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反击挪威,记住我们是正义的的一方,措辞时的底气要足。至于其他国家。。。。。。美国政府是什么态度?”
“美国政府只是希望我们和德国在战争中尽量保持克制,避免伤害妇女、老人和儿童,他们的态度很。。。。。。客观。”伊斯梅说道。
听到客观这个形容词丘吉尔不禁放松下来,心说美国人到底还是站在自己这一边,发出的也只是这些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
“在这件事上,我们必须要公开声明我们没有以平民为轰炸目标,轰炸埃森西区的事件只是误伤,一定要咬定是误伤。”丘吉尔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们目前只能用这种办法安抚国民和战俘家属,只是德国人要求的赔偿和道歉我们应该怎么办?”
“对误伤事件我们最多表示遗憾,想要我们认错和赔偿,德国人是在做梦。”丘吉尔说道。
“你听外面的声音,战俘家属们在抗议,尤其是那些被无限期推迟释放的战俘家属。”
“对他们说,我们正在积极和德国政府斡旋,争取让战俘早日回国,总之找个借口先把他们遣散,这种小事难道还要我亲自去处理?”丘吉尔说着摸了摸宽广的额头,脸上现出疲惫的神色。
“野蛮的德国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狡猾了?以那个可恶的小胡子的作风,他肯定会把加倍的炸弹扔到我们头上。他忽然改变作风,肯定有原因,让军情六处去调查,到底是谁在幕后策划。”丘吉尔命令道。
会议结束,一干高官们纷纷准备离开,丘吉尔的秘书好心地建议道:“指挥所的正门已经被抗议的人群堵住了,先生们可以从后门离开。”
听到外面隐隐传来的抗议呼声,一干高官面面相觑,随后从谏如流,涌向指挥所的后门。。。。。。
丘吉尔的心情很恶劣,陈道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
经过了长达一个月的马拉松式扯皮,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终于说服了墨索里尼,同意让德军进入利比亚,不过,兵力仅限一个师。
对于陈道来说,一个师的限制根本不是问题,毕竟在他眼力,一万多人是一个师,三万多人是一个师,五万多人也是一个师。
只要墨索里尼那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秃子允许德军进入北非,到中东抢油、顺带为牺牲的007同志报仇雪恨的大业就算成功了一半。
得知墨索里尼同意借道后,随着欣喜若狂的希特勒一声令下,早已严阵以待的第七装甲师立刻开拔。
自从决定进军地中海后,非洲军团的创建便在希特勒的严厉督促下飞速开展,在法国战役中因为种种原因博得了魔鬼之师恶名的第七装甲师被当做了首选,并优先开展换装工作。
刚刚晋升中将不久的隆美尔毫无悬念的成为德国非洲军首任军长,下辖第七装甲师和赫尔曼戈林摩托化师的第七防空营。
接到开拔命令,隆美尔立刻率领幕僚飞往利比亚的托卜鲁克熟悉地理环境,第七装甲师在新任师长方克少将的率领下经阿尔卑斯山区运往意大利,随后装船运往非洲。
进军地中海的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陈道却丝毫不感到喜悦。
首先是进攻马耳他岛的行动被希特勒驳回了,希特勒的理由是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埃及才是对丘吉尔政府的威信最大的打击,至于马耳他岛,只要拿下了埃及和中东,马耳他岛的守军就会自动放弃。
任凭陈道和戈林如何劝说,希特勒的目光只是一心盯着埃及,期望迅速占领埃及,然后进军中东,对马耳他岛置之不理,陈道无奈只得放弃劝说返回基尔。
回到基尔后,另一个厄运降临到陈道头上。
随着海军航空兵的日益壮大,无边的文书工作随之而来。
