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便替弟兄们先谢过荀将军了。”
“少耍嘴皮子,芦苇荡那边安排的怎么样了?”
荀冉笑骂了一句,复又严肃了起来。
野狐谷虽然险要,但若是吐蕃人遭到了伏击,还可以撤退到附近的池沼。
那里有一大片的芦苇荡,只要人钻进去,根本就不可能找得到。
“荀将军你就放心吧,弟兄们早就布置好了。那些吐蕃蛮子本来就不谙水性,他们不进芦苇荡还好,若是他们进去了,便把他们煮成鸭子包给荀将军!”
“是旱鸭子进热汤,白跳吧?”
二人相视一笑。
荀冉拍了拍王勇封的肩膀道:“勇封啊,你这年纪也不小了,我也得为你考虑考虑。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中意的姑娘,等大败了吐蕃人我给你说项说项?”
。。。。。。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泽()
求订阅,求订阅
听到这里,王勇封面颊登时涨的通红。
他连连摇头道:“荀将军这是说的什么话,俺老王是啥人将军你还不清楚?俺这么一个五大三粗的莽夫汉子,连字都认不全,有哪家的姑娘能看上我?”
荀冉白了他一眼道:“我不许你这么贬低自己。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若是人人都去吟诗作赋,舞文弄墨,谁来扛着刀枪保家卫国?没有你这样的汉子,咱大唐怎么可能打下这么辽阔的疆域?美人哪个不爱英雄?你听我的,只要我替你说项说项,保准媒婆把你的府邸门槛踏烂了。”
“我,我。。。。。。”
若是放在以前,王勇封还可以用荀冉未成家推脱过去。
可是现在荀冉已经与梅萱儿成婚,已经是有家室的人了。王勇封若再拿荀冉做挡箭牌便有些说不过去了。
“其实,你也不用担心年龄的事情。大老爷们的年纪便是大些又有何妨,男人们年纪越大越有魅力。”
荀冉经常会说一些王勇封听不太懂的话,这他已经习惯了。细细听来,荀冉这话说的倒真是有道理。
王勇封虽然面颊通红,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男人谁不想左拥右抱,妻妾成群。
但更多地还是得讨一个好生养,能过日子的婆娘生娃续香火。
尤其是像王勇封这样出身贫寒混行伍的汉子,所得的一切都是靠真刀真枪拼来的,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持家打理上下的贤内助,而不是附庸风雅每日涂装抹粉勾搭汉子的富家小姐。
想通了这些,王勇封也有些期待了。
这一仗后,他怎么也能累积不少军功,到时升到旅率是肯定的事情。若是有荀冉牵线搭桥,说不准真能娶回去一个不错的婆娘哩。
“嘿嘿,这俺就先谢谢荀将军了。”
“咱们俩还说什么谢!”
便在二人有说有笑之时,有斥候纵骑来报,说在十里外发现了大量吐蕃军队。
但是吐蕃军并没有向野狐谷的方向来,而是直接奔向了芦苇荡。
荀冉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惊讶,忙问道:“你可看清楚了?吐蕃人当真直接奔向了芦苇荡?”
那斥候连连道:“某怎么敢扯谎,荀将军,他们至少有三万人,我怕大泽那里的弟兄们抵挡不住啊。”
荀冉摆了摆手示意斥候莫要再说,让他静下来好好思考一番。
原先他认为吐蕃军队肯定会取道最近的野狐谷,故而选择了将主要兵力布置在这一线。至于不远处的芦苇荡,荀冉只留下了五千余人,命他们埋伏在大泽之中,将可能潜入的吐蕃败军剿灭。
如今看来,肯定是吐蕃人得到了情报,这才会舍近求远,舍易求难改变了行军路线,选择从池沼进发。
虽然知道肯定是出了内鬼,可荀冉现下却是没有多少时间用来查清消息是谁透漏给吐蕃人的,只能暂且压下,去调配兵力驻防大泽一线。
王勇封攥紧拳头道:“这帮蛮子还真是狡猾,居然想要从大泽横渡。俺听说那里都是泥巴,一脚踩下去就会深陷。只有靠近芦苇荡的河道能够行船,难不成他们造好了船只打算渡过去?”
