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飧鲈旅髯罟У氖艄芫彩钩兀蠢蠢顐徥恰巴醢顺猿禹取保诵囊吐宕┮惶蹩阕恿恕
第1365章 会见使臣(1)()
尽管有不少廷臣反对,但朱由检还是决定亲自接见三国使臣。此时朱由检刚刚对内阁进行了“大换血”,再加上战场上连战连捷,君威正盛,众臣也不敢太过忤逆圣意,只得应允。
不过钱龙锡又提出一个折衷意见,即皇帝统一接见三位使臣,使臣行过君臣大礼、上过国书以后,皇帝稍微勉励几句,展示上国威仪之后便命退下。至于具体的封贡赏赐等事,依旧例应由礼部处理,现在既有了外交院,由礼部和外交院参酌办理也就是了。
朱由检听罢暗笑,心想钱龙锡说的不还是过去那一套么。如果真按他说的这么来,那还真就如李标所说,除了炫耀一番“天朝上国”,满足一下大明君臣的虚荣心以外,还真没什么实际好处,最后还少不得丰厚赏赐。有很多小国也确实只是奔着赏赐来的,这种赔本的买卖他朱由检可不会做。
于是朱由检做出“圣断”,由他亲自分别接见三位使臣,依次是叶尔羌、暹罗和苏禄。接见规格要高,每次接见都要有五位阁臣陪同,朱由检也是想让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大臣们知道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外交。
朱由检的行事风格一向是雷厉风行,头一天下诏,第二天朝会后便在乾清宫先接见了叶尔羌使臣阿鲁不花。其实这位也是朱由检的老熟人了,在秦王庄时他们就没少打交道。当然阿鲁不花在内地经商多年,算是个中国通,很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行完三跪九叩的君臣大礼后,他规规矩矩递上国书,仍然恭谨地跪倒垂首等候朱由检发问。这一举动让李标、钱龙锡等大臣很是满意,心道这番邦使臣倒也粗知礼义。
朱由检接过用熟羊皮制成的“国书”,见上面全是不认识的文字,便问徐光启:“这是什么文?”
“回陛下,此乃回回文。”徐光启答道,“凡信者,皆用回回文,因此回回文使用甚广,不惟叶尔羌等西北诸番,即南洋、西洋等处多国亦通行无碍。”
“徐尚书也通晓回回文么?”朱由检笑问。
“臣并不懂回回文。”徐光启如实答道,“不过回回人善于经商,自唐宋以来,回回人有的从海上乘船至广州、泉州,有的从河西穿越大漠至西安、洛阳,渐渐定居繁衍,虽仍信,已为我中华百姓矣。蒙元入主中原后,颇重用回回人,尤其是财赋大权,更多掌于回回人之手。我朝太祖龙兴,亦多用回回人,开国功臣中多有信者。因此我朝民间不乏回回人,外交院中也有回回教师。”
朱由检听罢沉吟片刻,一字一顿地道:“信仰和民族不可混为一谈。信者多矣,可皆归于回回一族乎?户部尚书成基命尚未回京,李标、钱龙锡,你们二位且替他劳烦一番:命户部今后清查户籍时,要增设民族一项。”
几位阁臣登时一愣,半晌李标才沉吟道:“陛下,自古只有华夷之分,凡属朝廷治下皆为汉人。即或有少许夷狄之属居于汉地,一则数量极少,二则皆受官府管束,若敢滋事生乱,朝廷剿灭其族易如反掌,因此不足为虑。故而臣以为,似乎并无划分民族之必要。”
朱由检心中冷笑,口中却道:“这又是一篇大文章,朕本来也想和诸位臣工细议,刚才不过是看到回回文国书,又想起来而已。不过朕现在正在接见使臣,此事容后再议吧。徐尚书,请翻译进殿现场译出这道国书,并与使臣核对。”
外交院的翻译早就在乾清宫外恭候多时了,此时便进殿翻译,并与阿鲁不花核对。其实阿鲁不花的汉话说得很好,不过外交程序该走还是要走的。
须臾翻译完成,并誊写成中文呈给朱由检。朱由检细看时,见这道国书是叶尔羌汗阿不都拉提甫写给自己的。信中除了阿谀奉承的客套话之外,主要提出三点:
一,过去叶尔羌汗国已经奉大明为宗主国,不过封贡关系时断时续。现在大汗再次表明愿奉大明为宗主国,保持封贡关系。具体事宜,由使臣阿鲁不花全权处理。
二,现在叶尔羌汗国发生内乱,东部的吐鲁番总督阿不杜拉自立为汗。大汗恳请大明与叶尔羌联合出兵攻打吐鲁番,平定吐鲁番叛乱。
三,准噶尔部对叶尔羌的威胁越来越大,其首领巴图尔珲台吉正式称汗,已将叶尔羌汗国从天山以北彻底逐出,并大有越过天山,进犯王庭莎车之势。大汗恳请大明皇帝主持公道,出兵击退准噶尔部,最好能把其部灭掉,从此一劳永逸,西北再无边患,永享安宁。
朱由检看罢国书多时,面有难色地道:“贵使臣,尔主书甚谦恭,朕心甚悦。不过嘛我大明皇明祖训早有训示:蛮夷之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朕以诚孝治天下,岂可违背祖训,擅自在叶尔羌用兵呢?”
