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潜艇事故并不鲜见,各国海军都经历过潜艇事故惨剧。据不完全统计,潜艇自1940年到1988年共发生事故628起,导致沉没的为285起。
二战后至1990年,各国潜艇发生非战斗沉没事故共约91起(其中核潜艇15起,死亡600多人;常规潜艇76起)。导致核潜艇沉没的原因很多,而在常规潜艇中,分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碰撞、进水和不明原因。
四七一号潜艇也并不是中国海军第一艘失事的潜艇。1959年12月1日,年轻的中国潜艇部队就在训练中,由于艇舰协同出现问题,五二八号常规潜艇在上浮时撞上了“衡阳”号护卫舰,潜艇进水沉没到了40米的海底,造成38名潜艇兵牺牲。
无论是四七一号潜艇,还是五二八号潜艇,都是中国海军在走向远洋道路上付出的牺牲,这些年轻的潜艇兵为了自己的信念捐躯茫茫海疆,他们是共和国人民海军发展的沉默海魂。
但是,在这里,杨文斌竟然见到了我军的四七一号潜艇。
而这艘潜艇却参加了这次联合军演,并且表现出色。
原来,四七一号潜艇事故并未阻止中国海军的发展。
两年前的四月二十九日,就在事故发生后的13天,数十名官兵奉命重新组建四七一号潜艇。
第二年的八月,四七一号潜艇奉命进厂中修改装。四七一号潜艇成为同类型潜艇中第一艘进行现代化改装的潜艇。
这次远航,是改装后的四七一号潜艇进行新组建后的第一次海上试验。
不管是两年前曾被全国关注,给中国海军带来耻辱和遗憾的四七一号潜艇,还是现在已经重振雄风,给中国海军赢得荣誉和欣慰的四七一号潜艇:
相信祖国不会忘记他们!相信战友不会忘记他们!相信亲人不会忘记他们!
杨文斌的耳边响起了《不要问我在哪里——潜艇兵之歌》:
“不要问我在哪里?
问我也不能告诉你,
我们是中国海军潜艇兵,
航行在深深的海洋里。
你说你听不到我的豪情壮语,
我只能告诉你我在向你敬礼。
神圣的使命担在我肩上,
英雄的自豪藏在我心里,
请你,请你记住我这句话,这句话,
我们永远和胜利在一起!
啊,在一起!啊,在一起!
我们永远和胜利在一起,在一起。
不要问我在哪里?
问我也不能告诉你,
我们是中国海军潜艇兵,
航行在无边的海洋里。
你说你看不到我的军旗航迹,
我只能告诉你我是制胜霹雳,
渴望在战火中锻造辉煌,
更愿意把和平献给大地。
请你,请你相信我这句话,这句话,
我们永远和胜利在一起。
啊,在一起!啊,在一起!
我们永远和胜利在一起,在一起。
啊,在一起!啊,在一起!
我们永远和胜利在一起,在一起,啊,在一起!”
第三六八章 追踪,国产核潜艇的前世今生()
参观完了常规动力潜艇,杨文斌等人又参观了核动力潜艇。
这次演习,我海军出动了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和一艘核动力潜艇。
核潜艇与常规潜艇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动力的来源。
常规潜艇,主要动力是来源于蒸汽机,或者是柴电机组。
而核潜艇是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它是一国潜艇中的战略力量,为当前军事理念中军事核能“三位一体”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实现形式。
中国核潜艇是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的主力,作为国家威慑力量的象征,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以前主要部署在北海舰队,现在,三大舰队都有部署,但是,实力仍是以北海舰队为最强。
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了一支能够有效地巩固海防,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核潜艇部队。
核动力潜艇水下续航能力为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作为战略打击力量,可以装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或飞航式导弹。
按武器装备,它可以分为鱼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核潜艇是一国潜艇中的战略力量,为当前军事理念中军事核能“三位一体”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实现形式。
在军事战争中,因为其强大的续航性备受关注。
在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中,核潜艇是应对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最有力武器。
杨文斌就曾听说,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海峡危机中,M国的两艘航母编队就曾出动,来海峡耀武扬威,但是,后来却一夜之间退避三舍。
其原因就是,M军侦察到,停泊在渤海港口内的核潜艇不见踪迹了。
因为害怕受到水下的突然攻击,所以便突然后撤了。
