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种植物在盐碱地草甸中数量不少,但是能够提取的类似橡胶材料,不过是乳汁含量的10…15左右。由于这种植物乳汁的数量本就不多,因此提取出这些橡胶材料的耗费,就更是惊人了。
朱由检了解了内情后,不得不承认,这些植物制取出来的橡胶只能当做实验用品,并不能作为工业化原料来使用。
在朱由检漫不经心的观望中,欧阳斌元等四人终于完成了半球实验的前置程序,只剩下了最后一项,把两个半球的把手同两边马队的拉索相连,然后让这16匹马各自向东、西向奔跑。
套好了绳索之后,欧阳斌元同另一边的方一勉点了点头,两人顿时放开了手,然后令各自方向的驭手驱马前进。
两边的驭手几乎同时对自己的马匹发出了前进的指令,八匹*,八匹马向西。马匹刚跑起来的时候,声势也颇为惊人。但是双方各自跑了十几步,就被勒停了下来。位于两组马队中间的铁球,顿时被绷紧的钢丝绳索给拉的悬空了起来。
围观的百姓中不时的发出了惊叹,如果不是有巡警拦在他们面前,恐怕他们此刻都要一拥而上,跑到近前去观看这个奇迹了。
毕竟之前他们都很清楚,这两个半球并没有用其他东西进行额外的连接,就算是有连接,在这样16匹马面前也要拉坏了。他们可亲眼看到,两边的驭手可是使出了吃奶的劲,也没能让马匹前进几步。
而两个半球组成的圆球,就在马匹的牵引下,左右移动,却始终没有分开。僵持了十多分钟后,欧阳斌元让两边的驭手停下了马匹,然后亲自解开了铁球两边的绳索。
直径38厘米的铁球被安置在桌上后,欧阳斌元打开了铁球上的通气口,然后16匹马都无法分开的圆球,就这么“啪”的一声被他轻松的拉开了。
不少围观的百姓纷纷向前,向着欧阳斌元和其他实验人员询问着,这究竟是什么缘由。
于是这场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倒是成了一场科普宣传。朱由检对此倒是乐见其成,这些百姓没有把半球实验当做妖术,便是这一年来新学传播最好的成果。
坐在台上的朱由检正看着,被百姓围着无法过来向自己行礼的几名实验人员时,一位侍卫匆匆跑到了台上,向守护在皇帝身边的梁用吉汇报了几句。
梁用吉便悄悄走到崇祯身边,小声的对他说道:“陛下,郑和号已经返回天津了,船长已经到达了京城,他希望能向陛下汇报,关于他此次出航的经过。”
朱由检看了看台下的混乱状况,便对着梁用吉说道:“留下几人,保护那些参与实验的人员,维持现场的秩序。我们先回去,朕要在武英殿召见爱德蒙·唐泰斯。”
第509章 爱德蒙&唐泰斯()
接到了皇帝召见命令的爱德蒙·唐泰斯,在一名宦官的带领下,穿过了无数宫门后,终于来到了一座被树木环绕的宫殿面前。
他注意到,在这座宫殿的庭院内,进出的人员大多是穿着军装的军官。很显然,等待被皇帝接见的官员并不止他一人。
爱德蒙·唐泰斯刚好看到了几位认识的军官,他正想着上前同他们打个招呼的时候,皇帝身边的一名亲信宦官已经从殿内走了出来,把他叫入了殿内。
朱由检打量了一会站在自己面前的比尔,现在叫*德蒙·唐泰斯的男人。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养之后,现在的爱德蒙·唐泰斯显然已经完全恢复了回来。
而且同去年相比,现在的爱德蒙·唐泰斯显然已经学会了,在人前隐藏起了自己对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仇恨情绪。
虽然陷害他的是彼得纳茨,但是他为之效力的东印度公司,不但默认了彼得纳茨的行为,还向幕府发了公函追认了此事。
可以说,公司的背叛行为,给了比尔重重的一击,也让他把大部分的愤怒转移到了公司身上。
当中国人解救了他的时候,他原本以为得到了那位皇帝陛下的资助,他可以建立起一个同公司作对的海盗团来。
但是很显然,中国皇帝的想法同欧洲国王们的想法,毫无相似之处,这位中国皇帝需要,并不是他指挥船只作战的能力,而是他过去在海上的经验。
随着英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在京城的出现,比尔才发觉,他并不是中国人唯一的选择。到了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收敛起了那点小心思,把他过去在海上航行时获得的经验贡献了出来。
比尔很清楚,虽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航海技术渐渐有后来居上的意思。但是在狭小的欧洲,任何一项新学问或是新技术,都能很快的传播到整个欧洲地区。
