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特种兵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特种兵王-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名校尉的表情极为不自然,似乎有一种被高公公给坑了的感觉,虽然高公公权势很高,虽然高公公的杨阁老的关系很好,然后这一切都不是理由,高公公和杨阁老都不是皇帝。两校尉只需要遵从皇帝的意思就好了。

    崇祯很想说点什么,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他都知道,杨嗣昌和高起潜如果不是在他的默许之下,也不敢贸然的就这么干。但是这个话怎么也不好跟饶安来说,更重要的是,饶安一个小小的七品武官,能够得到朝见皇帝的机会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他竟然要为卢象升张目,岂不是可恨,要是但就这一点的话,任凭殿前校尉拉出去杀掉也就是了。不过,毕竟他刚刚在抵御清军的战斗中立了大功,此刻不仅是一将难求,更重要的是有功不赏,反而处罚,会真正的让边关的将士心寒。

    想到这里,他按压了一下自己的脾气,和颜悦色的说道:“爱卿,你在朝堂之上,君前无礼,难道礼部演礼之时那里的有司官员没有和你说清楚吗?今日事出有因,卢象升是你的老上司,对你有知遇之恩,提拔之恩,你不忘他的恩情,这很好,说明你是个有良心的人。这样的人来做我大明的官,我大明就不愁不强盛。但是你在朝堂无礼,质问君王,这同样是忌讳的,既然事出有因,朕就不作处罚了,你提出的事情,待朕仔细思虑过后,会明发诏旨的”。

    饶安就算再傻,这个时候也知道见好就收了。如果再继续纠缠下去,不仅卢总督平反不了,自己的脑袋还能在脖子上扛多久都是个问题。不过这个时候有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阅读问题。对,的确是阅读问题。当年上学时候不好好学习,基本是是不怎么上书法课的,所以对于小篆字体就是个二把刀。袁大人的奏折他也读了,愣是没顺下来是什么意思,也是够糟心的了。

    不过皇帝既然说袁大人已经说的很明白了,那么应该就是很明白了,来之前,想的是面圣造陈,但是现在才知道,真心想多了。皇帝是什么物种,见一面就相当不容易了,你还想单独和他聊聊天,这不是天方夜谭嘛。能有这种荣幸的一般都是尚书侍郎之类的官员,要不就是内阁大臣了,反正肯定不是个小小的百户。哦不,现在是兵备道。

    这一趟,算是没白来,有收获是肯定的,基本概括一下就是,见到了皇帝,呈交了奏折,升了官。

    这还要啥自行车啊。见好就收吧。

第三十九章 暂时留京() 
应该说,饶安的这次北京之行并没有白来,因为他见到了皇帝,递交了应该递交的文书,而且升了官。在明代,有一个比较猛的官员叫做孙传庭,这个人很牛,牛到什么程度,之所以李自成能够接任闯王这个名号。那是因为闯王第一代高迎祥,被干掉了。干掉高迎祥的人,叫做孙传庭。甚至在后世有一种评价说,:“传庭死,而明亡矣”。可见评价至深。

    这是一个相当到位的评价,而孙传庭确实不愧于这样的评价,因为他作为陕西地区的地方官,他没有那么雄厚的实力,也没有多少兵力,这一切的原因根由其实是因为他没有钱。他没有钱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陕西太穷,财政不到位,更重要的原因是,户部没有钱。所以,孙传庭拿不到钱,他只能要政策。不过有的时候,要钱不如要政策。

    其实挺好的一本历史题材,让我愣是写成了评书的风格,不过话说回来了,如果真的能成功的写成一本到位的评书风格,也算是离成功不远了。好吧,我们继续说饶安的事。

    饶安这次来,最实惠的事情就是升官,正五品兵备道。这个官是五品文官,换算成现在的说法就是司级或者厅级的官员,更重要的是,这是文官的职务,我们之前就关于重文轻武的弊病在前文提过。

    兵备道这个职务,袁崇焕也曾经担任过,后来换了个叫法叫兵备副使。不过不管怎么叫,这个职务的职能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的。主要负责的就是练兵和募集士兵。兵备,在我的理解里,应该就是准备士兵的意思,好吧,如果我说错了希望不要被烂菜叶砸过来。

    饶安就这样迷迷糊糊的下殿去了,他唯一觉得这趟北京之行的变化就是,他要换衣服了,恩确切的说之前衣服上的图案是海马,现在应该换成白鹇了。好吧,我已经忘记了前面的章节有没有介绍文武官员的不同图案,为了不占用太多的篇幅,我再简单的一笔带过一下,那就是文官的补服上图案是飞禽,武官的补服上图案是走兽。

