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扳道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历史扳道工- 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第462章 贾相来援() 
    肖甜甜从水中一跃而出,落到铁船上的瞬间,恢复了平常的样子,孙珲这才发现,她身上的衣服竟然一点都没有湿。

    “敌人这一次没有全军一起出来,是吧?”孙珲问道。

    “对,这一次刘整只带了一千条战船出来,他水军大营里的还有两千条战船。”肖甜甜点头道,“不过宋军的援军也到了,也有差不多一千多艘船,看旗号是贾似道的,统兵的是范文虎。”

    “贾似道来了?”叶楚楚虽然对历史所知不多,但这个名字她还是听过的,“‘蟋蟀宰相’亲自来了?”

    “是啊。”肖甜甜显然也知道这个历史上有名的被冠以大奸臣名号的人,“这个大奸臣竟然敢亲自带兵上前线督战,我都有点不敢相信,可能是那个范文虎假冒的吧?”

    “错了,贾似道其实很有才干,也有胆识,要是有他的旗号,那就是亲自来了。”孙珲说道,“那个范文虎其实才是个胆小鬼,超级草包。”

    “啊?竟然是这样?”叶楚楚和肖甜甜听了孙珲的话都是大吃一惊。

    “那他的名声后来怎么那么差啊?”肖甜甜问道。

    “他和秦桧完全不一样,他应该是因为推行‘公田法’触犯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史书都是文人写的,当然要极尽所能的贬损他了。”孙珲说道,“最后他还进了《奸臣传》,其实是很冤枉的。”

    孙珲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他深深的知道,对历史人物的妖魔化,可以说是对后人的一种戏弄。

    在原来的历史上,南宋末年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贾似道是生活于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人物,他为南宋的苟延残喘,尽了自己作为当朝宰相的努力,客观地说,他是以身殉国的,决非“奸臣”,而后世的不少影视文学作品对他的妖魔化,是极不公正,也是极不负责的。

    众所周知,蒙元统一中国后所修辽、宋、金三史,自有其好恶倾向。修《宋史》的班子,是元人和为元人服务的汉文人混搭班子。元朝史官有管制监督的责任,因此曾经大量删削篡改对蒙古不利的记载。有人奇怪,宋朝的宰相为何多为奸臣,明白这一点,也许就并不足怪了。要褒贬一个人,在材料的选择上,因为可以自主录用,被传者也只好凭编者的良心了。

    在《宋史》中得不到真相,倒是可以从蒙古人自己写的历史略窥一斑。“蟋蟀宰相”是后世民间对贾似道最深刻的印象,似乎他除此之外一无所长,这至少有点漫画化,贾似道历任沿江、京湖、两淮制置大使,贾贵妃的裙带关系虽起作用,但他在这些军政长官的任上为抗击蒙古作出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以至于当时连忽必烈也赞赏他道:“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其实,贾似道在南宋可谓人才难得。

    孙珲相信贾似道可能真的来到了襄樊前线,是因为宋军大将如范文虎、夏贵等草包都富贵已极,他们不愿打仗,处处拥兵自重。这种积弊原是宋朝“祖宗御将之法”造成的,贾似道亲自出马“督师”,可以说是孤注一掷,中国历史上大概也没有这样的“奸臣”。南宋灭亡后,元世祖忽必烈曾问宋降将:“尔等何降之易耶?”答云:“宋有强臣贾似道擅国柄,每优礼文士,而独轻武官。臣等积久不平,心离体解,所以望风送款也!”忽必烈听了后却很不以为然,斥道:“正如所言,则似道轻汝也固宜!”

    历来关于贾似道是“奸臣”的说法,多为不实之词,中伤倾向明显。贾似道作为奸臣的一大罪状,是“私下议和称臣”。这就要说到贾似道壮年时在鄂州之战的表现了,其实远比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格勒要精彩许多。其时蒙古全面侵宋,蒙古大汗蒙哥亲率蒙古军主力进攻上游的四川,而皇弟忽必烈率大军围攻中游的鄂州(武昌)。时任枢密使的贾似道被临危任命,率军增援鄂州,并以右丞相身份统帅诸军。围城期间,贾似道为防蒙古军穴地攻城,只用了一夜就在城内建成了绕城木栅(猴子秀吉的“一夜城”和他相比这个简直微不足道)。忽必烈在此期间对贾似道十分赞赏,曾斥责部下“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鄂州之战后期,宋理宗下诏要求贾似道移镇长江北岸的黄州统领全局。贾似道仅携700骑突围成功,史称“下流之兵始振”。即使是政敌的文天祥,谈到贾似道时也没有回避他在鄂州之战中的功勋——“己未鄂州之战何勇也!鲁港之遁何哀也!”

