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泉听说要雇人在城内劫掠商铺兼放火,顿时有些缩了缩脖子。不过在许显纯的目光注视下,他还是小声的答应了下来。
许显纯满意的点了点头,便让他去找汪春云过来,同他私下见上一面。
第548章 扬州风云四()
巡盐御史抓了一个两淮盐运司的副使,除了让一些盐商集结起来商议对策之外,在扬州市民之间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
但是9月6日,一名察院的小吏带着一队近百人的军士从扬州北门而入,然后直奔两淮盐运司,带走了自盐运使之下的数十名大小官吏后,扬州人终于对这一任的巡盐御史韩一良发生了兴趣。
虽然两淮盐运司和巡盐察院都在扬州,但是本地百姓其实并没有多少人从事盐商的行当,大多数人从事一些替盐商服务的行业。
两淮盐业的兴盛,使得两淮盐商基本居住在扬州府,这些从各地而来的盐商,虽然给扬州带来了经济繁荣,但是这种繁荣却非常的畸形。
首先,明代的商人发财之后,不是追求官帽子,就是追求绣花鞋。而盐商这个群体尤为突出,两淮盐商更是盐商中的代表。
扬州城的繁荣是建立在两淮盐商的需求之上的,为了满足于盐商对于女色的需要,便催生出了扬州瘦马这个行当。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些扬州乐户培养自己女儿各种技艺,然后试图把女儿嫁给富商为妾换取钱财。
不过到天启年间,随着扬州盐商多财的名声日趋广大,扬州瘦马这种特有的扬州色情文化也开始名扬天下了。于是乎原本不过是小打小闹的扬州瘦马,倒是成了扬州除了盐业之外的第二大行当。
扬州色情业的发展,不仅仅破坏了扬州百姓对于家庭的责任感,还毁坏了整个扬州的社会风气。扬州百姓不再视勤劳工作为改变自家生活的上进之途,倒是寻求起了一步登天的发财捷径来了。
扬州城内外,各色正妓、歪妓充斥着每条大街小巷,而依附于这些妓女而生的龟公、媒婆、闲汉更是不计其数。扬州本地百姓家的女子固然是深受其害,每年从各地购买或是拐骗来的女童,更是常有数百人之多。
是以扬州本地百姓对于那些奢侈糜烂的盐商并无多少好感,连带着对于两淮盐运司衙门也说不上有多少敬畏。刚刚从河南调任来的巡盐御史韩一良,几乎把整个盐运司衙门的人员都抓光的消息,倒是让不少百姓为之拍手叫好。
盐运司的官吏收受盐商贿赂,扬州百姓自然是人人皆知的。不过这大明朝的官员哪有不贪污的,百姓就算知道也不过是私下发几句牢骚而已。
不过扬州盐商大多数是外地人,他们要在扬州置地办产,必然是要同当地百姓发生冲突的。特别是从十多年前,盐商之间开始流行大筑园林的风气,这些园林不仅仅是为了让这些盐商平日住的舒服,更是他们交好官员和文人的一个平台。
扬州府原本就是一个人稠地狭的一个地区,特别是扬州城内外的土地就更是寸土寸金。这些盐商要在这样的地方修建园林,必然是要占据土著的产业的。虽然扬州城的社会风气大坏,一些百姓只要有钱就愿意出让自家的祖居,但是也有不少人是不乐意让出自家的产业的。
而自古以来,出售房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要先问亲友再问四邻,若是这些人都无意,方可卖给外来人。这是风俗良序,毕竟大明还是一个农业社会,一个家庭的人际关系很少出现变化,一旦有人定居下来,就是上百年的邻里关系。
正是这种极为稳定的社会关系,才会有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如果自家身边出现了一个恶邻,又有谁会愿意呢?俗话说的好只有千日抓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特别是这些盐商动不动就想要扩大产业,谁知道自家的房子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目标呢。
因此这些盐商同本地百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的融洽,甚至是常常出现纠纷。一旦出现了纠纷,盐运司衙门往往偏袒盐商,打压本地百姓。盐运司衙门比扬州府衙的等级还高,加上运司的盐运使都是京官就任,本地官员更是不敢过于得罪。
于是在扬州府,本地百姓同盐商之间发生的纠纷,倒是十次里有九次失败的,这种怨气自然是要淤积在当地人的心里的。
另外,从万历13年扬州设立商籍一来,扬州府学内便多了14名商籍生员的名额。虽然说这14名商籍生员是额外增加的,并不占有本地生员的名额。但是扬州府的举人名额可没有增加,这14名外地生员参与本地的科举考试,实质上便是在竞争扬州本地的举人名额。