毕竟现在的欧洲,正是群雄并起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放弃了对新学问或是新技术的追求,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就比如,曾经是海上帝国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为拘泥于天主教的教义,对国内的异教徒和非宗教学者进行了残酷迫害,直接导致了这两个国家在科技和技术上的落后。
如果中国皇帝招揽的人手只有他一人,那么他的航海经验就是无可取代的珍宝,他必然指望着从皇帝那里得到一只舰队,而不是把自己的航海经验平白传授给那些海军士官生。
但是英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出现,立刻击碎了他的梦想。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自不必说,虽然他们现在的航海技术和海战理念,已经开始落后于荷兰,但是他们百多年的航海经验并不是毫无用处的。
而英国人同荷兰人相比,除了建造商船的技术有所不如之外,不管是远洋航海的经验,还是海上战斗的经验,并不比荷兰联省共和国差多少。
那位英国船长安德烈,他对于海上事务的熟悉,并不亚于比尔,有些地方也许还要超过。
比尔可不希望,当英国人把自己的航海经验说出来时,他还傻乎乎的抱着自己的航海经历当做宝物。
由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幕府的确认公函,现在的他已经暂时难以返回荷兰了。即便是回去,他也是一个被公司确认的罪犯。同东印度公司在国内庞大的势力相比,他这个前海军退役军官简直就是,一只随时可以被捏死的小蚂蚁。
比尔并不希望,千辛万苦的回到国内,结果却被投入到国内的监狱中去。而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势力,也让他只能接受中国皇帝的保护,否则在东南亚地区他根本得不到安全。
认清了自己的处境之后,比尔接受了崇祯给他起的新名字,并老实的听从了崇祯的吩咐,在海军军官学校做了几个月的教官。
而崇祯也并没有欺骗他,经过了一个冬天之后,爱德蒙·唐泰斯就被任命为了“郑和号”训练舰的船长。
虽然崇祯认为,“郑和号”只是一艘训练舰,算不得正经的军舰。但是在爱德蒙·唐泰斯看来,全面翻修过的“郑和号”,已经算是一艘相当不错的军舰了。
毕竟现在的欧洲,还没有把军舰和商船正式区分开来,虽然英国人和西班牙人,都建造了几艘三层炮甲板的大型军舰,但是除了这几艘大型军舰之外,其他较小的军舰,建造方式同商船的区别并不大。
特别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名下的军舰,实际上便是武装商船。除了少数几艘军舰装备了40多门火炮之外,其他船只的火炮配备,同“郑和号”差不多,也就是20几门火炮而已。
特别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数量最多的笛形船,这种圆形船尾、宽大船梁的平底船,以装货容量大而著称。因为所需的人手较少,一艘300吨左右的笛形船,最少12个人就能驾驶了,因此现在已经成为了公司商业用船的主要型号。
这种船只虽然装货很好,但是武力却非常单薄,改进过的“郑和号”,在海面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全面压倒笛形船。
能够成为这样一艘船的船长,爱德蒙·唐泰斯觉得他同荷兰东印度公司、彼得纳茨算账的日子又近了一天。
当然同“郑和号”相比,他更欣赏的是建立在天津大沽口的造船厂。在欧洲,阿姆斯特丹的造船厂,是令全欧洲都惊叹不已的存在。
在阿姆斯特丹,几乎每隔3天就有一艘新船下水,而造价要比相邻的英国人低上40…50。
阿姆斯特丹的数百家造船厂,大量的使用了风力、水力和木质机器,因此虽然造船业发达,但是其动用的人力往往不及邻国的一半。
虽然他进入中国还不到一年,爱德蒙·唐泰斯也大致了解了,他脚下这个国家的情况。这个国家所拥有的人口,几乎同整个欧洲的人口相当。
也因此,这个国家的皇帝几乎能够动员起近乎无穷的人力。正因为这个国家的人口众多,因此劳动力也极为低廉。
在他看来,皇帝陛下建立一座皇家造船厂,只需要招募人手就足够了。但是皇帝陛下却并不没有这么做,天津造船厂对于风力、水力、畜力和铁木机器的利用程度,并不亚于他在阿姆斯特丹所看到景色。
事实上,每次前往造船厂检查“郑和号”改建情况时,他都觉得自己像是返回了阿姆斯特丹,只不过这里的工匠换成了中国人而已。
