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是怎么炼成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骨是怎么炼成的-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砖的问题解决了,还有柴的问题。

    考虑到演习地域,天气这个季节比较潮湿,需要携带一些干柴。

    而这些干柴都需要,一些比较好的树干或树杈,劈开的柴火是最好的。

    连队给各排分配的任务。每个排要准备一立方米的干劈柴。

    对了,现在的二排也有排长了,是今年新毕业的排长。

    他刚在步兵营当了一个月的兵之后,分配到了导弹连。

    新排长叫李玉刚,家是龙江的。他的个头与杨文斌差不多。大眼睛,长的眉清目秀的。说起话来总是像在沉思,似乎每句话都要深思熟虑之后才从他的口中出来。

    二排有了排长,杨文斌感觉到了竞争。以前有代理排长的时候,自己有优越感,班长跟自己不是一个档次的,没感觉到竞争的压力这么大。

    但是,现在有了二排,如果一排的工作没有二排完成得好,他会感觉脸上无光。

    怎么解决干柴的问题。杨文斌去问连长、指导员。

    他们的办法,只有一个,“自己想办法”。

    杨文斌,心里感到郁闷:“这是什么部队?只给任务,不给条件。”

    他回到了连队,请教着老班长,问他,每年演习准备的干柴,是怎么整来的?

第九十一章 拾柴,凭吊平南王陵寝() 
作为连队的老战士,一班长张水泉向杨文斌交了实底,他说:“准备木柴,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到老百姓家去借。就是看哪个老百姓家门口存放着好的干木柴,我们借来直接使用。

    第二种办法,就是到山上去捡。部队附近,有东山,西山,南山。山上有一些树木。而一些枯死的树木,可以,砍来当做干柴,保证演习使用。”

    杨文斌心想:“第一种办法,说的是借,和抢和偷有什么区别呢?自己可不能去干这种事情。还是用第二种办法吧!虽然累一点,费事一点,但是,毕竟完成了任务,也不违反自己的处事原则。”

    第二天上午,杨文斌向连长、指导员请假,带领着本排的战士,拿着斧头、锯条去山上寻找木柴。

    他们先上了南山。由于南山,中间都是部队的训练场。里面的树木,大多是松树、柏树,不适合做干柴。而且,树龄有些小,最大的只有碗口粗。他们在树林中绕了一个小时。也只找到了,一两棵枯树,就砍下来,让战士抬着走。

    这两棵树,肯定不够连队给的任务。于是他们改变了策略,到西山上去找。

    西山的海拔,也大概只有三四百米。

    从南山到西山,杨文斌他们走了半个小时。

    上了山,钻进山林,他们开始寻找起来。

    西山上,果然,干的树干、枯死的树干比南山多。他们兴奋地用锯和斧头,将枯干的树砍下,然后,将树枝解下拿开,只带走树干。

    杨文斌,在张水泉的陪同下,干了一会儿活儿。

    他想熟悉一下附近的地形,就登上了山顶,向四外望去。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山的东面,山脚下,有一排村庄。隔着村庄的公路,另一面,就是部队的营房。再往西,就是无边无际的稻田。再远处,又是村庄和山峦。

    山的南面,山的北面,还是山。因为这座山,是南北走向的。

    但是山的西面,却大不相同啦?

    因为,杨文斌发现,山西面三四百米远的地方,一座山坳里,在另一座山的山坡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

    “呀,这里,还有什么名胜古迹吗?”杨文斌心想。

    学历史的他,对于名胜古迹,有着超乎常人的喜爱,到了什么地方旅游,他总是,爱去一些有名胜古迹的地方看一看。

    大学期间,历史系毕业实习的时候,组织了进京考察团。

    他们考察的,都是,有名的历史古迹。比如,去北京周口店西南的龙骨山上,考察山顶洞人。去长城、故宫、颐和园,考察明清两朝的庄园建筑。去卢沟桥,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缅怀全面抗战开始的地方,参观京城胜景“卢沟晓月”。

    杨文斌看到战士们,正在寻找枯树干,就对带队的二班长和三班长说:“我和一班长张水泉,去那边看一看,你们先组织战士们找着,走的时候记得叫我们。”

    来到那幢建筑跟前,杨文斌看到,那栋院落很大,院落门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尚王陵园”四个红字。

    “哦,尚王,是尚可喜吗?”杨文斌心中想到。

    每一个接触过历史的人,对康熙大帝平定三藩这段历史都比较熟悉。

    三藩其中之一,就有平南王尚可喜。

    他的陵园怎么会在这里呢?