陈道每天被困在办公室里审阅各种文件,就连和加兰德等人聊天打屁的时间都没有,一向散漫惯了的陈道忍耐了半个月后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忍无可忍便无需再忍,恰好第七防空营已经跟随第七装甲师进入利比亚,自己身为师长去北非关心部下疾苦也是理所当然的。
陈道打定主意后立刻打着这个冠冕堂皇的旗号向海军司令部请假,获得允许后把所有工作扔给了苦命的加兰德和莱布尼茨,带着巴赫上尉和洛伦兹上尉这两个跟班南下地中海,决定忙里偷闲地享受一番地中海风情。
然而理想和丰满,现实很骨干,陈道和两个跟班不知道的是,在地中海等待他们的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几乎不复返的重大危机。
第150章 马耳他风云之沉没()
意大利首都罗马举世闻名的古罗马竞技场前,三名德国军官并排站立,引得周围过往的行人纷纷侧目。
站在中间的是一名德国海军少将,他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一名海军上尉和一名空军上尉。
在他们正前方不到十米的地方,一名意大利海军少校拿着一个莱卡相机对着三人不停地调整焦距,按动快门的一刹那,意大利少校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看到站在中间的德国海军少将悄悄抬起双臂,在左右两边下属的脑后分别竖起了一个剪刀手。
咔嚓一声清响,相机清楚地记录下这幅宝贵的画面。
照片中的三人自然是无故旷工的陈道三人组,他们打着慰问远赴北非的第七防空营的旗号,一路慰问到了意大利,而且很不幸地在意大利首都罗马“迷路”了。
与他们一同迷路的还有意大利空军友情赞助的向导托蒂少校。
两天的时间里,托蒂少校开着一辆菲亚特轿车载着三人在罗马城里不断迷路。
在托蒂少校的带领下,四个人先后迷路到了罗马的万神殿、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等名胜古迹,顺带还研究了一番舌尖上的意大利。
迷路期间,陈道充分发扬挥金如土的土豪气概,主动承担四人所有的开销,在两天的时光里干掉了等价于四万马克的意大利里拉,购买各种纪念品无数,给初次和他打交道的托蒂少校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古老的罗马城里渡过了两天的迷路生涯后,陈道三人组与托蒂少校洒泪而别,在罗马东南部的那不勒斯港搭乘波塞冬号运兵船启程前往利比亚的托卜鲁克。
与他们同船前往的是近千名意大利陆军的补充兵。
下午两点,波塞冬号准时启程。
作为波塞冬号意大利军队的最高指挥,来自意大利陆军第十七帕维亚步兵师的皮耶罗少校充分显露出不亚于托蒂少校的待客素养,主动寻找陈道三人组聊天解闷,为陈道三人的北非之旅增添了不少乐趣。
皮耶罗少校见识广博沿途不断讲解意大利各地的风土人情,陈道胜在比常人多了几十年的见识,几个小时聊下来,两人已经成了失散多年的知己。
晚饭过后,皮耶罗少校有事先行离开,陈道三人在甲板散步。
波塞冬号此时正在穿过一个海峡,陈道指着海峡右边的陆地说道:“如果我没猜错,我们右边的陆地应该是西西里岛,左边是意大利本土。”
“我始终想不通,我们为什么要去北非为意大利人作战?”洛伦兹上尉皱着眉头说道。
“这已经是你三天来第四次问这个问题了。”巴赫上尉揶揄道。
“你错了,我们不是为意大利人作战,我们是在为德国而战。”陈道解释道。
“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在北非没有利益可言,苏伊士运河除外,可是即使我们控制了苏伊士运河,恐怕也会移交给意大利人,我们只能白白辛苦一场。”洛伦兹上尉说道。
“我们到北非作战不仅仅是为了苏伊士运河,而是因为。。。。。。”陈道回头看看三三两两在他们身边走动的意大利士兵,转口说道:“天马上黑了,我们回船舱再说。”
五分钟后,波塞冬号内部的一间四人舱里,陈道继续给洛伦兹上尉解释说道:“虽然在意大利军队中有皮耶罗少校和托蒂少校这样充满热情和朝气的优秀军人,可是仍然掩盖不了意大利军队,尤其是意大利陆军战五渣的事实。”
洛伦兹上尉和巴赫上尉迷茫地对视一眼,巴赫上尉随后问道:“战五渣是什么意思?”
