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军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年军国-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帐篷外西北朔风喧嚣着,帐篷内却一片安宁与静谧。

    ——————————————————————————————————

    cp的伟大的约瑟夫,全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主导cp在二战之前的那次大清洗。

    …………………………………………………………………………………………………………

    附:感谢书友“kgb136”“要出大王”“汗五帝”“单身的拉布拉多““书友150110205707396”“lungase”“东粤蔡少”“山村俗子”八位的点币打赏!

第四十五节 进程与秩序() 
别想太多,尽管身体变年轻甚至有些非人类,荷尔蒙这种玩意儿同样分泌得也更加旺盛,但罗开先的身体里安装的还是那个历经战火与坎坷的老男人的灵魂。

    老男人这种生物或许会找借口寻花问柳调剂心情,但绝不会轻易放弃原则与操守,尤其是罗开先这类特种职业型“老男人”,刻板、固执或者放纵、狂野之类的所有情绪都是如同插件一样可以按计划切换的。

    所以他尽量适应并遵从着这个时代的习俗,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强大就无所顾忌。

    他不是一个习惯放纵自己的人,换句话说他是那种睡觉时候都要睁着一只眼睛的那种人,时刻保持警觉的状态几乎在李姌充满妇人温馨的帐篷里面睡着,实在是他的精神太过于疲累了。

    有句俗话——休憩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这话放在罗开先身上绝对适合。

    与李姌的闲聊被罗开先当作了放松兼且调整思路的休息办法,每次休憩之后,总会有些新的想法出现,然后他便捡短期能够实行的略作调整,当然,动脑动嘴的是他罗某人,具体操作的则各有其人。

    譬如为了营地安全,原本拟在营地四周设置守备营的木栅营垒,之后便更改为四处挖掘地窝子1设置暗堡,当然地窝子这种住所适合冬季居住,却也有两点不好,夏季需要避免暴雨渗水,冬季却要防备大雪漫盖,河西这种地方可不比南方,冬季暴雪来临的时候,累积几尺深的积雪可不是闹着玩的。

    此外挑拣几处土丘设为弩炮营的驻守点,土丘内部完全挖空变成了山洞,然后在山洞顶部设置出气口,这样的地方就成了冬暖夏凉的藏兵洞,硕大的松树炮按照固定的射角预埋好,真若有敌突破了骑兵营的巡逻线,漫天飞舞的石头绝对会砸烂所有敌人的脑袋。

    能够设置为弩炮营驻点的地方并不多,好在所处黄河岸边的土丘多是沉积底层,挖掘洞窟并不难,而且木材足量加上人手充足,构建支撑结构也是方便得很。

    罗开先倒想设立几处砖石结构的堡垒,但是临近冬季,新砌砖窑根本来不及,原本废弃土城拆出来的材料又要保证工坊之用,所以更多的想法只能暂时作罢。

    如此多变的想法,换做不理解的人难免会有抵触情绪,但是从希尔凡出发以来,罗某人积累的威望实在太多,这种威望起了关键作用,作为建设主力的士兵们用行动支持了他们的主将。

    所有的士兵指的当然不仅仅是指当初希尔凡老营的战士和一路收拢的汉裔,还包括一路投靠草原部族,甚至还有孛罗城收降的所有人,不管是曾经葛逻禄人和突厥人军队中的战士,还是原本定难军党项人的部下。

    顺便提一句,孛罗城外那次战斗之后,原本的败军之卒被分配到各营之后,他们本以为会如同这时代的其他军队一样被当做敢死队或者奴兵使用,但是从孛罗城到灵州的一路上,所有的待遇——装备与饮食完全与新兵同一标准,看不到任何不平等待遇,只是这一点就可以让他们完全归心,更不用说没有任何歧视的升迁标准,更是让饱受了贵族欺压的底层士兵充满了拼劲,当然该有的牢骚仍旧存在,却是人之常情,因为格外严格的卫生要求和无处不在的规矩真的折磨人,没完没了累死人的集训更是熬炼人的最好手段……

    深秋多变的天气虽有些许影响,但一切仍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如同之前万里路途上的坚持。

    大风只持续了两日便告停歇,余下的日子难得的晴朗,或是天公作美,不远远途归来的旅人再尝艰辛,晴朗的日子竟又持续了七天之久,待到初雪来临的十月初四日,所有筹划内的土木重活全部告一段落。

    基本竣工的木屋营地就像一座小型的城市,粗大的木栅栏圈住外围的同时,也在内部分割成了不同的居住区,就像是后世的住宅小区,不同的只不过所有的房子都是木头建造而已,居住区里面校场、集体仓库、厕所、浴屋、工具屋之类全部应有尽有,此外还有专门的取水点和垃圾堆放场……