    整个陵园由王陵、祖陵、陵门、陈列室等组成,外有围墙。占地面积约11400平方米。

    侧面的碑文中介绍说,按照尚可喜的遗嘱,公元1681年,死后的尚可喜归葬家乡。为纪念他的功绩,清政府拨8000两白银修建尚王墓园,赐田万顷,安置家属,派两名四品顶戴的佐领和100名士兵,世代为尚可喜守陵,一直侍守了200余年。建国后尚王墓园被列为地方文物。

    九十年代中期,国家鼓励民间兴修纪念馆,抢救历史文物。尚可喜第11世孙尚德新先后投资几十万元,包括后人共投资200多万元,按照族谱图样,在东南的文安山祖坟地,基本修复了尚王陵园,基本恢复了园外的石牌坊等附属建筑的历史原貌。

    尚王陵园是社会力量抢救保护的一处清代文物,也是省境内第一座民建清代的历史人文景观,现已对国内外游人开放。

    据说。尚可喜生于当地,然后当了明朝的一名军人,后来在东江军毛文龙手下任副将。

    尚家可谓满门忠烈,父亲、哥哥都是军人,先后战死于抗击满清的战场上,甚至于有一百多口男女老少家属为了不让满清活捉,全部跳海殉节。

    后来袁崇焕内斗斩杀了无辜的毛文龙,新任东江军头领却设计要谋害尚可喜,他一气之下投奔皇太极,做了算当时的汉奸吧。

    其实从人性的角度想,如果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你自己一家父亲,哥哥还有一百多家眷都为国殉节,反过来你的领导却要加害于你,你处在那种环境,你冤屈不冤屈,你心理会不会生恨。

    中国官僚几千年为了争权夺利,不惜杀害自己人的事还少吗。如果袁崇焕不因为私利杀毛文龙,可能满清也不会能打到关里,统一中国。

    走入大门看到的是康熙亲自题写内容和撰刻碑文的石碑,后面不远处就是尚可喜和原配还有另一位夫人的合葬墓。合葬墓是一个直径约20米的圆形的坟,外侧是青砖垒了个圆形墙,保护着里面的坟头。

    旁边有一座小墓,原来是尚可喜生前给爷爷奶奶建的合葬墓,旁边还有一个院落就是埋葬在当地的两个儿子的陪葬墓。

    尚可喜被大儿子尚之信软禁后死于家中的,康熙皇帝对于尚家还是公正的,只是杀了尚之信一族,其他全部儿子都大大小小的封为清军将领。

    其实,尚可喜家族何尝不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

    当年,三藩如此为清王朝拼命,最终还是削藩,凄惨终老。

    这不正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再次写照吗?

    历史经验说明,“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能认清时代潮流的,聪明能干的人,方可为英雄豪杰。认清时代潮流形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看来这句话是亘古不变的。人处在哪个时代,就要顺应历史潮流,才能实现人生最大价值。而逆势而动的人,尽管个人很英雄,但结局都很悲壮,不会太好。

第九十二章 圆木,装甲车辆的自救神器() 
这天,是个连绵的阴雨天。

    中午,杨文斌没有继续看书,而是睡了一觉。

    连续熬夜,熬得她身心俱疲。趴在床上,竟然睡得很沉,一直,快到操课的时候,通讯员,来叫他时他才醒。

    “排长,你醒一醒,连长叫你。”

    杨文斌“腾”的一下从床上爬起来,到水房洗了把脸,就去二楼,连长的房间。

    连长坐在床边上,见杨文斌进来,就告诉他:“通知全连官兵,下午,一排和二排的,带上锯子、斧头和绳子,在营集合场集合。”

    因为本周是杨文斌值班,接到连长的指示之后,他回到了一楼。

    还有五分钟到操课时间,杨文斌,吹了口哨,“各排,带锯子、斧头和绳子,准备集合。”

    各班班长听到杨文斌的喊声之后,去库房领取了锯子和斧头、绳子。

    操课号声响过之后,导弹连官兵已经在营集合场集合完毕啦!