早期的核潜艇均以鱼雷作为武器。以后由于导弹的发展,出现了携带导弹的核潜艇。
核潜艇安上导弹之后,便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类是近程导弹和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攻击型核潜艇;另一类是以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弹道导弹核潜艇。
攻击型核潜艇主要用于攻击敌水面舰艇和潜艇,同时还可担负护航及各种侦察任务。弹道导弹核潜艇则是战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转移。
战略导弹潜艇是用艇载核导弹对敌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备核袭击的潜艇。它大多是核动力的,主要武器是潜对地导弹,并装备有自卫用鱼雷。
战略导弹潜艇与陆基战略导弹,战略轰炸机共同构成目前核军事在各国核威慑与核打击力量的三大支柱,并且是其中隐蔽性最强打击突然性最大的一种。
冷战时期,美苏不仅具备互相摧毁的能力,而且具备互相摧毁几次的能力。
美国战略核力量是全球最庞大的核打击群。
俄战略核力量总的发展趋势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延长服役期等。考虑到今后投放一枚海基核弹的成本比陆基核弹便宜54%—56。5%,核潜艇可能成为俄最“经济”的核战略系统。
英国虽然只有海基核力量,但生存率很高,而且有美国的核保护伞。
法国人将“凯旋”级核潜艇看作“解决战略问题的最后一把钥匙”。即便是刚跨入核武器俱乐部门槛的印度,也不遗余力地发展二次核打击力量。
以色列也试图依靠数量有限的“海豚”级常规动力潜艇加装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从而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
1985年底至1986年初,中国核潜艇成功地进行了最大自给力的试验,安全航行两万余海里,打破了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最大自给力84天的纪录,显示了中国核潜艇良好的机动性、适航性、隐蔽性和动力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
核潜艇的动力运行系统主要依靠核反应堆,稍有闪失,就会酿成事故,有些甚至是像前苏联在挪威附近海域发生的艇毁人亡、引发恐慌的灾难性惨剧。因此,核潜艇的核安全始终是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十分关注的大问题。
中国海军一直将核潜艇的核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据悉,军委对核潜艇部队的要求是:必须百分之二百地确保核安全。
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现已安全航行近30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核潜艇未发生过事故的国家。这证明了中国核潜艇的动力运行系统及核安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的导弹落点精确度一直欠佳——比照陆上发射而言。同一艘艇的第2枚导弹发射比首枚又要差一截。
这是由于先射出的导弹对下一枚待发的导弹平台造成的振动所致。中国核潜艇的其它技术性能也显示了良好的安全可靠性。
据说,从1958年到1975年这24年间,世界上各国核潜艇事故66起,沉艇21艘。
最为著名的要数1970年苏联“十一月”号鱼雷K…8级核潜艇的海难事件。该艇在西班牙以北300海里潜航,不幸于水下160米处突发电火,空气再生装置烧毁,两个核反应堆中的一个在事故警报讯号下自动停炉,训练有素的艇长即刻将另一热核炉关闭,但海水从焚毁的密封舱门涌入,潜艇来不及上浮即告沉没,全体官兵连同艇上携带的一枚氢弹便永远坠落黑暗无边的海底深渊。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长尾鲨”号鱼雷核潜艇奉命进行深潜试验,在麻省佛特角以东220海里处下潜到2550米,结果再也没浮上来。从此,美国便永远放弃了这类载人试验,所有深海探测,都改用遥控器具进行。水底2550米就此成了“死亡极限”。
深潜能力的军事意义并不大,如果有“十全武功”,水下一两百米就足够了,但是长航能力就至关重要了。
核潜艇之所以被称为“第二次核打击力量”,就因为它是潜伏流动的导弹基地,它可以几个月隐蔽水底,无须外面的新鲜空气,哪怕国土上的军事设施已被敌国第一波核打击悉数摧毁,我方仅剩一艘核潜艇,也仍能以牙还牙。现实正是5个核大国都有核武器,因此它们之间的核大战难以打起。
无论是深潜还是长航试验,都不能代替战略导弹水下发射的实战演习,这是核潜艇终极军事价值之所在。
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海军核潜艇的数量和总吨位不断增加,活动范围已逐步扩大延伸至太平洋西部海域和西沙、南沙群岛海域。
