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之帝国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末之帝国崛起- 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静下来。

    随着战争结束,美国已经没有必要也无法维持庞大军队,经过国会、参议院的几番讨论,以及林肯的意见,最后决定美国只保留25万现役陆军,以及维持一支七十艘战舰的海军。命令一出,让美国的军人一阵叹息,但他们也无可奈何,因为美国的军队一直把持在文官和政客手里,他们没有决定权。而且内战刚结束,美国百废待兴,自己的国土还未开发完,西部地区方圆千里里没有人烟,所以包括林肯在内的美国高层决定将重心放在国内,也就是后世的孤立主义,为此,维持庞大的海陆军已经没有必要。

    海军军官们看着即将被封存的五百余艘战舰一阵悲伤,要知道美国海军已经足以和世界霸主英国一决高下,他们多次给林肯和国会高层写信要求开拓海外殖民地,但都被拒绝,最后还无奈的被裁撤。

    美国的这一政策立刻导致军工企业失去订单,一些企业尤其是造船业开始裁员甚至倒闭,大批工人失业。

    刘峰利用这一情况开始在美国进行疯狂扫货,购买过剩的机械设备还有招募各种技工以及工程人员。

    面对这种情况美国政府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不但没有阻拦甚至还鼓励工人们去东方工作,让刘峰感叹这些美国政客都是好人。

    美国内战结束后仅仅一个月,就有三万各行业的工人和工程师来到东方,他们很快被这里的工作环境和高薪所吸引。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华夏的工业化再次提速,为此刘峰在上海浦东地区又建造了一座造船厂和钢铁厂。

    七月,经过一年的准备革命军九个军已经全部整编完毕,每个军都达到了满员五万人,弹药、物资储备已经足够发动一场大规模作战,还有军部北伐的作战计划已经完成,一支支大军被送到长江沿线,物资也源源不断的送入前线,一场决定中华命运的决战马上就要开始。

    陕西青石关,是一座小县城,但县城周围却驻扎着数万大军,城头上,竖着两杆大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旗帜。

    县城府衙内,四十多岁的扶王陈得才和捻军领袖赖文光显得激动异常,他们正在与一个英俊威武的年轻人开心的交谈。这个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陈玉成。

    天京陷落后陈得才与赖汉光一直在陕西、皖北活动,与清将胜保军周旋,后利用陕西回民之乱进攻汉中,但胜保军武器精良,太平军与捻军不敌,被迫退守与四川交界的青石关。后来他们听说革命军占领半壁江山,更吸收了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等太平军旧将,知道自己势单力孤,无法战胜清廷,所以二人经过商量决定投奔革命军。他们没想到前来接头的竟然是以前的老上司陈玉成。

    “玉成,没想到你竟然有这样一番机遇,真是老天保佑我陈家啊!”陈得才是陈玉成的族叔,二人二年多未见,自然格外想念。

    “二叔,这两年我也一直记挂你,可是当时我远在广州,实在是无法联系,让您担心了!”

    陈得才摇头道:“事情都过去了,好在大家都没事,等战事结束,我们一大家子好好聚聚。”

    “这是自然,下面咱们就谈正事吧,二叔,文光,你们可想好了,可要加入革命军?”

    陈得才和赖文光对望一眼,抱拳道:“我等愿意加入革命军!”

    陈玉成点点头,郑重道:“好,我今天就代表革命军最高领袖督军大人收编你们二部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陈得才为军长,赖文光为参谋长,二位,以后你们就是革命军人了!”

    陈、张二人接过任命书,内心激动,以后他们再也不用过着四处流窜的生活了。

    “二叔,现在你们还有多少人马?”

    陈得才答道:“和文光加在一起有四万二千人,不过火器已经打光了,粮食也所剩不多。”

    陈玉成道:“四万人马正好可以独立成军,至于武器装备和粮食随后就会运到,还有发给你们的武器并不是革命军的制式装备,都是一些从洋人、清廷缴获来的,你们不要有别的想法,我们马上就会与清廷决战,没有时间训练你们,所以只能给你们这些熟悉的装备。”

    赖文光说道:“我们既然加入的革命军,自然一切听从指挥。”

    陈玉成点点头,说道:“我会派给你们一些士官,帮助你们训练,尽快与革命军对接,另外,第十军暂时划归西路军指挥,我还是你们的长官。”

    陈得才和赖文光一喜,能跟在陈玉成身边,让他们心安不少。

    “对了,陕西的回军现在怎么样,他们愿意接受整编吗?”

    听到陈玉成的问话,陈得才和赖文光都露出愤怒之色,赖文光说道:“他们全是一群狼崽子,不要也罢!”

