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挽明- 第4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心中最大的理想还是获得皇帝的信任后,按照他们所主张的政治理念来治理这个国家。

    但是到了崇祯三年,不管是任何一方的官员,都不得不认可崇祯登基这两年来的施政方式和政治手段,已经足以让他成为左右朝政中有力的一方了。更别提,崇祯亲征击败后金军队的战果,更是给皇帝带来了极大的声望加成。

    到了这个时候,朝堂上的官员之间的争斗,事实上已经不得不缓和了下来。只有像李标、钱龙锡这样看不清形势,又或者是那些年轻气盛不肯同黄立极等阉党余孽妥协的官员,才将斗争目标依旧放在了所谓的阉党残余身上。

    对于这些始终抱着想要斗到阉党残余信念的官员来说,其中一小部分人想的是要取而代之,朝堂上拥有实权的位置一共就这么多,不将坐在这些位置上的对手拉下来,他们如何能坐的上去。

    还有一大部分人则是反对这两年朝廷推行的改革政策,由于崇祯对于改革政策的支持表态,使得他们不得不进行迂回进攻,试图先打到了推行这些改革政策的官员,从而再想办法废除或是搁置这些改革政策。

    从皇帝回京开始,这些官员们就已经想方设法的联合起来,想要通过对总参谋部的调整,对内阁施政过程中出现的纰漏进行批评,从而扭转崇祯对于改革派官员的信任,最终放缓现在朝廷推行改革的速度。

    东林党人和这些反对改革的守旧官员们的联合,虽然加强了反对改革派官员们的实力,但是他们对于朝堂上政治斗争的方式,却依然还是老一套。

    先从民间掀起舆论批评,然后言官以风闻上奏,接着便是在朝堂上群起而攻之,从而造成一种被弹劾者人人喊打的局面,让皇帝不得不正视朝野舆论带起的风向。

    不过在当下的大明,他们所坚持的这一套政治斗争方式显然已经过时了。首先在舆论上,因为大明时报和各种报刊的出现,民间舆论的操控权力从原本的士林清流之口,变成了各家报社的主笔。

    以大明时报为首的报纸刊物,以传播面广,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及时等优点,完全盖住了以往士人之间缓慢的口口相传。比如以往京城之中,想要让城中官绅百姓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上,起码要经过一两个月的流传酝酿,方才能煽动起民间舆论的高度关注。

    但是在今天,报纸上只要刊登几篇文章,就能取代过去一两个月的士人宣传成果。当改革的收益者对这些守旧士人的言论进行绞杀和批驳之后,守旧势力便完全失去了在民间舆论上的主导权力。

    而当今天这些守旧官员们,试图在朝会上发起一次正面的进攻,以避免黄立极这些改革派官员们,借助抵抗后金入侵的胜利,巩固自己的权位。

    但是他们才刚刚起了一个头,想要阻止崔呈秀这样真正的大奸巨恶复起时,却直接被崇祯下场敲了一记闷棍,这让觉得自己完全是出于效忠皇帝才出言批评的官员们,既委屈又感到了愤怒。

    一位官员甚为不忿的向崇祯为自己辩解道:“陛下所言虽然大公无私,但是臣等反对崔呈秀起复,弹劾内阁诸大臣蒙蔽圣上,也是出于一片至诚,绝无半点私心啊。

    天子设百官而牧万民,若是陛下挑选的官员良莠不分,让虎狼之辈混入其中,则陛下虽然时时念及百姓,但百姓也依然不会有安居乐业之日。

    陛下欲想天下太平,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则挑选官员自当慎之又慎。我等今日为百姓发声,怎么能够说不是为陛下效力呢…”

    “好,好,说的真好。”朱由检霍的从御座上站了起来,一边在御座前的台阶上来回走动着,一边强制抑制住怒气对着殿下反驳自己的官员数落道:“好一个出于至诚,好一个为百姓发声,朕差一点就信了。

    你们这些日子在外串联聚会,究竟是在讨论什么,要一餐宴席吃掉上百元?你们难道也是心里想着百姓才吃下去的么?那你倒是说给朕听听,京城普通人家,一月能赚到多少钱粮,平日一餐又所费几何?”

