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徐渭穷困潦倒,不得不以画为生,但从不为当政官僚作画。最后以古稀高龄终老于旧宅之中,死时身边只有一狗相伴,**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当真是凄惨之极。
说到这里,徐川不禁悲从中来,哽咽得难以自已。朱由检也心下黯然,暗想古往今来,像徐渭这样生前不追名逐利、着作和思想却能影响后世一代又一代人的大家并不多,恐怕也只有曹雪芹、马克思、凡高等寥寥数人能与之比肩。他们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世界对他们却非常残酷,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天妒英才”么!
想到这里,朱由检敛容对徐川道:“令祖父是千古奇人,足下家学渊源,亦是难得一见的奇才。我们五洲商社如今正缺人手,不知足下可愿意屈身任个顾问?”
第923章 明争暗斗()
从第二天开始,五洲商社与各大商帮之间的暗斗,就渐渐趋向于公开化。
先是十几名东林系官员联名上奏,质疑锦衣卫为何要干扰顺天府正常办案。这一手真让朱由检吃惊非小,心想这几大商帮还真是手眼通天了,居然能把官司打到朝堂上来,而且这么多的东林党都为他们说话!
后来他通过侧面了解才知道,原来这些官员和几大商帮倒并无直接关系,他们此举是为了给顺天府尹阮大铖出头。
这个阮大铖也不是个简单人物。他是东林党创始人之一高攀龙的得意弟子,本人章诗词俱佳,尤善创作戏剧剧本,在东林党人中声誉很高。天启年间他曾任吏科都给事中,后来却不知何故辞官归籍。
阉党倒台后,东林系大臣纷纷复出,阮大铖也不例外,而且很快就坐到顺天府尹这个重要的位置上。顺天府尹就相当于前世的北京市市长,直接管辖京师地方民政。如今阮大铖吃了锦衣卫的亏,东林党人自然不爽。
朱由检心想这阮大铖恐怕与几大商帮暗中有勾结,否则也不会不做任何调查,直接就派捕头抓人。至于东林党人是不是全和商人关系密切,这他就不敢确定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官商勾结的严重程度就太可怕了!
因此,朱由检也没敢轻率处置,只是轻描淡写地答复:“此乃民间商业纠纷。画作真伪,须经专业人员鉴定;未有定论之前,不惟锦衣卫,官府亦不应过多干涉。”这等于是把锦衣卫和顺天府各打五十大板。
东林系官员虽然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但锦衣卫就代表着皇帝,皇帝批评锦衣卫就等于批评自己,所以他们倒也没敢死揪住这件事不放。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现在京师除了陈圆圆的《京华时报》以外,又新增了几份报纸,其中就有东林系大臣创办的《清流》,政见与《京华时报》往往针锋相对。
这回便有不少东林系大臣在《清流》上发,支持董其昌对《溪山行旅图》为赝的判断,企图从社会舆论上打倒五洲商社,进而达到否定锦衣卫、增强东林党影响力的目的。
朱由检这边当然也不会忍气吞声。现在《京华时报》的发行量已经达到每天三千份,虽然比现代报纸的发行规模还差得远,但比《清流》之类的报纸是多得太多了。
因为东林党人办报纸也脱不了书生习气,他们觉得《京华时报》的活字印刷质量太粗糙,还偶有排版错误,有碍观瞻;但是雕版印刷又肯定来不及,因此《清流》与朝廷的邸抄一样,都是雇人手工抄写的。虽然看起来美观很多,但每期只能出二百份,影响力和《京华时报》根本无法相比。
朱由检就利用《京华时报》大造舆论,不但详细地讲述了这次拍会的全过程,还让徐川撰,把《溪山行旅图》为真迹的理由解释得清清楚楚。黄宗羲和王夫之这两个拍会的亲历者,也以笔名在《京华时报》上发表评论,对顺天府没有证据就乱抓人的行为予以批评。
对于老百姓来说,《京华时报》显然比《清流》要亲切得多。《清流》不但发行量低,而且上面的章都言,市井百姓根本就看不懂也听不懂。
而《京华时报》则不然,章都用白话,很少讲那些空洞的大道理,内容也更贴近百姓。虽然普通百姓不是古玩字画的消费者,对这些东西也没什么兴趣,但五洲商社的煤店对他们的帮助还是挺大的。因此从感情上,老百姓本来就向着五洲商社,而反感那些为富不仁、经常哄抬物价,尤其是米价的几大商帮。
这回再经《京华时报》一宣传,聪明的老百姓自然而然就把吕梁商帮与顺天府到了一起。用不着任何暗示,老百姓一下子就明白了,肯定是吕梁商帮为了打压竞争对手,不惜勾结官府,故意诬陷五洲商社的真迹为伪作!
