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挽明-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崇祯的地方改革方案,在知县以下增设了三个官职,是官职而不是吏职。大明有1千多个县,也就是说一下就增加了3千余官职。

    黄立极只要能把这些官职任命的十分之一控制在手中,就是一股庞大的势力了。天下士人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想当个官么,他黄立极为这些士人解决了当官的梦想,难道还怕得不到这些士人的支持吗?

    东林党人上蹿下跳,攻击他是阉党党羽,无非也就是想要把他们这些非东林党的士人赶出朝堂,让东林党的官员上位。而那些支持东林党的士人,未必也全是真的支持东林的主张,更多的士人也只是想着东林上位之后,能依附东林得到个官职罢了。

    但是现在他遵照崇祯的意思,推行地方行政改革。一下增加了这么多空缺,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士人,必然会抛弃东林而向他投诚。

    如此一来最近朝中声势浩大的东林党复起的声音,很快就会自动沉静下去。而攻击他是阉党党羽的声音,也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正是基于这个考虑,黄立极才迫不及待的接受了崇祯推出的地方行政改革方案,连对最为诟病的让吏胥参加科举的条件都没有提出异议。

    黄立极咳嗽了一声,正想着应该怎么反驳张瑞图时,比较正直的李国普却冷不丁的插嘴说道:“芥子兄此言差矣,陛下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整天和士大夫接触的吏胥都教化不好,何以教化百姓。这吏胥但凡有上进心的,还是应该给他们一个出路。

    再说了,我辈士子寒窗苦读十数载,难道还能让一个蝇营狗苟的吏胥在举业上比下去?真要有如此大才,我辈应该感到欣慰才对,圣人曰:有教无类。正是为此。

    我倒是觉得,陛下一口气在知县以下增设了三个官职,官职冗滥,有重演故宋冗官之弊。今日大明已是三空四尽之秋,连九边军饷都要时时拖欠,焉能设置如此多之官职,我大明百姓如何负担的起?我必要上疏纠正陛下之疏漏。” 

第100章 皇后的心思() 
李国普一说话,顿时黄立极、施鳯来、张瑞图三人都陷入了石化之中,连和李国普关系最亲密的张瑞图都没有出声支持他。

    李国普说的话并非无的放矢,反而一向迂腐的他,这次倒是真的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实在是太过于现实,所以刚刚三位大学士故意避开不提而已。一下出现了3000多名空缺官职之后,三位大学士自然是要忽略掉,这些官员的俸禄该从那里来的问题。

    三位大学士到了今天这个地位,谁还没有门生故旧亲族需要照顾。看上去副县、法官、国税局只是最低阶的官职,但是这可是进入仕途的起点,也是掌握实权的亲民官。

    已经进入仕途的门生故旧大约是看不上这些低阶官职,但是这些门生故旧也有自己的门生故旧,大明的社会就是这么一级级的阶梯组成的人情社会。

    在大明由门生、亲族、故旧结成的关系最为牢固,阉党之所以斗不过东林,就是因为东林党以江南士子为根本,而大明科举的半数以上来自江南士人。

    可以说缺乏后劲新血补充的阉党,是无法斗过一个源源不断补充新科进士的东林集团的。但是现在就不同了,崇祯想要进行的地方行政改革,一下制造了3000多个空缺,就算是东林党人再怎么出色,也不可能吞下这么多空缺的官职。

    除了给自己的门生故旧提供方便,几位大学士还可以借此拉拢朝中的官员们。

    只要家中有适合年龄子侄的官员,在科举上又没有什么把握的,必然会向几位大学士靠拢,为自己的子侄博取前途。

    这地方行政改革利益如此之大,就算有些瑕疵,几位大学士也认为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像李国普这样直接砸锅,不让大家吃饭的做法,就有点过分了。

    黄立极、施鳯来、张瑞图三人互相打了个眼色,施鳯来马上出来打着圆场说道:“今日时间也不早了,我看就此下值吧。至于这改革事宜吗?我看大家还是先回去考虑考虑,明日再说好了。”

    施鳯来给张瑞图打了个眼色,张瑞图会意了过来,找了个由头把李国普拉走了。

    看着李国普被拉走之后,施鳯来立刻对着黄立极说道:“陛下有这样的决心,是我大明之福。我倒是觉得陛下的改革方案大有可为,我范兄不介意的话,我愿意和我范兄一起推进这个改革方案,我想芥子兄的想法也应该和我一样。”

    听着施鳯来完全不提李国普的名字,黄立极立刻会意的点了点头,矜持的说道:“此事自当从长计议,陛下只给出了一个大概方向,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元治兄、芥子兄一起仔细商议呢。”

