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镇兵的状况也差不多,号称有10万,但是实额大约是6万,而真正能作战的军人不会超过2万。
朱国彦是那种传统的世袭出身的武官,他对于如何收拢军心,操练军伍一无所知。至于克扣军饷什么的,也是按照此时的军中旧规,既不多取也不少收。
至于克扣下来的钱粮,他也不用来蓄养家丁,而是收购古董字画赏玩。正因为他有这点雅癖,所以近在咫尺的遵化城内的文官们倒是对他印象不错。
一句话他是一个没有什么治军才能,但也是没有什么野心的庸人。王在晋到了山海关,召见他和赵率教两人,要求他交出兵权,他也就乖乖的交了。
让他搬迁到顺义城去,他也就毫不犹豫的带着三屯营内近1千5百精壮点的士兵离去了。
朱国彦走的决绝而毫不回顾,老实说让他从三屯营移营到顺义,他还真是巴不得。一方面可以逃离有可能被调往关外的糟糕命运,一方面可以距离京城近些,顺义自然也比三屯营繁华的多了。
而接下来对于蓟州兵及山海关兵丁的整编,倒是让王在晋、赵率教有些伤脑筋。
蓟州中协、东协加上山海关的人马,总额7万5千人,但是能点校出来的合格士兵不到2万。
按照道理,想要防守这么大一片区域和山海关,应当补足7万5千人的兵额才对。
但是那样的话,朝廷的军费又负担不起了。而真的完全按照崇祯的意思去做,把军队缩编到实际作战的人数,那么每处防御要地只能派上几十人。
把手中本就不多的兵力如此分散,到最后肯定是处处难以守备,这是兵家之大忌。
最后还是跟着他一起来山海关,建立蓟州镇及山海关后勤部队的言成泽出了一个主意。
他建议让士兵退役但不离去,而是把汛地附近的土地分给这些退役士兵。平时不必接受其他徭役,但是战时要接受征召,保卫汛地。
言成泽的建议替王在晋、赵率教解决了,整编部队后汛地防御人手不足的问题。
但是随即他们又遇到了更大的麻烦,除了这些安置在汛地附近的士兵外,其他被安排退役的士兵强烈要求,永平府治下的七卫所应当按照营州三屯卫进行改制。
这个要求对于王在晋和赵率教都是一个难题,永平府内有山海卫、抚宁卫、永平卫、卢龙卫、东胜左卫、兴州右屯卫、开平中屯卫共计七个卫所。
可以说永平府内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在卫所手中,同这时代其他地区的卫所一样,永平府内的卫所屯田,同样负担不了卫所士兵的粮饷,还是需要朝廷从南方运粮进行补贴。
和顺义等京畿附近的县市不同,永平府卫所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卫所的军官们吞并了。
而且永平府刚好位于通州到关外的通道上,这里的百姓要负担比其他地方更重的运输军资的徭役,这也使得永平府内的不少百姓抛弃了自己的土地逃亡了。
而不必负担徭役的卫所军官们,则大肆吞并着这些平民的良田。因此永平府倒是和顺义的情形相反,这里不是卫所的土地被侵占,而是卫所侵占了平民的土地。
永平府的卫所不仅是关外明军的后备,他本身也要负担蓟州镇防守长城的任务。
因此永平府卫所的军官,基本上也是蓟州军及山海关守军的军官。
如果王在晋及赵率教同意了这些士兵的要求,仿照营州三屯卫进行屯田改制,那么他们就要担心这些军队中的军官会不会起来反对自己了。
对于王在晋、赵率教的担忧看在眼中的言成泽,自然是不会把这种麻烦揽到自己身上的。
负责组建蓟州镇、山海关守卫中宪兵系统的李中琦,除了每天同守卫山海关的底层士兵交谈外,对于其他事完全是漠不关心。
王在晋迫不得已之下,只能再把这个难题上交给崇祯,反正他现在也有时间,崇祯在过节之前颁发的犒赏,加上补发的一部分军饷,让这些军士们很开心,因此无暇追问卫所改制的事。
他现在更为担忧的,还是前往广宁的杨镐、满桂等人,究竟能不能完成整编关外军队的任务。
事实上王在晋是白白担忧了,杨镐、满桂的整军比他想的要轻松的多了。
此时关外驻军大致还是按照中、左、右、前、后五部,而最重要的莫过于宁远及锦州两地。
总兵祖大寿率马步兵三万驻锦州,总兵朱梅、督师王之臣领兵二万守宁远。
除了这两位手握重兵的大将之外,还有尤世禄、王世钦等将领分守各处。
