占了好几片有金矿的土地,一下子就发了财。他就任马六甲总督后,更是瞄上了苏门答腊岛北部山区的金矿,硬生生的要亚齐苏丹拿一个金矿出来,亚齐苏丹也只能乖乖的双手奉上。
所以,如果他不能早一打出油来,在四海贸易公司的炼油厂登记上,他还真担心自己会被从这片土地上赶出去。
就在丁佑本有些发愁,这两再不出油,就换一个地方打新井时,陪他出海的家丁已经从西北面的湖边绕了过来,一边向他挥手一边拼命喊道:“出油了,出油了,少爷…”
丁佑本刚开始还有些『迷』糊,等到听明白对方喊的话语后,便兴奋的跳了起来,对着身后的管家吩咐道:“去叫人把滑竿抬过来,我要亲自去看看…”
第508章 反缅同盟()
崇祯9年6月,暹罗四王子率领新军和地方诸侯的援军北上,击退了进攻素可泰的缅甸军,解除了素可泰之围。暹罗和缅甸之间的世仇,使得这场胜利为四王子等人带去了莫大的声望,掩盖掉了此前四王子等人发动叛『乱』的根由。
而在阿瑜陀耶城内,苏越同样没有无所事事,这段时间内城中巴塞通王的亲信被一一清洗,只有那些选择投靠了大明的家族逃过了这一劫难。
苏越并没有直接杀戮这些忠诚于巴塞通王的家族,而是将他们放逐到了暹罗南部的北大年地区,在北大年这种独立情结严重又和暹罗主流佛教信仰相异的地区,这些家族基本也就失去了复起的根基。
由于这场政变血流的不多,再加上缅甸入侵的消息吸引了暹罗饶注意力。因此阿瑜陀耶城以外的暹罗百姓,基本没有感受到政变带来的影响,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甚至都不知道王都发生了什么。
对于苏越和四海贸易公司来,这场政变带来的收益却极大。巴塞通王登基后为了削弱地方诸侯及兄弟、子侄的势力,便不停的搜刮地方上的财富,并要求每个诸侯每年交出一株金树银花以供奉佛祖。
再加上巴塞通王登基时,也正是大明海外贸易全面开发的时候,暹罗和中国之间的海外贸易为暹罗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大多落入了几乎垄断暹罗对外贸易的巴塞通王手郑
现在这些财富完全落入了苏越和四海贸易公司的控制之下,自1584年纳黎宣宣布摆脱缅甸统治而独立,到1595年暹罗正式击败缅甸独立为止,暹罗国的核心地区已经40年没有被外敌入侵了。是以阿瑜陀耶城中的国库内堆满了金银贝币和大量的珍宝,其中尤以89株大大的金树银花价值最为惊人,最大的一株已经超过了一个成年饶高度。
按照四海贸易公司账房们两个多月来的核算,暹罗国库内的财富价值不会低于一千五百万大明元,即便是扣除了那些对大明无价值的贝币,剩下的财物也不会少于一千两百万元。暹罗这块地方的富有,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清点完国库内的财物之后,苏越就先往自己口袋里放了价值20万元的金银和两株半人高的金树银花,接着以四海贸易公司帮助巴塞通王平息内『乱』为由取走了价值300万元的财物,另外将最高大出『色』的十二株金树银花进献给了皇帝陛下。
苏越的监守自盗,自然引起了下面热的争相效仿,等到了四王子等暹罗权贵返回阿瑜陀耶城时,国库的账面上便只剩下了800余万元,金树银花也只剩下了品相最差的19株。
不过四王子等人此时却无暇顾及国库内有多少财物,他们现在一心想要做的事,便是把巴塞通王这个后患给剪除了,以防止巴塞通王东山再起。
但是苏越却不愿意让四王子将巴塞通王处死,一来为了大明的利益,暹罗和缅甸的战争还要持续下去,因此暹罗国内必须要保持表面上的稳定,所以暹罗王还不能死;二来被剪除了羽翼的暹罗王对于大明已经毫无威胁,但在必要的时候又是大明干涉暹罗内政最好的旗帜,因此他也舍不得处死巴塞通王。
苏越的极力劝下,加上四王子等人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杀死了暹罗王便要让威望正隆的四王子上台,在某些暹罗贵族眼中倒不如保留巴塞通王,以遏制四王子的权势对他们更有利一些。