    施鳯来顿时微笑了起来,知道在改革问题上,他们三人算是结成了暂时的同盟。

    如果这个地方改革方案通过,一下子要任命这么多官员,显然靠之前遗留下来的候缺官员是不够的,那么明年增加的恩科自然就成了重中之重。几位大学士虽然不能直接插手恩科考试,但是却可以任命主考官。

    如果明年恩科的录取人数大大增加,可想而知担任主考官的人员,必然会在今后的朝堂上占据一角之地,那么谁的门生担任主考官就成了几位大学士争夺的重点。

    原本李国普也是有资格提出人选的,但是他反对改革方案的态度,也就被三位大学士排斥出了这个政治利益交换的圈子。

    在晚霞照耀的紫禁城内,坤宁宫内的一所偏殿内,正坐在窗前刺绣的周玉凤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她抬头看了看窗外被霞光染成红色的宫墙,不由伸手揉了揉自己有些发胀的眼睛。

    “皇后殿下还是休息一下吧,您这些日子时刻不歇,绣这副百子图,未免费眼太过了些。皇后殿下我看您还是应该时常出门走动一二,活动活动身子骨才是,否则恐怕有碍凤体。”一名女官恭敬的对着周玉凤说道。

    周玉凤转头对着这位女官点了点头,客气的说道:“姚尚仪有心了,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已经快酉时二刻了,殿下。”姚素娘弯腰禀告道。

    周玉凤迟疑了下,然后才继续问道:“陛下那边今天还是没有人过来吗?”

    姚素娘面无表情的回答道:“还是没有,不过奴婢已经打听过了,陛下也没有派人去田、袁两位殿下处。”

    周玉凤原本有些失落的心情,又稍稍舒服了一些。作为一个寒家出身的皇后,她从小操持家务,也算是饱经人情冷暖。

    虽然在机缘巧合之下,被选中成为信王正妻,从此一步登天,接着又成了母仪天下的大明皇后,但是从小养成的谨小慎微的性格却始终没有变。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她也无法学习田、袁两位侧妃,用金钱收拢人心。而崇祯又是一个节俭刻苦的,因此她手上也攒不了多少银钱。

    加上她的父亲又三五不时的来打秋风,所以这位大明皇后倒是大明有史以来过得最清苦的一位。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位大明最尊贵的女性身边,居然没有几个亲信。只有她被点选为信王后时,被分拨的一名贴身奴婢感情比较亲密。

    但是当她从信王后变成大明皇后之后,这位贴身奴婢就有些不够看了。毕竟当初调配这位奴婢是用来服侍周玉凤的,不是作为协助皇后管理内宫的助手的。

    不过当初一力主张让周玉凤成为信王后的天启皇后张嫣,在看到了周玉凤入宫后的窘迫后,把自己身边的得力女官调拨了两名给了周玉凤,帮助她尽快接手宫内的管理事务。

    有了这两名女官的帮助,再加上崇祯对宫内秩序的整顿,很快皇宫内就变得非常安宁了,而周玉凤也陷入了无所事事的状态。于是闲不下来的她就开始了刺绣的活计,作为一个苏州女子,刺绣可是基本功,周玉凤的刺绣连宫内的刺绣高手都赞叹不已。

    但是周玉凤却并未因此感到喜悦,因为崇祯自从入宫之后,就一直没有再亲近她。刚开始,她以为这是在丧期中,也不以为意。但是过完了斩衰期之后,崇祯依然没有踏入坤宁宫半步,这就有些让她不安了。

    不过幸好崇祯也并没有去田、袁两位妃子的住处,也让她心中稍稍安心了些。作为一名女子,就算是贵为大明皇后,如果得不到丈夫的宠爱,她今后的日子也会变得异常难过。在民间正妻不为丈夫所喜,下场悲惨的结局,她是见过不少了。而在宫内要是失去了皇帝的宠爱,就不是被冷落的结局了。

    周玉凤低头细细的想了想,然后故作不经意的问道,“林司药,最近在忙些什么?可有去见过陛下,汇报内医局的进展?”

    姚素娘眼中闪过了一丝奇异的光芒,口中还是不紧不慢的说道:“林香儿已经整理了,内医局成立这些日子以来的报告,希望经过皇后殿下的过目之后,再向陛下汇报。”

    周玉凤只是迟疑了一会,就微笑着说道:“让林司药带着她的报告和本宫一起去见见陛下吧,这内医局是陛下提议设置的,还是让陛下先看看这报告吧。”

    姚素娘点头应了一声,但是没有立刻退下,而是试探着提醒道:“前些日子,皇后殿下亲手制作的酱瓜似乎已经成熟了,不如殿下携带一些,给陛下尝个鲜吧。”