    听到皇帝的再次质问,刚刚站出来为自己辩解的官员也不知该如何解释了。他不知道应该说自己并不知道这事,还是否认他们在外聚餐时并没有花费这么多。

    要是说不知道聚餐的事,显然就是在当众欺骗皇帝了,既然皇帝连他们聚餐的花费都能知道,现在否认显然是自找麻烦了。

    要是否认在外聚餐并没有花费这么多,那便是证实了他们的确有私下聚餐议事之事,这不是证实了他们有结党操纵朝政的事实。

    陆澄源、钱士升等人不由向一边的朝班中望去,想要让李标、钱龙锡等人出来说几句公道话,帮助他们转移开皇帝的注意力,也好让他们度过眼下的困局。

    不过令两人失望的是,李标、钱龙锡等人都避开了他们的目光,倒是杨维垣等阉党残余观望着皇帝的脸色,似乎想要借这个机会展开反击了。

    身在局内的陆澄源发觉自己已经无法置身事外,于是便心下一横,抢在了杨维垣等人之前,硬着头皮向着皇帝说道:“陛下,臣等固然有错,但陛下岂能以厂卫刺探官员的行止,这可不是陛下治国的道理。”

    发觉继续这么下去,他们这些人倒是成了结党谋私的小人之后,为了不败坏自己的名声,陆澄源不得不冒险去激怒皇帝,批评大明文官们最为忌讳的厂卫治国之策。

    虽然在这样激怒皇帝之后,陆澄源并不觉得可以逃过皇帝暴怒后的肉刑,但是却好歹能够保住他们的名声。即便是被皇帝赶回家闲住,因为批评皇帝依重厂卫被赶回家,也好过结党谋私被赶出京城。

    陆澄源成功的激怒了崇祯,但却未能得到他想要得到的结果,朱由检愤怒到极点之后倒是显得越发冷静了。

    他用手指着下方跪着的陆澄源说道:“夫子说得好:巧言令色,鲜矣仁。朕看你倒是很符合这句话啊,所以说,朕宁可同真小人打交道,也不愿意同你这样的伪君子打交道。王承恩给他们念念,也让大家听听,朕究竟是怎么以厂卫治国的。”

    殿内众人都有些愕然的抬头看向了王承恩,不知道皇帝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王承恩好整以暇的从身边拿出了一张报纸,然后便看着上面念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是批评京城一些官员挥霍过度,即便是皇帝在外出征,蓟州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也还是夜夜笙歌,一餐花费数十上百元,折合人均大约为十元每餐。

    而京城官员的俸禄虽然几经改革,大部分的中、低阶官员每月俸禄也就在15…45元。以他们的俸禄,根本负担不起三天两头的出外聚会。

    作者还对京城各阶层百姓的收入做了一个分析,论证了一下,这些官员的一餐之费,已经抵得上普通百姓之家一个月的收入了。

    王承恩最后念道:“…陕西灾民一户一日伙食尚不足五分钱,这些朝廷官员如此豪奢,宁不心中有愧乎?

    这是今日大明时报上刊登的文章,每日最新的大明时报都会送到宫内,交给陛下御览。陛下刚刚所言,都是大明时报上刊登的信息,并不是什么厂卫递交的密报。”

    朱由检这才看着下面的官员们不客气的说道:“朕今日才知道,原来民间常说: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看了你们今日的表现,岂止是百姓点不得灯,就算是朕也一样点不得,要不然朕不就成了厂卫治国的昏君了?”

    蒋德璟看了一眼面如土色的陆澄源等人,又看了一眼面露喜色的杨维垣等人,心中不由叹了口气,知道这个时候他必须要站出来了。

    和一心想要打倒内阁的陆澄源等人不同,蒋德璟虽然对黄立极等阉党成员一样有所不满,但他却是认为朝廷现在的格局应当是宜静不宜动的一派官员。

    在蒋德璟看来,公道和正义的确是应当得到伸张的,比如东林党人此前受到的迫害应当得到平反。

    但是,东林党人同阉党之间进行斗争的目的,不就是为了采用何种方式治理这个国家么?现在大明的各个方面都在逐渐好转,为了能够让这种好的势态能够持续下去,那么一心想要为这个国家好的官员,都应该彼此忍耐的维持朝局的现状才对。

    在一片寂静,只听到崇祯训斥声音的大殿内,蒋德璟终于走了出来,对着皇帝说道:“臣蒋德璟想要向陛下呈情…” 

第33章 各有所思() 
蒋德璟的出列,打断了正在大声训斥陆澄源等人的崇祯,朱由检横了一眼蒋德璟,才按捺住火气坐下说道:“蒋尚书想对朕说什么?”

    蒋德璟只是迟疑了一下,便不顾边上同僚的眼色,向着皇帝行礼说道:“澄源、士升几人虽有不当之举,但臣可为他们担保,他们对于陛下之忠诚,并无虚假之意。

    他们虽然多次邀请同僚聚会,但场所大多安排在酒楼名园之中,并非在私室舍下。这便足以证明他们聚会议事,并无意对外隐瞒,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结党营私之举。

    且士升等人大多出自江南望族,家中颇有积蓄。即便是出手豪奢,也并不代表他们平日有贪赃枉法之举。

    他们一餐所费动辄上百,也不是蓄意为之,而是平日里大手大脚惯了,对于民间之消费缺乏概念而已。

    是以,臣以为澄源、士升诸人虽然有行为不检的过错,但并未达到蒙蔽圣上,意图操纵朝政的地步,还请陛下明察。”

    杨维垣顿时出列不满的对蒋德璟指责道:“蒋尚书这番话倒是让人颇为费解,其他咱们且不说,便是澄源刚刚污蔑陛下以厂卫治国的话语,就已经证明了此人居心叵测,以恶意揣摩上意了,这样的人难道不应当以大不敬治罪么?”