这种状况自然是引起了本地士人的不满,但是扬州盐商不仅同盐运司衙门交好,对于每一任巡盐御史同样恭敬有加,再加上他们刻意交接江南的出色文士,因此扬州士人的抗议声音很快就消失了。
不过表面上的声音是消失了,但是私下里这些士人对于盐商的行径却依然痛恨着,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市井小说,把盐商当成了反面人物。
正是因为扬州城百姓的这种心态,所以察院抓拿运司衙门官员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什么乱子。也没有什么人出来阻拦,就这么让这群士兵把这些官员带出了城去。
但是对于本地盐商来说,运司衙门的大小官吏基本被抓走,完全是一个噩耗。先不说,他们这些年喂饱的这些官员,花费的巨额银两都有可能打水漂。便是这些年来,他们同这些盐运司大小官吏勾结,干的那些不法事宜,要是被抖露出来,也是灭顶之灾。
于是扬州城内大大小小的盐商们,在接到消息之后,便立刻赶去了八大盐总商的家中,想要八位总商出面同察院谈谈,看看这位新任的巡盐御史究竟想要做什么。
然而八位总商的家人出面接待了这些盐商之后,他们才知道,察院一早就把八位总商请了去,到现在都没回来。没有了八位总商出头,这些盐商们顿时就成了一群无头的苍蝇,不知道自己现在要做什么。
这些盐商苦等总商回家的时候,八位盐总商也正苦恼着。他们一早被察院叫来之后,进门后就被分隔了开来,每人被安排在一间单独的房间内交代自己行贿的问题。而外头守候的,也是一群陌生的士兵,不是察院的差役。
不过总商黄万裕倒是受到了优待,他入门后就被一名察院的差役带领着,直接入了后院的小花园内。察院的地方不大,这小花园自然是比不上那些盐商的园林。不过这出自某位巡盐御史之手的小花园,倒是清静优雅,别居心思,并不亚于扬州有名的园林。
黄万裕往来察院可不是第一次,对于这处园林也是赞叹有加,不过他今天毫无欣赏美景的兴致,只是七上八下的跟着这位差役来到了园林东南角的小亭内。此处小亭位于一个小池塘内,三面临水却没有蚊虫滋扰,显然是有着活水引入的。
那位察院差役将黄万裕带到此处,便逃也似的跑路了,连黄万裕掏出的赏钱都没有接。这种避之不及的态度,顿时让他心中一沉。
亭内的汪春云此时却走了出来,上前对着黄万裕行了一礼后,方才笑着说道:“今日倒是让黄世伯受惊了,小侄在此向世伯陪个不是,请亭内坐下叙话。”
黄万裕这才看清亭内出来的人是谁,虽然这让他心里总算是安稳了一些,但是他依然心有余悸的说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同此前汪兄和我说的不一样啊。”
汪春云满面堆笑的把黄万裕扯进了小亭内坐了下来,亭内的石桌上还摆了几样精致茶点。汪春云一边给黄万裕斟茶,一边开口说道:“父亲此前向世伯说过,要让世伯成为执两淮盐业之牛耳。如果没有这场大案对两淮盐业进行洗盘,世伯又怎么能够脱颖而出,掌握两淮盐业呢?”
黄万裕脸色难看的紧,他又惊又怒的说道:“你们究竟弄了什么大案,何以连运司上下官吏和八大总商都牵连进去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8大总商一起进了察院,最后只有我出去,日后我岂不成了众矢之的?你们父子莫不是想要害我。”
“世伯说的是哪里的话,既然把世伯请到了察院,日后也不会是只有世伯安然无恙的离开。世伯担忧的事,小侄岂能疏忽。”
听了汪春云的回答,这才让黄万裕的脸色好看了些。不过汪春云接下去的话语,让他脸色又变得难看了起来。
“两淮盐运司衙门上下官吏同两淮盐商勾结,伪造盐引侵占国家税收。这八大盐总商,正是替盐运司官吏出售假盐引的帮凶。
盐运司的上下官吏固然要革职查办,八大盐总商则视情节之轻重,给予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直到抄家流放为止的处罚…”
黄万裕的脸皮抽了抽,忍不住开口说道:“连我也要罚款?我可是一直心向朝廷,配合着你们办事的。”
汪春云不以为意的看了看他说道:“当然要罚,不罚何以让下面的盐商知道,世伯也是受害者?再说了,世伯今后执掌两淮盐业,自然就要把前面的事情给了解了。
现在罚了款,此前的贪污受贿就算是洗白了。现在不罚款,待到此案平静下来,两淮盐业再度走上正轨,朝廷就该找世伯算后帐了。
小侄也是念在我们两家的情分上,才为世伯讨来的这个处分,若是世伯不愿意,那么就当小侄不曾说过此事好了…”
黄万裕顿时想起来,这里可不是在自己园林中,而是在察院的后院内,他顿时语气和缓了下来,陪着笑说道:“是伯父我老糊涂了,还请世侄继续说下去,不过这罚款的数目?”