崇祯登基之后,切断了长芦盐场运往关外的商路,又有整顿关外军队的打算。
这让以祖大寿为首的辽西将门感到了不满,但是这个时候关外还不是祖大寿一人独掌军权的时候。
辽东军中,满桂、尤世禄、朱梅手中同样拥有和他分庭抗礼的军队,且满桂身得王之臣的信任,地位远在祖大寿、尤世禄两位总兵之上。
既然皇帝亲自出手,祖大寿原本想着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打算默认了。
但是京城中的勋贵及老上司袁崇焕劝他勉力一搏,要把皇帝的新政给废除掉。
祖大寿舍不得断掉同后金走私盐货贸易的财路,又加上曾经跟着袁崇焕,把数十万石军粮的亏空都抹平了。
因此他认为,既然这位老上司出手了,想必对付一个刚刚登基的少年,还是手到擒来的。
为了不错过向皇帝邀功的机会,他亲自带着骑兵潜到了山海关附近。他本打算新政要废除,皇帝的信任也要趁机赢取,这样他在关外才有可能排挤其他将领,成为关外唯一的总兵。
他唯一没料到的是,袁崇焕这位老上司居然失手了,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他立刻返回了锦州,唯恐让人知道他曾经偷偷跑到山海关去过。
让他现在更为不安的,是皇帝抓住那些勋贵之后,会不会把他给供出来,那他到时可真是无路可走了。
祖家是辽西望族,到了他这一辈又是人丁繁盛。兄弟有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有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今辽宁凌海市、锦州诸城。
可以说,现在辽东军虽然还没有成为祖家军,但是辽西将门以祖氏为首的格局已经隐隐出现了。
当杨镐、满桂带着犒赏抵达宁远,并召集诸将商议军队整顿事宜的时候。出于担心这是钦差的一个计谋,目的是把他骗入宁远后抓起来。
所以祖大寿不失时机的生病了,他派出了同宁远诸将领交情较好的祖大弼,代表自己去参见钦差大人。
杨镐同王之臣这种半路调到辽东的文官不同,他从万历援朝时期就已经常在辽东了。
而且他同李成梁父子关系一向很好,因此在辽东军中认识的人也不少。
就连现在是关外武将之首的满桂,当年也不过是他麾下的一员偏将。
因此当他到了宁远,开始主持整军会议的时候,基本上没有那个武官敢当面提出反对意见的。
第2章 退役军官的抗议()
占了辽东军一半数量的湖广客兵,对于杨镐带来的分批退役还乡的政策反应非常的热烈。
虽然辽东当兵月饷要比内地领的多,但是关外属于同建奴交战的前线,这里一应物资都需要从后方转运而来,因此物价腾贵。
锦州、宁远两地还好,因为兵民众多,所以商人也多,市场上的物价高的还不是很离谱。但是分守在大凌河等偏远堡寨的军士,想要买点东西就贵的离谱了。
而且辽东军所面对的敌人过于强大,驻守锦州、宁远两地的军队,还能够依仗坚城而守。驻扎在小的堡寨中的部队,往往都在建奴的第一轮攻击下,不是被屠杀就是被虏去作为阿哈,也就是奴隶。
这些客兵名义上一个月有一两五钱到二两的军饷,还有每个月5斗的本色月粮,但是在户粮通判及各级军官们的剥削下,大约也就能拿到一半而已。
在这种情形下,想要让他们去同建奴拼命作战,无疑是在说笑了。能够依仗城池抵御住建奴的攻击,他们已经算的上非常忠诚了。
而且他们都是外地而来的客兵,除了一部分军官把家眷接到了本地,或是同当地的辽人通婚之外,大部分士兵的家眷都在家乡。辽东战事已经超过了10年,这里的应募时间最长的老兵,也在7年以上了。
对于他们来说,思念家乡的亲人,也是非常沉重的一种情绪。因此当听说能够拿一笔退役金返乡时,这些客兵的情绪顿时变得积极了起来。
有些老兵甚至觉得,先拿了遣散费回乡,到时再去应募朝廷的招兵文告,还能再拿上一笔安家费用,真是何乐而不为。
对于朝廷这种复原军人政策感到不满的,主要还是各级的军官们,手下士兵人数的减少,无疑是削减了他们冒领军饷的份额。而且出于对建奴入侵的恐惧,他们也不愿意放这些士兵回家。
不过杨镐这次出关主要目的就是同后金议和,因此这些军官们不能拿建奴入侵的借口去对抗复原兵士的政策。
且主事的杨镐在辽东呆过相当长的时间,对于辽东主军的将领有足够的威慑力。
