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难怪你会使师傅绝技‘百鸟朝凤枪’,原来你是我师兄!师兄在上,受子龙一拜!”说着,赵云就要下拜。
张绣一把拉住赵云:“将军万万不可,此在军中,将军为万军之主帅,千万别以私交废了礼数!”
“师兄果然深明大义!云佩服!且待我安排好军中事务,再与师兄私叙!”赵云道。
“将军,绣有主公书信要交于将军,且待绣去取来!”张绣说道。
“好!文远,我们先去帅帐,找军师商议一下行军之事。”赵云道。
“诺!”
王安正在研究三辅地图,见赵云回来,便停下道:“子龙将军,你回来了?”
“呵呵!小王军师,可是有了良策?”赵云逗了逗王安。
“哎!大哥,以后叫我能不能不加个‘小’字?我这也是成了亲的人了!实在不行你还是叫我名字吧?这个小军师听起来怎么那么别扭?”王安不满地说到。
“哈哈……”赵云和张辽二人看到王安的窘样儿,都是一阵大笑。
“好了,不开玩笑了,仲静,快把你的妙计道来!估计你岳父他们都已经入关了,再不快点到长安,我们都赶不上喝汤了!”赵云道。
“将军,你过来看!”王安指着地图。
“郿坞?”
“对!就是郿坞!咱们不去长安,估计去了也没汤喝,我那老岳父憋了一口气要打长安,且我军都是骑兵,哪里争得过?”王安道。
“军师,你这是不敢与你家老丈人抢攻吧?嘿嘿!”张辽玩笑道。
“肤浅!你就不能想远点?”王安白了张辽一眼。
“仲静的意思是突袭郿坞,断其后路?”赵云道。
“哎!还是子龙将军聪明,一点就透!文远兄,多学着点!呵呵!”王安逮着机会也反饥了张辽一把,也体现出刘琦手下将领谋士间的融洽关系。
郿坞是董卓在迁都至长安后,在长安以西二百五十里处建的院邸。东汉初平三年,董卓筑坞于郿,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董卓自云:“事成,则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养老。”
董卓败亡后,郿坞钱粮被李傕所得,那也是李傕后来得以安身起兵,夺得大权的根本所在。李傕郭汜共霸朝纲近四年,三辅之地尽遭此二人洗掠,如今郿坞所屯钱粮比李傕初得时只多不少!
献帝东归曹操后,曹操将李傕郭汜定为反贼,召四方诸侯共讨之。本来马腾、韩遂是要来打的,哪知他两家现在正内斗得紧,无暇东进。可他们没来,更为强大的刘琦却来了。
三人正在商议,张绣取了刘琦的书信进来。
信中没写太多字:以绣谋之,计袭郿坞,断其归路!
赵云将信传给王安,王安看了哈哈大笑说道:“还是主公懂我!果然英雄所见略同,哈哈……”
“看把你美得!这个以‘以绣谋之’作何解释?”赵云指着信道。
王安笑了笑,手指指向张绣。
“我?”张绣见大家都望着他,自己也很吃惊。
“敢问张将军对李傕此人如何评价?”王安问张绣。
张绣面露愠色:“此人见利忘义,实属小人!”
“哦?将军为何作此评价?你们之前可算是盟友呢!”王安不解道。
“我去他母亲的盟友,他守着郿坞那用不完的钱粮,却不拔予家叔。若不然我们也不会南下荆州劫掠,若有粮草,家叔怎会逝去!……”张绣大致讲了一下其叔张济在帮了李傕后的遭遇,直恨得牙痒痒的。
“如此来说,李傕并不知将军已投我主?”王安道。
“应该不知!”张绣道。
“我明白主公的意思了!”王安一拍大腿道。
“哦?何意?”赵云问道。
“让张绣将军置西凉军旗装备,诈开郿坞!再大军突袭!则郿坞可得也!”王安道。
“果然妙计!”赵云道。
“实在高明!”张辽道。
“末将愿往!”张绣道。
“不过……”王安却泼了盆凉水。
第142章 黄忠西进,徐庶赚张既()
“怎么了?有何不妥?”赵云看了看王安道。
张辽、张绣也转头盯着王安。
“哦,我是说这北地也得守啊!而且要严防死守!那李傕若失了长安,又得知丢了郿,这北地便是他唯一可以西逃之路。如不然他就只能进入安定与马腾相争了。”王安解释道。
“嗯!有道理!”赵云点点头,然后望向张辽。
王安坏坏一笑,也望向张辽。
张绣不明所以,也跟着望向张辽。
张辽见大家都看着自己,浑身不自在了:“别看我啊!我不留守,每次都让我留守!不干了,这次我要上前线,率兵突袭郿坞!”