    陈得才也说道:“没错,与他们在一起我怕忍不住杀了他们。”

    原来陕西的回民起义完全是一场民族运动,他们趁着清军主力全部在江南之时发动叛乱,企图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手段极为凶残,见到汉族就是惨无人道的屠杀,所过之处,汉人几乎绝迹。陈得才和赖汉光曾与他们合作过,但目睹回军的残暴后与回军起了冲突,这才被胜保所乘,将两支起义队伍打败,回军退往甘肃、青海一带,与那里的藏族反抗军会合。

    “哎!他们也是被逼的!”陈玉成知道清廷对待回民采取的是打压政策,连带汉族也对回民也不友好,两族不通往来,导致矛盾越积越大,现在陕西宁夏一带,回民屠杀汉民,汉民又何尝不杀回民,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也罢,他们之事就等以后在处理,现在你们的任务就是休养和练兵,等候进攻的命令!”

第二百六十七章 决战部署() 
八月,上海。昔日的英国领事馆内,革命军三十位海陆军将领齐聚一堂,刘峰在这里召开了战前会议,进行最后的部署。会议桌上,铺着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标注了北方所有的战略要点。

    刘峰拿着一根教鞭指着离上海最近的一座要地说道:“第三、第七军组成东路大军,由镇江出发,进攻扬州,然后攻下江苏以北的全部地区,最后进攻山东临沂府,占领那里后等待进一步命令;第六军为中路,由安庆出发,任务是攻占安徽、湖北全境,最后兵进河南南阳;独立军、新编第十军为西路大军,任务是占领陕西,最后攻占山西蒲州府;第二军、近卫军为北路大军,由我亲自统领,另外各军分出一个骑兵旅支援北路军,海军也一起行动。你们回去后立刻进行部署,进攻时间为八月十日早上八点,切记不要轻敌大意,都听清楚了没有?”

    “我等明白!”在场的众将领齐声说道。

    刘峰点点头,说道:“这是决定中华命运的一战,各位务必同心协力,好了,散会!”

    为了这次大决战,刘峰出动了七个军共35万大军,留下杜文秀的第三军镇守四川,邓安邦的第一军镇守两广,戴潮春的第五军镇守台湾,另外还征召了二十多万民夫,帮忙运送物资。

    长江上,数以千计的渡船穿梭两岸运送士兵和物资,如此大的动静被清廷察觉,他们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更加卖力的深挖壕垒,储备弹药粮草,准备阻挡革命军。

    安徽枞阳,是扼守安庆北面的门户,由曾国藩亲自镇守,他痛定思痛,又感恩于慈禧对他的厚望,决定誓死保卫安徽。为此,他整合了各地残余湘军,还用尽一切手段,在安徽征兵,但安徽曾是清廷和太平天国的主战场,双方都进行了兵员、物资的扫荡,导致用了一年时间仅仅招了一万余人,加上手里的湘军残部,也只有不到四万人。这点兵力根本无法守住安徽。其实他曾向慈禧、奕䜣建议大清集中兵力防守最重要的地方,或者与革命军决战,但没有得到同意。为了得到足够多的力量曾国藩重用了太平天国得判将韦俊。

    韦俊,北王韦昌辉之弟,也是太平天国有数的猛将,曾随石达开西征,战功显赫,后因为天京事变中北王一家被杀,痛失亲人,还有北王曾杀害了东王一系两万余人,导致小半个天京都仇恨韦俊,更有自己独守武昌而洪秀全不发援兵,最终导致武昌失守。武昌失守后洪秀全还要治他的罪,得李秀成力保之下才免了责罚,寒心之下的韦俊最终投降清廷,被封为参将,驻守池州。作为一个降将,在清廷眼里自然低人一等,虽然在进攻安庆之时立了大功,但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如今太平天国已亡,革命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半个天下,清廷摇摇欲坠,正是用人的时刻,曾国藩向清廷举荐韦俊,这时清廷才想起韦俊这个人,随后封韦俊为合肥将军,与曾国藩共同守卫安徽。

    韦俊手里有两万部下,在算上安徽地主乡绅组织的团练,曾国藩倒也拼凑出了十万大军。

    此时的清廷也顾不得打压汉将,给曾国藩的安徽军支援了六万支火枪和三十门火炮。

    作为安庆的咽喉要道枞阳,此刻已经被曾国藩和韦俊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城墙加厚,外围构筑了相互连通的四道壕垒,由四万士卒镇守,同时枞阳城内储存了可以坚持三个月的粮草弹药。

    城内县衙,曾国藩和韦俊拿着一封密报神色凝重。

    韦俊抱拳道:“曾大人,海匪已经开始行动,我们对面的安庆已经大军云集,由李秀成亲自统帅,估计不出十天,就会进攻枞阳。”

    曾国藩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速度如此之快,说道:“他们终于开始进攻了,立刻命令士卒们进入壕垒,准备与海匪决一死战。”

    韦俊内心深深叹口气,他没想到进攻枞阳的会是李秀成,对于这位曾力保他的老大哥真不知道要如何面对,叹道:“据说海匪这次几乎倾巢而出,全部是精锐部队,曾大人,你说我们能够守住吗?”

