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大汉重生-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亩窭戳耍幌肓醣傅墓囟吭趺纯赡埽

    闲暇时,常与荀彧、戏志才、郭嘉畅谈,从儒学经典到兵书战役……无话不聊。有时也会拉来陈群、杜袭等人。经过一段时日的了解,发现荀彧确有大才,博学多才,大局观、统筹能力极强;戏志才在兵书军事上的见解也是相当的不凡;郭嘉生性洒脱,有急智,有奇谋,对人对事见解独到;陈群重法典;杜袭没特长,却也全面。

    当然少不了被那二货郭嘉鼓捣出去厮混,搞得刘琦都跟他学会了喝酒。完全毒害祖国的花朵!二人的关系也随之升温,平日里形影不离。

第10章 是时候离开了,还有猛将在等我呢() 
不过,刘琦也没放过郭嘉。郭嘉体质差,又好酒,对以后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刘琦逼迫郭嘉每晨起来与自己一同习武!郭嘉肯定是不干的,有那工夫还不如多睡一会儿呢。再说咱一文人士子,学那粗人打打杀杀干嘛?

    刘琦可不管他,不起床?叫典韦把他从床上拎出来!接连拎了三天,后面实在拗不过,拗得过也拧不过那粗鲁的典韦的大魔爪。最后也只得跟刘琦一起随典韦学了一些拳脚工夫。不过实在没什么天份,只学得一些皮毛!

    就算是这样,几个月坚持下来身体也强壮不少。后面郭嘉也就发现了习武的好处,也就慢慢明白了刘琦对自己的良苦用心。

    当然,平时的花销用度基本上由刘琦开销,来时家中带的,后来钟繇赠予的,再后来刘德返回山阳后又被刘表遣来送了一些。所以刘琦负担着典韦郭嘉二人的开销还是没什么压力的。

    转眼半年过去,时间逼近年关,春节将至,学子们也都打点好行礼准备回家过年。

    刘琦也准备离开了,可不是准备回家,而是准备继续游学,其实主要还是想诓骗些能臣武将为将来作打算。过了年就183年了,离黄巾之乱就剩下一年多时间了,刘琦心里还惦记着“武圣”关二爷呢!关二爷是黄巾之乱时,朝庭号召各地征召乡勇抗击黄巾时出现在涿郡的。从解良到涿郡千余里路程,关羽挑着枣沿途叫卖,又逃避官府追捕,怎么也得走个四五个月吧。而大枣成熟的时间是夏末初秋,也就是农历七月左右。也就是说关羽应该是七到八月犯事离乡的!那也就是说把握好时机,还是很有可能挖到刘备的墙脚的嘛!如此大忠大义之人,有我大刘琦的出现,应该不会悲剧收场了吧?

    有说关羽杀人后逃亡了五六年,卖枣卖了五六年。我觉得不太合理,按照桃园结义时刘备24岁来算,史书没有记载,按刘备大关羽一岁,184年关羽23岁比较合理。那关羽17岁开始逃亡,没有进货渠道,不可能真在外面偷枣卖吧?又说人关公熟读春秋,深明大义,我也觉得他干不出偷枣这事。再说后面张飞说在缉拿官文上见过关羽,我觉得那官文也不会一贴五六年。咱不是写史书,人罗大大写《三国演义》都有许多故事设定,那这故事背景只好自己设定了。看着合理就行!

    这些文人名士只可结交,天下未乱势力未成千万不可招纳,不然会被视为谋反。再说就算天下乱了,这些个名士也不会跟一个九岁的孩子吧?收几个武人倒是不怕,士族是允许有私兵家将的。

    大家相互道别,各自返乡。

    郭嘉刘琦二人却是相互不舍,汉时重孝,游子年关时大多返乡陪伴双亲。再不舍也得分离!