    不过有一点我忽然就有点不解了,骂一个人的时候,通常会骂一个衣冠禽兽,好吧,太难听了,简直不能忍受的一种辱骂。但是我大致的分析了一下,觉得这应该不是一种骂人的方式,衣冠禽兽啊,衣服上都是禽兽,什么人才能在衣服上装饰飞禽走兽呢,文武官员啊。这怎么能算是骂人的话呢,这是绝对的好话啊,好吧,我想太多了。

    既然成功的定位成一个说书人的话,我应该肆无忌惮的来诠释着解说这项功能,而不需要考虑旁白太多会不会影响了正文这样的问题,事实上写多少字,说什么话,这些篇幅应该都算得上是正文的。

    饶安在金殿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金殿这个地方,确实氛围不太好,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叫做万马齐喑,估计就说的是这个地方吧,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官,在这个金殿上站着的,顺眼的还真的是不多。这群尸位素餐的人。看来,解决一个朝廷的实质问题,可能真的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那么简单。

    但是他瞬间又释然了,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他应该考虑的问题,他应该做的只能是远离这个乱糟糟的朝局,去他应该去的地方,建立他自己的功业,这个所谓应该去的地方,那就是边塞和战场。

    诚然,大明的皇帝很多疑,大明的政策很扯淡,王爷们占据着高位,兼并着土地,靠不停的生孩子摄取更多的朝廷俸禄,朝廷的岁收多数都在养活这些藩王们,而他们做不出更多的贡献。朝廷自从魏忠贤被干掉之后,再也没有大的党争事件了,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没有了大的党争事件的意思并不是说已经不存在党争了,而是党争的标准降低了。原来结党的标准比较高的,结党的首领一般也是顾宪成和魏忠贤那样的大腕。

    现在情况竟然变成了这副乱糟糟的样子,一个六部里的主事处长,没事都能结个党玩,朝堂之上除了吵嘴就是骂仗,一点正经的东西都没有,有时候崇祯看着下面这群激动不已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是谁早就了这群孙子?

    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再加上那个东北方向的皇太极,西北方向的李自成和张献忠,里外的一通折腾,大明王朝的未来,很多人都呈悲观的态度,应该说不能怪他们,他们看的很清楚。

    看的很清楚,却仍然决定坚持的,才是真正的英雄,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好,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的主人公饶安就是一个看清楚了这一切仍然准备坚持下去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多见的。

    这本书是历史文,不是武侠类,然而我还是引用了一句武侠文里的主人公郭靖同志的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马背上的得意,和马刀下的冤魂,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如果真的要示以区别的话,那么,就应该把那些在马背上高高在上的骑兵拉下马来,让他们血债血偿。至于朝廷和政务的事情,不应该由一个五品文官来考虑,至少暂时是这样。

    不应该指责饶安的思想觉悟不到位,因为他是一个相当实际的人,他知道空喊口号,以及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做实际的事情才最有意义。什么是最实际的事情,并不是像东林的六君子那样去上书言事,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现在有意义的是什么,手里有兵权,那就用手里的兵去消灭后金的有生力量。

    哦,不对,应该说是清军了。消灭清军的有生力量,当时的清军有多少部队,你干掉一个人他就少一个人,你干掉两个人他就少两个人,这才是最实际的。

    好吧,其实这个论调也不是饶安同学的独创,李云龙同学也这么说过。好吧,战争的艺术其实一直都是相通的,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罢了。

    不过现在有个问题没有解决,官是升了,奏折也递上去了,皇帝却没有对这个事情做出回应,如果就这样回去的话,这个问题如果与袁大人交代呢。

    还不能走,饶安告诉自己,现在还不是着急回去的时候。不过如果不走的话,自己已经浪费了一次见皇帝的机会了,也是唯一一次能够名正言顺的有正当的理由朝见皇帝的机会,这次之后,再想和皇帝聊聊天唠唠嗑,皇帝又不是你隔壁的大妈,几乎是天方夜谭。

    如果皇帝这边的路径走不通了,那么大臣呢。会不会有什么大臣的门路可以走。虽然这很危险。

    危险是肯定的,我们之前似乎也分析过袁崇焕的死因了,袁督师从停职听堪到停职听斩,命运无常的变化只是因为一个消息,一个温体仁老兄给出的小报告,那就是袁崇焕曾经给当时的内阁大臣钱龙锡送礼。这个黑状告的太狠了,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一个黑状,直接把袁大人给送上了断头台。不,是直接导致了袁大人被千刀万剐。

