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趟车的人员还不是很多,有很有很多的空座。
春华站起来,搜寻着杨文斌的身影,发现了杨文斌之后,向他摆着手说道到:“这儿呢,到这儿来。”
春华已经在自己的对面,给杨文斌占了一个靠窗户的位置,刚才正好有人下车了。
杨文斌从车厢接头处,挪到了车厢中间,春华所在的位置。
春华站起来接过他手里的包。两个人将随身携带的行李放到了行李架上。
两个人坐下,就开始,捉着对方的手,说起离别之后的事情来。
时间过得飞快,不一会儿,大约两个多小时,列车就到达了滨城市北部的银海区。
两个人下了车,直接打了辆出租车。
乘坐出租车又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春华的家。
春华的爸妈,听说春华她俩回来了,早就已经在家门口等着了。
当他们看到,春华和杨文斌小两口下车的时候,嘴都乐得合不拢了。
因为,尽管自己的姑娘和杨文斌已经结婚了,但是两个人,由于,都求学,聚少离多。
而一起,到家来看望他们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一年也就是那么一两次的样子,所以,这次看到他们在一起来,老两口非常高兴。
进了家门,将行李放下,杨文斌和李春华,两个人,都有些饿了。
“饿了吧?快上桌,咱们抓紧吃饭。”春华妈妈,杨文斌的丈母娘,笑呵呵的,对着杨文斌和春华说道。
春华爸爸也是满脸笑容。
饭菜,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就等着小两口进院,就开饭了。
吃完了饭,母女两人,开始说起来悄悄话儿。杨文斌,和春华爸爸,两个人聊着天。
春华爸爸以前,当过海军,所以对军人也有着特殊的感情,一见到杨文斌的时候他的话就多了起来,和杨文斌共同回忆起,自己当兵时候的那些点点滴滴的陈年旧事。
杨文斌也乐于和他聊一些关于部队的事情。只要不涉及机密,两个人总是有共同的话题。
春华爸爸拉着杨文斌的手问道:“听说,今年又要裁军了,对你们有没有影响啊?”
杨文斌说道:“我们集团军是重点建设部队,此次不在裁减之列,但是,其他部队裁军的一些分流人员,我们的必须接收。
所以,分流人员一般都是,比较年轻,比较优秀,不够转业条件的。今天够转业条件的,在他们原部队就直接转业啦。
所以大的影响,不会有,但小的影响一定会有,主要是干部的位置会更少,竞争的压力也会更大。”
两个人聊天,杨文斌侧着耳朵,听着,春花和春华妈妈的悄悄话。
结婚已经满两年了。一般结婚的,都已经抱上外孙子、外孙女儿了。可是,由于求学的关系,春华和杨文斌一直采取了措施,没有要孩子。
春华的妈妈,毕竟是母亲,她担心自己的孩子,怕自己孩子岁数太大了,要孩子困难,而且,也担心,杨文斌的父母,有不同的想法。
因为,孩子大了,抱上孙子、外孙子,都是老人们共同的愿望。
“孩子,你们俩打算啥时候要孩子啊?“春华妈妈问道。
“妈,我现在还没毕业呢!等我今年毕业了,找到了工作,然后,稳当下来了,要孩子那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吗?您和爸就不要操心啦!我们两个人心里有数。”春华嗔道。
“心里有数?那就好,那就好!我就怕你们,岁数大了,要得慢。而且,我们还想早一点抱外孙子外孙女儿呢?“春华妈妈唠叨着。
第二五一章 肆情,辟暑山庄里的情侣()
在春华家住了五天,这五天,两个人也没有什么正经事做,每天都腻在一起。
杨文斌每晚都辛勤地耕耘着,以弥补自己不能和春华相聚的遗憾,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意。
由于有了雨露的滋润,春华的小脸红扑扑的,内心的幸福难以言表。
这才是真正的婚姻,这才是婚姻中的实在生活。
虽说是结婚两年了,可是,两个人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却也不超过两个月。
开始,是杨文斌上学,李春华上班。
接着,是李春华上学,杨文斌上班。
两口子,尽管都盼望着团聚,但是,为了各自的事业,只能暂时两地分居,劳燕双飞。
可是,爱情的激情,一旦被开发出来,却也像洪水猛兽一样,不可阻挡。
两个人,贪恋着相聚的时光,幸福地耕耘,共享着人生的快乐。