    郭刘二人在依依不舍中分别,刘琦取出部分财物赠予郭嘉,怕郭嘉不受,只说是孝敬双亲。郭嘉再三推辞不掉,最后只得收下。只道是借下,日后一定相还!却不知这一别竟是多年。

    送走郭嘉,刘琦回到别院收拾行装。他要最后离开就是为了避免大家的挽留,这诸多好友挽留,还真不好说一去不返。君子重诺,这也不能骗人说明年再来。

    “公子,咱们这是准备去哪儿呀?回你老家山阳吗?”典韦在刘琦身旁问道。

    “呵呵,典大哥是怕回到陈留吧?”刘琦打趣道。

    “哼!那有什么好怕的?”表情出卖了典韦,明显的口是心非。

    “典大哥,咱们去并州吧?”刘琦认真地说。

    “啊?去那么远的地方干嘛?”典书不解。

    “并州地处边关,与胡人毗邻,说不定有仗可打哦!”刘琦笑笑。

    “真的?那我能去打仗吗?”典韦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那可说不好,不过至少能遇到些高手与你切磋!”刘琦算道。

    “那敢情好,那公子我们上路吧!”典韦不管是对打仗也好切磋也罢,总归比天天陪着一群文人来得痛快,巴不得明天就能到达并州。

    最后,刘琦还是去学院向老师荀爽再次辞行,并说明要继续游学,年后可能不回学院了。

    荀老夫子眼光毒辣,早看出刘琦志向高远,也未加劝阻,只是告诫一番便由得刘琦去了。

    注:春节,起源于虞舜时期,演变到汉武帝时期基本成形,与后世时间也基本吻合。不过这时候不叫“春节”,而叫“三朝”、“岁旦”、“正旦”、“正日”。汉朝时期春节的主要活动是祭祖,而不象后世那么丰富。

    从豫州到并州,必须穿过司隶地区,刘琦与典韦二人涉汜水、进虎牢,又经河南,出箕关,到达河东安邑时已是来年二月初了。

    由于冬末初春的北方还是很冷的,所以这一路二人走的比较辛苦。

    不过这一路走来,在典韦的指导下,刘琦的武艺倒是长进了不少。典韦教授的近战拳脚,已有所成,只是年纪小,力量稍显不足。刘表所传的剑法倒是舞得象模象样的!因为锻炼的原故,个头也长了不少,看上去已经像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了。

    一路上,刘琦还教典韦读书写字。典韦一开始是不情愿的,不过刘琦一番话让他乖乖顺从。

    刘琦说:“你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武艺而想去打仗吗?你不想当将军?你要想当将军,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怎么行?再说了你不研习兵书,怎么带兵打仗?不会带兵你怎么当将军?”

    一席话让典韦心服口服。典韦心思单纯,认准了读书习字可以当将军,那还是蛮用功的。虽然读书实在没什么天赋,但一路下来还是习得不少字,基本脱离文盲范筹。

    一路下来,虽然刘琦一口一个典大哥地叫着,但典韦是越发敬佩这位小公子了。吃人家的用人家的,基本也就把自己定位成刘琦的随从了。

第11章 河东有卫家,卫家有情敌() 
刘琦一路走来,路过的士族望门都会一一拜访,顶着老爹刘表的名号,各大家族之人对他也是礼遇有佳。汉时非常注重士族相交,这刘表天下名士,愿意结交的士族自然不在少数。

    到了安邑,自然是要拜访河东望族卫家的。这卫家是名门望族,至于是不是大将军卫青后人就无从考究了。这时候卫家也有名人啊,卫凯卫伯儒,年少有才名,后来在曹魏混的风声水起。当然还有因为大才女蔡琰蔡文姬而出名的短命鬼卫仲道,应该是卫凯的弟弟,没有记录叫什么名字,咱们就叫他卫宁吧!有人用过这名字了,咱也不用再去想些乱七八糟的名字了,太混乱!