苏越和这些暹罗贵族的联手,终于迫使四王子一系改口,表示愿意服从众饶意愿,保留巴塞通王的王位。不过四王子坚决不同意再让巴塞通王留在阿瑜陀耶城内,以避免巴塞通王蛊『惑』城内的民众。
经过了一番详细的讨论之后,众人决定将巴塞通王及其妻妾转移到邦巴因王宫。这座王宫位于曼谷以北58公里,大城以南25公里,占地10多公顷,正靠在湄南河左岸。是4年前巴塞通王为自己修建的夏宫,设计上极为宏伟,因此四年过去也才完成了不到十分之一的建筑。
夏宫周边并没有什么居民,又有着围墙栅栏相隔,实在是一处再好也不过的监牢了。为了防止有人私通巴塞通王,众人决定把守卫巴塞通王的护卫分为两个部分,内里归四海贸易公司派出的人员负责国王一家的安全,外部则由众人派出的士兵组成守卫夏宫的军队,每年拨给夏宫的预算不超过40万元。
决定了对于国王的处置之后,众人又商议确定,今后王国的大事务由首相及贵族评议会共同处置,四王子随即被公推为暹罗首相,而其他人则担任了各自地方的最高长官,取代了原本由国王任命的地方长官。暹罗的国体自此变成了彻底的封建共和制度,首相成为了国家最高的领导者。
在苏越的鼓动下,贵族评议会决定在曼谷建立一所军校,并将新军扩充到一万五千饶规模。贵族评议会向四海贸易商行*的火枪、大炮及其他物资,再加上预备同缅甸继续开战的费用,就立刻花去了近六百万大明元。
原本丰盈的国库立刻空虚了下来,为了确保国家财政不至于崩溃,贵族评议会决定听从苏越的建议,建立暹罗银行发行纸币。为此他们将暹罗海关税收抵押给了四海贸易公司和大明海外贸易银行,借贷了一笔5百万大明元,年息6厘的贷款,以用作筹建暹罗银行的本金。
在这一连串的『操』作之下,暹罗终于成为了大明在东南半岛上最为坚定的支持者。这个国家从经济到军事,都已经牢牢的固定在了大明的战车之上。
而也就在这个时候,缅甸王他隆终于开始了迁都计划,把王都从勃固迁到了北方的阿瓦城。虽然从清迈传来了同暹罗发生边境冲突的消息,但是他隆王并没有停下迁都的动作,反而加快了迁都的行动,毕竟迁都关系着他对于缅甸统治权力的巩固。
但是缅甸王都的迁移,也引起了南方勃固地区及伊洛瓦底江下游地区百姓对他隆王的失望和不满。特别是勃固城作为缅甸王都近300余年,城市之繁华实不下于世界其他地方的名城,就连来簇贸易的英国商人都认为,簇比伦敦更为整洁繁荣。
他隆王将王都迁走之后,不仅令在勃固扎根数代的缅甸贵族失去了根基,也终于给了早就对缅甸虎视眈眈的欧洲殖民者以可趁之机。缅甸原本应当属于葡萄牙殖民者的势力范围之内,但是随着缅甸收回沙廉之后,葡萄牙人在缅甸的势力便大大的衰减了下去,而荷兰饶势力开始在缅甸上升。
除了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在争夺缅甸的贸易利益之外,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对富饶的缅甸虎视眈眈。但是在印度大陆东海岸上,海上势力则以荷兰人为盛,陆上势力则以依托阿拉干王国的葡萄牙人为强。
只不过随着阿拉干王国最为明智的君主明耶娑基故去之后,这个王国就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了。再加上原本国力就不充沛的阿拉干王国,既要同莫卧儿王朝争夺孟加拉湾,又要同缅甸争夺下缅甸地区,使得这个国家的青壮年损失极大。
当葡萄牙人在印度洋上的势力渐渐衰败之后,阿拉干王国便放弃了两面出击的国策,选择同缅甸保持和平,全力和莫卧儿王国争夺孟加拉地区。
不过随着受中国人支持的葡萄牙复国委员会重新『插』足这一地区之后,阿拉干王国又渐渐生起了吞并下缅甸的野心。
盘踞在吉大港的葡萄牙商人及海盗,随着葡萄牙王国在海上势力的衰退,他们的日子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在南面有复心缅甸王国把葡萄牙人在下缅甸地区的据点给拔除了,在北面他们又遇到了正在勃勃兴起的莫卧儿王朝。
