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麾下军士多有奸邪掳掠等不法之事,一个约束管教不力之罪是跑不了了,然圣上宽仁,看在兴平伯往日功勋的份上,不予深究,只削了兴平伯伯爵之位,许戴罪立功!”
高、黄两人听完知道皇帝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这才微微松了口气。
高杰“扑通”一下跪地,立即朝着南方叩了三个响头,口中道:“末将叩谢皇恩!”他营中的军纪他自己清楚,不比刘泽清、刘良佐他们好到哪,皇帝说他们私通鞑子,图谋叛国,如果只是其中一个,甚至两个他都能信上几分,但要说三个都是如此,他就不大信了。
朝廷“一战平左”,心气正高,有志中兴,明显要借他们这些跋扈藩镇的人头来立威,重塑纲纪了,如果皇帝对他不予处罚,他还会一直担心下去,现在削了他兴平伯爵位,反到心安了,不管以后如何,至少暂时是没有生命危险了。
白虎堂内一片肃穆,堵胤锡用威严目光向堂下众将扫了一遍,然后方神色严峻的说道:“江北自设四镇以来,将官骄横,军卒懒散,涂害百姓之事时有发生,民有冤难伸,有气难平,怨声载道,保境安民岂非笑谈?有违设镇之本意。
圣上知道后十分震怒,特遣本阁部入江北整顿军伍,本阁深受皇恩,委以重任,誓必舍身报国。诸君或世受国恩,或为今上所识拔,均应同心戮力,将功补过,以报陛下。
今后本阁部将严肃军纪,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如有玩忽军令、不遵号令者,本阁部有尚方剑在,先斩后奏,决不宽贷!”
黄、高诸将恭声道:“我等谨遵国法,效忠陛下,听命督师,绝不敢有丝毫异心!”
堵胤锡高声道:“列位既然服从军令,从明日起,江北各镇全员整编,淘汰老弱,整肃营伍,重划防区,全军整编完毕后,尔等方可返回镇区,抗命不遵者,犯上作乱者,立杀无赦!”
“谨遵督师之令!”众将伏地齐应。
三镇总兵麾下总计不下六万实兵,虽然此刻群龙无首,精锐也不多,单靠一万御营兵来对付三镇的私军显然力有不逮。
堵胤锡临机决断,将黄得功、高杰等将羁押软禁在督师衙门,然后以诸镇各自的手令抽调其麾下兵马,总计战、辅兵六万,连同五千御营兵,兵分三路,分别前往淮安、临淮等三地弹压乱兵。
又致书朱大典携带阎应元部和两万降卒前往江北协助镇压,并连夜上书朱由桦,视情况派京营兵及御营水路大军前往支援。
朱由桦得到消息后,果断又派了一万四千御营新军,急行军前往江北协助平叛,这下月前刚成军的两万御营新军全被派到了江北,朱由桦就想借着平叛的机会,好好锻炼一下这些新兵,也算是抗鞑前的预热了。
南京只留了一个拱圣营,约四千步卒精锐,外加一万水师和六万京营守卫。
短短不到十天,三路讨伐大军先后凯旋而归,三地乱兵突失主将,号令混乱,形同无头苍蝇,讨伐大军又以泰山压顶之势开到,乱兵们慌乱之中根本没有时间推选新的足以服众的首领。
临阵倒戈者不在少数,轻轻松松就攻下了淮安、临淮等地城池,剩下的死硬分子也在巷战中被讨伐大军轻易击败,不但将三镇兵马击垮、主帅私库中囤积的四多百万两金银和四十几万石粗细粮食也被清理收回,而且将三地五六万私兵就地整编。
朱由桦担心黄得功、高杰等人对这件事心有芥蒂,与朝廷产生隔阂,只图自保,不肯再尽心效力,思虑再三,决定亲自前往扬州,好好安抚一下这两员虎将的心,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软禁中的黄、高二人觉得朝廷不信任他们,心下本一肚子怨气,没想到皇帝陛下竟然亲自前来扬州面见他们,心下颇有些受宠若惊。
等见到黄、高诸人后,朱由桦把三镇通敌的细节经过一番文学加工后,一一讲给了他们听,因为内容大体是事实,逻辑上没什么漏洞,黄、高二人至此内心终于有些相信了。
朱由桦声泪俱下,言辞间对三镇的叛国行为十分心痛,讲述了他内心的纠葛和为难,颇有挥泪斩马谡的意思。