“呵呵!好,那就你去!我留下守北地!”赵云呵呵一笑。
“呃……”这么爽快?不会有诈吧?
“师兄!”
“末将在!”
“令你率精兵三千,诈进郿坞,想办法取得城内守军信任,一定要控制住粮草,切莫让他们狗急跳墙,焚了粮草。”赵云道。
“末将领命!”张绣心中已在盘算。
“文远!”
“未将在!”
“你率大军一万五千,隐于郿坞以北的山中,密切注意坞中动态。待师兄讯息传来,一举袭得郿坞!”赵云继续安排。
“诺!”张辽领命:“只是将军,如此你手中便只有三千余人马,如何守得这北地一郡?”
“这就不劳你费心了,我自有安排!对了,至于你二位如何互通音讯,那便由你二人自行商议了!”赵云道。
“这倒无妨,末将有一家将胡车儿,翻山攀壁,如履平地,且行走如飞,跑腿送信不成问题!”张绣道。
“如此甚好!那便分头准备去吧!”赵云道。
“诺!”
刘琦的部队四面开花,又怎少得了黄忠军团。
建安二年197年二月,刘琦率军南下宛城的同时,黄忠军团便已集结完毕,西出弘农,进攻冯翊郡。
少了张济军团的护卫,李傕手下可用之人已不多矣。郭汜被其部下伍习杀死,李傕兼并了他的部队,收服了伍习。现在他手上兵力尚有六七万,可将领只剩下伍习、侄子李利、还有一个摇摆不定的段煨。
并州黄忠军团声势浩大,守在冯翊的段煨根本不愿出力抵抗,本欲献降,却被徐庶拒绝,回话是刘琦传给他的:“兵可降,将不受!霍乱朝纲者,杀无赦!”
这下段煨慌了,当时汉帝东归时他本也在护送的队伍中,后来李傕郭汜反悔,他不敢得罪老上司,自己引兵退往冯翊,两不相帮。后来李傕退回长安后便收编了他,让其驻守冯翊。
这下好了,并州大军来袭,打又打不过、降又不让降。怎么办?人家只是不让他降,可没说不让士兵降,军心已散,战无可战。
段煨只好收缩兵力,边打边撤,向长安靠拢。
大军压境,冯翊境内各县令县长纷纷献上降表。只有一个县是例外。
新丰县,县令张既。正常施政,不动如山。
张既出身士家庶族,家中殷富,为人有容仪。十六岁就在冯翊郡担任门下小吏,后来屡次升迁,被郡里举为孝廉,但没有前往京城入郎署为官。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任司空后,征召张既,他也没有到任。后来被州郡举为茂才,升迁为新丰县令,在任期间他的政绩为三辅各县中名列第一。
他的观念是天下皆为汉土,不管哪路诸侯占据领土,都离不了民政,只有民安地富,才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钱粮税赋。
所以他治下的新丰县一直是三辅最稳定的县城。哪怕是李傕,也不会带人到新丰县劫掠。因为张既每季按时交与他的粮草财物都是三辅之最。他不想断了自己的财路。
并州大军压境,在张既看来,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收纳税赋的上级而已。所以,他并不趋炎附势,而是端坐堂中,安心理政。
徐庶有些奇怪,从各方面打听了一番后,决定亲自去会一会这个怪才。
“报!府衙外有并州大军军师徐庶救见!”县衙内,正在查阅税赋的张既得衙役来报。
“唉!请进大堂吧!”
“诺!”
不一会,衙役带徐庶进入府衙。徐庶一进来,看见张既依然在埋头理政,不由得心中赞许。此人毫无别的县主官那般慌乱和卑微,足见其勇气;是敌是友还分不清,但对手已上门,他居然还能安心理政,足见其勤政爱民。
“张大人果然是心系百姓的好官,城外战火纷乱,大人居然能安心理政,这定力着实让人佩服!骠骑将军麾下小吏徐庶拜见大人!”徐庶新投刘琦,寸功未立,此时还名声不显,是以他放低了自己的姿态。
“失礼!失礼!下官拜见徐大人,徐大人贵为骠骑将军麾下一路大军军师,又岂是即这等一县小吏所能比拟的。既因政事繁忙,来不及恭迎大军入城,还望大人恕罪!”我去,这回答简直滴水不漏。难怪人家能在这乱世保一城平安!