天津造船厂及附属工厂所拥有的人手,虽然只有阿姆斯特丹拥有的造船工匠人数的四分之一。但它的生产效率,并不亚于荷兰的造船厂。
在某些方面看来,爱德蒙·唐泰斯认为也许还是中国人更有效率一些。
比如中国人参照了英国帆船和西班牙帆船,设计出了一种无船首楼,单层船尾楼,平甲板,长宽比6:1的软帆船。他们打算把这种船只,用于捕鲸业、运输业和近海防御上。
这种帆船的设计排水量在300…400吨之间,宽56米,长336米。在施工之前,中国人已经计算好了整艘船的用料和工时,然后根据设计图纸解构不同规格的木料。
整艘船的用工约为105万个工时,中国人先把整艘船的建造过程分成了数百道工序,然后造船工匠分成了不同的组别,按照这些工序的顺序分别施工。
经过了中国人的组织施工后,建造这样一艘船,只需要25天。如果是建造多艘船只,那么被皇帝陛下命名的流水施工法,大约可以每15天完成一艘。
这样的速度,即便是在阿姆斯特丹,也只有少数大船厂,技术最为熟练的船匠才能做得到。
可以说,如果皇帝陛下真的想要组建一只皇家舰队的话。光是天津造船厂,花上一年的功夫,就能生产出20…30艘军舰的强大舰队来。
而在帝国的南方沿海,还有无数的中小船厂。如果把他们的生产能力也计算进去,那么几乎在短时间内,中国就能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唯一制约着这只皇家海军舰队成型的原因,大约便是中国人缺少能够指挥这些船只的船长,和愿意驾驶船只在大洋深处航行的大量水手了。
明白了皇帝陛下所面临的困境之后,爱德蒙·唐泰斯心中汹涌澎拜的复仇意愿,终于按捺下来了。
比起他曾经设想的,从皇帝那里弄上几条船,拦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海面上的贸易船只。
倒不如忍耐上一段时间,待皇帝陛下真正建成一支舰队,然后彻底的报复一把荷兰东印度公司,比如抢走公司最为重视的香料群岛。
接受了爱德蒙·唐泰斯的行礼问好之后,朱由检才对着他说道:“爱德蒙,我想听听你这次出航的经历,从头到尾,都细细的给我说上一遍,我今天有足够的时间听…”
第510章 北上之行一()
爱德蒙·唐泰斯在把徐霞客率领的地质勘察队伍送到了东江镇之后,他便带着“郑和号”前往了济州岛,参加了东海巡阅府对对马海峡以北区域的探险征服航行。
“郑和号”在3月26日抵达了济州岛西北面最大的港口济州港,在这个被朝鲜王国用来放逐罪犯的岛屿上,济州港所在的济州城是岛上唯一一座有城墙的城市,也是济州岛的统治中心。
在东江镇派人接收了济州岛后,辽东难民和部分东江军属便开始大量的迁移到了这座城市,当爱德蒙·唐泰斯抵达此处时,济州城内的朝鲜人已经大部分被迁移出了城外,而辽东人占据了城内大半的人口。
自元朝灭亡,济州岛归附于朝鲜王国后,朝鲜人在济州岛内设立了济州牧,下设大静及旌义二县。不过朝鲜原本就不是一个海洋国家,对于远离大陆的济州岛也并不重视。
除了把这座远离大陆的岛屿当做了天然的监狱之外,并没有大量移民进行开发。因此岛上的人口也只有万余人,济州岛第一大城,济州城内的居民也不过2、3千人而已。
不过朝鲜人在岛上建立了济州乡校、旌义乡校、大静乡校,加上被流放的罪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治犯,也就是政治斗争失败的官员。
因此济州岛上的土著居民,已经差不多同被朝鲜人所同化了。这些学校的存在,使得大明接受济州岛的管辖权时,并没有受到多少抵触。
不过东江镇官兵和辽东难民抵达济州岛后,强行侵占了不少本地官员大户的土地和房屋,倒是引起了不少本地人的反感。
但是过完年后,从东江镇迁移而来的人口已经超过了2万人,这几乎已经是岛上的人口总数了,加上东江镇一向位于同后金作战的前线,能够活下来的人都有着不错的军事经验,这些移民拥有的武力远过于本地的土著。
因此一些本地的大户不得不从较为繁华的济州岛东北部,向着人口稀少的济州岛西南部迁移了过去。
以西归浦港为中心的岛屿西南部,是从大明本土迁移而来的人口聚集点。这里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但是在迁移了上千大明人口之后,倒是渐渐露出了一座城市的雏形。
当爱德蒙·唐泰斯抵达济州港时,整个济州岛的统治秩序已经基本建立了起来。
原本朝鲜王国的济州牧,现在改成了大明的济州府。而大静及旌义二县,也被重新分割成了嘉义、仁和、靖海三县。
先期抵达的大明济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