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挽明- 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八固山额真虽然位高权重,代各旗旗主管理八旗事务,但毕竟他们身上流的不是爱新觉罗的血脉,这23名爱新觉罗子弟的联手施压,他们自然是不敢当面回绝的。

    在岳托的带领下,这些后金小贝勒加上8位固山额真一起去了代善和莽古尔泰的大帐,请求两人出面,带领大家向大汗请命,不能就这么回师,而是应当继续南下伐明。

    爱新觉罗一族的年轻子弟,加上八固山额真的请求,就算是代善和莽古尔泰也不敢轻易的否决。他们反对继续南下征明,就是不愿意让黄台吉借助这个机会继续收揽人心。

    但是如果现在他们继续坚持班师,那么恐怕爱新觉罗一族的年轻人就都要倒向黄台吉去了,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的结局。

    最让他们担忧的还是,八固山额真的到来,虽然有几分被逼迫的样子,但是更多人脸上却是乐见其成的模样。显然这些女真将领们,同样不愿意放弃一个可以大捞一把的机会。

    后金在辽东同明军已经交战了近十年,两军交战的区域除了荒草和白骨之外,那里还有什么人家可以劫掠。但是西南300余里之外的喜峰口内,却是近百年来没有遭遇过兵灾的地方。而且距离喜峰口更西南面只有100多里地的遵化城,可是北地出名的富饶之城。

    八旗那些劫掠惯了的骄兵悍将,听闻改道南下伐明,不再远赴河套去找林丹汗的麻烦,顿时就变得士气勃勃了起来。

    现在距离明国边关不过5、6日的路程了,两位大贝勒居然说要班师回京,消息传开之后顿时惹起了军中将士的抱怨。

    八位掌握旗务和旗丁出征事务的固山额真,在收到消息之后,便被旗下闻风而来的军将们给包围了。显然这些将士们并不愿意,辛苦走了20几天,都快走到明国家门口了。又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明国财富,穿山越岭的原路跑回沈阳去,这不是瞎折腾么?

    岳托等人到来的时候天色刚刚暗下来,代善和莽古尔泰解决了出征的问题之后,正准备好好的喝上一场。但是因为岳托等人的到来,两人饿着肚子同这些小贝勒们扯了半个晚上,最终还是服输了。

    接近午夜的时候,代善和莽古尔泰出来自己的大帐,便带着岳托等人前往了黄台吉的大帐内,带头请他收回班军回师的命令,继续南下伐明的目的。

    黄台吉自然很是高兴,不过随即他又对着众人说道::“朕承天命,兴师伐明,拒者戮,降者勿扰。俘获之人,父母妻子勿使离散。勿淫人妇女,勿褫人衣服,勿毁庐舍器皿,勿伐果木,勿酗酒。违者罪无赦。固山额真等不禁,罪如之。”

    虽然岳托等小贝勒和八旗固山额真心向伐明,逼迫了两位兄长改弦易辙,但是黄台吉还是在第一时间对他们重申了一遍军纪,以敲打这些骄兵悍将的气势。

    对于岳托在这些年轻贝勒面前有如此高的威望和拥戴,就算是黄台吉也有些不安了起来。他可不希望,自己是螳螂捕蝉中的那只螳螂。岳托同样是努尔哈赤的子孙,他同代善两人又分掌两红旗。

    虽然岳托一向同他关系亲厚,但是叔侄亲情怎么比得了父子之情?镶红旗旗主,也一样比不过后金大汗的宝座。黄台吉在这一刻不由下意识的猜忌了一次岳托,不过他很快就散去了这种情绪。

    对于他来说,能够让两位兄长低头,把这次出征的指挥权力抓在手上,就是最大的胜利,他还顾不上这些年轻贝勒们有没有其他野心。

    而对于岳托的父亲大贝勒代善来说,他这次被迫来到黄台吉的大帐,还要向黄台吉请罪,以收回他和莽古尔泰下午的逼宫行为。代善这一刻,算是把岳托已经完全记恨上了。

    虽然从前代善并不待见这个儿子,但是成年后的岳托见识还算不错,对于后金的局势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因此代善最终还是同岳托和解了,日常大事更是常常依重于岳托给自己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但是,现在被岳托带着宗族的小贝勒和八旗军将的压迫下,代善和莽古尔泰不得低头服软,吞下了日间刚刚向黄台吉求来的班师命令。如果没有营口这处贸易港,代善大约不过叹几口气,也就认输了。

    毕竟他是后金的大贝勒不是大明的大贝勒,他要阻止的是,黄台吉带兵伐明的计划,而不是伐明计划的本身。

    但是涉及到营口这处,每年流动着数百万银元物资的贸易港,能否继续开办下去,代善就不可能这么轻易的放过主动闹事的岳托了。代善可不觉得,明国皇帝是个蠢货,在被女真大军偷袭了关内之后,还会继续维持天津…营口的贸易航运。