    所有新建的木屋大小并不相同,大的能有数百平,小的仅有几十平,但却同样都有一部分石砌的结构,那是用来取暖的壁炉和火炕,此外还有独立使用的厨间和洗漱间,余下的空间则是留给各家自己筹划,这却不是集体劳动所能顾及的。

    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木制的房子最大的好处是建造快捷,坏处却是容易发生火灾,火烧连城真的不是什么玩笑事。

    对此没有什么好办法的罗某人只好强制规定每座木屋的间距要至少二十步,彼此直接的空地上还不允许堆放杂物,几位老人曾建议如唐长安城一般设立坊墙用来放火,但终究时间和季节以及人力所限,只能留待天气转暖之后再议,罗开先倒是想制作一些人力消防车,但同样受限于时间、效率和工艺,无法之下他命令工坊制作了一批木排,上面刻好一些营地内用火的注意事项,然后再由宪兵队的人四处安设,也算是营地纪律的又一项提升。

    这座粗糙简陋的城市并没有这个时代通有的城门和高墙,只有木栅栏和拒马还有为数众多的陷坑以及水道做为防御,不过却没人担忧这里的安全,先不说罗某人预设的各处防御点,单单围着营地随处设置的木制望楼就不是好相与的。

    每座望楼的高度仅有不足二十米,占地却也有近五十个平方,上下分为三层,最底层是哨兵存放马匹的地方,中间一层是轮岗休息之用,最上层则布有床弩和小型抛车作为防御战具。每座望楼之间的距离是二百步,配合上面布设的武器恰好可以形成交叉火力。

    因为时间仓促,种种布置已经可以说是眼下所能达到的最好程度,虽然不合这个时代人们的城市概念,却完全附和罗某人的想法——在他看来,如果真有什么敌人能够攻到营地里,他在外围设置的暗堡和地窝子就完全是摆设了。

    所以,营地的四个出入口连大门都没有,只是在每个通道口堆放了几块巨大的石头——这些石头原本是散落在荒地上的,这些石头多数都是花岗岩,很难移动不说,同样难以凿烂,巨石被人们移动到通道口之后,罗开先提了一个建议,借助几块石头做基础,再堆砌一些石头,用石灰浆勾缝,就变成了颇为原生态的石头房子,这些房子恰好可以作为通道值守哨兵的住所。

    同时考虑营地在外人眼中的识别功能,由最年长的老李坦题字最好的石匠来操作,在四个出入口的大石头上,分别雕刻上了“灵州”的字样,精神矍铄的老李坦兴致上来写的字有些颤颤巍巍,配合石匠的手艺,在天然平整的巨石上雕刻出来的字样虽然说不上工整庄严,却颇有一些雄奇、古拙、粗旷外加自然之美,即使习惯了军营秩序感的罗某人也没有任何不满意的想法。

    之前的大风和晴天使得新建的木屋变得干燥宜居,连同内里新建的土炕都已经完全干透,完全可以让人们搬迁入住了。

    于是,趁着零星的雪花刚刚飘散,所有人开始忙碌着移居的事情。

    因为时间仓促,营内的老人们只是仓促命人在新建营地东面设立了一个祭坛,然后宰杀了牛羊骆驼各一头作为三牲祭礼,摆上供桌之后,由几个老人带着指导,罗开先负责念诵祭词,除了一部分守备营战士再加上各家各户出一个代表参与,三拜九叩祭告天地和之后,算是完成了一个简单祭礼,也不用再有什么领导致辞,直接开始搬迁事宜。

    当然,搬迁的事情同样不是那么简单的,十几万人的动作怎么都不会小。

    好在东行营队经过一路上的磨合,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秩序,并不是完全不懂得自我约束的真正的平民,这让罗开先和一众民营头领们省心太多。

    而且说是趁着初雪早点搬迁,实际上木屋在刚刚开始陆续建设完成的时候,就已经分配好使用人,民营的各家主妇早就星星点点的把自家物品挪到里面,这次的集体搬迁不过是允许所有人正式入住仪式而已。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个木屋区说是可以容纳十数万人,实际上除了后勤营和医护营以及新建的女兵营,再包括那些安排要新婚的战士,其余各营的士兵都是有自己的驻地的。

    守备营的驻地被分散到了四周,斥候营的驻地同样是独立的,骑兵营的驻地与马场在一起,更是早几天就完全就位。

    不过,说是秩序井然一丝不乱怎也是不可能的,罗开先的主将驻地同样在里面需要搬迁,虽说有手下千多号亲卫帮着忙碌,他一样需要盯着安排各样杂务,民营各部管事自家也同样需要忙碌。

