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宫门之后,常佳纪也是没有想到这位先前偶遇的公子竟然会出面为自己担保,而且竟然这般厉害,让宫门的官员都前倨而后恭,“多谢林兄。”
林甫则是微微一笑,那日里常佳纪等人为自己去刑部出头,他看得分明,此刻替他解围,也不是什么大事,便答道“无妨。”
这刚刚开了一句口,余下的话还没说出来,就被礼官瞪了一眼,知道自己失礼了,进了皇宫应该敛声静候,一会儿动身的时候也须低头趋步。
这倒不是针对学子们,就连二品一品的大员,入宫的时候也得低着头小碎步往里走。若是能在宫内正常地走路迈步,那可是世间少有的殊荣,朝内也没有几位有这等特权。
此间周朝的正殿叫承天殿,比之紫禁城,这正殿的地势要高上一些,殿下汉白玉台阶不知有几何,从宫门走到这来望去,正殿少说有四五层楼的高度,也不知每次上朝的时候诸位大人累是不累。
站在下面大宽石板铺就的殿前广场向正殿望去,正殿不仅高高在上给人一种威严压迫的感觉,其外观宏伟和华丽与这等威势相加,很是逼人。
走近了看,这汉白玉台阶还真是数不胜数,怪不得诸位大人老了总是要称病不朝,坊间传说前任兵部尚书傅风雪就是因为这百余台阶,不胜其烦,这才早早退位。
傅风雪是林将军昔年的副将,当时在军中声望仅在一人之下,这等大员的身份微妙异常,影响力已经不是该用品级衡量的了,就算他已经退了下去,十几年来没有官职,在朝中的影响力也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
这是官场尽头的境界,力量不用依仗自己的位置,不会人走茶凉,只要他人还活着,就没有人能真正掌握兵部的势力。因此即便七皇子派系的新军中势力把持了兵部尚书的位子,兵部依旧在朝堂之上为林甫出头。
这位百战之勋甚至没有开过口传过话,没有任何的动作,甚至众人都不知道这消息究竟有没有传到这位老大人耳中。但兵部的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如果不站出来为林小子出头,这位老大人回来了可是会生气的。
而此刻的三百学子们,则是与官场尽头的傅风雪隔了一整条官途,在这殿前广场踏出了第一步。
殿试虽说是殿试,但实际上却是在殿前广场举行。
其实想想也是,金銮殿内怎么可能放得下三百学子应试用的桌案和笔墨纸砚?
这殿前广场上,齐齐整整地摆放着三百桌案,上有文房四宝,只是案旁是一块蒲团,因为诸位尚无权力在天子脚下有座,因此这一整日的答题都得是跪着作答。
诸位学子按春闱的次第坐定之后,要先按次第点名,并有识认官二次盘查身份凭证,以免有人在入了宫门之后互换位置。
点名之后分发考卷,这整个流程倒是和前世没有什么区别。发着卷子,此时的天微微亮了起来,随着张公公一声“圣上驾到!”。
年过六旬的皇帝依旧是龙行虎步,身后跟着一十二位阅卷官,大步流星地自台阶上走下,极具威势。
众学子皆是应声跪下,恭迎圣驾,放低了自己的视线。
直视龙颜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情,只要作为官员上朝的,总要看见皇帝的样子。但说到底较起真来,也的确是大罪,可以作为杀头的借口的。
只是林甫这两辈子加起来第一次见到活的皇帝,也并不害怕皇帝,不免就有些遏制不住,偷偷地抬头,想要一窥龙颜。
这一窥很有讲究。若他是寒门子弟,那是万万不敢抬头的,一定会克制住自己的想法。
可他的身份特殊,这一看,反而会勾起陛下昔年的思绪。
林甫揣摩了一番陛下的心思,微微抬起头来惊鸿一瞥,小小地窥探了一番龙颜。将那种故人之子的好奇和敬畏表演地恰到好处。
这边陛下走到殿前广场上早已放置好的龙椅前坐下,左右一十二位大臣按照官位次序依次错开左右入座。
陛下和众位大臣都坐好之后,学子们才能起身,只是陛下坐下方才坐下,就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不消说,中间那位偷偷抬着头的就是林小子了吧?”
皇帝偏过头来对着左边的夏首辅笑着说,如林甫所料,那是完全不在意他竟敢偷偷抬头直视自己。
夏首辅看到林甫的位置居第一排正中,正对着皇帝,不消说一定是了,便回应称是。只是眉头紧皱,不大喜欢这样不守常规的年轻人。
第八十章 殿前策 (上)()
看到夏彦的表情,皇帝不由得有些扫兴,自己都没有计较这事情,这老家伙在这皱个什么眉头啊?