    想到一大批银子就这么从自己手中飞走了,代善就对岳托恨的咬牙切齿。就算这次南下有所劫掠,他也不认为会有多大收获。为了突袭察哈尔部,这次出动的军队全部都是骑兵,蒙古人和无甲兵是一人一骑外,八旗精兵都是一人两骑或是三骑。

    对于没有什么城池的蒙古人来说,这只军队在草原上有着足够的机动力和追击能力。但是明人就不一样了,除了一道长城之外,明人的国土上处处都修建有城墙保卫的城池。

    如果后金对于攻击城池有心得的话,也就不必绕过关宁防线,从关门36部的土地上绕道攻击明国了。

    既然他们攻不下锦州和宁远城,难道长途跋涉之后,反倒是能够攻下遵化这样的内地城池了吗?就算遵化的防御不及宁远城严密,代善也不觉得是骑兵能够轻易攻下的。一旦攻击遵化不顺利,他们就无法从明国获取补给的物资。

    将近3万人的大军,5、6万匹马,每日消耗的物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无法从明国境内获得补给,他们想要千里迢迢的从原路安全返回沈阳,就是一个未知之数。一旦让关内的明军和辽西的明军围困在遵化城外,这只军队能够有多少人能够安然返回呢?

    代善实在不愿意像一个赌徒一样,把后金国三分之一的八旗健儿作为赌注,赌明人在关内毫无防范,可以让他们这只军队予取予求。跟随努尔哈赤征战多年的代善,从努尔哈赤那里学会的一个作战原则就是,你可以把指挥明军作战的统帅看得很愚蠢,但是决不能把胜利寄托在明军统帅的愚蠢上面。

    但是黄台吉的想法却并不是如此,这让代善感到非常的愤怒。在代善看来,除了扫荡察哈尔留守部族以外,从来没有独自统帅过一只大军作战的黄台吉,在作战指挥上应当听取他和莽古尔泰的意见,而不是自作主张。更不应该纵容一群无知的年轻人,干扰他们的决定。

    第二日,后金大军便拔营沿着河流继续南下。十月二十四日,后金大军抵达老河,在这里代善和莽古尔泰愕然发觉,黄台吉居然在此地储存了一批粮草,补充了原本已经不足半月的军粮储备,这顿时让军中的士气们高涨了不少。

    代善和莽古尔泰这才反应过来,黄台吉对于这次南下伐明是早有准备,并不是路上临时起意。而黄台吉居然把他们瞒得死死的,一点口风都没有透露出来。

    代善不经意的打听了下粮食的来历,黄台吉倒也不再隐瞒下去了,只说是张家口几位义商的功劳。原本他是打算在此地预备3万大军4、5个月的粮草,以节约从辽东千里输送军粮的费用。

    不过去年明国陕西地区大旱,山西粮食被官府管制了起来,因此此地的存粮只够大军2个多月的用度,不过黄台吉觉得也足够支持到他们打下遵化城了。

    根据他得到的消息,遵化城内有军粮十几万石,地方粮仓和商人的粮仓内,也有新收的秋粮二十余万石。只要打下遵化城,他们就可以进退自如了。

    有了这些粮食,代善和莽古尔泰固然不再反对伐明的计划,但是在接下来召开的军事会议中,两人也是一言不发,坐观黄台吉独自指挥布置。

    代善和莽古尔泰的态度,就是表明他们并不会与黄台吉共同进退。出征胜利,便是黄台吉一个人的赞画之功。失败了,那也是黄台吉一个人独断专行的结果。

    对于代善和莽古尔泰的心思,黄台吉并没有多加关注。他甚至都没有请教两人,便独断专行的下令,把军队分为左、中、右三部分。

    贝勒济尔哈朗、岳托,率右翼后旗兵及右翼蒙古诸贝勒兵,进攻大安口,至遵化城下合军。一路上的斩关攻城,遇敌进剿之事,令诸贝勒相机而行。

    贝勒阿巴泰、阿济格,率左翼四旗兵及左翼蒙古诸贝勒兵,从龙井关攻入,同样前往遵化城下。黄台吉和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暨众贝勒,率中军继发。 

第574章 色棱的心思() 
遵化城北面约200里不到,是喀喇沁部一个小部族的冬牧场,这里背山面河,草木繁盛,景色十分之秀丽。蒙古人原本有长途游牧的生活习惯,喀喇沁部之所以会分成左右两翼,也是因为这个习俗。

    漠南蒙古草原和明人关外的荒野,正是喀喇沁部原本来回迁移游牧的场所。不过随着一些蒙古部族在遵化城北面发现了热河之后,一些小部族就放弃了长途迁移的艰难旅程,而是选择了在这一地区进行四季轮牧的小游牧生活。