    曾国藩明白韦俊所说的不是枞阳,而是整个大清。

    “哎!我也不知道,只能尽人事,凭天命了,成败与否,我们也只有一条路能走了。”曾国藩对于能否守住北方根本没有信心,但他已经别无选择。

    韦俊也是一样,他作为太平天国的叛将,也没有多余的选择。

    陕西汉中,因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而得名,是四川进入西安的必经之路,自古是必争之地。此时数万清军正在城外日夜赶工,深挖战壕,胜保虽然为人好色贪婪,但还是有一定的能力,他能击败回军与陈得才等人考得绝不是侥幸。

    汉中城,是一座历史名城,清廷对这里极为重视,历代皇帝都曾修缮过此城,如今它拥有十米高的城墙,城厚五米,地基厚达八米有余,高耸伟岸易守难攻。城墙上炮台、卡楼、碉楼、一应俱全,城垛、女墙整齐森严,还有一圈十米有余的护城河,如果放在冷兵器时代,想要攻下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胜保站在城头,看着正在吊装一门门火炮的汉子们,他知道与革命军野战只是死路一条,所以决定死守汉中城。为此他在城墙上放置了四十门火炮。城外的三道壕垒也即将完工,再加上手中十万大军,根是拥有清一色的火枪,这一切让他心安不少。

    城墙,一阵微风吹过,此时随是艳阳高照的夏天,但胜保还是打个冷颤。他深吸一口气,知道自己的烟瘾犯了,招呼一声下属,返回城中一座豪宅,在两名少女的伺候下开始享用福寿膏。

    胜保躺在床上,眯着眼睛拿着一杆烟枪吞吐,如坠云端。身边一位面貌姣好的少女流着香汗用扇子煽风,胜保饶有兴致的看着微微喘气的少女,眼里闪过yin欲之色。

    “小红,过来,爷赏你一口福寿膏!”

    拿着扇子的少女眼里露出惊惧之色,但她是个侍女,哪里敢反对,脱下绣鞋来到床上。

    胜保大笑一声,一把搂过少女,将烟嘴强行塞进樱桃小口之中,少女呛了一下,但很快一种飘然的感觉蔓延全身,让她舒服的呻吟一声。

    “舒服吧,来,爷让你更舒服!”

    说完,胜保大手探入少女的衣服内

第二百六十八章 兵临大沽() 
扬州城,地处江苏中段,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被称为淮左名都,是历史名城,历来是水路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要地,苏北地区的重要门户。

    清廷派来镇守的苏北地区的是新任命的江宁将军都兴阿,此人曾是僧格林沁部下,后帮助曾国藩的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名气虽然不如多隆阿,但他也立下了不少战功。

    都兴阿为人谨慎,为官清正,与当下的满族官员的嚣张跋扈有很大不同,他临危受命,领兵三万南下,到达淮安府后地区后立刻整合苏北地区的清兵,同时亲自带兵移防扬州。他也是一样,加强扬州城的城防,并在城外构筑壕垒。

    都兴阿整合了苏北清兵共得到三万兵马,后清廷又支援两万八旗兵,现在他手中共有八万人,人手一支火枪,拥有火炮五十门。都兴阿所部都是僧格林沁训练的新军,是清廷少有的精锐部队,再加上他亲自操练不辍,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由于革命军这次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刻意隐藏,都兴阿很快得到消息,他立刻收缩兵力,准备固守扬州。

    另一边,革命军东路、中路、西路大军已经全部准备完毕,只等八月十日那一天的到来。

    八月九日,刘峰亲自率领近卫军、第二军乘坐三百余艘各式海船,在海军的护卫下向北进发,目标直指大沽。

    大沽炮台,经过僧格林沁和多隆阿二人的努力已经打造成一座极具规模的炮台群,拥有威、镇、海、门、高五座大炮台,另外在五座大炮台周围还有二十座小炮台拱卫,有大小火炮150门,全部由英法二国提供,其中还有60磅阿姆斯特朗炮十二门,形成了远近交叉的完备防御体系。炮台构筑由英国专家指导完成,材料全部用厚厚的条石,坚固异常,此外还有蒸汽巡洋舰四艘,炮艇十三艘,用于控制内河河道,奕䜣曾参观大沽的防御,他称赞这里为“天下第一海防”。

    多隆阿被没有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