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千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公子千秋-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上阵一家亲() 
大清早的上朝对于越府来说,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只挂了闲职的二老爷那自然是不需要日日去点卯的,可越老太爷是宰相,越大老爷也已经迈入了四品行列,这父子俩都是需要每日参加常朝的。故而每天寅初过后,鹤鸣轩和衡水居就都会忙碌起来。

    而寅正过后,二门就会备好车马,可今天,那些伺候惯了越老太爷和越大老爷出门的人,却愕然发现,眼下那对父子身边竟然还多了一个人。

    那是身穿正儿八经官服的越千秋!

    越千秋倒不在乎家里人的目光,就是觉得自己身上那一套六品冠带挺不习惯。

    这年头,出身和冠带只代表你有个做官的资格,以及可以穿上这一身行头,并不代表就能有官当,尤其是像他这种官宦子弟,更是得等到有官缺空出来,这才能够补上去,所谓僧多粥少就是指的这情况。所以,别看他常去皇宫,穿这行头上朝那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至于他上一次穿这种冠带的时候,记得还是六年前和李易铭去大理寺审案子的事了。只不过因为当年抓到了那个想掳劫他的北燕谍探,他现在是六品,而不是七品。

    他正有些发呆,就听到耳畔传来了越老太爷的声音:“千秋,我说的话你都记住了?”

    “记住了,爷爷放心,我又不是第一次见大世面,反正我就是爷爷和大伯父的跟屁虫呗。”

    越大老爷见越千秋答得从容,忍不住在心里苦笑。昨天老爷子说出那个建议的时候,他还沉浸在巨大的震惊中,可越千秋竟是主动请缨一块去。虽说被老爷子打回去了,可他那时候就发现,这小家伙和小四真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正因为想到彪悍的弟弟和侄儿,他方才第一次抛开那些复杂的顾虑,痛快答应了下来。

    尽管那是一条下临万丈深渊,满地都是荆棘的险路,但如果走过去了,日后就是坦途!

    当越老太爷坐轿,越大老爷和越千秋一左一右骑马夹轿而行,越影带着一行护卫紧随其后,一行人堪堪出了越府,今天这奇怪上朝组合的消息立时传遍了整个越府。除却没心没肺正在补觉的诺诺不知道这事,其他人全都传了个遍。

    就连刚刚起床的越秀一去母亲那儿问安,都看到母亲坐在那儿,赫然满脸纠结。

    最爱说教的越家重长孙板起脸看一眼左右,随即沉声喝道:“都出去,我有话和母亲说!”

    越秀一和越千秋一样大,在府里辈分最低,可架不住这位重长孙读书天赋好,又和越千秋那千变万化的性子不一样,最最古板守礼,如今他的父亲越大少爷越廷钟外放为官,晴方馆上下无人不怕他。此时,几个丫头仆妇不等大少奶奶吩咐,就立刻悄无声息退了下去。

    这些闲杂人等一走,越秀一就走到了母亲身边,义正词严地说:“娘,府里有些人就是喜欢乱传话,唯恐天下不乱。九叔跟着太爷爷和爷爷出门,事情肯定非同小可。我们只管做好我们自己的事,不用理会外头有什么风波,更不能给太爷爷和爷爷添乱。”

    见儿子如同大人一般懂事,大少奶奶又欣慰又辛酸,把人拉过来揽在怀里,这才闷闷地说:“我只是想着你父亲一出去就是好几年,辛辛苦苦当官,却还没有露脸的机会,你都已经考上秀才了,外头有什么事,却也没人叫你去听听……”

    “娘,祖母从前就说过,九叔是九叔,我是我。而且,爷爷、爹爹和我走的路,和太爷爷不一样,和九叔更不一样。”

    越秀一直接把大太太的话给撂了出来,却也很懂事地轻轻拍着母亲的脊背:“爷爷和爹爹走的是正经科举出仕的路子,我也是。爷爷从地方上一点一点熬起,现在才能当上鸿胪卿,爹爹也是,我将来也是。和这样踏踏实实的做事做官比起来,露脸算什么?”

    见儿子说得一本正经,大少奶奶稍感宽慰,紧跟着,她就听到儿子一句更劲爆的话。

    “再说,九叔那不是露脸,那是不务正业!”

    如果此时随着越老太爷和越大老爷进宫的越千秋听到越秀一这话,他一定会使劲点头。

    他并不是什么胸怀大志征服天下的人,上头有能干到极点的爷爷和厉害到不像女人的东阳长公主罩着,还有越小四和严诩这一对正当盛年的撑着,他吃饱了才拼命建功立业呢!

    再说了,当年的金枝记那是多大风波,他这个可怜的“女”主角到现在还被武德司都知沈铮死死盯着,就算他有本事种田开科技树扩充实力,那也躲不开监控的目光啊?

    幸亏他也没那本事。

    而且,胸无大志至少有胸无大志的好处,否则皇帝会这么纵容他?

