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过了。”大柱子紧张的回了句,有些不安的看着一旁的徐盛。
“公子让你坐下回话,你还愣着作甚。”徐盛这两年来,跟随陈伯除了学习武艺外,还读了不少书籍,在渔村里也渐渐的有了一些威望,村里不少的村民都愿意听他的。
“呵呵。”大柱子傻笑一声,这才在离韩烈不远的沙滩上坐了下来。
“大柱子,听说你见过鱼怪,给我好好说说看当时具体的情况。”韩烈待对方坐下时,遂开口平和的问道。
大柱子听到韩烈问他有关鱼怪的事,脸色微微露出一丝惶恐,好一会才道:“那鱼怪一头长发浮在水面上,遮挡着大半身子,面容清丽,身上肌肤雪白,只有一缕纱衣缠在身上,腰身以下长满鱼鳞,但她好像不会说话,不过能发出女子般的哭声。”
在韩烈的注视下,大柱子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把看到的人鱼具体的情况说了一遍。
“当时你看到鱼怪的地方距离村子有多远?”韩烈点点头问道。
“有些远,约莫需要走一个时辰水路,哪处海面上有一座小岛,小岛附近有鱼特别多,不过那座小岛也是前几个月我们无疑中发现的。”大柱子如实的回道。
“怎么说来,村里失踪的几个村民,都是在那座小岛附近失踪的?”韩烈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点。
“咦,听公子怎么一分析,好像确实如此。”徐盛这会插话道,以前他们对于这事并没有太重视,毕竟出海遇到风浪失踪,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若不是大柱子看到鱼怪,他们甚至都不会联想到失踪的几个人,也许是被鱼怪拉入海底而失踪了。
“大柱子,那座小岛,除了你,村里其他人还有谁去过?若是再去,你们能否找得到?”韩烈再次问道。
“徐大叔也去过,另外还有狗蛋几个都去过,哪里虽然有些远,但我们肯定找得到那座小岛。”大柱子口中的徐大叔正是徐盛的爷爷,显然那座小岛对于渔村的渔民来说,并不是一座陌生的岛屿。
“徐盛,告诉留下来的村民们,暂时不要离开村子太远的地方捕鱼,尤其是那座岛屿,待我回去之后,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制服那鱼怪,也好替村民们除了那祸害。”韩烈虽然不敢肯定那鱼怪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鱼,但他却几乎可以断定,大柱子口中的岛屿附近,必然是那鱼怪的巢穴所在,这也是为何那鱼怪会把前去捕鱼的村民拖下海的原因。
不过是出于自保,还是鱼怪本来就喜欢吃人,这些都不重要的,对于韩烈来说,既然那鱼怪已经威胁到渔村村民的生存,那么就必须除掉,哪怕是赶跑也行,总之不能再留下这些鱼怪。
“公子放心,我会转告大家的,另外已经有一半的村民愿意随公子去利城,明日午后就可以出发。”徐盛沉声应道。
“这事你看着办便好。”渔村总共也就是几十户人家,至于去留他都无所谓,愿意去利城的,他也会安排住处田地供他们耕种,不愿意走得,继续留下生活便是,此次来渔村,他主要的目的就是带陈伯和徐盛走,其他人的去留,他自是不会勉强。
不过村民遇到人鱼一事,对于韩烈来说,无疑是个意外的惊喜。那人鱼又称鲛人,传说这鲛人全身都是宝,身上的膏脂一旦点燃,能够千年不灭,又说这鲛珠有避水驱毒的功效,常年佩戴能够使人神清气爽。
不管传言是否属实,但韩烈却已经存了捕获鲛人的想法,这里面虽然有猎奇的心理,但也有他捕鲛寻宝的念头,毕竟如今他这个利城令,可是快穷的响叮当了,若能够捕获鲛人,寻到一批鲛珠,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缓解财政压力一项重要措施。
但眼下韩烈因为没有十足的把握,也对鲛人所知甚少,所以并不急于行动,所以他准备返回利城,等郑玄到了,向他咨询一下关于鲛人的问题,然后在布置捕捉之法。
沙滩上的篝火宴会,一直到月上中天方才散了。
翌日,韩烈带着陈伯和徐盛和他爷爷,以及十一户人家,离开渔村踏上返回利城的路途。
回到利城,陈伯看到蔡琰时,自是连连夸奖韩烈有眼光,尤其是得知蔡琰还是蔡邕之女时,更是十分满意,对于韩烈敬爱有加的长辈,蔡琰自然也是十分孝顺,完全把陈伯当着爷爷来侍奉。
