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挽明-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兴治的小声抱怨听在刘兴祚耳中,感到格外刺耳。他正想训斥这个不安分的弟弟,却发觉坐在自己身边的几位同胞兄弟和族兄弟,都莫名沉默着,似乎都深有同感的模样。

    他顿时转变了态度,以稍稍平和的姿态劝说道:“我们当初投奔女真人,便已经错了一次。如今冒着偌大的风险,连母亲、妻子都抛弃在沈阳城内,方才回归大明。现在你等如此沉不住气,出声抱怨朝廷的细致审查,难不成还想再投奔回后金不成?

    你们平日里读书,可有看到,自古可有一叛再叛的英雄豪杰?我们刘家虽然子弟众多,人丁旺盛,但是在大明同后金之间,不过是一介微尘罢了。朝秦慕楚,两面三刀,只会让双方都看不起我们而已。

    朝廷对于我等归附有所疑心,详加调查我等在辽东的过去,要我看这实在是一件好事。如果朝廷不想重用我等,又何必如此仔细的调查我等的过去?只要我们守住初心,总是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的。

    更何况我等终究是汉人,同女真人始终不是一家人。天命汗也好、天聪汗也好,那个不是把我等汉人当贼一样防范?我家在后金虽然位居佟养性、李永芳之后,但是乌尔古岱仗着自己是满人,反口诬陷我一句,满人亲贵又有几人愿意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的?

    乌尔古岱勒索汉官李殿林的财物被我告发,天命汗明明清楚的很,但也依然装作不知,反而听任乌尔古岱诬陷我,说我是挟私报复。

    天聪汗登基之后,大贝勒仗着自己的地位,勒索我家钱财,天聪汗可有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可见,这后金终究不是我汉人的天下。

    所以,今后这种不如留着后金为好的话语,你们还是不要再轻易说出口了。要是被人听见,除了证明我刘家回归大明并不是出自真心,被人用作对付我等的证据之外,对现在的我们还有什么好处?

    刘兴治,难不成你想要我刘家在座的兄弟、族人都断送在你这张嘴上,你才能心满意足?如果你真的如此心怀不忿,那么还不如我等会就像陛下辞去一起职务,我等都回乡下去务农,也好保个家宅安宁。”

    一直说到最后一句,刘兴祚方才转为疾言厉色,使得几位兄弟再不敢有所抱怨。刘兴祚作为刘氏七兄弟的兄长,向来以智勇双全而著称。就连努尔哈赤对他也深为赞赏,因此在复州叛乱中,只杀了刘兴祚之弟刘兴仁和复州2万百姓,却并没有牵连到刘兴祚身上去。

    以努尔哈赤的为人,如果刘兴祚只是一个庸碌之辈,他又怎么可能放过这个隐患。而刘氏七兄弟的其他人,就无法同这位兄长相提并论了,只能唯他马首是瞻。

    如今一见到自家兄长有隐隐发怒之状,几位兄弟顿时便转变了态度,纷纷向刘兴祚保证,他们不会再说这些让人产生误解的话语了。

    刘氏兄弟切切私语的时候,同他们隔着一条空出来的走道的座位上,王嘉胤、吴延贵、神一元、神一魁、张孟金、黄友才、王左桂、苗美、王自用、罗汝才等被招募的流民军首领,也在一边说着悄悄话。

    虽然流民军分为很多部分,但是能够服众的却只有王嘉胤和神一魁兄弟。而相当凑巧的是,这三人都是从边军逃离的士兵。

    由于在军队中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又因为跟随军队来回调动,因此这些边军出身的士兵比起那些平头百姓的见识更多一些。

    因此陕西大小流民军到最后,都会推荐那些有过从军经历的士兵作为首领,因为随着流民军跨出自己的家乡,这些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三十里距离的百姓,就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了。他们只能选择能带领他们继续前进的首领。

    而在这些流民军首领中,王嘉胤和神一魁兄弟以讲义气和待人公平而著称。因此从被朝廷招安开始,这些首领便渐渐分成了以他们为首的两帮人马。而其他大小首领,因为担心招安后被朝廷反悔处理掉,因此不得不开始抱团,最终都依附到了这两帮首领的名下。

    王嘉胤和神一魁兄弟对于朝廷的态度并不相同,王嘉胤其实并不信任朝廷,他之所以接受招安,完全是因为迫于无奈。山西这边的官军死死守住了黄河,使得流民军只能被困在陕西这边。

    由于朝廷去年极力维持着陕西边军的供给,和清理了一部分军中欠饷,因此虽然陕西受灾严重,但是陕西边军却并没有因此而活不下去,反而因为朝廷的持续供给,边军的日子反而比一般平民的日子要好过一些。