    营部的两台汽车已经等在了那里。

    杨文斌把人员集合之后向连长报告说:“连长同志,全连官兵集合完毕,请指示!值班排长杨文斌。”

    季连长回了礼之后说:“稍息”。

    “稍息!”杨文斌重复了口令之后,回到队列末尾。

    “讲一下!”连长还了礼,“今天下午,我们去伐木。参加演习,我们连一共需要十二根自救木。

    要求,在伐木的过程中,所有人员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得私自行动,保证绝对安全。”

    然后,两个排人员,各自上了一台汽车。

    汽车离开了营区,向西南方向开去。慢慢的从柏油路,上了沙土道,又到了乡间的土路。

    走了大约半小时,来到了河边的一片林地。

    在那里,一位老大爷,已经等在那儿了。

    连长说,这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

    团里已经协调过了,他们在这个村林地里伐十二根自救木。

    村支书握着季连长的手说:“我们是共建单位,部队的行动,我们无条件支持。你们自己进去找,自己相中哪棵树就放哪棵树。”

    连长道了谢,然后,指挥着全连官兵,下了车,向树林深处走去。

    由于是夏天,前两天,刚刚下过雨,树林里的草还是湿的。

    连长,边走边打量着树木的粗细。

    他来到一颗杨树前,指得这棵杨树对杨文斌以及排里的班长说:“把这棵树先放啦!”

    然后,他在,那棵树上用粉笔画了一个记号。

    杨文斌一看,这棵树,比较直,直径大约大约二十厘米,长的不高也不矮,真的适合作自救木。

    在伐木之前,连长叫各排长和各班班长给大家开个会。

    他说:“伐木,说着简单,但实际上也是个技术活儿,一定要注意安全。

    方法就是,两个人拿着大锯,一人握住一连的手柄,然后,在选定的根部位置,侧着锯身,来回拉。

    同时,另外的人,拽住事先在树木的上部拴住的一根绳子,防止树木倒向拉锯人的方向。

    在两名战士伐木的同时,轻轻的向另一个方向拉动。

    树木断了,树干就会向自然而然的倒向绳索拉的方向。

    然后按照装甲车的履带的尺寸,锯断树干,再去掉树枝和树梢,然后抬走就可以啦。

    很快,按照连长的指点,各排以一个班,作为一个小组。大家开始伐木。

    杨文彬则在各排伐木的时候,提示其它人躲开树木倒向的方向,防止被树干砸着。

    前段,杨文武学坦克驾驶时,关于自救木的内容,教员只讲了一下他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但是究竟如何使用,他也没有真正接触过。

    在水稻田的松软泥泞的沼泽地驾驶,和强渡江河的时候,履带车辆会经常因地面附着条件不好,而发生淤陷的现象。

    而淤陷后最现实的自救方法,就靠圆木了。

    履带车辆,淤陷后应根据淤陷情况、周围环境、现有器材和能够利用的就便器材进行自救。

    圆木自救呢,就是利用圆木,来提高履带车辆的附着力。

    圆木,木质坚硬,粗细均匀,直径二百五十到三百毫米,长度应该超过履带宽三百毫米左右。

    自救的时候,要用连接工具把圆木固定在履带上。

    一般是用牵引钢丝绳连接环固定圆木。

    具体的办法就是,用履带车辆上的一根牵引钢丝绳缠绕在圆木上,将绳两端的牵引环,用连接环连接于履带上。在安装连接环时,连接销应当由下往上插入,这样的话以便取下,这种方法,适用于前进方向自救,能承受较大牵引力,但容易损坏钢丝绳。

    用圆木自救是履带车辆淤陷自救最常用的方法,为了使自救能够顺利进行,在连接圆木的时候应应该注意:

    第一点,连接圆木前,应根据履带车辆淤陷的情况,将放置圆木处的地面泥土铲平,必要时,应按圆木大小挖沟,使圆木与地面基本平齐,以增大履带车辆的附着力和减小运动阻力。

    第二点,就是圆木放置要平。圆木两端要突出履带外沿长度基本相等,如果原木两端粗细相差较大的时候,应该将粗的一端突出少一些,以免把圆木拉斜,或因负荷不均匀而折断圆木。

    第三点,就是在圆木中央要系一根长的钢丝绳,绳的一端系于自救驶出方向的牵引钩上,以便待履带车辆脱离淤陷地后继续行驶的时候,将圆木拉出,减少从淤泥中取出圆木的难度。

    杨文斌看到,连长所选的圆木基本上上下比较一般粗,而且比较平直,是最适合做自救木的木材。

    心想:“别看连长,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对专业还是很懂的。”

    还是人多力量大,全连四五十人,用了大约两个小时时间,伐够了十二棵圆木。然后,将圆木取数值,直接按照超过履带宽二十厘米的长度,据掉叶梢,然后,指挥大家,将圆木抬到路边,等待运走。

    连长,没有让大家将圆木抬上汽车,雇了一台拖拉机。然后,同志们齐心合力,将圆木抬上了拖拉机,再用绳索将圆木固定好。然后,所有参加伐木的人员,按照来时的分配,坐进了部队的大卡车,回到了营区。

第九十三章 演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襄平集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