第549章 扬州风云五()
“这罚款的数目么?世伯出250万两白银就是了。”汪春云看着脸色涨的通红的黄万裕,马上又补充道:“这不是世伯一家的的罚款,而是包括了跟着世伯这个总商的盐商们的罚款。”
黄万裕倒是不着急了,但也还是肉疼的说道:“250万两,也未免太多了些,难道就不能少上一些?那些商人个个都精明的很,那里愿意出这银子。”
汪春云笑了笑说道:“不愿意出罚款的人,世伯就不必操心了,就让察院去找他们问话吧。
事到如今,小侄也不妨说句实话。这八大总商今后是不会存在了,现在的八大总商,除了世伯之外,还会保3人下来,剩下的四位总商,和跟着他们的盐商,都将会被赶出两淮盐业。
今后两淮盐场将按照长芦盐场为例,设立盐业公司。四位总商及附属盐商占公司四分之一的股份,朝廷占四分之一的股份,内府、四海商行和我们三家银行占四分之一的股份,另外四分之一股份则对外发行。
世伯你缴纳的罚款,实际上就是将要组建的盐业公司股份的认购资格。剩下的三家总商名额,除了林世叔有一个之外,还有两个名额并没有定下来。
世伯你要缴纳250万两,林世叔那里却要缴纳300万两。而剩下的两个名额,每一个价值500万两。那六位总商,谁先开出这个价格,谁就算上了岸。
剩下的4位,就算他们终于幡然醒悟,想要缴纳罚款,也没有这个机会了。世伯现在还觉得,这个罚款很高么?”
黄万裕顿时沉默了下去,250万两白银的罚款,如果让他一个人出,就算是倾家荡产也是拿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分摊到,他这个“盐策祭酒”名下该管的盐商身上,不过是一笔额外的负担罢了。
只要把今年原本要支付给盐运司上下官吏的贿赂拿出来,然后再额外付出一些,就算是把这个账目给抹平了。
八位“盐策祭酒”名下该管的盐商,少的4、50人,多的6、70人,即便是按500万两的罚款计算,也不过最多是每人10万两的支出。
能够被“盐策祭酒”该管的盐商,资本少说也要20万两以上。那些几万两的小商人,甚至都没有资格被叫做盐商。
当然一下子拿出10万两的罚款,对于中、小盐商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但是如果这能够保住他们行销食盐的权力,就算他们再不情愿,最终还是会捏着鼻子忍受下来的。
比如这位黄万裕,虽然表面上还是肉疼不已,但是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分配这份罚款的份额了。
汪春云轻轻的抿着茶水,等待着这位世伯的盘算。四名总商缴纳出的1550万两的罚款,其中750万两罚款将会成为朝廷入股盐业公司的股份。
剩下的800万两,一半交给户部用于补充粮食局的收购资金。剩下的一半,200万两将会用于设立扬州义仓、学校、道路和水利设施的修建,另外200万两则用于今年朝廷的救灾专项资金。
这些罚款的去处都同内府无关,就算是民间舆论也不会过多批评。不过对于三家银行来说,这些银两最终都将会成为银行发行纸币的存款保证金,也是目前击垮黄金市场上,支撑黄金价格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起来内府没有得到明显的好处,但是在银行和四海贸易公司内都有股份的内府,却是事实上最大的得利着。更不必提,那些被抄家流放的盐商,他们被没收的家产是不会被公布出来的。
汪春云同黄万裕在察院内喝茶谈心的时候,外面的盐商们在经过了初期的混乱之后,终于开始有了一些组织。
一些商人终于想起来,盐运司的官吏还有一位尚没有被察院拿了去,便是盐运使大人。他们急忙赶到了盐运司,想要求见门陈新,希望这位盐运使大人能够给个主意。
不过门陈新显然早有预备,从运司衙门上下官吏被带走之后,他便下令关闭了运司衙门的门户,然后让衙门里尚未被带走的几个小吏,把衙门内储藏的各式账簿,拿出来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几位盐商自然是吃了一个闭门羹,带头的吴、汪两位盐商心急如焚,干脆带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去了扬州府衙,想要扬州知府出面,探探察院究竟想要干什么?
扬州知府刘维鼎虽然不愿意踏这趟浑水,但是聚集在府衙的盐商越来越多,使得他不得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