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征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征天下- 第5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不用翁玉说,曹文诏也能看出个大概。从庐州府到南京这一路,关宁铁骑连一个叛军都没碰到,可见叛军进攻的重点并不是南京。

    这一情况让曹文诏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奉旨来南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南京不失。现在看来,皇帝的担心有些多余,南京地势险要,兵力雄厚,叛军没有几十万大军、不耗上三五个月,根本不可能得手,索性根本就没来。

    忧的是,关宁铁骑可是卯足了劲要平叛立功的,现在却跑到了一个没有敌人的地方。虽然皇帝给了自己节制南京官军的权力,然而看起来南京从上到下畏敌如虎,指望着调动他们去打叛军,难!

    正思忖间,翁玉遥指南岸微笑道:“曹将军请看,那里就是石头城了。”

第1235章 六朝古都() 
    曹文诏和曹变蛟顺着翁玉所指的方向往去,只见离长江南岸约三里处,有一片低矮的山岗,上岗之上是一座用巨石堆垒而成的城墙遗迹。虽然气势恢宏,但因为长年风吹雨淋,早已破败不堪,并长满了绿树青草。如果不仔细看,定会以为这里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岗而已。

    “这就是吴主孙权建的石头城么?”曹变蛟讶道,“我看过三国演义,里面说孙权定都建业,在江边筑石头城做为都城屏障,地势险要,坚固无比。现在看来,这座城根本就不临江,起不到什么防御作用嘛。”

    翁玉本是书生出身,学识渊博,当即为众人解说道:“曹将军有所不知,这座山岗名为清凉山,一千多年前孙权建城时,它确实是临江的。但物换星移,江水逐渐西迁,石头城远离江岸,失去了防御作用,后来就废弃了。唐人杜牧有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可见至少在那时,石头城就已经空无一人了。”

    “哦,原来如此。”曹变蛟慨叹道,“可惜,可惜!”

    翁玉也叹了口气道:“何止这座空城。石头城这个名字,常用来代指南京。当年诸葛亮来东吴商议孙刘联合抗曹大计,途径此处,便说秣陵之地,钟阜龙盘,石城虎锯,真乃帝王之宅也。后来孙权果然在此建都,名为建业。之后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均以此为都,又改名建康、金陵,繁盛之景不亚于后世之长安。可惜南朝不思进取,终日纸迷金醉,又崇信佛教,将丧国之痛和北伐锐气消磨一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想杜牧当年之叹,今日竟又重见!”

    曹文诏听翁玉话里有话,便想引他深谈,故意摇头笑道:“如今南京是朝廷的留都,既有全套朝班,又有重兵驻守,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怎会重蹈南朝故事?翁守备有些言重了吧”

    翁玉苦笑一声,刚想开口,黄得功却打了他胳膊一下,长叹一声道:“翁秀才,你我人微言轻,说那么多有什么用?只管守好这段江,不要耽误了曹将军办事就行啦!”

    翁玉果然缄口不言,曹文诏更觉狐疑。不多时,船只停靠南岸,关宁铁骑重新换乘战马,缓辔向南京进发。其实外郭离江岸已经很近,气势恢宏,两边根本望不到首尾,规模不亚于新建的京师外城。翁玉介绍道:“这道外郭是南京最外围的屏障,周长不下百里,共有十八座城门,我们从最近的外金川门入城吧。”

    早有人将消息送至城内,因此关宁铁骑进城倒很顺利。穿过外金川门后,众军又从北面的金川门进入葫芦形的京城。京城的城墙比外郭更加雄伟坚固,比京师内城还要高大。曹变蛟不禁赞叹道:“如此固若金汤,叛军想攻破南京,纯属痴心妄想!”

    黄得功却撇着嘴冷笑一声道:“也只剩个空壳子了。”

    不多时,众人来到皇城北安门外,这时才有南京兵部的官员前来迎接,为关宁铁骑安排住处。曹文诏和曹变蛟被引着进入皇城,黄得功和翁玉却因为官品太低,被挡在了外面。

    皇城之内风格为之一变,金碧辉煌、气象庄严,与仅有一墙之隔,人流嘈杂、市井气息浓厚的民宅区形成了鲜明对比。南京留守朝廷的各级官署全都位于皇城之内,曹文诏被引着去的目的地则是兵部。

    进了守卫森严的兵部,曹文诏与曹变蛟被引至正堂,负责南京防务的怀远侯常胤绪和兵部尚书胡应台已在此恭候多时。常胤绪是个四十多岁的大胖子,卡在太师椅里连站起来都相当困难,态度也很倨傲,只对曹文诏客套了两句,对曹变蛟则连正眼都没看一眼。

    胡应台则是个精瘦的老者,头发和胡须已经花白,一对枣核般的小眼,放射出精明诡诈的光芒。这两人身份都比曹文诏高得多,曹文诏刚要大礼参拜,胡应台急止道:“听说曹将军有圣上密旨在身,本官和侯爷还是先接旨吧。”