这番话大出几位阁臣意料之外,他们都没想到,这位一向“刚愎自用”的年轻皇帝,居然也有循规蹈矩的时候,嘴上不说,心中着实大为受用。
可是阿鲁不花的脑门却当即见汗。现在的叶尔羌汗国内外交困,此次出使,实在是把大明当成了救命稻草。如果朱由检见死不救,那叶尔羌搞不好就亡国了。而阿鲁不花认为自己过去和新任大明皇帝打过交道,这个年轻人很好说话,而且出手阔绰,所以才争当这个使臣。
阿鲁不花心里清楚得很,此一时彼一时,过去朱由检对他承诺过的诸如派出秦兵助叶尔羌对付准噶尔部之类的话,现在能不能算数,那可全看这位小皇帝的心情。他本想巧舌如簧地鼓动朱由检出兵,没想到朱由检上来就把“祖制”抬了出来,等于彻底封死了这条路,阿鲁不花心里登时凉了半截。
孰料朱由检话锋一转,故意蹙眉说道:“除非除非叶尔羌不是国!”
第1366章 会见使臣(2)()
朱由检一说“除非叶尔羌不是国”,阁臣钱龙锡最先反应过来。见其他几位阁臣及阿鲁不花一脸茫然,便侃侃而言道:“陛下所言极是。对叶尔羌之来龙去脉,臣亦略知一二。其地古称西域,早在西汉张骞通使之后,便设立西域都护府,屯兵车师,即今吐鲁番地,自此汉之号令班西域,西域遂为我中华疆土。后虽战乱不止,多有反复,但唐有安西四镇,元时察合台汗国亦受朝廷遥制。
“察合台汗国后又因内乱分裂,其东之吐鲁番主受封威武王。我朝开国后,威武王先贡后叛,故太祖发兵破其城。其继主复又入贡,永乐年间先后获封忠顺王、忠义王。成化年间,正式置哈密卫,封其主为左都督。卫所为我大明军制,既置卫于哈密,则哈密一带为我大明疆土无疑了。再加上此前设立的安定、阿端、曲线、罕东、罕东左、沙洲、赤斤蒙古七卫,合称关西八卫。”
朱由检频频颔首,接过话茬道:“彼时其地名为大明之地,首领又受封大明官职。若无事时,一年一贡,各安其位一旦有变,大明理合调停乃至出兵,维护该地安宁。”
“可惜正德年间,吐鲁番复又叛乱。”钱龙锡接着道,“嘉靖年间,适逢大礼议之争,甘肃巡抚陈九畴受牵连论罪。陈九畴本力主收复哈密卫,获罪之后就此搁置,从此官军止步于嘉峪关。”
“贵使臣,你听明白了吧。”朱由检故意慢条斯理地对阿鲁不花道,“尔主所据之地,本来就是我大明疆土,朝廷置卫封官,让你们自己管理,并不过多干涉。你们安宁了,我们内地自然安宁,大家相安无事却不是好?至于封贡,就不用朕多说了吧,更是于你们大大有利。无奈你们总是互相攻伐,事大明反复无常,甚至发兵扰边,故此朝廷才弃置不理。若尔主心口如一,事朕以诚,朕自当发天兵以安尔境,又何患区区准噶尔乎?”
阿鲁不花此时已经完全听明白了,叩首问道:“还请陛下明示,叶尔羌需要怎么做,朝廷便肯发兵讨伐准噶尔。”
“很简单。”朱由检目光炯炯地道,“旧例俱在,尔主对朝廷要取消汗国称谓,朝廷在西域复置卫所,封尔主为左都督。封贡一定,便有君臣之分,朕便有理由派兵助尔主守土。击退准噶尔后,尔主既为朕之臣属,自当为朕守护疆土,世世受封,代代通好。”
这番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你叶尔羌想要大明帮忙,那就必须承认大明对叶尔羌的宗主地位,而且大明要在叶尔羌实施羁縻统治。换句话说,叶尔羌之地便为大明之地。但是只要叶尔羌对朝廷恭敬,朝廷仍可让叶尔羌自行管治。
阿鲁不花当然明白这些。事实上,西北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称臣纳贡,以换取现实利益,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手段。尤其是蒙古部落,最擅长玩这一手,势力弱的时候就入贡,势力强的时候就寇边朝廷封官封爵来者不拒,对内还是自称“大汗”。反正山高皇帝远,他们可以打了就跑,朝廷拿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叶尔羌汗国的统治者也有蒙古血统,自然对这一套并不陌生。
不过此次叶尔羌汗阿不都拉提甫是想让朝廷正式封他为汗,这和朱由检的要求可有一定差距。如此大事,阿鲁不花即使是全权使臣,也做不了这个主。但他一向狡猾,当即笑道:“陛下,我叶尔羌幅员辽阔,并非小邦,即使是封王,我主也未必肯答应,怎能封都督呢?臣以为还是封汗为宜”
朱由检立刻打断他道:“我大明并无汗一词,封汗断无可能。贵使臣觉得都督官你可知道现在正在辽东发动叛乱、僭号满洲的建奴,其祖猛哥帖木儿,亦受封建州卫都指挥使。现在朕封尔主为左都督,可比都指挥使高着一级呐。尔主如想封王,也不是不可以,但我大明有祖制,非有战功者不能封爵。尔主受封官职后,待击退准噶尔,对朝廷来说自是大功一件,彼时封王便不为过分了。”
阿鲁不花被驳得哑口无言,只得实话实说自己无权答应,请求宽限时日回禀。
朱由检倒并不急,笑呵呵地道:“没关系,我们汉人民间有句俗话,叫强扭的瓜不甜。朕是绝不会强人所难的,受不受封全在尔主。不过从西域到京师路途遥远,这一来一回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即使尔主马上答应受封,朕从京师把兵派过去,恐怕也得一年半载。如在这期间准噶尔再次入寇,朕也爱莫能助了。”
阿鲁不花一想也是,脑门上不禁见了汗。其时准噶尔对叶尔羌虎视眈眈,如要用兵,一个月的时间,数万铁骑便可越过天山,哪还等得了一年?