而韩烈一回到利城,就投身到了公务之中,徐盛则被他任命为亲兵队军候一职,负责县府的保卫工作,但其实主要还是跟在韩烈左右学习,毕竟眼下的徐盛还很稚嫩,虽说武艺比起一般人已经算高手,但在韩烈看来,顶多也就是三流水准,仍然需要好好苦练几年才行。
不过随着莒南的六万百姓拥入利城,韩烈身上的压力一下子变得空前的大,虽然他手中有粮食,可利城毕竟规模太小,实在无法安置这么多百姓,而港口码头的新城,要想建成起码需要一年的时间,而且投入的资金起码要亿万钱才行。
眼下韩烈又要安排百姓的吃住,又要建设新城,手上自是捉襟见肘,库房的钱每日向流水一般出去,但收入却几乎没有,若不是在东莱以及莒南的积蓄,韩烈眼下只怕一日都熬不下去。
缺钱对于韩烈来说,目前暂时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对于韩烈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确实官吏问题,这个时候他手中缺少人才的短板,凸显的十分明显。
王凌和王豹虽然都是良才,但毕竟经验还是不足,而且他们两个人要忙的公务实在太多,根本忙不过来,东莱的三万百姓,虽然已经得到安置,但接下来的夏种也是重中之重,还要继续开荒,才能获得更多的种植土地。
徐荣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治安上面,毕竟十一万人的城市,治安问题一旦松散,就会酿出大祸。典韦被韩烈安排率领所部人马,以及督促两万青壮在利城与海州湾的空间地带开荒,徐晃率部以及督促一万百姓,负责挖通灌水和开阳河的连贯,从而彻底把利城以东的两百里平原形成水利丰富的良田灌溉渠。
赵云率领所部人马,以及督促两万百姓,前往海州湾入海口负责建造港口新城和码头,而韩烈则要负责各方的协调,以及时的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可就算韩烈如何把赵云徐晃等猛将如何压榨,他们也始终成不了文官,猛将管理政务,办事的效率也始终提不上来。
不过就在韩烈焦头烂额之际,郑玄带着二百弟子,终于姗姗来迟。
得知郑玄进入利城地界的消息,韩烈丢下手头工作,亲自带着亲兵,飞马一路出城三十里前往迎接。
当双方见礼过后,郑玄看到一脸忧虑的韩烈时,不由讶异的道:“子扬何事发愁?”
“先生,咱们边走边叙。”韩烈执礼请郑玄上了马车时,才道:“实不相瞒,利城眼下有十一万之众,事无巨细,皆要定夺,某手下虽然不缺猛将,但治政管理的人才却奇缺,不知先生可有推荐之才?”
郑玄默然片刻,道:“安邦治世之才,吾这些弟子之中,一时找不出,不过州郡牧守,确实有几个,不过他们能否为子扬所用,这事吾无法替他们做主,但倒是可以为你引荐一下。”
“若得先生引荐,自是再好不过。”韩烈大喜的道。
一路上经过韩烈的一番相告,郑玄已经知道韩烈眼下最缺的何种人才,所以在进入县衙落座后,郑玄遂对韩烈道:“乐安国渊,国子尼乃国器之才也,子扬若要开垦屯田,若能得此人襄助则事半功倍也。”
“国渊?”韩烈自语一声,但无奈他三国的历史有限,对这么个人还真没什么印象,不过眼下他也是病急乱投医,见郑玄推荐国渊,遂道:“敢问子尼先生可在,我这就去拜访此人襄助。”
“子扬稍坐,吾已经让吾儿益恩前去召他前来,应该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赶过来。”郑玄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说道,对于韩烈为安置百姓劳心劳力的行为,他也是颇为赞同的。
第九十章 众贤来投()
郑益带来的人不单单只有国渊,而是足足带了十一个青年文士来到韩烈的县衙。
“老师。”一行人见到上首的郑玄,纷纷行礼道。
“这位是韩子扬将军,诸位的学识,作为老师我是知道的,现在吾已经向韩将军推荐尔等,若你们愿意在韩将军军前效力的,现在即可表态,若不愿意的,韩将军也不会强求,吾也不会勉强让尔等出仕。”郑玄点点头,向众弟子示意了一下。
其实来之前郑益已经跟他们透露过这事,所以对于郑玄这份推荐,他们到没有感到太过惊讶,尤其是其中的一些佼佼者,早在郑玄答应来利城之时,就已经预感到韩烈得到郑玄的认同。
“草民郑益,愿为将军效力。”郑益见众人一时不语,明白大伙有观望心思的他,亦然出列见礼道。
“益恩兄无需多礼,今后还需要多多仰仗仁兄的襄助。”对于郑益的带头行为,韩烈也是颇为感激。
“北海孙乾,愿为将军效力。”就在韩烈起身还礼之时,人群中的孙乾走了出来,躬身行礼道。