“呃……庶前来别无他意,只是这冯翊各县尽归吾主,庶想问问张大人何意?”来都来了,不可能放任一县不收,不论如何也得尽收冯诩。
“呵呵,大人要这印绥,只管取去便是!既守新丰,只管让这一县太平、百姓安居,至于何人得其地,既管不了,既亦无统兵之才,不会与谁争斗。都是汉土,既只能尽棉薄之力,治一方水士罢了。”张既把印缓往前一推,很淡然地说。
“呵呵,庶不想要这一县之印,庶只想要大人的态度。大人可愿投效我家主公?”徐庶问道。
“既为汉臣,不效诸侯,若骠骑将军肯让既继续打理这一县之政,既当仁不让。若不许,既愿挂印封官,隐于乡里!”好强大的心理素质,为国为民不为诸侯,好完美的理政高手!
“若让大人领这冯翊一郡呢?”徐庶抛出一大饼。
“既无统兵之能,只善政务,怕是难以胜任!”你说他不心动?反正我是不信,能在自己家乡施展才能,得人信任,得人看重,得人认可,怕是每人有能力之人心中所想吧?
“呵呵,我主英明,其治下全部实施军政分离,大人只要告诉庶你敢不敢、能不能受这一郡之政便可!”激将法也用上了,虽然很浅显,但文人大多好名,岂会轻易认怂?
“既愿为大汉治此一郡!只要骠骑将军能信得过张某,张某定让冯翊如新丰县一般平定富足!”张既不一定是受激,但却真心想让自己家乡各县都平稳,民众都能丰衣足食。
“好!此事我来办,马上上禀主公,大人敬候佳音!”缺的就是治政能手,徐庶深知刘琦心中所想,想来必不会拒绝。
“如此,既代冯翊百姓谢徐大人!”张既这回是真心向徐庶行礼。
第143章 灞桥之战()
搞定张既,新得之地的治理便完美解决。
徐庶建议黄忠大军向长安挺进。
李傕得段煨来报后,心里并未慌乱。
人李傕虽然是个政治小白,但人家领兵的才能可是不能小看的,想想董卓那么精明的人为何要把西凉军中最最精锐的飞熊军交在他手上就知道了。想想他领着一群乌合之众居然能战胜当时正风光无限的吕布;想想马腾、韩遂联军也奈何不得他;就连当世名将皇甫祟,一样奈何不了他……
其人性格勇猛诡谲,善于用兵,有辩才。当时的侍中刘艾认为李傕用兵作战的能力在孙坚之上。
虽然去岁在护汉帝东归的时侯大败于刘琦大军,折了飞熊军,但其根基仍在,收刮来的粮草是充足了,要他白白献出三辅之地,是不大可能的。
再说他也没地儿可让了,西边大片地区已被马腾、韩遂所占了,年前刘琦的赵云大军也南下北地,开始趟西凉这滩浑水了。
李傕止住段煨大军继续溃退,屯于灞水西岸,只留一座灞桥可供行军,而在桥头设拒马、箭楼,严阵以待。
黄忠大军行至霸水东,见不能西进,便驻于东侧,安营扎寨。
两军隔河而望,谁也不主动进攻。不好打啊!三月已是春暖花开,可河水还是很凉的。
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
灞河是发源于秦岭蓝谷的一条河,横贯西安东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自古以来,灞水、灞桥、灞柳就与送别相关联。
此时正值阳春三月,天空中飘舞着如雪般柳絮。两军隔河而望,不象是对战的双方,倒象是送友军出征一般感伤。
黄忠军团的先锋太史慈天天到桥头溜一圈,骂一阵,可人家李傕的人就是不理他。
当然不理了,这地方真不能让,一让后面二十来里就是长安。好歹也是汉朝西都,再破旧,再洗掠,那它也是大汉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城市,没有人愿意拱手相让。
“将军,不如我们直接强攻吧?此桥也有三百步,一眨眼就冲过去了。”太史慈有些不耐烦了。
“不可!李傕在楼西布置了大量的弓弩和箭塔,还有拒马,我们的骑兵冲不过去!步兵又冲击力小,很难冲过去!”徐庶阻止道。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如此耗下去,我军消耗太大,而且予士气不利!”连一向沉稳的张燕也沉不住气了。
“子义将军,给你五千将士,退回弘农,绕道蓝田关。你可有信心五日内奔袭成功?”徐庶问道。
“现在李傕大军屯于灞挢,蓝田应该守军不多!我想应该没问题!”太史慈道。
“那好!那便由你去,拿下南田,绕到其身后。十日后大军强攻灞桥,你必须赶到!”徐庶又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