    如今是腊月二十八,寒风凛冽,在眼下这个时辰,就连太阳也懒洋洋尚未起身,当越千秋跟着那一乘晃晃悠悠的轿子来到皇宫宣德门时,他就看到黑压压一片人头,其中人人手中都提着一盏灯笼,照得一张张脸都透出了几分阴森恐怖的色彩,活生生的鬼影憧憧。

    这年头的官员待遇却还是不错,没有高品官能打灯笼,低品官只能摸黑走路的破规矩,所以一大片灯笼的海洋蔚为壮观。越千秋跟着下轿的越老太爷和越大老爷一路上前,就只听沿途不断传来各种打招呼的声音,让他很佩服这些官员那目光如炬的认人能力。

    “越相公来了。”

    “老相爷好。”

    “这大冷天的,您还是起得这么早。”

    听着这些在鹤鸣轩听过的声音,发现更多的人保持沉默,越千秋不禁感受到了一股沉甸甸的压力。头一次现身这种场合,他方才能够体会出,爷爷在朝中地位固然高,可反对的政敌同样多。然而,老爷子心不跳气不喘径直往前,连一声咳嗽都没有,所到之处却人人让路。

    一时间,越千秋原本准备好应付别人挑衅的那股劲,不知不觉都完全泻干净了。

    竟然没人质疑他突然跟着爷爷和大伯父来早朝这种场合刷脸!

    直到他发现越大老爷停在了一个位置再未前行,心中微微犯踌躇,思量自己是不是也该停下的时候,越老太爷如同背后长眼睛似的,突然一把拽住了他的手腕,把他拖了过去。他立时醒悟过来,福至心灵地搀扶了爷爷的胳膊,紧跟着方才听到了不轻不重的吩咐声。

    “你这是第一次上朝,跟紧我就行了。不用担心别人说三道四。”

    越千秋这时候方才能够清清楚楚地听到,旁边有嘶地倒吸凉气的声音,也有非常微小的窃窃私语。反正他胆子贼大,也就不想这么多,专心致志地穿过别人一辈子难以企及的高官序列,一直往最前方走。眼看前头已经不剩下几个人的时候,他听到了三个令人意外的熟悉声音。

    “千秋,你来啦!”这是严诩。

    “哟,越小九你总算是到了!”这是英小胖。

    “越九哥好。”这是嘉王世子李崇明。

    越千秋诧异的不是这三个人怎么来了,而是他们竟然站在这最靠前的位置,可紧跟着,他就听到了越老太爷的解释。

    “大朝时间有限,能拿上去商讨的事情不能太多,每日挑出来说的事情,都是前一日上奏之后就定下来的。所以,要说事的人靠前站,点个卯的人靠后站。至于今天早朝最大的事情,就是神弓门叛逃北燕。英王殿下、嘉王世子和你们师徒俩的位置,当然就应该在这。”

    说到这里,越老太爷便似笑非笑地看着一旁的赵青崖和裴旭道:“老赵和老裴,你们说是不是?”

    赵青崖多年老狐狸,打了个哈哈却不说话,而裴旭却**地说道:“没错,神弓门叛逃北燕,这是我朝从未发生过的事,简直是耻辱,自然应该有人负起责任来!”

    “嗯,那是那是。”越老太爷连眼睛都没眨一下,手却轻轻拍了拍越千秋搀扶着自己的手,“反正一会儿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第二百二十章 气度天成() 
尽管进过很多次皇宫,但越千秋还是第一次来大庆殿。大殿两侧是东西向长达数百步的长廊,好在没有高低起伏的地势,也就是稍长一些,走起来倒不吃力。

    而在他前面那三位宰相,赵青崖六十二岁,越老太爷六十七岁,裴旭五十八岁,筋骨强健,一路行去四平八稳。

    赵青崖儒雅,裴旭雍容,唯有越老太爷走路的时候不像别的高官那样,双手摆动,能把宽大的袖子甩得行云流水,他是双手拢在袖中,脊背挺得笔直,可这会儿倒不像乡间多收了三五斗的老农,更像个家资宽裕就瞧不起人的傲慢地主老财。

    眼下也不像之前众人云集宣德门那会儿的嘈杂,而是只有脚步声,衣袂摩擦声,再也没有交头接耳的声音。也正因为如此,当严诩的声音突兀传来时,正专心致志审视着地板花纹,琢磨着这些青砖形制的越千秋忍不住吓了一跳。

    “千秋,这长廊从左右升龙门开始,总共六十间,到大庆殿的距离确实远了一点,据说当初营建的时候,是仿照隋朝那座明堂的龙道建的,只不过没有丧心病狂造那么高,爬的时候也就能省点力,否则……”

    “否则我们这些老东西光是上一次就得累死。”越老太爷笑吟吟地接了话茬,这才往左右两个同僚兼对手瞧了一眼,“只不过,就算这平坦的长廊,也不那么好走啊。想当初三十年前,好像有一位政事堂的前辈在这儿因为雨天路滑一跤跌倒,就没爬起来?”