    周玉凤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这位往常从不多话的女官。虽然姚素娘已经27、8了,但是容貌秀丽,身材高挑,身体成熟的像是一只可口的蜜桃。和这位女官比起来,周玉凤看起来像是一个没有长成的黄毛丫头。

    不过和崇祯同岁的周玉凤,在崇祯眼中还真是一个黄毛丫头,当然崇祯是不会这么傻乎乎的跑去和周玉凤说而已。

    周玉凤心思转了转,就微笑的回道:“也好,这酱瓜是王选侍和本宫一起做的,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就让王选侍挑一些成熟的酱瓜,和本宫一起去吧。”

    姚素娘脸色不变的答应了声,然后低头行礼后退出了房间。她低头的时候,眼里流露出了几分失落。

    天启去世之后,她们这些跟随在皇后身边的女官,都以为要在冷宫内终老一生了。但是姚素娘和于云烟却被张皇后指派给了刚刚入宫的信王后,成为了新皇后身边的女官。

    这无疑是给了两人一个机会,一个亲近崇祯脱离宫婢身份的机会。不过周玉凤的谨小慎微,让姚素娘有时都怀疑,这位一点都不会主动向崇祯示好固宠的皇后,能不能给她们带来亲近崇祯的机会。

    不过今天周玉凤的表现,倒是让姚素娘认识到了,在周玉凤看似柔弱的身体内,倒是有一个倔强的灵魂。

    朱由检在送走了黄立极之后,就召来了王承恩,对他说道:“这大明时报社第一期的样报还没出来吗?朕要换一篇创刊词,由朕亲自写。”

    王承恩马上回答道:“陛下亲自写创刊词当然是极好的,样报刚刚已经送到了,不过陛下正在和首辅谈事,下臣不敢打扰而已。” 

第101章 报纸的作用() 
朱由检仔细的看着这张比后世报纸小了近三分之一的样报,纸张的颜色有些发黄发暗,边角处也比较毛糙。这个时代的造纸术还只是最原始的方式,自称蔡伦发明造纸术以来,虽然经过了不少人的改进,但是改进的只是制作过程和增加了一些减少人力的机械而已。

    至于现代造纸术使用的增白剂、填充剂,因为大明人对化学认识还处在萌芽阶段,这些化学和矿物增添剂都没有出现和获得利用。

    因此大明所造的纸张不会有完全一致的颜色,当然也不会有后世同样厚薄的感觉。朱由检手上的样报,更像是他当年小时候物资匮乏时期,学校老师自制的考试用卷。

    闻着手上松香油墨的味道,朱由检的神情恍惚了好一样,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在朱由检的记忆里,他上小学、中学、大学、乃至工作的时候,每一个阶段的中国都在迅猛的变化着。

    小时候在他家边上还有油菜花田和一片很大的桑园,但是到了中学,那些田地就变成了工厂的家属区,一排排一模一样的平房。一排平房大约有5户人家,每排平房之间相距了10米,其中5米大约被隔成了后院,还有5米则是出入的通道,及工人们自己搭建的小厨房。

    等到他高中毕业,这些平房又被推到,建起了7、8层高的楼房。而到了大学毕业之后,父母所在的工厂又已经改制了,连带着整个家属区都被纳入了新增加的城市范围之内,原本整齐划一的楼房和平房再度被开发成,装有电梯的小高层组成的一个个居民住宅区了。

    可以说在朱由检的前身,他是亲眼目睹了一个半工业化时代的中国,是如何进入到一个工业化时代的。这种工业发展之壮美,充满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从那样的中国走出来的苏长青,是无法忍受这种看似被人照顾的无微不至,但是毫无自主性的生活的。而沉默毫无生气的宫廷,还不及一个80年代处于衰退期的国企家属区,对苏长青的吸引力更大。

    因为在那个家属区中,他所遇到和接触到的,起码还是活生生的,有着自主思维能力的人。而在这所宫廷内,他看不到一个思想上独立的人,似乎这个宫廷内所有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顺从他。

    这样的生活过上一天,也许苏长青会觉得很新奇,但是过上几个月后,他就感到无比的寂寞了。这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当网络游戏兴起之后,单机游戏就迅速没落了。而朱由检的生活,就像是在玩一个单机版的游戏,没人和他有精神上的交流,他所得到最多的回答,只有“是”和“请陛下恕罪”。

    走了一会神之后,朱由检终于回到了现实世界。他仔细的看了一遍内容后,就叫过王承恩说道:“这些文章都是谁写的?”

    王承恩恭敬的回答道:“有些是内书堂的才学出众之辈所写,有些是臣拜托了几位翰林所写,题目和主旨正是按照陛下所吩咐的意思。”

    朱由检摇头说道:“为什么朕一点都看不懂呢?”

    王承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