俗话说得好:百姓不可欺。老百姓是朴实善良的,但也是是非恩怨分明的。在弄清楚吕梁商帮竟是如此无耻之后,老百姓对晋商态度大变。他们虽然惹不起顺天府,但对付商人,他们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用脚投票,不再买他们的东西!
这下吕梁商帮可有点弄巧成拙,不但没达到打压五洲商社的目的,自己的所有店铺生意反而大受影响,让乔宇亮不禁牢骚满腹,埋怨其他几大商帮不该撺掇自己出头对付五洲商社。
趁着这个有利时机,五洲商社又使出了一招杀手锏:开设粮店。
又是几乎**之间,五洲商社一下子开了二十多家粮店。本来“五洲商社”这个名号在民间已经有一定号召力了,粮店的举措就更是大快人心:米价比其他商帮都便宜,六两一石!
原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朱由检终于把泾阳的战略储备库搬到了京师。经过两年的储备,现在战略储备库中已有五十万石存粮。虽然与大明帝国的庞大体量相比,这五十万石还是太少,但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够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如今就正是青黄不接、米价暴涨之时。战略储备库的存粮,成本达到二两多一石,其实是比各大商帮的成本高多了。但是京师现在的米价是七两一石,五洲商社六两还是有赚。
而且有了黄海商帮在西安商战的经历,五洲商社已经老练多了。为了避免竞争对手恶意,从一开始,各粮店就实行配给,也就是来买米的老百姓要登记,每人每天限购很少的数量,也就够一家人吃个三四天的。这样一来,也控制了的速度,保证储备库的存粮不会消耗太快。
本来京师米价正在飞涨,五洲商社的这一举措,一下子遏制住了涨价的势头。老百姓当然愿意买便宜货,每天五洲商社各家粮店的门口都排着长长的大队。而其他各商帮的米店却是门可罗雀,尤其是吕梁商帮,老百姓路过的时候,还会狠狠地吐口唾沫,表达自己对奸商的鄙视之情。
面对不利局面,几大商帮坐不住了。他们再次在“满庭芳”聚会,商议如何应对五洲商社的挑战。陕西商帮的李自诚也受邀赴会,不过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的随从换成了几个眼中精芒闪烁的年轻人…
第924章 暗中监控()
京师七大商帮再次在“满庭芳”聚会,让几位帮主感到奇怪的是,平素一向少言寡语的陕西商帮少帮主李自诚,今天却是一反常态,跟这个寒暄完了又跟那个作揖,亲热得不得了。
众人还以为他有话要说,落座之后细问,李自诚却嘿嘿一笑道:“没事,我什么事也没有,只是几日不见怪想各位帮主的。各位帮主请议事,我们陕西商帮唯各位马首是瞻。”
几位帮主还道是李自诚昨夜喝花酒喝多了,今天还脑袋发昏,倒也没太在意,很快就讨论起五洲商社开粮店压低米价的事情来。
对晋商、徽商和浙商来说,南粮北运都是他们的主要业务之一。现在突然蹦出个五洲商社来搅局,他们当然不肯就这么算了。龙游商帮帮主周绍宁首先提出,要联合起来与五洲商社打价格战,他六两咱们五两,他五两咱们四两,压到五洲商社亏得血本无归。虽然这是一种“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做法,但几大商帮实力雄厚,完全亏得起这些银子。等到五洲商社无法承受而退出粮食市场后,再把价格涨上来,自然可以弥补损失。
吕梁商帮帮主乔宇亮当即表示赞成,他杀气腾腾地拍着桌子道:“五洲商社这个兔崽子,我们山西人跟他干到底了,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可是粤商、闽商等几家商帮却不大同意。因为这明摆着是要亏钱,粮食生意周期长、占压资金多,亏得太狠,不但日后能不能赚回来不好说,而且还影响其他生意。
李自诚也狡黠地道:“我们都知道乔老帮主实力雄厚,可鄙帮没法和您的吕梁商帮比啊。五洲商社压价虽然可气,如果我自己应对的话,也只能随行就市跟着降价,否则实在周转不过来。要不这样,咱们商议一个价格,我们陕西商帮的货,你吕梁商帮全吃下来。我们就赚个跑腿辛苦钱,以后米价涨到十两、二十两,这利润全是吕梁商帮的,乔老帮主意下如何?”