    因此,以往一向逃亡严重的陕西边军,去年倒是难得的没怎么逃亡。陕西边军反而趁着灾荒补充了不少人手。这样一来缺乏物资的流民军,自然不会是补充了兵力而士气有所恢复的陕西边军的对手。

    而陕西因为连续两年的旱灾,流民军就算是想要劫掠地方补充物资,也已经找不到大户可以劫掠了。一边被官军前后堵截,另一边又抢无可抢。

    在这种状况之下,杨鹤向流民军提出招抚,就算王嘉胤不赞成,他的部下也不可能放过这一线生机,因此王嘉胤最终还是选择了招抚。

    不过虽然接受了招抚,王嘉胤依然不愿信任朝廷。特别是刚刚接受了招抚,便被朝廷半是命令,半是强迫的招到了京城来,说要进行什么警察培训,好替他们安排新的职位。

    在王嘉胤看来,朝廷强行把他们同自己的部下分开,怎么看都像是存有善意的表现。因此他希望能把身边的流民首领团结起来,好应对朝廷的出手。

    而神一魁兄弟参与流民军完全是被生活所迫,因为边军欠饷,兄弟两人又欠了一笔赌债被债主追债,不得已逃回了家乡,结果又遇到了大荒,不得不参与了流民军。

    同王嘉胤主动造反不同,神一魁兄弟完全是属于被动的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因此神一魁兄弟是乐于被朝廷招安的,他们认为朝廷实在是没有必要欺骗自己。而且既然已经被朝廷招安了,自然就应当听从朝廷的安排,否则这种招安就失去意义了。

    两帮人从陕西到京城的路上就争执不断,但是这种争论到了京城之后反而平息了下来。因为双方都发觉,到了京城之后,大家都成了笼中之雀,已经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了。

    崇祯从偏门走上了礼台之后,对着下方的一干学员做了例常的训话之后,突然说道:“今天在下方的军校学员中,除了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之外,还有新成立的警察大学的培训学员。

    其实朕今天到这里来,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军校学员的学习状况,同样也是来看看这些警察大学的培训学员的。

    这些学员中有不少人是被朝廷招安的陕西流民军首领,朕今天也想趁着这个机会深入的了解一下他们。

    等一下,朕会随即抽取几位学员上来讲一讲,讲一讲他们是怎么从一名普通百姓变成流民军的首领的。朕觉得,不管是我还是各位军校的学员都应当听听他们的经历。

    然后我们才能够了解民间的疾苦,和如何去保护这个国家的百姓。”

    崇祯的话语不仅让下方的学员们感到意外,便是随行的军校教官们也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

    但是在皇帝的命令下,陕西来的警察学员还是被抽取了十多人,上了礼台讲述自己的过往故事了。

    刚站上礼台的时候,这些流民军首领出身的学员还有些支支吾吾,一副甚为羞愧的神情。

    但是随着他们讲到了自己记忆中不能触碰的痛处时,却又往往嚎啕大哭了起来。

    虽说流民军的首领大多是边军出身,受过军事训练的他们,比之普通百姓更能保存自己。但是他们的家人同样也是百姓,在这种失去秩序的乱世之中,他们同样无法保护自己的亲人,只有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亲人一一逝去,甚至连尸骨都无法保存下来。 

第469章 崇祯的演讲() 
当十几位流民军首领涕泪交加的在台上述说着,自己为什么要起兵造反的经历时,一干军校教官听着听着便开始心慌意乱了起来。

    这些军校教官并不都是从军中抽调出来的,只会舞刀弄剑的莽夫。他们中有不少人都是学识渊博的读书人,甚至有些还兼任着燕京大学的数学、物理和化学老师。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这所军校中已经任教了将近一年,因此他们也很清楚,这所军校学员中最为广大的一部分,还是来自于各地边军中的中下层军官。

    这些底层军官的处境同台上数位边军出身的流民军首领好多少,在这些首领们述说自己的往事时,最能引发这些军官们的同情和怜悯。

    这些较有见识的教官最为担心的是,今日这场听取流民首领过往经历的演说,最终会在这些中下层军官学员心中埋下,对于朝廷不满的种子。一旦日后出现了让他们愤懑的局势,未必不会走上同朝廷对抗的道路。