    为什么这么狠,是因为袁崇焕和钱龙锡两个人的身份,袁崇焕是边帅,而钱龙锡是内阁大臣,也就是所谓的阁老。这黑钱,就算是阎王送的都没有问题,唯独就不能是袁崇焕送的,如果是袁崇焕送的,那么里面就肯定包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自古以来,边地将领结交天子近臣的,结果都好不了。

    熟读历史的饶安对这些是很清楚的,他也是真的没有办法,除了借力打力之外。朝中有人好做官,如果没有什么人支持你,护着你的话,你基本上在前方冲锋陷阵后,回到后方直接挂了都有可能。

    好吧,我们来举个例子,王守仁先生,之所以能够很顺利的利用手中的调兵棋牌,在江西就地征兵,平定宁王的叛乱,是因为他的老上级,兵部尚书王琼的大力支持和信任。而海瑞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吏,能够升任淳安知县,又能够在惹了事之后平调兴国知县,最后升任主事,这是他祖坟上冒青烟了,你相信吗,官场上从来都不存在奇迹,也不存在任何平白无故的事情,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海瑞先生的背后有一位吏部侍郎朱衡先生的支持。

    现在就已经说明了一切了吧,有人支持你有人保护你,你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并不是结党,也不是为了党争,君子朋而不党,小人党而不朋,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当然,此刻的饶安也顾不上更多的顾虑,他此刻的心情是相当的复杂,如果真的有人愿意支持他,愿意考虑和他合作的话,只要这个人有价值,他肯定是不会拒绝的。为了理想,为了消灭该死的敌人,此刻的饶安,宁愿和魔鬼去合作。

    他的机会,马上就到了。

第四十章 木子摊牌() 
是的,机会肯定是有的,只看你能不能抓住,或者说敢不敢去抓住。饶安已经下定决心要在京城再待一段时间,把该办的事情办完再回去,一趟京城之行如果没有点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就回去了,会显得有点冤。

    那就先回驿站再住几天吧,一切都等等再说。已经升任五品官员的饶安在前门大街溜达了一天,喝着大碗茶,听着老百姓的街谈巷议。有的人说崇祯爷的江山不牢靠,有的人说满清都是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不过大多数人都在说,不管是谁当政,不管是谁当皇上,该炸焦圈的炸焦圈,该卖煎饼的还得卖煎饼,一点也改变不了。

    听了一大圈,饶安算是听明白了这些京城的老百姓的核心意思了,那就是对于大明能够战胜大清没信心,担心在旅顺的大屠杀会落到自己的身上。但是这群老北京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甚高的觉悟,也不想什么民族大义之类的事情,在他们的心里,是大清朝还是大明朝无所谓,是朱皇帝还是爱新觉罗皇帝也无所谓,只要能踏踏实实的摆摊,还当顺民就行。

    饶安听着这些议论心里感觉一阵阵的冷飕飕的,这更加剧了他的那种恐惧感,确切的说,的确应该形容为恐惧感。我们重复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山海关是大明朝的最后一道坚固防线。如果山海关被突破,当然还有什么密云,廊坊之类的城市在北京外围,那几乎就一马平川了。

    大明历史上最负有争议的袁督师曾经把他的战法准备在北京城施行,但是他最终没能成功,反而把命赔了进去,至于这段掌故也就不必多说了。所谓靠坚城,用大炮。不过饶安之前还有过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想法,那就是北京城的面积很大,所谓的四九城嘛,空间能够换取时间,也能够分散兵力,即使哪天真的不幸京城失守了,那么就要占据有利地形,把巷战进行到底,让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这也是在非常条件下能走的最后一步棋,现在看来,根本行不通,指望这些老百姓来做这些东西,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群老百姓的心里,基本上都不认这个朝廷了。

    这也许是因为朝廷连年打仗,连年加税的结果,所以西北的流贼李自成才喊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有捧臭脚的围观者好事者还捎带编了顺口溜,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大门接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扯淡,纯粹是扯淡,我以前这么说,我现在还是这么说。当年洪秀全那个龟孙子,好吧,我骂街了,但是我已经是再用最委婉的词汇来形容了。那个孙子打下南京的时候,南京城就开始了石头城历史上最大的劫难。你和我说什么天朝田亩制度是历史上最靠谱的农民起义纲领,我劝你多翻基本书。李自成和洪秀全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只不过李自成的运气更差一些罢了。饶安愤愤的想道。

    他在想,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