    此地因为有群山阻挡冬季从蒙古高原而来的寒流,又靠近明人的长城可以交换一些生活物资,因此关门36部的生活,比之蒙古草原上的同胞还是要好上一些的。

    但是10几年来的气候剧烈变化,特别是前年和去年的旱情,使得关门36部的牲畜大批死亡,牧民生活一时无着。

    虽然明国皇帝最终发放了一些米粮赈济36部的牧民,但是明人这次赈济行动并没有通过各部首领之手,而是采取了对各部进行编民齐户,固定牧场,然后按照牧民人头进行直接发放的方式。

    一些中小部族很快就接受了明人的要求,在大部族的欺压下,他们原本就占据不了好的牧场,听从了明人的吩咐,还能获得靠近明人长城附近的好草场,这些草场以往明人并不许蒙古人靠近,每到夏季就会派人放火烧荒。

    现在只要接受了明人对于自己部族的安置,他们就能在这片草场上定居下来,还能获得明人的庇护,获得额外的交易机会,因此中小部族的首领们自然就表示,愿意把自己对于部族的权力交给明人委派的官吏了。

    但是对于那些较大的部族来说,明人提出的这种条件自然是不合理的。这种赈济的政策不仅剥夺了大部族对于小部族所拥有的支配权力,还破坏了部族首领对于部民们所拥有的,那些从成吉思汗时代流传下来的古老传统权力。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投靠后金保留蒙古人的传统习俗,便成了这些较大部族首领们挥之不去的一个念头。而黄台吉不断的派出使者拉拢关门36部的上层贵族们,这些使者带来的说辞是那么的美好和平易近人,完全不类于明人官吏的高高在上,使得36部上层贵族们纷纷倒向了同后金结盟的主张一边。

    当然,促使关门36部大部分首领们背叛明朝的主要因素还在于,从后金立国之后,后金同明国之间的战争就没有失败过。在关门36部眼中,庞大而不可战胜的明军,却轻易的被后金所击败和屠杀殆尽,这让他们畏惧于后金的武力。

    而林丹汗西迁,明人没有出兵支援同明人交好的右翼蒙古各部,更是让36部首领倍感失望。36部首领当即意识到,如果他们不接受后金伸出的友谊之手,那么不管林丹汗还是黄台吉都有可能对36部用兵,到时候明人会帮助他们吗?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

    关门36部的上层贵族首领们终于向后金屈服,派人前往沈阳同后金大汗黄台吉立下了盟书。但是他们刚刚离开沈阳,便听到了明人终于出兵庇护了右翼蒙古各部,击败了想要并吞这些部族的察哈尔人。

    丰镇草原上的这一仗,明人以少胜多,更是以骑兵击败了察哈尔部的精骑,连林丹汗也差点落入了明人手里。这个消息传来,关门36部的首领们顿时有些坐蜡了。

    明军几次失利于后金,使得36部的上层贵族们不免有些轻视起明军的战斗力来了。在他们眼中,辽东明军精锐已经差不多都丧失在后金手中,现在明军除了守城之外,已经差不多失去了野战的能力。

    因此36部投靠后金的消息即便传了出去,明军也拿他们无可奈何。就算明军出兵征讨36部,他们也能支持到后金援兵的到来。

    但是,如果明军的骑兵可以击败察哈尔部的精骑,那么36部的首领们谁都不认为,他们召集起来的那些牧民能够抵御明人骑兵的突袭,他们原本就是担忧被林丹汗吞并才投靠的后金,一只能够击败林丹汗的明军,那肯定不是36部可以应付的。

    随着这个消息的传来,36部原本已经一致同意投向后金的决议,顿时又出现了变化。那些已经得到了明人安排牧场的小部族,原本就是勉强同意投靠后金的,这完全是在大部族首领的威逼下,加上后金武力的威胁。

    而在同后金会盟时,盟书上出现的名字,也只有十多个大部族首领的名字,大多数小部族根本没有参与会盟的资格。根据双方盟书的约定,这些小部族在双方会盟之后,将会强行并入大部族之内。今后后金的命令,将会通过这些大部族首领传达给36部。

    简单的来说,根据这份盟约,关门36部中小部族仅有的那些独立性都将会失去,还不及明人对于这些小部族的安置政策。起码明人可没有彻底夺去这些小部族首领的地位和权力,还给予了一定的资金补贴。

    两相比较之下,这些小部族自然更愿意依附于明国。只不过他们有些担心明人打不过后金而已,现在明军既然能够击败察哈尔人,顿时让这些小部族首领们改弦易辙,重新站到了明国这边。

    13个部族拒绝服从同后金会盟的盟书,虽然这13个部族在关门36部中占据的人口,还不到五分之一。但是,36部中铁了心投靠后金的部族,也差不多是这个人数,更多的部族都在观望之中,谁也不愿意在明和后金之中压错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