    于是少了几双眼睛监督的营地变得更加热闹,莺莺燕燕的女营,沉默又有些兴奋的女兵营,蹦蹦跳跳的童子营……女人们的清脆嗓音、男人们的粗声大气再加上孩子们的嬉闹声,怎一个热闹了得。

    这份热情不只是融化了初初的清雪,更使得黄河岸边这片沉寂了许久的土地多了一份烟火气。

    ——————————————————————————————————

    1地窝子,曾经在西北地区广泛采用的半地下简易建筑。

    …………………………………………………………………………………………………………

    附:抱歉,连着几天忙碌,实在没时间撰文,所以耽搁了,某家会尽量在近日挤时间补更几章节。

    感谢书友“山村俗子”“就不说憋死你”“汗五帝”“漢心永驻”“无影之心”“kgb136”“清净有为2”“飞云飘雨”“我倒。。。”“splkidd”十位的点币打赏!

第四十六节 西德克诺德的忧虑() 
有俗话说人走旺运万事爽利,罗开先带着十数万人抵达黄河西岸灵州这块地方,虽说一路风尘与杀戮,却不曾丢下什么人命,也算是顺风顺水得很。

    及至灭掉乌塔人,兴建木屋营地安家落地也没出什么大的工程事故,更连大风暴雨的天气都欠缺,真的可算是万事爽利。

    如同人走运道诸事顺利,或许真的有时运一说,从帐篷搬家到木屋的时候,下的一场清雪却没有持续很久,并没有像所有人担心的那样变成暴风雪,着实让人松了口气。

    当然,松口气可不是泄气,清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却没有在地面上积存多少,清雪过后的气温骤降,连不远处的黄河岸边都开始出现了冰凌,但并不影响营地内人们的正常活动,所以喧嚣还在继续。

    单单搬家这种琐事就持续了整整两天,原本居住的帐篷被拆掉由后勤营统一收了起来,住进新居的人们便开始了各种忙碌。

    各家的婆娘用干草和着灰浆再加上苔藓之类封堵木屋的缝隙,目的自然是防止木屋缝隙透风,这种事情可是个细致活,没点耐心是做不好的,壁炉和火炕的第一次试灶总是弄得人鼻涕眼泪横流,这东西也是需要调整的,于是各家的男人开始出面,调整烟道、清理炉灶的事情只是小事,筹备过冬取暖用的燃料才是重活,好在不远处新开的浅表煤层有了收获,新进用改装过的四轮大车拉了不少回来,倒是不需要人们提着斧子去四处砍伐树木做冬柴。

    民营如此,军营就更不用多说了,有了一路历练的战士们早都是各种活计的好手。分配好各自的营地之后,整理内务的、完善工事的、筹备材料的、轮岗执勤的、执行任务的……完全不用各部统领吆喝督促,每次罗开先四处巡哨的时候,都能发现一切井井有条。

    当然,说数万战士一下子从人变成了严守程序的机器是不可能的,这里面最关键的还是要提起宪兵队和军法处的职能。

    说起宪兵和军法处这两样事物,在这个时代的军队里面是不存在的,无论东西方,兵为将有才是常例,换言之就是,士兵犯错与否以及如何惩戒只有他的直属长官说了算,其他人是没权利干涉的,即使皇帝派到军队的监军(西方叫做国王特使或者大公特使)之类也只是负责观察统兵将领是否善战是否忠诚,至于军纪如何是不在他们的职权范围内的。

    当然,在东方的王朝,文官们会设立一些寻风使或者监察使御史以及锦衣卫之类的职务,来不时替皇帝巡察各部的情况,说白了就是皇帝的耳朵眼睛,但因为没有完整的政策,这类职务很少具备司法权,多数情况不过就是摆设。

    放到东行营队这只多民族的混杂群体,从开初到如今的现状,则是大不相同。

    最早在希尔凡初创的时候,罗某人设立军法处和宪兵队的目的只是想让手下这些人多些约束,同时减轻自己的负担,恰好军法处的统领人选是现成的,而那时候的唐人营则是一个丢了一半东方传承却又没能接受波斯人传统的矛盾群体。

    这种对罗开先来说,算是突发奇想的一种尝试,对其余所有人来说,算是机缘巧合也好,阴差阳错也罢,结局是规矩虽然多了些,但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所有人都或被动或主动地接受了全面纪律管控这种新的局面。

    及至灵州这里,军法处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兼顾司法与执法的复合职能,宪兵队就是军法处下辖的执行机构,如今算上不停调动历练的宪兵,总人数已经超过了四千人,曾经在宪兵队伍中轮值过的总人数更是超过三万人。

    能够被选送近宪兵队轮值的人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