好在右边的岳淞及时接上了话,这才让陛下的心情不至于晴转多云。
林甫之所以这么胆大包天,也是因为陛下近几件事中流露出的意思,对自己分明很是维护照顾。这才敢小心翼翼地演起戏来,扮演一个因为故人对陛下很是好奇,却又很是敬畏的矛盾模样。
以自己的身世,如此非但不是冒犯,反而会让陛下有些欣喜。否则,以小心惜命的林甫的性格,肯定是把头埋得最低的那个,反正只要入了翰林,以后还不是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偷偷瞄了那么一眼,龙颜倒没有自己想的那么英俊神武,但虽是鬓发渐白,整个人面容流露出的精气神倒是很是慑人,加之帝王气场,饶是小林公子这般大胆也不敢多看。
陛下抬手让众学子平身之后,夏彦便作为翰林的最高长官,起身宣旨。
虽说是皇帝策问,但让皇帝自己问题目却是太跌份,因而由内阁首辅,翰林最高长官代劳。
这旨意当中,前面都是些废话,讲一些陛下对学子们的理解啊,赞赏啊,期许啊,要求啊什么的。
讲到快结束才是策问部分。
这策问虽是一个问题,却是很长的一个问题,其中包涵了诸多小问,考生皆需要一一作答。
若是来不及记住,或者没听见,排在后面听不到,这都不要紧,写清了试题的卷子已经发了下去,这策问写在圣旨里,只是为了加强殿试的无上地位,和诸学子“天子门生”的身份罢了,毕竟人家答过圣旨里问的题呢!
圣旨里从来只颁布旨意,除了殿试从不问问题,否则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们为什么总喜欢扯当年我在殿上如何如何作答,还不是因为答圣旨问的机会实在少有。
诸位学子都好好地跪在蒲团上,只听前面的夏首辅,说完了套话,这便说到了殿前试题的部分,“迩来贪风未息,诛求下吏,以奉上官,遂致不肖有司,私派横征,民生益困,何法而可革其夙弊欤?……兹欲使草野免追呼之苦,而度支恒足,其道安在?”
经过那次商讨,陛下最终没有出春闱案的试题,而是退而求其次,说起了吏治的问题。
“何以使殿最惟明,黜陟允当与?抑正己率属,大法则小廉也,崇奖洁清以风厉有位,尚有可讲求者与?今日治效犹未即臻,岂广厉之道有未尽欤?今欲诞敷教化,使天下蒸蒸振兴为善,其道何由?……尔多士其各抒所见,详切敷陈,朕将亲览焉,钦此!”
所以说,此次的殿试策问讲的是吏治。开篇,有官员贪污枉法,剥削下官百姓以孝敬上层,有什么办法能改革呢?罢黜惩罚的手段,何种程度为好呢?
一句话概括就是,这天下贪官污吏的问题,如何解决,请诸位学子以此为题作一篇3000字的论文,题材有限,不得诗歌,朕要亲自看!
夏首辅宣完旨,此刻便已经可以开始答题。
试卷尺寸约长250厘米、宽44厘米。对于两三千字来说略大,这是因为书法也占了很大的评分比重。
另发放草本一帧,尺寸略小,纵横与正卷相同,有横格二十四字,供应试者起草之用,因为试卷不允许有任何的涂改。试卷、草卷,均由礼部备办,于入场点名的时候就已经颁发给全体贡士。
林甫不紧不慢地研完了墨,先在试卷上写下了自己家族三代的个人信息,这也是他称殿试为求职的原因。卷首须详细写上个人信息,上溯要写到爷爷那一辈。
写完了这些之后林甫打开卷宗开始看题,这卷宗之内有关吏治的题目和圣旨当中略有不同,却是用语更加严谨,问题也更加分明了一些。
这本也没什么,只是只是自己的卷宗上为什么会有两道题啊
林甫对科举也算是很了解,这殿前策问从来也没有过两题的先例啊
看完了题,还是觉得怪怪的,由于坐在第一排,只能偷偷左右瞄一下身旁的两位。只见袁玮正在慢悠悠地研墨,还在沉思着,左边的孙天文倒是已经动笔在草稿本上写着些什么了。
左右的人好似都没有什么异常,思索的在思索,答题的在答题,好像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反应。
仔细再看看卷面,除了有关吏治的一题,还有有关春闱案的一题。
林甫皱起眉头,真要算起来的话,似乎春闱案也能够算在吏治范围里面,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先在大方向上分析,再就事论事详细作答吗?好像是说得通。
可这若是算作一问的话是不是也太长了一点,各种小问太多了一些
要按照发下的答题纸的规格,一一作答这些小问的话,好像不太够。
答题纸又非是空白的宣纸,上面都是有格子的,每一个字写多大都有详细的标准,字数是限的死死的,只可少不可多,想答完怎么看这卷面都有些紧张。
况且仔细分析这两道问题,总觉得不对劲。
春闱案这题小问问了科举的利弊,如何杜绝官员舞弊,今次涉案学子如何处理,大招寒门去向如何安排,以及如何保障寒门官员们在朝堂上的正当权益,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
虽说基本上也是吏治的问题,但总和适才问的主题,贪官污吏稍稍有些偏差,不该算作是一个问题。
只是这众所周知,不光是这一世,就是两辈子也没有听说过殿前策问问两题的事情。若是宣纸够大,以林甫的才学干脆就当作两题作答,写两篇也不是什么难事,干脆就分开作答,一人答两卷也就算是解决问题了。
可偏偏不够用,不可能每道题都一板一眼地答清楚,只能拆开了揉碎了分布到整篇文章当中,才能算是勉强答完。
殿试的试卷是朝廷机密,没有人知道别人以前是怎么答的,这要是别的学子就算有些勉强,也就强行作答了。
但林甫偏偏看过有关科举的一些科普读物,此间殿试题目和明朝差得不多,文化礼仪历史也很相近,那么策论的答法没有理由会不一样才是啊!