中国海军的核潜艇还多次与水面舰船、海军航空兵协同,参加打击敌海上编队、封锁海岛、侦察与反侦察等合成训练,有效地提高了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快速反应、电子对抗、远洋航行、深海攻击、协同作战和后勤保障能力。
此次参加中E联合军演,其目的,就是为了实战,使核潜艇适应不同海域条件的要求。
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了一支能够有效地巩固海防,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核潜艇部队,举世瞩目。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数十国家的海军首脑参观过中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这其中包括美国海军的作战部长、英国、法国的海军参谋长及俄罗斯海军。
第三六九章 胜利,属于英雄的核潜艇人()
当然中国核潜艇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核潜艇自上马以来,经历了极为坎坷的发展历程。
中国首先发展的是核动力攻击潜艇,首艘下水于七十年代,当时的名称为‘长征一号’,国内称为091型,国外一称为‘汉’级。
在海军试验接收后,编号为511艇,随后512、513、514、515艇相继建成服役,海军首先将这种战略性武器部署于保卫京畿重地的北海舰队,用来守卫祖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心脏。
在成功建造091型‘汉’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基础上,中国又成功建造了首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型号为092型,国外称为‘夏’级的战略导弹核潜艇516号。
此次参加中俄联合军演的核潜艇,就是这种‘夏‘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六十年代,中国海军奉命秘密研制核潜艇。研制地点是在内陆深处烟波浩渺的云南阳宗海湖边。
大西南是战略后方,军工企业密集。首批核潜艇研制人员集结了各行各业专家共29名,他们手中仅有的资料是两张模糊不清的核潜艇照片以及一件从美国带回来的和一件从香港带回来的儿童航模玩具。
诚然,中国虽有核反应堆,但如何将它变成潜艇的中枢,却是困难重重。
研制部门中最为繁忙的是一位木匠,他是通过最严格的技术考核筛选出来的。因为,核潜艇的模型是按1:1的比例完全用木头制作的,它有着逼真的五脏六腑,宛如一艘超级玩具。
国产核潜艇就是在阳宗海湖边的一条木壳“大雪茄”里孕育出来的。它被拆拆卸卸,敲敲打打,已逾几度寒暑。那些尖端科学的精英们就在纷纷扬扬的锯末与刨花中获取了大量的感性及理性知识。从木壳到铁壳,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终于移师到葫芦岛军港开工建造了。
越战、珍宝岛之战、苏俄“外科手术”核打击的威胁,致使中央军委发出“边设计边建造”的硬性指令。
核潜艇研制所耗的财力,实难以计算。但不管如何,哪怕用金山银山堆出来,只要它令中国具有“第二次核报复”能力,总还是物超所值。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核潜艇的设计与建造来回折腾,明明已装上艇体的成套设备,仅因设计的某处不合理,又彻底推倒重来,这是花钱买时间的战略竞赛,中国核潜艇建造之困难可以想像。
据说,第一艘钢壳潜艇在北海舰队某基地开始做“系泊一试验”,发生了最重大事故——核反应堆主泵泄漏,高温高压高剂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出来。
而这次事故,也让军方刻骨铭心,当时正是“政治挂帅”时期,军旅中的格言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研制单位里的所有军代表都向党组织递交了“火线决心书”,请缨赴汤蹈火,进入核反应堆舱排除故障。
1974年“八一”建军节,中央军委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它就是北海舰队的“汉”级核动力潜艇。此时距立项之初,已经8年过去了。
1985年,新华社公告:中国将于9月28日至10月18日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要求各国的飞机、船舶在上述期间的当地时间每日10时至17时不要进入北纬28度13分、东经123度53分为中心的半径35海里的海域。
于是,所有强国都动用了它们的军事卫星监测,并派出舰艇和侦察机逼近那一片海域。瞩目的焦点都是中国大陆上已侦知或未探明的发射井,没想到这次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核潜艇水下发射演习。
杨文斌听说,1985年大演习,不为外人所知的花絮颇多。首先是一位导弹潜射的权威专家提出了“一艇两枚同步齐射”的试验方案,以期提高两弹先后发射之不能令人满意的精确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