    开庆元年七月,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被投石机击伤,病重身亡。在六月的时候,吕文德便率军欲打通夔州路的通道,虽然没有直接为钓鱼城解围,但固守了重庆府,打通了东川的道路。而在蒙哥被击伤后并死后,南宋朝廷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并且指示吕文德东入荆襄,支援京湖战场。九月,吕文德又从重庆赴援鄂州,击败蒙军拔都儿部,“乘夜入鄂城”,给予鄂州有力的支援,使得鄂州“守愈坚”。贾似道可能是看到这一点,明白忽必烈有极大可能会不顾京湖战场,撤军北回争夺汗位,于是提出了议和。果然十一月,忽必烈接受和谈,撤军北回。

    贾似道还有一件被后人诟病的事,是当时宋将高达和曹世雄都想硬战,都被贾似道压制了。对于这件事,孙珲认为,当时蒙古骑兵的强大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同蒙古军野战,宋军根本没有优势可言,更何况此时蒙古军的南路已经由贵州迂回到了湖南,在四川战场蒙古军失败了,京湖方面蒙古军与宋军呈对峙相持之态,援救湖南是最为急迫的,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都能想到,贾似道与忽必烈和谈争取时间支援湖南这一做法是完全正确的。

第463章 新策略() 
    其实在两国的外交中,战与和都是策略问题,所谓“谈谈打打,打打谈谈”。尤其在军事实力悬殊的情况之下,议和并不等于卖国。李世民英雄一世,称臣于突厥一事在正史上是极力回避并淡化处理的,事实上李世民不但称臣于突厥,还使用过突厥授予的“狼头纛”。同样,在鄂州之役中,贾似道与忽必烈不过是议和而已,并不像《宋史》所说“称臣”。考《元史?世祖记》,仅云约和并无称臣输币之语。当时蒙哥汗刚刚身死,贾似道已经知道,遣使约和之日,正是忽必烈决定退兵之时,哪有称臣之理!此时如能达成合理和议,亦未始非为好事。实则宋、元兵事之开,乃史嵩之等侥幸邀功之心造成,至贾似道之时,宋朝已颓象四露,这并非贾似道的责任,相反他是背包袱的。而后来在贾似道兵败丁家洲力主杀贾似道谢天下的陈宜中,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是何表现呢?史书中是这样说的:“元兵将至临安,宰相陈宜中,遣使乞降,求称侄纳币,不从,则称侄孙,伯颜亦不许也。”侄子做不成,就要做侄孙,连侄孙也做不成,自取其辱,后世之人读史至此,也只能摇头叹说:“亦古之所无也。”

    比较贾似道的武略,在文治上,贾似道更有可取之处。自“端平入洛”到宋蒙战争全面爆发,南宋的经济已经崩溃。于是贾似道推出了让他被骂了千年的《公田法》。公田是没收不法官僚的大量土地,逃户、尽户、没人继续被政府收回的田地,江河淤积的沙田,还有军队开垦的营田的统称。在宋高宗赵构时期,除一部分划为寺院、学校外,其他公田全部卖断给私人经营。通过变卖公田,政府在短时间内迅速融进一大笔相当可观的资金,这笔钱70%上交朝廷,30%留给地方,除了用于军费之外,还可以减少人民的苛捐杂税,在战争时期减轻政府、人民的经济压力。可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卖断公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理宗时期,公田因为买卖,数量已经减少,而买公田的,恰巧是富商豪绅和官员。一方面是朝廷经济崩溃,一方面又要筹集军费。贾似道只好推出“公田法”重新为朝廷筹钱。《公田法》的具体实施建立在限田制基础上,首先将官户田产超过标准的部分,抽出三分之一,由国家回买为官田,再租赁出去,倘若每十亩可收六七石租米,就能解决军粮、会子、物价等问题。最初回买公田的对象是官户超标之田,定下的标准是一品限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为五顷。《公田法》直接涉及到官僚地主的利益,理宗下不了决心,贾似道表示将甩袖不干,辞官归田,理宗这才同意在浙西平江、嘉兴、安吉、常州、镇江、江阴等州府实行,再推向各路。贾似道为了使新法推行,带头献出浙西一万亩田作为官田。可想而知《公田法》直接损害了统治阶层的利益,即便是贾似道带头贡献万亩良田,仍不能堵住悠悠之口,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官员借新法,强买豪夺田地。《公田法》为财源日竭的南宋朝廷在短期内筹备了一笔不小的财产,并利用这比财产在抗蒙战场上取得不小的战绩。但《公田法》是国家强制性改变个人土地的所有,即便它的目的是光荣的高大的,却损害了士大夫文人阶层的利益。到德祐元年,丁家洲之战失败,贾似道只有出来背这个黑锅。三月,朝廷下诏废《公田法》,而贾似道也不免身败名裂,被士大夫文人阶层骂了一千多年,也让他在厕所被郑虎臣一介匹夫所害。