也春华的父母,却也理解两个人。
他家有四家正房。
特地收拾出一间来,给小两口当作爱巢。
难得的休息,即使两个人如漆似胶,水乳交融,第二天睡到上午十一二点钟不起床,父母也不来催,也不来叫。
待两个人起床,洗漱完毕的时候,可口的饭菜都给端在了桌子上。
爱屋及乌。春华的父母,对杨文斌也有着充分的理解与包容。
整天在清一色的男子汉的环境中,现在,初尝爱的滋润,乐不思蜀的感觉,每对儿夫妻年轻的时候,肯定也都有所体验。
可是,时光留不住,过了幸福的五天,两个人不得不和春华的父母告别了。
因为,利用假期的时间,两个人还得去看望杨文斌的父母呢。
作为过来人,为人父母的,春华的父母充分理解杨文斌和春华的想法。
于是,杨文斌和李春华,两个人又踏上了火车,去往下一个驿站。
是的,是驿站,父母的家,就是驿站,两个人的家,才是真正的家,两人的安乐窝。
可是,两个人还没有决定好在哪里搭建。
杨文斌的公寓楼,同样是驿站,不是长久的。
上了火车,火车行驶在辽阔无边的大平原上,铁道边的庄稼,都是绿油油的。
可是,越接近家乡,越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为什么同一片蓝天,同一方一水土,却是不同的气候呢。
这里的庄稼,有的苗都没有长全,有的即使长出来了,还是蔫吧,无精打采地在地里立着。
杨文斌的家乡,历史上也是水草丰美,可是,随着开发,特别是自然气候条件,这里常年干旱少雨,且多山。俗称”七山一水二分田“。
在经过一夜半天的颠簸后,终于到达了杨文斌的家乡。
听说儿子要回来,父母赶着家里的毛驴车来火车站接他们俩。
坐在小毛驴车上,杨文斌和李春华并排坐在一起,手紧拉着,生怕一松开,人就会从毛驴车上甩下去。
回到了家,当然,第一顿仍是丰盛的接风宴。
宴席上,春华和杨文斌向自己的父母敬了酒。
席间,杨文斌发现父母比上次见面时似乎苍老了许多,岁月不饶人呢。
一晃,父亲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要是在城里,这个年龄,已经退休了。
但是,父母却还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辛苦劳作。
杨文斌暗下决心,等自己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一定将父母接出来。
让他们俩个老人家享段清福。
和春华的父母一样,两位老人所关心的是,两个人什么时候要孩子的事情。
因为,同龄人的孩子,早已绕着爷爷奶奶满地跑了,而两个人,结婚两年了,却还没有什么动静。
作为老人,其焦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看到父母的身体还是康健,杨文斌的心里才稍微安顿下来。
这个季节,在农村家里,天不下雨,农民是没有什么办法的。
浇地,山地根本就上不去水,只能靠天吃饭了。
两个人如其似胶地度过了三天,那种幸福劲,自不必说。
看到春华每天在家也是无聊,杨文斌突发奇想:“这里离辟暑山庄,也就二百公里左右的路程,不如和春华去那里散散心,也是一举两得。”
听到这个消息,春华立即答应了。
第二天,两人上午九时,登上了大客车,下午二时,就到了塞外的辟暑山庄。
辟暑山庄是清皇家园林,与外八庙构成了独特的景观。
清代,每到伏天盛夏,皇帝必然带妃子到此辟暑。
两个人,下了车,欲先寻家旅店住下。
恰好看见军分区招待所,看里面环境优雅,价钱与其他旅店也差不多,就拿出军官证,登记了一个房间,先行住下。
第二天,两人早早起床,在旅店用过早饭,就寻着辟暑山庄的方向,徒步走去。
山庄又名“热河行宫”,位于直隶省北部,威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辟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
有清一代,这里成了京城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
两个人从正门处买了票。
杨文斌看到售票处写着军人免费,就拿出了军官证。
谁知道,山庄的售票员却说,山庄只对当地的驻军管用,外地的驻军不好使。
杨文斌的鼻子都没气歪了。难道,战时,本地驻军打光了,这里就投降了,不用外地的驻军支援了吗?