李自诚这么一说,粤商、闽商等也纷纷附和。乔宇亮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了,因为李自诚这一招分明就是把风险全转嫁给了自己。他的吕梁商帮家底厚倒是不假,但独自对抗五洲商社,成功后好处却是几大商帮分享,这种事他是绝对不会干的。
这时徽州商帮帮主许友三却笑道:“老夫倒是有点不同看法。各位请想,粮食生意与五洲商社的古玩生意相比,虽然看着热闹,流水却未必比古玩多。就算我们在粮食上把五洲商社挤出去了,他还是会在京师继续存在。对这种不懂规矩的人,我们需要把他连根拔除,而不是伤其一指。”
“那许帮主有何高见?”众人同时问道。
“我们不降价,把粮食囤起来!”许友三阴险地笑道,“至不济今年我们不做粮食生意了,让五洲商社尽管去。各位,江南每年能产多少稻米,咱们又不是不知道。几大商帮基本上就把江南大米收完了,他五洲商社从哪进粮食?等他把粮食都完了,不就轮到咱们了么?老百姓买惯了他的低价粮食,到时候咱们只要稍微一撺掇,说他故意不粮,哈哈哈…”
“许老帮主高见!”众人纷纷称赞,只有李自诚稍有担忧之色道,“只是大米这东西放不住,遇潮容易霉变,超过一年就会陈化…”
“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周绍宁尖声笑道,“到时候没有粮食,别说是发霉的大米,老百姓连观音土都吃得下去!就这个东西,爱买不买,不买饿死!”
“可是米店没了收入,对帮里弟兄也不好交代啊…”李自诚还是双眉紧锁道。
“那就看李少帮主如何管理帮内事务了。”许友三冷笑一声道,“反正在我们徽州商帮,只要是老夫做出的决定,没人敢不遵守,否则就别留在商帮里!陕西商帮立帮二百多年,难道连这点规矩还没有么,呵呵呵…”
李自诚不敢再多说,于是几大商帮达成一致:粮价坚决不降,同时提前收购今年的秋粮,让五洲商社无粮可买。
大事定下之后,接下来就是娱乐活动了。在几十名清楼女子的陪侍下,这些大商人花天酒地、丑态百出,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各自拥着几名女子进房间行乐。李自诚却吐得昏天黑地,连站都站不住了,只得被从人架着提前离开了“满庭芳”。
待上轿行到僻静之处,李自诚却悄声对轿旁的一位“从人”道:“千户大人,你们抬着轿子让小人坐,小人如何当得起!小人还是…”
那“从人”却压低声音道:“李帮主不必客气,你已经帮了我们的大忙了。方才我们已经把各商帮帮主的相貌都画了下来,还有他们那些从人,也已经派人手盯上了。今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在锦衣卫的掌控之中。”
“他们强迫陕西商帮对付五洲商社,这该如何是好?”李自诚惴惴不安地道。
“帮主只管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从人”冷静地道,“圣上当然知道帮主忠心耿耿。帮主只当我们锦衣卫不存在,该怎么做生意还怎么做,锦衣卫自有分寸。不过我想提醒帮主一句,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这身体可是自己的。帮主今日为掩护我等喝了这么多酒,我等感激不尽,今后可千万不要这么喝了。”
李自诚登时吓得大汗淋漓,诺诺连声。他平时也嗜酒**,可现在他清楚得很,不光是许友三、乔宇亮这些人,自己也必在锦衣卫的严密监控之中。皇帝对这一套一向反感,自己可别找不自在。
到了一处街角,李自诚的轿子继续前进,那“从人”却停了下来,闪身进入路边的一座小院中。这里已经有十余名身着便装的锦衣卫静静地等候,见他进来,一齐抱拳行礼低声道:“千户大人!”
“一到六组,按照原计划进行监视。”年轻的千户将各大商帮帮主的画像分发给众人,强自抑制着激动的心情道,“至于吕梁商帮,我亲自监视。这是圣上交给我们锦衣卫的又一项重要任务,都给我打起精神来,把差事办得漂亮点!”
第925章 捕猎行动()
第二天清晨,一支多达三四百人的商旅队伍赶着上百辆骡车离开京师,赴宣府进行贸易。这支队伍属于吕梁商帮,车上载的货物只有一种:大米。
京师是全国商贾云集之地,每天货物进出极其频繁,这支商队不过是其中一支,因而没有引起任何注意。现在京师外城的西城墙还在建设之中,连个城门也没有,商队出了预留为城门的豁口以后缓缓前行,直到数里之后,拐过一片树林之时,商队的头领,也就是唤作“行首”的人才大喝一声道:“给我全速前进,三天之内必须赶到宣府!”
商队的伙计们立即挥动鞭子,狠狠地抽在骡子的屁股上。这种性情温顺、却生来就无法繁衍后代的动物吃痛,立即拉着沉重的货车在官道上小跑起来。百余辆大车一齐开动,自是扬起漫天尘土。
待商队远去之后,路边茶摊却有几名路人赶紧结了茶钱,在后面不远不近地跟着。其中一人低声对身旁的人道:“弟兄们都派出去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