王勇封的这番话提醒了荀冉。
此前荀冉一直认为大泽一代尽是泥沙,不宜行军。故而才会笃定吐蕃人会从野狐谷行军。可如今看来,吐蕃人如果能够提前准备好船只,甚至会比走野狐谷来的更快。
“是某失策了。这样吧,你且先带一万五千人前去大泽驻防。剩下的兵卒便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荀冉虽然没有明说,但明显还是不放心。
天知道狡猾多端的吐蕃人会不会突然杀一个回马枪回来,若是将全部兵力布放在了大泽一线,岂不是有可能让吐蕃人平白捡了便宜。
见吐蕃人这次行军的路数与上次乞力罗赞猛攻姚州有很大不同,荀冉已经断定吐蕃军中有高人指点。
军师这种东西作用虽然不似后世演义中那么夸大,却又是不容小视的。
相同的兵力,不同的行军路线,其最终的结果会完全不同。
从这次吐蕃的反应来看,恐怕三丈原那里也不可能轻易应付了。
荀冉只希望孙五能够随机应变一些,不然很可能让吐蕃军中这个隐藏的高人钻了空子去。
兵者诡道也,只是荀冉不曾想到竟然会被吐蕃人在这个时候摆了一道!
。。。。。。
。。。。。。
在距离野狐谷不远处的大泽,五千名唐兵由刘德统领,分驻五个河口。
大泽深处便是芦苇荡,芦苇天然的把这片池沼分成了几片。
虽然其中河道纵横,河口众多,但沙洲分割开的主要河口也就是五个。
唐军埋伏在这五个河口两侧,若是有吐蕃溃军来到,便可以一举将其歼灭。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德命所有军卒用芦苇掩饰身上甲胄,并尽量匍匐在芦苇丛中,未得将令不得发出任何异响。
严苛的军令换来的是整齐的军容,整只军队在大泽芦苇荡中趴了半天,都没有一句怨言。
便在这时,距离刘德不远处的一处河道弯角传来一阵低沉的号角声。
匍匐在芦苇丛中的唐军纷纷屏住了呼吸,一些年纪轻的娃娃兵甚至抽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弩机,手指已经扣在了扳机上。
手弩的射程比弓箭要远,但每支弩箭都极为珍贵,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使用的。
带到船头转过河口,众人方是松了一口气。
“是荀将军和王副将!”
一名芦苇丛中趴着的军将低声道,刘德顺着望过去见果真是荀冉着实有些惊讶。
“这是为何?”
荀冉和王勇封此时不应该率军驻扎在野狐谷,等待吐蕃人的主力抵达吗?怎么他们也坐船进了大泽?难道他们在野狐谷败给了吐蕃人,逃到了这里?
不可能,荀将军勇冠三军,足智多谋。有他在一旁指挥,吐蕃人便是玩出花来也不可能取胜。何况野狐谷易守难攻,荀将军怎么可能让他们冲过来?
想到这里,刘德稍稍安心了一些。
。。。。。。
。。。。。。。。。
第二百四十四章 擅战者擅谋()
求订阅,求订阅!
在刘德看来,这个计划本就是万无一失。
吐蕃人虽然马战骁勇,但不谙水性。只要把他们从野狐岭引到大泽之中,唐军没有一丝一毫落败的可能。
擅战者擅谋,荀将军就是这么一个擅谋的人。唐军有他的谋划,本就是旱鸭子的吐蕃人更是没有任何机会。
可是荀将军此时不是应该在野狐谷督战,阻击吐蕃人并把他们引到大泽中吗?
他还顾不得发问,荀冉便急忙冲他挥手。
船还未停稳,荀冉便一个箭步跳上岸来。
“刘德,快快命军士做好准备,吐蕃人就要来了!”
刘德闻言心中大喜。
看来荀将军已经在野狐谷大胜吐蕃军,这些溃军慌乱之下一股脑的扎进大泽来。
不过这些事荀将军派一个亲随来通知即可,何必亲自前来呢?
“荀将军,吐蕃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您且看末将如何把他们全歼于此!”
刘德拍着胸脯作保,直是豪气干云。
荀冉连连摇头道:“不是溃军,吐蕃人根本没有去野狐谷的打算,看来是我们估计错了。刚刚有斥候来报,说在十里外发现了吐蕃主力,他们现在正全力扑向大泽。”
“什么,荀将军说吐蕃人直接向大泽而来?他们有多少人?”
“据斥候报,有三万余人。”
“三万余人!”
便是作战经验丰富如刘德,听到这句话也险些昏死过去。
这比他们预计的人数足足多出一倍,更重要的是这些不是溃军,而是吐蕃主力。可以想象这么一只军队气势汹汹的杀向大泽,唐军将很难抵挡。
不过两军对垒之际最忌讳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故而刘德虽然心中惊惧不已却不敢在荀将军和众多军卒袍泽面前表露出分毫。
倒是荀冉率先解释道:“我估计这吐蕃军中有高人指点,这才使得他们暗度陈仓!”