黄、高二人至此怨气全消,表示理解朝廷的难处,会努力杀鞑,报效朝廷。
皇帝是九五至尊,不管做了什么,原本都没有必要向他们解释什么的,之所以还亲自过来,推心置腹的解释,正是因为信重他们啊,黄、高二人不傻,只要圣眷还在,他们就不再担心前途命运了。
君臣的芥蒂解除后,黄、高二人及麾下一干总兵、副将重获了自由,他们纷纷配合堵胤锡整编三镇乱兵,而通过查抄藩镇私库,扬州府库瞬间充盈起来,还有大量余钱输往南京,援济其他省份。
有两三万御营亲军和左部数万降军在,还有查抄到的数百万两的钱粮做后盾,堵胤锡有足够的信心弹压住乱兵,对于黄、高二部,足粮足饷之下,再整肃军纪,重编行伍阻力也会小很多。朱由桦亲自坐镇江北,监督各镇的整编工作。
江北大小六七镇,号称十六万大军,其中成分复杂,有难民一般的卫所军,还有北方各省逃来的溃兵,还有大量的流民丁壮充斥其间,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凑数的,军纪差,战力弱。
鉴于这个现状,精兵简政、淘汰老弱兵痞势在必行,一则为了提高军队战力,二则可以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朱由桦给堵胤锡定下了七万实兵的兵额,其中黄、高二部各占两万五千兵额。其余各镇合计两万兵额。
第121 大整编()
淘汰老弱兵痞,留下精壮充实军伍,超出七万实兵的部分或给钱粮遣送回乡,或编入屯田队入广西、云南等地屯垦,为军队提供军粮,算是废物利用了,广西、云南现在人烟凋敝,地广人稀,有的是地给他们开垦。
在原本的历史上张献忠在川北被清兵射杀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屯田练兵三年,兵力狂增数倍,这才有了与清兵决战的资本,有了两蹶名王的辉煌。
通过整编,刘泽清、刘良佐、许定国等部直接缩编到了三四千到七八千人不等,每个营头都安插了大量御营老卒充作军官,在平左之战中立下重大功勋的御营军将都得到了提拔。
黄得功和高杰部比较特殊,待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每年各增饷二十万两,不过有得到也必然将有付出,朝廷向其军派了两个督军使和两个镇抚使,专司负责军纪整顿和后勤转运,及所部千余辅兵,督兵。
其中入了黄得功部的督军使为原长江水师营督军使张家玉、入了高杰部的督军使为原忠武镇督军使陈邦彦,两人的官衔不变,属于平调性质,他们要能力有能力,要魄力有魄力,两镇有他们监督,将极大增强朝廷对这个强藩的控制力,两镇以后再想为所欲为,难矣。
对于其他可以整编的大小藩镇,朝廷就整顿的非常彻底了,所有原镇总兵副将的亲信部属不是被处决就是被调离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御营忠武镇将校。
原忠武镇甲营游击、马雄副手刘承俊升参将,负责统带许定国的四千余部,移镇扬州,归堵胤锡直接辖制。
忠武镇乙营游击、阎应元副手陈明遇升参将,负责统带刘良佐余部六千余人;移镇淮安。
忠武镇乙营游击骑将李三石,功勋着著,连升两级,为副将,负责统带刘泽清余部一万余人。移镇滁州、和州。
而原来驻守在三省枢纽之地――徐州的高杰部则移镇河南归德府。
原来驻守在滁州、和州一带的黄得功部,则移镇徐州。
通过移镇、掺沙子和整编军伍、卡后勤粮饷等等手段,极大的加强了朝廷对江北四镇余部的控制力,并提升了军队的凝聚力。
而且一旦整编成功,朝廷将省下至少一半的军饷和军粮,七万大军的粮饷,军械开销,每年大概需要花费白银一百余万两,粮米七十万石,较原来一百五六十万两白银少了许多。
在江北整编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朱由桦也在京师对御营进行整编。加上成军不久的两万御营新军,此刻的御营总兵力突破了三万大关!
