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挽明- 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华琪芳的心思顿时想到了别处,他犹豫了一会便开口对着崇祯说道:“陛下,世子现在刚刚入学不久,当以学业为重。有了陛下这些资料,臣同姜秘书官两人就算辛苦一些,也能够完成了。是不是,就把这件事交给我和姜秘书官两人去做为好?不必再麻烦世子了。”

    朱由崧的耳朵下意识的动了动,但他却并没有什么动作。他很清楚,这位乙丑进士榜眼是在嫌弃自己,不想同他扯上什么联系。更确切的说,应当是不愿意同宗室扯上关系。

    虽然大明的宗室地位尊贵,但是同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文官,就等于仕途之路断绝了。如华琪芳这样的榜眼出身,只要不出问题,便是入阁的前程。因此他自然是不愿意同福王世子搅和在一起的。

    对于大明文官的这种心理,朱由崧心知肚明,因此倒是并没有往心里去。不过崇祯倒是没有顺从华琪芳的意思,随口说道:“不,这件事需要世子牵头,这些调查还需要从燕京大学招募一些学生,一起去完成。

    朕希望,通过研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得出一个正确而详细的结论,还能培养出一批可用的人才出来。

    如果没有其他问题,你们便回去准备吧。”

    王承恩憋了许久,等福王世子三人离去之后,才忍不住对着崇祯劝谏道:“陛下,福藩虽然同陛下血缘较近,但福王昔日可是有望继承大统的藩王。现在陛下让世子涉及朝政,会不会给福藩一个错觉,到时福藩作出不恰当的举动那就不好了。”

    朱由检看着他微笑着说道:“你们去年盯了人家一年,根据你们给朕的报告,朕这位堂兄比他父亲可安分多了。怎么,这么快就改变主意了,难不成,你们给朕的报告有什么偏差不成?”

    王承恩不得不解释道:“臣等的报告还是很严谨的,但是这知人知面不知心,世子平日里虽然安分守己,未必是他真的一面。也许只是限于祖宗家法,不得已而为之。但是陛下现在给他破开了一个口子,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朝政,未必还会如过往一样安分啊。”

    朱由检不以为意的说道:“能够让堂兄露出真面目,那也应该给他一个机会。如果堂兄真有这份心思和能力,也未必是什么坏事。借这个机会,看看他的心思不好吗…”

    “陛下。”王承恩脸色一白,不得不出声打断了崇祯继续说下去。

    朱由检随即改口说道:“其实接下来几年,便要着手进行对于宗室的改革,太祖高皇帝给朕留下了好大一个摊子。不把这个摊子收了,光是宗室不断增长的人口,就能把大明财政吃垮了。

    现在大明宗室中,同朕血脉最近的不过是福王、瑞王、惠王、桂王,福藩乃是诸王之长,地位贵重,虽然同父亲有国本之争,但平日并无多大恶迹。

    若福藩能够站在朕这边,支持宗室改革,那么无疑会顺利许多。若是他带头反对,朕也要头疼的很啊。

    除福王之外,其他三位近支藩王,都是不成器的,刚刚就藩不到一年,便闹出了不少事端,恐怕这宗室改革是很难让他们出声支持了。

    想要让福王站在朕这边,总是需要给他一点希望的。朕觉得,让堂兄出来做点事,总比给福王加几个头衔强。不说这个了,日本人这次过来,带了多少人来?德川家的那位,派了谁过来?他可有什么想法么。”

    皇帝转移了话题,王承恩自然也不好在追问下去。他重新退了回去,负责同日本人接触的吕琦则上前说道:“日本商船此次带来了472人,领队者叫做松野重元。

    根据这位松野重元的说法,由于幕府对于他家主上的监视,所以受训人员需要分批出海。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还会有商船陆续带人过来。这位松野重元还希望,能够借助我大明的商船运送人员。

    他希望能够在今年之内,把1500人送来大明,接受大明新式火器阵法的操练。” 

第491章 测绘大明舆图() 
朱由检思考了片刻才对着吕琦说道:“大明不会插手德川家内部的争斗,所以大明的商船是不会替德川忠长偷运人手。不过我们不会干涉,他们租用大明商船进行运输事务。

    将这些日本人安置在天津海防营,为防民间百姓惊骇,和守住他们前来大明操演的秘密。所有接受训练的日本士兵,都必须改换我大明装束,不愿改变装束者一律遣回。

    另外,所有日本士兵的日常用度一律照新军标准供给。这些日本人单设一营,可叫射声营,派陆军军官学校三期毕业学员担任排以上主官。赵晨芳在军校里也训练了一年多了,也差不多该出来实践实践了。