陈道眨巴眨巴眼睛捋了捋思路,耐心地解释道:“以德国陆军为参照物,假设德国陆军的战斗力是一百,那么意大利陆军就是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滓,简称为战五渣。”
巴赫上尉和洛伦兹上尉齐齐点头,表示和博学的司令官阁下又学会了一个新名词。
“意大利陆军是战五渣,他们根本无法对付北非的英军,如果我们不主动出击,以他们的实力肯定守不住北非。一旦北非失守,意大利本土失守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且地中海沿岸各国和地区,例如维希法国、西班牙还有巴尔干半岛的立场肯定会倒向英国。
现在英国在埃及地区驻扎的总兵力只有五万人左右,我们要在他们兵力最薄弱的时候发动进攻,把英国人的势力赶出地中海,这样做费力最小收益最大,要是我们错过这个最佳时机,驻扎在北非的英军很快就会从五万变成五十万,到那个时候,我刚才说的一切都会成为现实。”
“你可以把我们在北非的行动当做一次旅行,目的地是美丽的尼罗河。在那里我们可以在胡夫金字塔下合影留念,也可以效仿拿破仑炮击狮身人面像的壮举,有什么想不通的?”巴赫上尉耸了耸肩膀说道。
“放松些,不要紧张,像他这么想就对了。”陈道说着站起身走向舱门,“我去上厕所,马上回来。”
陈道的手刚刚搭上舱门的把手,耳边就听到“轰”地一声巨响,脚下的地面突然抖动起来。
陈道觉得一股巨力从脚下传来,身子不由自主地飞了出去,砰地一声狠狠地撞在船舱的墙壁上。
撞击过后,陈道带着满眼的金星和喷射而出的鼻血软绵绵地滑落在地,耳边传来狂风的呼啸声、战鼓的轰鸣声。。。。。。
晕头转向中,陈道感觉有人架住自己的双臂向外拖动。
在地面上被人拖动了仿佛一个世纪之久,陈道又发觉似乎有人在脱自己的靴子。
两支碍事的长筒靴被脱掉后,陈道忽然感觉自己会飞了。
没等陈道充分享受腾云驾雾的快感,“噗通”一声巨响,无尽的冰冷包围了他。
陈道瞬间清醒了过来,就发觉无数又咸又涩的海水灌入了自己的鼻子和嘴巴。
我这是在海里!挥动四肢在水里扑腾几下,陈道控制住自己不停下沉的身体,立刻搞清了自己的处境。
刚刚吐掉口中的海水,陈道看到一个人推着一个救生圈游到自己身边,是洛伦兹上尉。
洛伦兹上尉把救生圈套在陈道身上,和随后游来的巴赫上尉一起推着陈道向远离波塞冬号运兵船的方向拼命游去。
“船要沉了,我们必须马上离开这里,不然会被漩涡卷进去的。”洛伦兹上尉声嘶力竭地喊道。
三人身后,波塞冬号运兵船高大的船身缓缓地向右侧倒下,在船上灯光的映射下,无数黑点下饺子一般跌落到漆黑冰冷的海水里,是船上来不及逃走的意大利士兵。
五分钟后,波塞冬号的船身完全侧躺在了海面上,带着无数来不及逃离的意大利士兵和水手沉没海底。。。。。。
第151章 马耳他风云之噩耗()
八月十六日上午十点整,德国首都柏林,国会大厦。
此时的国会大厦里已经是人山人海,希特勒、戈林、希姆莱、戈培尔和赫斯等德国军政两界几乎所有的巨头齐集一堂。
法国战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希特勒在德国军政两界和国民中的威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兴奋之余,希特勒没有忘记论功行赏。
希特勒大手一挥,慷慨地晋升十一名将军为元帅军衔,并在国会大厦隆重举行晋升仪式。
十一名元帅中,来自德国陆军的有八人,分别是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凯特尔、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B集团军群司令博克、C集团军群司令勒布以及克鲁格、李斯特、维茨勒本和赖歇瑙等四名集团军司令。
来自空军的元帅有三人,分别是德国航空部副部长米尔希、第二航空队司令凯塞林和第三航空队司令斯比埃尔。
议事大厅正前方的礼台上,新晋的元帅们身上的领章、勋章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光十色、熠熠生辉。
礼台下面,来自德国各大报社、杂志社和广播电台的记者们按动照相机快门的“咔嚓”声此起彼伏。
十八台摄像机有规律地分布在议事大厅各个角落,在摄像师的操控下嘶嘶地不停运转,无死角地记录下大厅里的盛况。
在这种能够大出风头的场合永远少不了戈林圆润的身影,希特勒也没有忘记他这位劳苦功高的亲密战友。
无论是体重还是地位,戈林都是晋升仪式中最重量级的人物,毋庸置疑要作为压轴人物出场。
他获得的是新创的大德意志帝国帝国元帅的军衔,地位凌驾于其他元帅之上。
为了满足老战友超出常人的虚荣心,希特勒还特意订做了一支特大号的元帅权杖,并授予戈林一枚独一无二的大铁十字勋章。
希特勒亲自给戈林佩戴上勋章,与戈林合影留念后退到一旁,留下戈林独自一人在台上接受记者们的拍照与采访。
希特勒刚刚退到礼台边,他的副官长施蒙特上校就急不可耐地冲到他身边,轻轻在他耳边耳语几句。
希特勒神色一变,脸上所有的喜悦不翼而飞,拉着施蒙特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
“海因茨出了什么事?”希特勒急促地问道。
施蒙特见希特勒脸上阴云密布,不敢多废话,言简意赅地说道:“我刚刚得到从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发来的消息,罗森将军乘坐的波塞冬号运兵船在西西里岛东南部被英国人击沉,罗森将军和他的两名副官下落不明,意大利海空军目前正在全力搜救。”
希特勒发了一阵呆,随后扭过头去看向礼台上意气风发的戈林。
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