朱由桦深深的知道,想要驱逐鞑虏,收复中原,手中就必须要有一支真正忠于天子,忠于朝廷的嫡系军队,强干弱枝才能维护纪纲,保证中央集权的稳定。
历史上的南明之所以没能和南宋一样,坚持个百多年,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中枢。中枢赢弱,纪纲不存,各地的疆臣,兵头不听号令,各自为战,且互相鄙视,谁也不服谁,最后被满清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满清之所以能横扫中国,主要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以多尔衮为首的强有力的中枢,还有一支绝对维护中枢威权的力量――八旗兵。
所以趁平叛胜利,皇帝和中枢威权大增的时机,朱由桦以突击的形式完成了削藩大计,顺利控制了江北四镇余部,并全力经营起了自己的嫡系军队――御营亲军。
三万御营亲军被朱由桦编成了四镇。分别号“忠武、忠捷、虎贲、羽林”。
张堂功因功升加授正二品都督佥事,仍旧统领忠武军,忠武镇战力和装备远超其他新军,是主力中的主力。
总兵刘肇基资格较老,威望较高,加授从一品都督同知,统领忠捷军。
原忠武镇甲营统领官马雄,因功升总兵官,负责统领虎贲军。
原忠武镇乙营统领官阎应元,因功升副将,并以副将衔负责统领羽林军。
四镇各有兵马七千到八千余人不等。除了忠武军装备精良外,其他三镇的装备相对比较简陋了,搜罗了左良玉、刘泽清、刘良佐等部大量的军械,堪堪能够给每人凑齐一柄腰刀,一杆长枪、另有合格鸟铳四千余杆、铁甲两千多副、棉甲皮甲八千多副,大小火炮近两百门,战马四千余匹,其中弓弩、三眼铳这些没计算在内。
装备看似不少,其实不然,其中有一半需要分配给各镇余部,让他们都光脚光手迎敌肯定是不可能的,总要留些好装备给他们,何况此刻的刘泽清,刘良佐余部都被朝廷控制了,增加他们的战力也是增加朝廷的战力。
所以真正转送到御营手里的甲胄和火炮战马的数量并不多,三万御营的装备还有很大的缺口。
好在现在中枢户部和大内存银近四千万两银,绝对的财大气粗,朱由桦大笔一挥,命庞天寿带着两百万两继续到澳门采购并订造军械,澳门军械不够就到广东佛山采购并订造,多定制一些斑鸠铳和佛朗机火炮(澳门半年前的军械基本被采购一空了,目测存货不多。)
在购买军械的同时,朱由桦也不忘自产自造,早在数月前他就命马士英将南方各省卫所的铁匠、炮匠、枪匠等连同冶铁炉、鼓风等炼铁设备全弄到了南京军器监,在葡萄牙铸炮师和枪匠的引导下,集中负责打造各式火器和火炮。同时将战场缴获的,破损,锈蚀的兵器重新打磨与回炉煅打,废物利用。
几个月来,各省陆续被送来了一千多铁匠、炮匠、枪匠等匠户,清一色的衣衫褴楼,面黄肌瘦,就像个乞丐大军。
他们都是世袭的匠户,两百多年下来,地位已经沦落到了连军户都不如的程度,军户至少还有粮饷可拿,他们却是一个铜子都拿不到,做好了是应该,做不好还得受罚,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艰苦。
第122 军工坊()
朝廷没有工程的时候经常几天吃不到一顿干的,很多年轻匠户因为实在受不了这般剥削,都逃籍了,只有一些老匠户因为年纪大,身体不行了,只能留在卫所里熬一天是一天了。
各省官吏费力搜罗了几个月,也才搜罗到一千多人,其中大半是老匠,年轻的都逃籍另谋生路去了。
大明的匠户有单独的户籍,是谓匠籍,只要身在匠籍,世世代代只能当国家的工匠,比同军户,却更像是国家奴隶。
这种不合人情的制度设计,当然出自于把一切问题简单化的太祖高皇帝之手,但这些弱势群体因为没有自己的扬声器,所以三百年来没人有兴趣关注这个问题。
等匠户们到了南京后,朱由桦让工部给他们选一个好的地址,建一个大型军工作坊。匠户的妻妾子女也都配了营房,让他们妻儿老可以安心居住。
每个老匠都给予了丰厚的待遇,朱由桦根据他们的手艺水平,初略的分出了三个等级,根据对应的等级每人每月给予月粮二石到四石、再加银八钱到二两不等的薪酬。这些都是技术人才啊,朝中百官不重视这些低贱的匠户,朱由桦可都是视作心尖宝贝的,等将来时机成熟了,不合理的匠户制度也会废掉。
这些匠户见皇家如此大方慷慨,自是叩头再三,感激涕零。他们世代官匠,没什么自由,平日里也是饥寒交迫。没想到一朝被皇帝差遣,就有青砖瓦房,银钱俸禄这些原本想都不敢想的待遇,比起原来受冻挨饿,简直就是一辈子都向往不到的人间天堂了。
所以他们格外珍惜眼前的一切,干起活来十分卖力,人手不够,朱由桦又就市面上招了数千学徒工,加班加点,几个月下来,军工坊不仅回炉锻打出了上万柄崭新锋利的腰刀,还造出了不少精良鸟铳、虎蹲炮、火药、铁枪头、铁甲等军器。
原先缴获到的上万杆鸟铳,三眼铳大多是偷工减料之作,威力,还容易炸膛,伤敌的少,伤己的多,简直比鸡肋还鸡肋,所以朱由桦将它们全打包送到了军工坊里让老匠回炉重造了。
军工坊临着秦淮河,沿河而建,上百间临时扩建的屋舍,几十间大型厂房,占地很大,刚一进去,一股浓浓的烟味扑鼻而来,十几条设有闸门的河水欢快地流淌,冲击着水车,通过齿轮传动,改变力的方向,流入各坊。
朱由桦便衣亲临军工坊,各坊主事纷纷上前拜见,行完礼后,朱由桦让他们各安其位,不必迎候,然后径直钻入了不远处的冶铁坊。
朱由桦视线中,一柄锻锤在水力的带动下,匀速有力地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