    曹文诏赶紧从怀中取出朱由检亲手书写的圣旨,小心翼翼地递给常胤绪。常胤绪就是再托大,面对圣旨也不敢怠慢,只得与胡应台跪下接了,山呼万岁之后,在四五个侍从的搀扶下喘着粗气站了起来。

    二人急展开圣旨观看,只见上面是朱由检不大美观的字迹:“奉天承运皇帝敕曰:着辽东副总兵官曹文诏率关宁铁骑驰援南京。若叛军进袭南京,其可暂节制南京卫所诸军,统揽军务,钦此!”后面是朱红色的皇帝大宝。

    看罢圣旨,常胤绪的脸色当即阴了下来,难以置信地望着胡应台,喃喃地道:“这这怎么可能?!圣上这是何意?”

    胡应台也先是一愣,然后陷入长久的沉默。不过和常胤绪的惊慌失措不同,胡应台面无表情,看不出他是喜是怒。曹文诏也知道,南京防务本来是这两人负责的。自己官职身份比他们低得多,如今初来乍到,便要让二人把军事指挥权移交给自己,不用问,他们肯定不情愿。

    从内心里,曹文诏根本对南京的兵权没有兴趣,只想尽全力与叛军作战,好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但是皇帝偏偏给他一道密旨,让他接下这个重担,曹文诏自是义不容辞。只不过,他的关宁铁骑只有一千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如果当地官员不配合,他还是寸步难行。

    又过了盏茶功夫,胡应台突然对曹文诏满面堆笑道:“曹将军和关宁铁骑名满天下,圣上能把曹将军派来主持南京防务,这对南京文武官员是莫大的恩典,本官和侯爷也有如释重负之感,自当奉诏而行。”

    曹文诏一听这话,刚松了半口气,却见常胤绪对胡应台又是挤眼又是摇头,一付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模样。胡应台却对常胤绪使了个不易察觉的眼色,常胤绪这才安静下来。曹文诏虽然性情豪爽,却并不傻,知道其中必有隐情,一颗心不禁又悬了起来。

    只听胡应台嘿嘿笑道:“既然曹将军奉旨节制诸军,侯爷和本官立即召集南京各卫所将官及户部、兵部部员,请曹将军主持大计!”

第1236章 阳奉阴违() 
    戌时二刻,南京城已经完全入夜。不过城中仍是到处灯火通明,街市上比白天更为繁华喧闹。尤其是秦淮河上,载着歌女的小船到处飘荡拉客,客人只要花几两银子,就可以让船摇到河心僻静处,慢慢地享受这醉生梦死的长夜。当这些寻欢作乐的人们放肆地大笑时,可曾想到就在几百里外,叛军的铁骑正在蹂躏那里的百姓,并且说不定哪天,同样的命运就会降临到他们头上?

    而在皇城之内的兵部大堂上,则是另外一种气氛。体态肥硕的南京守备、怀远侯常胤绪居中而坐,左首是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胡应台,有首则是刚刚抵达南京的曹文诏。下面数十名文武官员分列而坐,左边是户部和兵部的文官,右边是五军都督府和各卫所的武官,个个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见人到齐,胡应台与常胤绪耳语几句后,便起身向众人介绍曹文诏,又向曹文诏一一介绍在座官员,却并不说密旨的事。

    曹文诏只得不停地向每个人行礼,文官自不待言,武将在他们面前是抬不起头的即使是武将,不是都督就是总兵官,哪个官品都比曹文诏高,更不用说那些挂着武职的勋臣之后了。众人也不知道曹文诏此来的目的,虽然听说过关宁铁骑,但知道他只是个副总兵以后,心中自有怠慢之意。

    全部介绍完之后,胡应台才慢条斯理地道:“曹将军此来是奉了圣上密旨,要节制南京各卫所官军。换句话说,包括侯爷和本官在内,全要听曹将军调遣。下面就请曹将军谈谈,对南京局势有什么高见,我等洗耳恭听。”

    这段话说得讽刺意味十足,众人先是吃了一惊,随即就炸开了锅,纷纷议论道:“圣上怎么会下这样的旨意?让一个副总兵来节制我们,开什么玩笑,他凭什么?”

    曹文诏顿觉十分尴尬,知道众人对自己根本不服。他心中不禁埋怨常胡二人,因为皇帝的旨意本来就是一道密旨,按说传达给这两个负责人也就行了。如果二人真心配合自己,就该仍以南京守备和参赞机务的身份调动南京官军,他就不会遭遇什么阻力。现在可好,胡应台上来就把曹文诏推了出去,虽有圣旨,众人岂能心服?