这个逻辑真的荒谬。但是,自己是游玩来了,不想因此而破坏自己的好心情。
于是,先忍了这口恶气,买票进了山庄。
进了山庄,这时,一位导游凑了上来,招揽着顾客,导游服务,20元一组儿。
春华看了眼杨文斌,道:“咱俩也请位导游吧!介绍着更有意思。”
杨文斌点了点头,同意了。
导游领着他俩,先进了湖泊区。
“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
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其实,这个泉是热的温泉,所以,叫热河。
解放前,曾经有一段时期,这里叫热河省,而本市,则是热河省的省会。
可惜,由于今年的大旱,湖泊区的水面,较往年有大幅下降,而热河,也干涸了。”
热河省,杨文斌是听过的,而热河省名字的由来,杨文斌却是这一次听说,他觉得,这二十元听了一个典故,也是值得的。
参观完湖泊区,又来到了宫殿区。
女导游接着介绍:“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
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
……”
杨文斌拉着春华的手,两个人边观景,边听着导游的介绍,同时,杨文斌还用手指,在春华的手心上写字,和她交流着感受。
而春华,则是被杨文斌的词语撩得满面红光的,不时嗔怪着他,却时不时被他逗笑。
“远处的就是山区,位于山庄西北部,面积443。5万平方米。相对高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
山庄周围寺庙共占地47。2万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罗汉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是清政府为安抚中国西北蒙、藏等少数民族,加强边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庙。”
导游则不遗余力地卖弄着。
第二五二章 提干,各显神通的争夺()
二十多天的假期,一晃儿也就过去了。尽管杨文斌还没有休够,但是,他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妻子,回到了部队,开始了紧张而繁忙的工作。
等他回到部队,正是,部队最忙碌的时候。
一年一度的,士兵考学工作用已经拉开了帷幕,在前期,团里选取了四十多名学员苗子基础上,师里又进行了进一步的选拔。
经过师里的文化考核、档案审查、军事科目考核,最后剩下来的,也就是二十多名学员苗子了。如果没有意外,就是这二十多名学苗子,将参加,全军院校统一文化考试了。
与此同时,团里又接到了,从优秀士兵中选拔士兵保送生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单位要从优秀士兵中选拔符合条件的推荐对象上报师政治部。
具体的选拔条件是,年龄不超过20周岁;身体健康符合院校学员招收标准;军事素质过硬;在军事科目比武考核、年度工作和完成重大任务中,荣立过两次三等功以上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学历要求,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
名额是,面向基层部队,每个建制团名额一名,可以上报两名推荐对象,排出1号,2号。
看了通知,杨文斌,也就明白了。其实,这就是以前的,每年都有的士兵提干,只不过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在杨文斌,当代培干事的时候,也有士兵提干名额,当时就叫优秀士兵保送入学。
就是除了选拔的学员苗子的,参加全军院校统一考试之外,再从每个建制团选一名优秀的士兵,条件,初中学历或高中学历,年龄不超过20周岁,共产党员,荣立过一次三等功就可以。
但是,那时的保送入学,仍是要参加全军文化统考,只不过是,成绩达到200分,就可以了,明显比其他参加文化统考的士兵考生降低了标准。而保送的学历,则是二年制中专班。
杨文斌记得,四年前,自己当代培干事时的保送入学对象,经全团推荐之后,确定了二营五连的一名班长,吕春波。
他的档案也是杨文斌整理的。
但是,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