    总的来说,贾似道是一个权臣,却不是一个奸臣。他的目的很清楚,是维护南宋的江山社稷。他有能力,但不足以力挽狂澜。孙珲始终认为,是史弥远和理宗害得他身败名裂。如果不是“联蒙抗金”和“端平入洛”,南宋的经济不至于崩溃得如此快,如此厉害。纵观贾似道一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权奸愿意为了维护朝廷的存亡亲自带兵上前线。即便是主政朝廷,也不会背千古骂名主持改革。在南宋末年,人才匮乏的年代,细观同时代的人物,只有贾似道有能力为相。况且贾似道尽管私生活非常不检点,但至少在改革时期能以身作则,万亩良田,不是任何一个人敢拿出来的!虽然,《公田法》和《打算法》都并不成功,但尝试改革总比坐以待毙要好。如果他是一个只知道“声色犬马”,不问国计民生的奸臣,一个奸臣又何必为国家兴衰操心呢?

    孙珲一直希望,有那么一天,中国历史上很多被“脸谱化”的历史人物,能够回归历史的真实。因为,只有了解真实的历史,才能更好的面对现实!

    而中国文人历来喜欢互相倾轧,一向是只顾自己私利,不管国家大义。从唐代“牛李党争”到宋亡,文人阶层的斗争总是会给失败者人格上抹黑。这可以说是中国式的文人统治的一大亮点了。

    对于宋代文人书史时的无耻无底线,孙珲本人也是深有体会的,他自己的事迹,不就是给宋朝的文人恶意的从史书当中抹掉,现在完全变成了民间传说的吗?

    听了孙珲的简要讲述,叶楚楚和肖甜甜都明白了过来。

    “照孙哥你这么说,咱们这一回还得和‘蟋蟀宰相’合作才行嘛。”肖甜甜说道。

    “同贾似道合作肯定是必须的,但从孙哥刚才说的来看,想要扭转宋朝给这帮无耻文人把持的局面,光同他合作只怕还不够。”叶楚楚说道,“还需要另外的力量。”

    “什么力量?”肖甜甜好奇的问道。

    “外力的话,就是蒙古人了。”孙珲明白叶楚楚的意思,替她说出了答案,“让蒙古人造成的空前危机来促使宋朝发生根本性转变。”

第464章 巩固城防() 
    “对。”叶楚楚点了点头,严肃的说道,“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宋朝这班文人在蜜糖水里泡得太久了,舒服惯了,轻微的刺激是不行的,必须狠狠来一锥子才行。现在蒙古人就是这把锥子。”

    听到叶楚楚这个“锥子”的的比喻,肖甜甜忍不住笑了起来。

    孙珲却知道叶楚楚说的一点都没错,拿著名的文天祥来说,史载“文丞相天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及闻国难,痛自抑损,尽以家财犒军,此公豪举士也。”文天祥是爱国主义的代表,南宋的大忠臣,而他平日里也是“声伎满前”的,可见当时社会风气如此。南宋较之北宋,领土大为缩减,但却拥有繁华的江南地区,其军事虽不能称强大,但经济仍很发达,尤其是首都临安当时人口已达124万,而且生活水平相当高,社会福利也非常好。有人甚至认为,南宋偏安江南,人民生活太过安逸,所以不思进取,也不善战。对南宋来说,经济发达带来的未必全是好事,它至少是南宋灭亡的一个原因。

    “上次那会儿,我记得孙哥好象也说过类似的话,没有把金国立刻灭了,就是想留着它来刺激大宋居安思危,但似乎没怎么操作好。”肖甜甜看着孙珲笑道。

    “是啊,特么的金国竟然让耶律大石给灭了,辽国恢复之后,本来也可以起这样的作用的,结果没成想腐败得比宋朝还特么快,轻易就让蒙古给灭了。”孙珲想起吕文焕的讲述,有些恼火的说道。

    “那这样的话,咱们还当不当神雕侠侣帮着守襄阳了?”肖甜甜问道。

    “襄阳咱们还得帮着守,历史上襄阳陷落后也就两三年的功夫,南宋的都城临安就陷落了,南宋也就基本等于灭亡了。”孙珲答道。

    “是啊,甜甜,咱们的目的是一锥子把人扎清醒,可不是一锥子要了人的命。”叶楚楚笑道。

    “我听说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还不到一百年就灭亡了,是不是也和辽国一样,给繁荣的宋朝腐蚀掉了?”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