说完荀冉深吸了一口气道:“我给野狐谷那边留下了基本的人手驻防,其余的人都带到大泽里了。”
刘德顺着荀冉所指望过去,见果然一只船队沿着河道荡进了大泽。
刘德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些军队有五千人,加上他本身统率的五千人便是一万人。
一万人若是埋伏好,也是可以和三万吐蕃精锐一战的。
不过这种战斗就要讲究技巧了,绝不能和吐蕃蛮子硬碰硬,需要以智取胜。
“荀将军,别的地方末将已经都布置好了,唯有三岔口那块沙洲末将觉得兵力有些不足。”
刘德口中这块三岔口的沙洲位于大泽的中心地带,由于大泽之内河道纵横,不经常在里面讨生活的人乍一进入很可能直接迷路。
三岔口的三条河道通往大泽不同方向,其中北向与西南向都能出大泽,而东南向则是死路一条。
三岔口中间的沙洲很大,其中芦苇茂密,常有野鸭出没,故而也有人叫它野鸭州。
刘德因为兵力的问题只将重点防线布置在了大泽入口一线。
如果只是狙击溃军这样做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现在吐蕃人是大举精锐直接杀来,如果还是按照之前那样布置则有很大的风险。
荀冉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刘德的分析。
“你认为那个沙洲该布置多少人?”
刘德思忖了片刻,恭敬答道:“末将以为三千人足以。”
荀冉大手一会道:“便依你说的派驻三千人吧。剩下的两千人便在大泽入口处增援。”
“末将得令!”
刘德抱拳领命。
唐军此时已经摩拳擦掌就等吐蕃人跳进这个圈套来!
。。。。。。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这边吐蕃军队在将军鸠欽令的带领下分乘上千艘小船进入了河道纵横的大泽。
鸠欽令之前已经接到了可靠线报,说唐军在野狐谷一代布下埋伏,就等吐蕃人到来一举收网。
乞力罗赞被奔牛阵击败在吐蕃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次唐军主将又想故技重施,当真是可笑!
唐军主将一定以为吐蕃人不谙水性,不敢从大泽进攻。
可是他却不知道早在一年前吐蕃赞普便暗中命人训练吐蕃水师。
这水师质量自然不能与唐军相比,但在绝对人数优势下对付唐军却是绰绰有余了。
行军打仗只看胜负,别管怎么赢的只要赢了就好。
鸠欽令当然不想再步乞力罗赞的后尘。作为吐蕃军中的第二号人物,乞力罗赞兵败身死后他理所当然的就成为了吐蕃军的统帅。
这次举兵剑南,是在赞普面前表现的绝好机会,鸠欽令当然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如果能够一举拿下益州从而控制剑南,很有机会在接下来的进攻中占得先机。
在鸠欽令看来,唐朝之所以强大便是占据了全天下最好的粮仓蜀中。
一旦蜀中被攻克,关中地狭人密,光是驻军都难以养活,唐朝势必会从江南调集粮食。
但是不管是走水运还是陆运,由于路途遥远,粮食的损耗都很大,等到真的运抵长安,剩下十有其五就不错了。
而且调集粮食也需要一个过程,短则一月,长则数月。
这个过程皇帝等得起,百姓可等不及。一旦有奸商囤货居奇,抬高长安城乃至关中米价,很有可能导致民变。届时吐蕃军只要乘势功伐唐朝将很有可能轻易取胜。
想到此,鸠欽令便觉得十分兴奋。
唐朝和吐蕃是一百多年的死对头,虽然双方都很强大,但彼此间的战绩却是互有胜负,说不出谁有绝对的优势。
对于这两个帝国,只要有机会一口吞下对方他们都是不会犹豫的。
“为了赞普!”
鸠欽令高喝一声,眼神中满是精光。
见自家将军豪情万丈,主船中的吐蕃军士也纷纷捶胸高呼。
在他们身后是无数载有吐蕃士兵的小船,他们经由河口驶入大泽,将绕过唐军的布防轻松的来到益州的背后。
一旦没有兵力阻击,吐蕃军势必会势如破竹。
届时不管益州城有多坚固,都会在吐蕃军强大的攻势下化为齑粉。
。。。。。。
。。。。。。。。。
第二百四十五章 沙洲伏击()
求订阅,求订阅!
鸠欽令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响。
只要唐军不在最关键的位置布防,吐蕃军便能轻易绕过,不费一兵一卒!
这当然得益于军师姜宁的献策。
这个唐人投靠了吐蕃提出联合南诏共同抗唐的策略。
虽然南诏国主最终被唐军俘获,但已经极大的拖住了唐军的节奏。
何况南诏军大部分都充当了作战先锋,除了乞力罗赞手下的那一万骑兵,吐蕃军几乎没有损失什么实质性的兵力。
虽然损失了一万骑兵,不过吐蕃军也摸清了唐军的虚实。
唐军根本没有什么兵力优势,他们只要逼着唐军打正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