    可是曹文诏身负重任,来都来了,岂能轻易退缩。因此只得起身,先对众人深施一礼,然后诚恳地道:“末将临来之时,圣上一再叮嘱:第一要务是确保南京的安全,在此前提下,应尽可能支援北方战场,让叛军腹背受敌,首尾不能相顾,如此才能早日平叛。以末将之见,南京城地势险要,城墙坚固,兼有长江天堑,叛军除非疯了,否则不可能来攻城。因此似应主动出击寻敌”

    还没等曹文诏把话说完,下面一员武将当即冷冷地打断他道:“曹将军初来乍到,对附近叛军的动向还不是很清楚。就在这几天,叛军已经来了两次了!”

    这回轮到曹文诏愕然了。胡应台便洋洋得意地道:“蔡总兵,给曹将军讲讲我们的守城经过!”

    那位姓蔡的总兵便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曹文诏认真听着,原来是有两股叛军几日前从南京城的西南方向迫近外郭,守军发现后立即开炮、放鸟铳,敌军没敢太过靠近,对着城头放了一通箭便撤退了。

    曹文诏听罢蹙眉问道:“从南京城的西南方向来,说明这股叛军是从南京的上游渡江迂回过来的。叛军兵力有多少?”

    这下把蔡总兵问了个张口结舌,半晌才干笑道:“叛军用兵十分狡诈,前面来攻城的只有几十人,不过谁知道他们后面还跟着多少?”

    曹文诏一听就明白了,缓缓说道:“以末将之见,叛军主力分为三大部,分别是中路的洪承畴、西路的高迎祥和东路的十三家。这三路叛军的主力现在都在北方,肯定不会有多余的部队来攻打南京,那几十人不过是疑兵,如果当时出城追击,把他们全部擒获就好了。”

    其实曹文诏的分析入情入理,可是在蔡总兵听来,却是在抽他的耳光,登时作色道:“曹将军未免太过武断了。叛军所到之处,经常裹挟百姓入伍,说不定又拉起一支大军呢?”

    曹文诏刚想说即使有这样的“大军”,也绝对不堪一击,孰料又有一员武将起身道:“蔡总兵所言极是。这几日从江北逃到南京的各地官军不下一千人,都说叛军神出鬼没,经常诈败诱敌赚开城门,我们可不能上这个当。”

    曹文诏此前已经和黄得功、翁玉聊过,知道这些败到南京的官军其实根本就没打过仗,只是听到叛军快要打过来,就吓得放弃守地拼命南逃。可是黄得功和翁玉并未参加这次会议,他这么说也是空口无凭,只得忍着气坐回座位。

    之后又有若干武将发言,都是说叛军正觊觎南京,只宜坚守城池,坚决反对出城作战。说了半天,竟没一个支持出击的,曹文诏成了光杆司令,名义上节制诸将,可实际上一个让他节制的都没有,不禁头上见汗。

    胡应台见状冷笑道:“以曹将军之见,该如何对付这些偷袭南京的叛军?”

    曹文诏只得答道:“末将今日渡江时,见江中往来民船很多。叛军要想渡江,只能靠抢夺民船,因此不如对民船暂行管制,不得出航,知道平叛为止。”

    孰料这一句话却捅了马蜂窝,几乎所有的人都大声反对。一位户部侍郎冷哼一声道:“曹将军未免太想当然了。没有这些民船,江南的米、盐、茶等物资如何运往北方?若真按你说的来,朝廷就得不到补给,又如何平叛?”

    曹文诏一时语塞。胡应台见时机成熟,便嘿嘿奸笑道:“曹将军现在应该了解南京官军的实际困难了。不如请将军与侯爷及本官联名上奏,先固守城池如何?”

第1237章 如此下作() 
    曹文诏原以为既有皇帝的圣旨,南京文武官员一定会奉旨而行,出兵平叛。孰料这场军事会议却给他兜头泼了一瓢凉水,以常胤绪、胡应台为首,谁也不公然抗旨,然而话里话外总是说南京受到严重威胁,自顾不暇,根本不能出兵。

    这两个人的身份亦不属于武官,朱由检的圣旨只说曹文诏可以节制南京卫所官军,可没说让他节制南京所有官员。胡应台正是钻了这个空子,让南京兵部的文官一个接一个发言。所谓众口铄金,曹文诏一张嘴怎么也说不过他们几十张嘴。见到这种情况,曹文诏也只好知趣地闭上了嘴巴。

    最后胡应台又让曹文诏与他和常胤绪联名上奏,这一招可真够阴损。明明是他们不肯奉诏,这样一来,看起来倒是曹文诏主张死守南京,他们就洗清了抗旨的嫌疑。可是在这种局面下,曹文诏哪还能说半个不字,只好违心地在胡应台起草的奏章中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等回到军中,再赶紧用飞鸽传书向皇帝奏明实情吧。

    可是胡应台却仍不放曹文诏走,又吩咐盛排酒席,欢迎关宁铁骑千里驰援南京。不光是曹文诏,曹变蛟及军中各级军官亦被邀请。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好心好意置酒款待,曹文诏也不好拒绝,只得与众军官入席。

    酒席上常胤绪和胡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