“孙乾?”韩烈平时着台阶下年轻的孙乾,脑海中的记忆瞬间翻滚了起来,虽然他不是历史专家,但三国演义里刘备手下几个重要人物,他还是记忆深刻的,五虎上将自是不用说,可刘备帐下三大忠心耿耿的文官,糜竺、简雍、孙乾可谓是从刘备微末之际就一直追随左右,从未生出二心。
这样的人物,能力已然不是最重要,他们的忠心和人品,才是他们最珍贵的品质,也是作为一方君主最看重的价值观。
孙乾的确是那种不具有出谋划策能力的谋士,但这个人善于处理细节政务,能言善辩,无疑是内政专才,可以说是韩烈眼下最缺的人才。
刚才郑玄跟他推荐国渊,说实在这个人韩烈真没有多少印象,甚至名字都是第一次听说过,当然他也并不是凭名声任才的肤浅之人。
但现在得到孙乾的效力,对于韩烈来说,即便国渊没有郑玄所说的有能力,他也已经颇为满足了,得到孙乾的效力,这绝对可以大大缓解王豹和王凌的压力,再加上郑益,也是一个出众的内政之才。
“将军知我?”孙乾见韩烈表情惊讶,有些疑惑道。
“北海主薄王叔治曾言孙公佑学识渊博,乃幕府之才也。”韩烈见大家表情有异,心知自己的行为有些失态,当即灵机一动的笑道。
王叔治即是北海主薄王修,此人乃北海名士,郑玄门下的弟子又多是北海人,对于王修之名自是多有耳闻,这会听韩烈这么一解释,对于王修对孙乾有此评价,也是颇为羡慕。
孙乾脸上也掩饰不住喜色的谦虚道:“叔治大人过誉了,乾实在不敢当。”
韩烈摆摆手,笑道:“是否过誉,事实自有论断,公佑请入座。”
接下来郑益带来的这些文士,纷纷表达上前自报家门,表达愿意效力之意,这点倒也不奇怪,郑玄门下如今可是有二百弟子,他唯独举荐了这十一人,可见这些弟子都是有能力的,其次也是有心入仕的,否则他断然不会举荐到韩烈帐下。
“汝南程秉,拜见将军。”当大堂上仅剩下最后两个人时,韩烈正好奇哪位是国渊时,其中一人上前自报起了家门。
“先生请入座,你我今后共同为朝廷效力,无需如此多礼。”韩烈眉头微微一跳,举目打量着这个身形消瘦的壮年人,程秉这个名字隐约中似乎有些印象,但却记不起是哪国之人,但韩烈几乎可以肯定,这个人定然也是三国中有记载的名士。
“谢将军。”程秉从进来之时,就一直在观察韩烈,上位的韩烈从郑益表达效力之时,他就一直避席而立,对于表达效力的士子,无论才名如何,他都始终待之如一,表现出了足够的谦和与礼让。
程秉所学颇杂,对于周易一道也颇有研究,为此他对相面也有些造诣,韩烈相貌堂堂,天官饱满方正,双目清澈而充满锋芒,这样的人从相面上来看,就具备一定的富贵长寿之气。
其次韩烈虽然年轻,但接人待物没有半点盛气凌人之气,说明此人能够心胸开阔,断然不会因为不同意见,而胡乱猜忌制造杀戮。
由于这份气概之人,程秉可谓生平仅见,当然他见到的大人物其实并不多,不过韩烈能够得到郑玄的认同,又有伟貌与心胸,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值得依附的避难之主。
韩烈自是不知道程秉内心所想,但他看程秉持身正气,步伐沉稳,显而易见这人是个老成自信之人。
“这位想必就是国渊,国子尼先生。”韩烈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看着站着的最后一个年轻人,道:“听益恩兄说先生敢于直言,正直无私,勇于任事,不知先生可否留下,为利城十万百姓的生存贡献一份力气呢?”
国渊年纪与孙乾相当,身高近八尺,身体强壮的他,浑然没有一般文人的瘦弱,浓眉大眼的他,面容方正英气,虽然还不到而立之年,嘴唇上下的三寸黑须,使其更增添了几分威仪。
“将军移民十万,志气已然不论,可曾想过移民容易,活民之难?利城不过百里之郭,十万百姓却是一郡之民,千里之城养活尚要努力,百里之郭,十万人家,一旦出现出错,那就是饿殍遍地,将军可曾考虑?”国渊这番话可谓说的是厉言疾色,丝毫没有给韩烈留脸面,这番话一出在场的众人都不由色变。
唯独国渊依旧双目如电,丝毫不为所惧的凝视着韩烈,他在观察韩烈的言行举止,以此来判断韩烈这个人志向,但结果却让他失望了。
此刻的韩烈没有半点恼怒之色,反而露出一丝愧色与歉意,迈步走下台阶,躬身作揖拜道:“移民一事,烈已经反省到自己不慎的错误,但木已成舟,吾不可能再把百姓遣散回去,更不可能驱赶他们离开,眼下虽难,但安置百姓,开展生产,让耕者有其田,让老有所依,幼有所读,这才是吾真正要做的。”
“我不会因为困难,就抛弃百姓,但我也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