    相比起教官们听取演讲时的难看表情,台下的大部分学员都或多或少的被这些流民首领的经历所打动了。

    正如某些教官们所担心的,这里的大部分学员都出自军中的中下阶层,他们不是锦衣玉食的将门子弟,对于这些流民首领所谈起的大多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完全是深有同感。唯一有所不同的是,他们所驻扎的地方没有遇到陕西这样的大灾,因此地方上的百姓还能勉强糊口,所以没有揭竿而起罢了。

    台下的学员们能进入陆军军官军校学习,都说明了他们身上都具备了一些有异于常人的出色品质。简单的说,便是这些学员的智商都是正常以上的水准。

    比如说那些中下阶层的军官学员们,他们进入军校学习之后,便意识到这是一个能让他们日后飞黄腾达的通道。虽说不能同那些将门子弟相比较,但是有了军校学习的经历,他们也等于是戴上了半个天子门生的光环。

    大多数学员们都隐约意识到,今后在军中他们起码要比那些没有上过军校,又不是将门子弟的军官们,更能获得升迁的机会。因为他们在这所军校中缔结下的同学和师生关系,使得陆军军官学校在实质上,已经变成了军中最大的将门,只不过这个将门并不是以血缘和婚姻关系缔结的小集团而已。

    在陆军军官学校中表现出色的学员,更是能够得到皇帝的亲自嘉奖,这种嘉奖不仅让这些出色的学员被皇帝记住,在某种意义上也让他们成为了同科举进士一般,成为了真正的天子门生。

    相对于那些将门和勋贵子弟,这些亲自被皇帝所嘉奖的学员,显然同皇帝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比如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中的六名优秀学员,现在便已经成为了京城新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中的后起之秀了。

    一期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分配,最差的一位也比入校之前提升了1级职务。这些毕业生的结局,自然激发了还在学校的学员们的学习热情。

    当意识到自己的前途有所保障之后,他们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对于皇帝的忠诚心,自然也就不约而同的上升了。在这些流民首领接受招安上京之前,陆军军官学校的学员们对他们的普遍印象,就是一群祸乱地方的乱臣贼子,对这些人充满了痛恨。

    但是今日听取了这些流民首领的过往经历后,他们心中又不由升起了些许同情。不少学员甚为不安,他们心中竖立起来的忠于皇帝,忠于朝廷的观念,同此刻对于流民首领,对于陕西百姓的同情,实在是有些背道而驰。

    而对于那些被招安的流民军大小首领来说,除了寥寥几个已经是铁石心肠的首领之外,不少人再次被唤醒了,他们曾经最想要忘却的沉痛记忆。即便是原本支持神一魁兄弟,认为既然已经接受招安,就应当服从朝廷的命令,好好过日子的首领们,现在也不由再次生出了对于朝廷的愤恨之心。

    当朱由检再次回到礼台上,目光环顾四方,便看到不少学员游移着视线,不敢同他的目光所接触。显然在刚刚的一场诉苦演说中,某些学员心中已经动摇了对他的忠诚。

    这种状况在他发起了今天这场活动之前,他也是有所预料的。不过当他真的面对了这种局面时,却忽然发觉自己的心里还是有些胆弱气虚。

    作为拥有一个了解历史走向的现代人的灵魂,想要打破一些旧规则,他都感觉有些难以决断。而历史上那些不能预见未来的革命前辈们,到底是凭借着什么样的信念,鼓起了如此巨大的勇气,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未知好坏的新世界。

    朱由检在心中叹了口气,他突然发觉自己预设好的演讲稿,在这种局面下似乎有些过于苍白无力了。因为他此前没有预料到,这些首领们演讲的效果会这么好。

    这虽然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转念想想,这难道不是他所期望的么?如果这些学员们,听了这样的演说,依然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那恐怕也不是他所想要的军校毕业生了。

    之所以他要举办今日这样的活动,并不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自从登基之后,他的确是制定了不少改革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是否真能挽回大明王朝的衰亡,老实说他并无多少把握。

    任何一个行将衰亡的王朝,在王朝末年推行的改革,最终都会变成埋葬旧时代的革命之火。比如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想要推行税务改革,最终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埋葬了自己的王朝和生命。

    而清末新政编练的新军,最终变成了推翻满清的主力。以上事实无不说明了,想要挽救王朝命运的改革,未必能够成为挽救王朝灭亡的良药,倒是有可能成为王朝灭亡的催命符。

    朱由检便是想着,与其让这些军官们日后被各种新思潮所蛊惑,倒不如先让这些军官学员们正确的认识这个社会为好。

    想到这里,朱由检终于打破了沉默说道:“刚刚几位陕西来的学员,谈了谈自己的过往经历。说的非常真实,也非常感人。

    老实说,我听了也深感震惊。想不到在我大明的治下,居然还有这么多难以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