    裴旭恨得牙痒痒的。老匹夫,你明明知道那是我裴氏当年的一位老祖宗!

    可偏偏还不等他反唇相讥,赵青崖就轻咳一声道:“好了,都快到了,留点精神到大庆殿上去吵去争,眼下好好看着脚下走路是正经。阿诩也是,下次你要有空,怎么领你徒儿参观皇宫都行,这会儿少说两句!”

    赵青崖资历深,除却越老太爷,在这种场合能直接叫严诩名字,敢直接叫严诩名字的,也就只有他一个了。

    严诩虽说我行我素,可对相大人他还是给几分薄面的,毕竟,想当初母亲骗他考状元,除却拿吴朝初年那位打架打赢拿下状元的牛人打比方,就是拿赵青崖给他当榜样了,于是,他挺给面子地闭上了嘴。

    他不说话,越老太爷呵呵一笑继续慢慢悠悠往前走,裴旭也只能悻悻打住。

    面对这突然爆又突然结束的暗战,越千秋可不敢随便掺和,唯有耸了耸肩。

    而相比这三位宰相,还有乱入的严诩和越千秋师徒,小胖子和李崇明叔侄俩的位置,甚至还要稍微靠后一点。

    本朝的皇族子弟没有那么大的特权,小胖子还不是太子,李崇明就更要矮半截不止,所以对政事堂那三位资历人脉能耐全都直破天际的宰相,他们路上见了要行礼,上朝时的位置更要靠后几分。

    这便是所谓的崇贤之意。

    至于让着严诩和越千秋……在小胖子看来,越千秋正扶着越老太爷,他怎么和人抢?严诩那是表哥,后头还有个级不好惹的东阳长公主,他恨不得当菩萨供起来,干嘛去招惹?

    所以,皇帝的独子,皇帝新晋颇为重视的侄孙又或者说孙子全都在百官面前建立起了敬老尊贤的正面光辉形象。

    虽说是头一回上朝,但越千秋有越老太爷提点,又有不惜耗费精力的严诩不断提点,哪怕他没有经历过专门的上朝礼仪培训,当走完长廊进入号称能容纳上万人,实则数百人一块涌进来就够挤的大庆殿时,主动退到李崇明身后的他倒是勉强没有犯什么大错误。

    更值得庆幸的是,这年头的上朝虽说乱七八糟的名堂很不少,可竟然不用当磕头虫!

    简短的朝谒礼结束之后,便正式进入了奏事环节。和越千秋预想中的,老爷子又或者严诩亲自揭盖子不同,却是有一个他从来没见过,仪表堂堂,声若洪钟的年轻官员站出来,用一种抑扬顿挫的语气,将神弓门掌门徐厚聪以下三十五人叛逃一事陈奏了上去。

    直到这一刻,越千秋方才现,他之前竟然忘了去问问神弓门到底有多少人。

    就如今玄刀堂这重建不过六年的草台班子,严诩在他软磨硬泡之下也收了一大堆记名弟子给他当师弟,刘静玄和戴静兰两人也收了好几个徒儿。

    所以,第二代就有十七八号人,第三代自孙立往下数,有少年,有小孩子,但因为第二代弟子全都是自己都尚未出师的坑货,越千秋和孙立算是半个师父,他们也就没有正式的师承。如此一算,玄刀堂人数已经眼看就快逼近六十人大关了。

    而徐厚聪千辛万苦,忽悠又或者说裹挟了叛逃投了北燕的,总共就三十五个?其他的是都死在了路上,还是说神弓门真的就沦落到只剩这些人了?

    当奏事的那个年轻官员把话说完之后,越千秋就听到耳畔传来了严诩的声音。

    “那是鸿胪寺特别挑选出来的人,你就姑且当成传声筒,不管是哪个衙门上奏的事,都由他当众传达。毕竟,让那些老大人们声嘶力竭吼得大殿上每个人都能听见,那也太难为人了。你别看这么个传声筒的职司,但因为是最露脸的,一般不是背景深厚,就是名次靠前。”

    越千秋往左右看了一眼,见其他人全都没察觉,他立时醒悟到那是严诩又露了一手绝学。诧异之后,他立时秒懂了严诩这弦外之音。

    背景深厚的是世家子弟,名次靠前的是寒门出身的新进士,总而言之,一般来说,没草根啥事。可下一刻,他就明白自己错得多离谱了

    “你大伯父当初入朝为官不久之后,就当过这个传声筒。”

    越千秋着实惊叹。想当初越老太爷可没时间栽培儿子次最靠前的进士,大老爷当初可以说是名次倒数。越家底蕴太差,老爷子那时候自己官也不大,除了给长子娶了个在家能镇宅,出去有气场的贵妻之外,也就只能抓住机会把人推入官场,远远比不上如今的越廷钟和越秀一父子。

    哪怕如此,老爷子居然还能把长子推上了那样一个清贵的位子?

    越千秋正在从严诩那儿熟悉着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