    右都御史李夔龙、御史李蕃、李鲁生也随着杨维垣出列,对蒋德璟的话语大加攻击,不过碍于崇祯对于蒋德璟的宠幸,他们倒也没有起意将蒋德璟也归入陆澄源等一党。

    看到蒋德璟站出来抵住了皇帝的怒火,刘宗周、钱谦益等人才站出来替这些年轻的官员们分辨了几句。

    朱由检这才打断了再次渐渐喧嚣起来的官员们,从御座上起身说道:“够了,这是讨论国家大事的神圣殿堂,不是民间讨论家长里短的茶楼酒肆。

    如果你们念兹在兹一定要朕召开的朝会,就是为了让你们找个地方,给朕表演如何争权夺利的话,那么朕觉得这样的朝会不开也罢。

    既浪费朕和各部大臣们的时间和精力,也没的污了朕的眼睛。王承恩,说说看,朕一日的伙食费用是多少?”

    王承恩赶紧回道:“回陛下,陛下每日的伙食费用是六元五角整。”

    在崇祯登基之前,皇帝的伙食费用是每日18两白银括了整个乾清宫服侍的太监宫女的伙食费用,按照人头平均算起来也不是很过分。

    但是等到崇祯登基之后,他并不愿意采用这样的伙食费用计算方式,而是要求将宫内所有人的伙食费用按照品阶制定分列出来。

    一来可以减少伙食费用计算中的猫腻,二来也能够在对外宣传中,减少百姓对于皇室奢靡无度的影响。

    比如在这个时刻,朱由检拿自己的伙食费来说事,不仅没有引起下面一干官员的反感,反而让一些官员更是汗流浃背了起来。

    朱由检看着下方的官员,不无讽刺的对着王承恩说道:“将朕每日的伙食费拿出三元来,捐给烈士学校作为学生们的午餐费用。朕要为他们祈福,免得天下百姓咒骂朕不知人间冷暖。

    今日朝会就到此为止,刚刚挑起争论的人员,每人写一份检讨书交给都察院,都察院审核后交给王承恩,谁要是继续挑起纷争,朕下次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

    今日朝会剩下的事务,朕回去乾清宫批示之后,会转交内阁发文。另外,黄先生。”

    站在台阶下第一排的黄立极好一会才反应了过来,走出了序班对着崇祯行礼说道:“臣在此,还请陛下吩咐。”

    殿内的官员们此时已经被崇祯的气势完全压倒了,特别是皇帝特意拿自己的伙食费再次羞辱了那些官员之后,即便是某些还心存不满的官员,此刻也不愿意同皇帝在伙食费上牵扯下去了。

    毕竟不管他们再怎么宣称,自己做的事是为了百姓考虑,但是今天的事传出去之后,百姓哪还会去理解他们做了什么。

    百姓们只会记得,官员们一餐吃掉了他们多少个月的伙食费,而皇帝却捐出了自己的伙食费用于补助学生们的午餐。这种强烈的反差,只会让他们越是为自己辩解,越是抹黑了自己。

    因此,即便是被崇祯羞辱了之后,陆澄源等人还是忍住了羞愧,没打算今日继续同崇祯对峙下去了。更何况,原本他们引以为后手的李标、钱龙锡等首领,却在崇祯斥责他们时,让他们大失所望的不敢站出来。

    这些年轻官员们刚刚被皇帝打击了一次,又看到了原本是他们精神偶像的几位东林领袖的胆怯形象,顿时让他们因为东林诸君子竖立起来的信仰崩塌了。

    朱由检看了下方殿中的一眼,看着这些沉默不语的官员,随即对着黄立极说道:“黄先生同内阁诸位先生商议商议,将朝会议事的章程好好的整理一下。

    朕希望,今后朝会上只讨论国家大事,而不是每次都变成一群争权夺利人士的名利场。”

    黄立极只是楞了片刻,便明白了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显然崇祯是想要借这个由头,让他推出国务委员会了。

    朱由检再次看了一眼下方跪着的众多年青官员,便转身向着后殿走去了。

    随着皇帝的离去,今日的朝会也被迫中断了。虽然皇帝发了一通火后,并没有穷追猛打,只是以让众人写一份检讨书,就将今日的事情做了一个了结。

    但是跪在地上的年青官员们,心里却依然沉甸甸的,并不因为皇帝没有当场处罚他们而感到轻松。

    事实上不少人更愿意皇帝当场对他们进行处罚,毕竟在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