辽西将门的首领祖大寿没能出现在宁远,让杨镐已经相当不满了。祖大弼虽然在军中被称为祖二疯子,但是对于杨镐这样的文官重臣却不敢发疯。
这位文人大帅杨镐当初兵败萨尔浒的时候,都敢毫不犹豫的斩杀了两名先逃的总兵,谁知道自己跳出来反对,会不会被他拿来祭旗呢。
没有了辽西本地将门的支持,这些客军的军官也只能默然接受了,杨镐在整军会议上述说的几条政策。
此外满桂带回来的家丁养廉银分配政策,也消除了这些军官心中最后的反抗情绪。
事实上在裁军、清屯、禁耕这一系列整军政策下,受损失最大的还是辽西将门。
裁军不过是减少了他们克扣粮饷的机会,但是辽东主军和客军相比,待遇就差多了。
辽东主军月饷不过是五钱,月粮虽然有五斗,但是辽东主军来自于本地卫所,按照规定军粮必须由卫所提供,不足部分才会由户部补足。
相比起那些把持着粮饷发放的户粮通判和胥吏们,卫所的军官显然更为贪婪。
如果说户粮通判还能发下七成,那么卫所军官发放的月粮大约是一半以下。
毕竟户粮通判这些官吏还有忌讳克扣的太狠,会闹起兵变。但是卫所军官可一点都不怕这些军士,毕竟他们的家人都在自己管制之下。
没有那个军士会和掌握自己一家命运的卫所军官过不去,最多也就是逃亡而已。
现在朝廷清理关外屯田,并禁止宁远以北地区进行屯田耕种。但是宁远附近及宁锦之间大片的肥沃土地,基本上都是辽西将门的产业,这一政策无疑等于直接指向了,隐隐成型的辽西军官地主集团。
不过朝廷提出的这些政策,却得到了满桂、尤世禄、朱梅等外地将领的支持。对于这些将领的反对,以祖大弼为首的辽西将门心知肚明是为了什么。
广宁之败后,在熊廷弼的意气用事下,关外之地已经完全丢给了努尔哈赤。
不过显然当时的努尔哈赤神智还很清楚,知道人口单薄的后金还吞不下整个关外之地,因此选择了收缩战术。
孙承宗出关复土,以满桂、袁崇焕等人功劳最大。宁远附近的田地复垦,就是在他们的努力之下。
但是后金的威胁一去,逃亡的辽西将门返回之后,就开始联合辽西士绅夺取这些土地。
辽西将门同辽西士绅认为这些土地应该还给辽人,然后以辽人守辽土,不应该让这些客军霸占这些田地。
当然他们口中的辽人绝不会是指那些逃亡的平民百姓,以辽人守辽土这个口号的确非常感人。但是对于那些官员来说,更为感人的就是,在这个口号下把国家花费了大量钱财恢复的土地,转移到自己名下。
在这瓜分田地的盛宴中,满桂、尤世禄、朱梅等客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辽西将门把大片的肥沃土地划给自己。
但是当建奴真的开始进攻的时候,龟缩在宁远城内的辽西将领,连城门都不愿意出。坐视后金军从容的围攻锦州城,到了最后还是满桂带兵出击,让后金意识到锦州并不是没有援兵的。
这些客军将领早就对于这些辽西将门感到不满了,现在能够让他们受到损失,为什么不支持朝廷呢。
在这种主客军互相牵制的状况下,辽东军的整编终于开始了。首批复原的军人有1739人,其中客军人数为786人。
根据崇祯亲自制定的复员政策,每个军人发给一张复原军人证书外,还应该发给相当于一年军饷的退役金18两。
当然为了减少银两的来回搬运,和某些军士领取了退役金后再次混入到军队中去。退役金发放的是纸币,每名士兵23元4毛钱。
而小旗则是40元,总旗80元,百户120元,小旗以上者还可以安排在家乡的官府内担任胥吏或是低阶官员。
第一批复原的军士虽然对于离开军队很高兴,但是对于朝廷所发的纸币有些不信任,他们直接把纸币当成不值钱的大明宝钞了。
没有背景的普通士兵打算自认倒霉,而那些复原的低阶武官就不干了,他们围着主持发放复原费用的孙云鹤低声下气的哀求着,希望能够拿半价折换银两。
魏忠贤被崇祯赶出京后,孙云鹤在京城中处处装孙子,好不容易才挨到重新起复。
大过年的,还要跑到关外这等苦寒之地做事,已经让他够郁闷的了。
且皇帝设置的钱粮发放监督制度,让他虽然是主事者也不敢伸手,唯恐被人告密被皇帝问罪。
且纸币不是银两,不能靠改变成色或是克扣数量来贪污。按照崇祯的要求,退役士兵的优待条件也早就公布出去了,孙云鹤不敢拿自己的脑袋去赌没人告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