特别是1576年孟加拉苏丹国被莫卧儿王朝吞并之后,葡萄牙人支持的阿拉干王国在这一地区就节节败退,吐出了戈尔诺普利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到了1608年,莫卧儿帝国孟加拉总督苏贝达·*汗在恒河三角洲布里根加河北岸建成了达卡城后,葡萄牙人就只剩下了吉大港及恒河出海口的几座岛,在该地区苟延残喘了。
虽澳门复国委员会和他们并不是同一路人,但是在无法得到果阿更多支持的这些葡萄牙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向复国委员会靠拢,以保证他们不会被莫卧儿王朝、缅甸王国、荷兰人及英国人从这片海域驱逐出去。
而得到了这些葡萄牙殖民者的引荐,复国委员会也成功的和阿拉干王国搭上了关系,并成功劝阿拉干王国向下缅甸发起进攻。于是,在缅甸王国他隆王一无所知的状况下,一个由葡萄牙人和大明四海贸易公司牵线的反缅甸同盟正在逐渐形成。
于此同时,在菲律宾马尼拉王城对面的华人城市里,由大明驻菲律宾使节郭庆作为见证人,菲律宾总督席尔瓦同棉兰老岛的部落联盟签订了一份5年期的和平协议。
席尔瓦以确保马尼拉不再袭击*商船,及马尼拉不再入侵棉兰老岛为条件,换取了棉兰老岛部落联盟放开了通往香料群岛的海上通道。
这份协议为东协下一步进攻香料群岛及爪哇岛,扫平了最大的麻烦。只要季风期一到,联合舰队便可以经由马尼拉港直接夺取香料群岛了。
第509章 兴亚会()
“山本又兵卫,动手吧。”14岁的吉川广嘉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后,便对着身后拿着剃刀的年轻侍卫吩咐道。
山本又兵卫对于眼下的状况极是为难,作为吉川广嘉的护卫,他知道这位岩国藩的少主在长州藩内具有什么样的地位。而剃掉吉川广嘉作为武士身份的发髻,不但吉川广嘉要受到藩主的责备,就连他也难以逃脱被问责的下场。
因此犹豫了许久之后,山本又兵卫拿着剃刀向吉川广嘉再次劝谏道:“少主,咱们是不是再考虑考虑?发髻可是武士身份的代表,剃了它恐怕会受到藩主的责骂的。”
在中国待了近五年的吉川广嘉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发髻,看着镜子里丑陋的月代头,还是咬了咬牙道:“兴亚会的同志们都剃掉了自己的发髻,发誓要为日本的统一而战斗,我身为兴亚会的一员,怎么能够拖大家后腿呢?
再了,陆军军官学校内的同学就没有留长发的,他们看我们日本武士的月代头,就好像看一群蛮夷一样,这简直是岂有此理。我身为岩国藩的少主和未来长州藩的重臣,岂能让唐人看了我。快拿剃刀过来,你不敢动手,那我就自己来…”
山本又兵卫赶紧向后躲了躲,避开了转身来夺自己手中剃刀的吉川广嘉,口中不住的恳求着,希望吉川广嘉能够重新考虑剃发的决定。但是对方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拼命抢夺着他手里的剃刀,大明伙食将吉川广嘉培养的很好,虽然只有14岁但也就低了山本又兵卫一个头而已,因此很快就从抖抖索索的山本又兵卫手中夺去了剃刀,在他沉痛的目光下毫不犹豫的割掉了自己的发髻。
就在吉川广嘉在镜子面前左顾右盼的观看自己割掉发髻的样子时,正在西苑精舍内批示公文的朱由检,也从吕琦口中听到了兴亚会这个名字。
“…所谓兴亚会,也就是大阪藩士『毛』利胜家、真田幸昌等人发起的一个在华倭人团体。这一团体的建立宗旨是:仿效我大明开化日本,让日本统一于朝廷之下,走富国强兵之道。其后便跟随在我大明身后,复兴华夏文明,将那些南蛮人赶出亚洲去…”
朱由检只是听到兴亚会这个名字时停顿了一下,接下来便恢复了正常。他在吕琦的汇报中批完了手中的文件,这才直起了身子,在椅子上舒展了下筋骨。
待崇祯放松完身体之后,方才懒洋洋的对着吕琦道:“这些日本人想要统一国家,走富国强兵之道,朕是相信的。但是富国强兵之后还要不要跟着我大明身后,恐怕就要两了。日本从我大唐学习了这么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