第八十一章 殿前策(下)()
林甫曾看到过一甲的卷子,都是一板一眼地按顺序一一作答,因而心下很是迟疑,不知道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
而殿试这种情况可是不像大学考试那样,有问题就举手问老师,从来也没听过谁敢问这种坑爹问题的。
所以小林公子只是在这干坐着沉思,不知不觉就过了小半个时辰。
此时陛下和不少大臣们方才已经起身离去了,因为这殿试朝五晚九,学子们答一天,会试的时候有礼部的人陪着。
殿试的时候这几位都是权利场顶峰的人,难不成要皇帝和内阁阁老们全在这陪着六七个时辰啊?
接近早朝的时候,陛下和大部分阅卷官就都离去了,只留了一位在这坐镇,好应变处理一些突发状况。
走在去早朝的台阶上,皇帝也是有些好奇,“这徐州顾龄,前礼部尚书江太岳,两位有名的大才都对林甫的才学是不吝溢美之词,但朕今天看了那么一小会,虽说殿试不可涂改需要深思熟虑,可这想的也是太久了一些。”
接近半个时辰了,依旧尚未提笔的人寥寥无几,尤其是第一排的大才,大都才思敏捷,几乎都在草稿上先写下了大概思路,有快的人已经动笔开题了。
可这位才学一直备受好评,陛下也寄予厚望的小林公子,却是一直迟迟不动。
陛下知道此时下结论为时尚早,所以倒也没有生出什么失望的情绪,只是觉着有些奇怪,“朕听说,他在春闱的时候答题是极快的。”
听了陛下的疑问,岳淞却是笑着出来请罪。
原来这事情实在史无前例,仓促之下下面给小林公子放了特别的卷子,却是忘记了还有答题纸这一茬。
“这历年来殿试也没有额外给答题纸的事情,今年匆忙之下,都忘了这一茬,此时小林公子大概是困惑着,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呢。”
陛下听了之后没有怪罪这点小事,反而是饶有兴趣地笑了起来,说如此也好,想来他不会想到是宫里出了差错,此刻想必是在苦思冥想。
也好,皇帝倒要看看,这位引得两位大儒赞不绝口的外家侄子,到底能不能用有限的字数把这两件事给朕答清楚,答满意了。
这考起来是容易,但跪在蒲团上的林甫面对这种情况可就是有些挠头了。
因为对林甫来说,并不是答上这一篇策论的问题,而是要答好,要拿一甲保底。所以这才觉得很是棘手,不知道如何下笔。
时间慢慢流逝,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给他思索这一题两题的事情了,此时不论如何也一定要开始构思整篇文章的脉络,否则时间上实在有点紧张了。
林甫迟迟不动笔,坐在他右边的袁玮再怎么心无旁骛,也不免会注意到这件事,心里不由得有些看不起他,觉得果然如此,此人才学不过耳耳。
他哪里知道,林甫想的根本不是这些题目的问题,而是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有揣摩对了陛下的意思,他才能够在这最后一刻完成临门一脚,成就连中三元的壮举。
其实林甫的才学,如果真的考量起来,只能算三百学子中的上等水平,要说连中三元的程度却是够不上的。
仔细回顾穿越人士林甫这些年来一直高中的原因,一是因为诗文加持,诗词歌赋有前世千年积累,总是能够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