    就让他担任该营的训练顾问,任命松野重元作为该营主将,但是一切命令没有顾问的副署,就不得下发。”

    吕琦犹豫了一下才说道:“陛下,新军的日常用度一向冠于诸军,区区一些倭人何必如此厚待他们。臣以为不妨降为守备军的待遇,也足可安慰这些倭人了。”

    朱由检摇着头说道:“我们训练这只部队,可不是为了给德川忠长建立私兵的。

    日本虽然是一个小国,但人口之繁盛却仅次于我大明。其国虽然习我中华文化,但岛民天性狭隘好斗,我中华文化到了彼处,便只剩下了一个形式。

    日本国民吃苦耐劳之处,甚至还过于我大明百姓,其国之兵甲也颇有可观之处,当年在朝鲜也着实让我大明损失不小。若真论起实力来,日本实是东亚海外第一强藩。

    不过日本毕竟还是一个小国,人口虽众,但是资源却非常之贫乏和不均衡。在彼处,重物轻人,乃是常态。

    如果我们以守备军的待遇对待这些日本人,当他们回到日本之后,难道还会心怀我大明吗?”

    吕琦略一思索,方才回道:“陛下的意思是,笼络这些日本人为我大明所用?难道陛下将有意于日本?”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我大明有没有这个意思,也要看日本人自己会不会犯错。

    人生最为快意的事情,莫过于用日本人的金钱、日本人的性命,打一场征服日本的战争。

    德川忠长送来的这些人,一定要好好进行鉴别,能为我所用的人,不要吝啬奖赏提拔,有愿亲近大明的人才,不妨安排他们入军官学校上一期短期培训班。”

    吕琦顿时躬身回道:“臣一定会遵照陛下的意思,向松野重元传达陛下的旨意。”

    朱由检点了点头,随即又开口问道:“这些天来,朕关注于黄金兑换之事,士绅大会现在已经开到什么程度了?”

    王承恩听后便从一边的书架上找出了一叠纸张递交了上来,口中解说道:“这些天来,士绅大会主要还是纠缠于,讨论12个工业城市及各地水利、道路建设的问题…”

    对于这些投资计划,各位士绅代表的反应实在是大相径庭,同官员们垂涎欲滴的反应态度完全不同。

    官员们欢迎这些投资计划,是在于这些计划的背后,代表着数千万银元的流动,而经办之人只要稍稍过一过手,便是赢得了几辈人吃喝不尽的财富。

    但对于士绅们来说,这些庞大的计划背后,却代表着繁重的徭役和庞大的流动人口。

    北方士绅虽然迫于陕西流民的压力,大多数都赞成了这份投资计划,但是赞成的程度却各有不同。

    北直隶的士绅因为获得的好处最大,因此态度最为积极。但是山东士绅却首鼠两端,他们既想享受投资计划带来的好处,又担心流动人口大量聚集在一个地方,会给地方上带来安全隐患。

    至于陕西、山西士绅,两地只隔了一条黄河,陕西灾民如果变成流民大军,两地都要遭受兵灾。因此属于被动的接受这些投资计划,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投资计划,能够缓解陕西的灾情,分流当地的流民,为两省换取一时之安宁。

    至于河南的士绅,由许显纯、李夔龙亲自挑选出来的代表,自然不会违拗崇祯的意图。

    至于南方各省士绅,虽然眼热于这个庞大的投资计划,但是朝廷的话能有多少真话呢?

    他们更担心,随着这些投资计划的实施,钱能落实多少不说,就怕随之而来的,是地方上更为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因此他们倒是没有去争夺工业城市的投资计划,但是南方水患一直是个大问题。特别是随着万历后期国库空虚,地方上的水利都已经很久没有进行过大修。

    地方上的水利,都只是各地士绅自发的在维护。但是士绅个体的力量毕竟太小,只能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各地水利多年失修的结果,便是去年浙江海溢造成的损失超过了预计。

    因此南方士绅的代表,便要求在水利工程和道路建设上面,对南方各省作出补偿。以换取他们对于北方各工业城市投资计划的赞同。

    对于这种各省士绅代表之间的利益争夺和利益平衡,使得整整一个月来,士绅会议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之中,每日难得有所进益。

    不过在这种无休止的争吵中,这些士绅代表们也慢慢找到了妥协的道路,学会了利益交换和利益平衡。

    王承恩递交上来的,便是这些日子来,士绅会议决定下来的内容。在这些决议中,12个工业城市的兴建计划终于获得了通过,而南方各省也得到了一份500万元的水利及道路投资计划。