朱由检见阿鲁不花为难,便笑道:“这样吧,贵使臣可以先给尔主修书一封,将朕意告尔主知。从京师到嘉峪关路途四千里,用飞鸽传书大约四五天也就到了。朕可派人代为转呈,节省一些时间。如你们怕准噶尔立即入侵,朕可速调一部人马,先西出嘉峪关至老玉门关。玉门关距嘉峪关仅有百里,距哈密尚有八百里,不致引起尔主误会。如尔主同意入贡称臣,此部可火速进兵,以拒准噶尔如尔主没有想好,此部仍退回嘉峪关内。你看如何?”
阿鲁不花想了想也没有更好的法子,而且他与朱由检打过交道,知道朱由检向来是言出必行、说一不二,更何况大明现在也是到处用兵,应该不会趁机偷袭叶尔羌,所以便点头应允。
朱由检嘴角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轻轻颔首道:“此事成与不成,暂且放在一边。贵使臣既来入贡,朕总不好叫你白走这一趟。且呈上贡单,朕定教你满载而归!”
第1367章 会见使臣(3)()
当日朱由检在紫禁城内赐御宴盛待叶尔羌使臣阿鲁不花,除了李标、钱龙锡、吴宗达、徐光启、温体仁五位阁臣陪席外,居然亲自出席,让阿鲁不花受宠若惊。
首辅李标心里却有些不痛快,趁朱由检与阿鲁不花推杯换盏时,对下首的钱龙锡小声嘀咕道:“虽说赐御宴亦无不可,可圣上亲临,也未免礼遇太过了。若按旧例,像这等使臣,最多一个礼部郎中陪席,也就打发了,连你我都不该来!”
钱龙锡却对李标微笑耳语道:“首辅大人,圣上厚待叶尔羌之深意,难道您看不出么?”
李标一怔道:“圣上有何深意?如今外则建虏逞凶,内则叛乱未平,朝廷已是捉襟见肘、焦头烂额,圣上偏要这时候又去搅合叶尔羌与准噶尔之间的恩怨。彼乃化外之地,他们谁胜谁败、谁生谁死,于我大明何干?万一叶尔羌答应圣上的条件,我大明以信义为本,以圣上的脾气,这兵还不得不出,而出兵便是劳民伤财!刚才我本想劝阻,可圣上金口玉言,已经无法收回。唉,圣上还是太年轻!”
“首辅大人,这次您看得可不如圣上远了。”钱龙锡老谋深算地道,“您觉得圣上执意要封叶尔羌主为左都督,而不是汗,只是一个名称的区别么?非也,圣上深谋远虑,我等万不能及也!”
“哦?请详述之!”李标见钱龙锡说得郑重其事,知道他绝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也正色问道。
适逢朱由检起身敬酒,众人忙一起举杯一饮而尽。这时阿鲁不花赶紧谄笑道:“皇帝陛下,敝邦地广人稀,比不得大明物产丰富,除去马和骆驼以外,也无甚好物入贡。不过敝邦女子最擅歌舞,我主此次特命我带来八名舞姬献给皇帝陛下,以娱视听。趁酒宴正欢,陛下可否准她们进来歌舞一曲?”
朱由检闻言大笑道:“如此甚好,快请进殿表演!”
李标听了当即把眉头皱了起来,他是理学大儒,一向反对皇帝沉溺于声色之乐。按照他的标准,最好皇帝就像苦行僧一样,每天除了处理朝政,就是吃饭睡觉,不能有一点娱乐。即使是为了延续皇族血脉而与后妃同房,那也叫“敦伦”,必须严格按照礼仪程序来,不可有半点“逾礼”之处。如今见皇帝一听“舞姬”便两眼放光,心中自是大为反感,只是不便即席发作。
须臾欢快的乐曲声在殿外骤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