    看完了这些决议之后,朱由检摇头苦笑着说道:“他们互相交换利益,结果最终却要朕出钱,这也未免太过分了些吧。”

    “陛下的意思是,不准许吗?”王承恩小心的询问了一句。

    朱由检轻轻敲打了几下桌面,摇了摇头回道:“不,把这些决议交给内阁讨论,列出一个实施计划了,然后发往士绅会议,以表明朝廷对士绅会议的态度。”

    停顿了一会之后,朱由检再度开口对着王承恩说道:“另外,把朕改好的,袁尚书编撰的《民事通则》交给士绅大会讨论,让那个这几日出尽了风头的河南士绅代表,叫什么牛金星的,让他来推动此事。”

    王承恩应了一声,表示记下了。朱由检交代完这些事务之后,徐光启、王徵两人也刚好抵达上书房。

    朱由检吩咐王承恩给两人赐座之后,便对着两人说道:“这次朕召两位先生前来,是有些事请两位先生去做。”

    徐光启和王徵互相对望了一眼,徐光启便开口向崇祯问道:“陛下可有什么旨意?”

    朱由检站起来,走到了一边的瓷**,抽出了一卷丝绸所绘制的图纸。在徐光启和王徵面前的桌案前展开后,他便开口说道:“这是半个月前,科学院交上来的北京到山海关到锦州的精细地图,比例为五万分之一。

    我想问一问,通过这一年来的地理测绘,科学院培养了多少测绘方面的人才?如果朕想对大明全境进行一次全面的测绘,绘制一副五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地图,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人手?”

    徐光启看了一眼身边负责测绘事务的王徵,王徵会意的出声向崇祯汇报道:“科学院去年学习了西法测绘,又加上文思院研制的几样仪器,测量精度远较西人自测为高。

    操作这些仪器的人员,和西法测绘的绘图人员,至今已经培训了219人,尚有学徒489人。

    西人测绘之法为三角网法,一次只能测绘几公里长,需要设置大量的基本测绘点。

    此法虽然精度颇高,但是进展缓慢,且花费较高。现在还有一种三角锁测量法,是以三角形测量向某一方向扩展而构成锁链状,虽然扩展迅速、能通过适当选择扩展方向而避开被高山阻隔的地带,但是地图精度不如三角网测量法。

    不过三角锁测量法用人较少,费用较为节省,测绘速度也较快。我大明土地广阔,特别是南方和西南地区山脉众多,若是以三角网法测量,恐怕耗费巨大,且没有10年以上的时间不能完成初稿。

    倒是使用三角锁测量法,若是能组建500人左右的测绘队伍,则大约10年之内可以完成,我大明地图的精细测绘初稿。”

    当王徵停下之后,徐光启才开口对崇祯说道:“陛下,这测绘大明地图一事,是不是暂缓一段时间?

    测绘大明地理舆图,乃是我皇明之盛事,新式地图测绘法耗用的人力、物力非同一般,而且一旦中断,便等于白白浪费了前期投入。

    我大明现在国库空虚已及,又连续大兴土木,各项投资可谓惊人。陛下虽然才智天纵,往往于不可能之中动作出大量的民间财货,但是摊子铺设的这么大,臣总是有所担心。

    陛下正直年少青春,只需耐心守候,待各项政策初见成效,天下大治后再行此事,难道不好吗?” 

第492章 对于天主教的重新认识() 
朱由检看着徐光启诚恳劝谏的样子,思考了一下才说道:“两位先生以为,朝廷应当怎么做,新政才能赢得天下百姓的支持呢?”

    虽然对于皇帝的问题有些疑惑不解,徐光启还是诚恳的回道:“陛下是大明天子,只要陛下颁发的新政有利于国计民生,天下百姓自然就应当支持朝廷的新政,这不是理所当然之事么?”

    朱由检默不作声,又把目光转向了王徵,在皇帝目光的注视下,他不得不开口说道:“想要获得天下百姓对新政的支持,臣以为,应当许百姓以利益,百姓重利轻义。

    若是他们能够因为新政获得利益,新政获得百姓的支持,自然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虽然士大夫们口头上都言之凿凿的说,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但是拜大明发达的商品经济所赐,近世的士大夫们在实际行动上,追求实际利益的举动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了。

    像蒲州张、王两家,根本就是披上了一层士大夫外衣的商人了。江南地区的士绅同豪商之间,早就通过姻亲关系勾连起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算是王徵这样还算遵守着传统价值观的士大夫,对于使用利益去引诱百姓,以获得百姓对于新政支持的方式,也并不抵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