    想到这卫家,刘琦自然就想到大才女蔡文姬,其实蔡文姬本名蔡琰,字昭姬,改为文姬是后来为了避讳晋文帝司马昭的事。大才女耶!嫁夫卫仲道,夫亡无子,后回母家。匈奴南侵时被掳,嫁于左贤王……想想就凄惨!蔡琰妹妹,哥来拯救你啦!

    说到蔡琰,当然先从卫仲道开始!蔡文姬208年被曹操迎回时三十一岁,也就是说她应该生于177年一178年,比刘琦小三到四岁。这时候还是五六岁的小萝莉呢!此时应该跟着蔡邕流落江南吧?蔡邕才华横溢但不善交际,在朝为官时遭小人迫害,被罢官流放江南十余年,直到董卓进京强征天下名士入朝为官时,才得以返京。所以有后来拜董卓而被王允所杀之事。算算时间,蔡琰应该是蔡邕在流放江南的时候所生。汉朝女子15岁及笄,才能嫁人,也就是说蔡文姬嫁给卫仲道应该是192一193年,也就是蔡邕身亡前后。大才女哥预定了,仲道老兄别跟哥抢了,反正你也无福消受,你拿什么给人幸福?嘿嘿!

    休息一日后,刘琦带着典韦拜访了卫家。结交了卫凯卫伯儒,也认识了卫宁卫仲道。这时侯卫凯已经二十有八,在当地以才学著称,被安邑县令看中,在县府为吏。而其幼弟卫宁年方十二,比刘琦大了三岁,也是才思敏捷之人,小小年纪才学不凡。只可惜从小体弱多病,面色苍白。

    这卫宁虽从小体弱,可志向不小,不仅儒学学得好,而且经常研习兵书,常幻想自己身强体壮,能象卫姓先祖大将军卫青一样驰骋沙场、保家卫国。这一点倒让刘琦不再小看卫宁,还与他诚心相交。两个有志向的少年自然有许多共同话题,两人常常来往。卫宁更是从家中藏书中带出两部兵书《孙子兵法》、《太公兵法》供两人共同参详,最后还借予刘琦抄录一份。

    刘琦感激卫宁,可也就只能心里感激一下,卫宁这小身板完全不能习武,刘琦又不会医术,也不知他日后是得了什么疾病还是从小就有什么慢性病,完全救不了。只能心里感慨:这本是一大才呀!可惜早早地沉沦于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了,不然三国的历史中应该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好兄弟,放心吧,你的妻子我来照顾!啊呸!什么他的妻子,明明还不是,而且有自己刻意为之,那也肯定是不了!还是说“好兄弟放心去吧,别留下惦记我媳妇儿了!”比较合适,嘿嘿!

    就这样,刘琦与心中的假想情敌成了好朋友!因为卫家家族史悠长,所以家中藏书颇丰,各行各学多有涉猎,这让刘琦在安邑一呆就是两个多月,恨不得将这些书都搬走。竹简实在麻烦,又占地方又不便携带,一部《春秋》就得用车来装,随身携带你能带几部书?没办法,想方便就得造纸。这时候蔡伦已经改进了造纸术,纸已经有了,可造价太高,还没有推广,别说用来抄书,由于稀少,连写字都是舍不得的,因为实在太珍贵。

    想到纸质书,刘琦想起前世曾看过纸的发展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纸张出现于西汉,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三国时期有东莱人左伯再加改进,到两晋时期开始推广流行的。若能造纸印书,那岂不是一大财路?我是不会,这不有左伯嘛,等咱有了地盘想尽办法挖过来岂不是大有可为?

    这两月典韦也不再叫嚷着打仗切磋的事了,因为刘琦传授了《孙子兵法》予他研习,学得慢,但其乐无穷!谁叫人家想当将军呢?

    又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来河东的正事还没办呢!虽然推算关羽还在河东解良,可不怕一万就怕怕万一,万一走了呢?那可就损失大发了!又要离开,又要伤感了,又要不舍了!

    这日在卫家读完书,刘琦向卫宁辞行。

    卫宁当然不舍:“琦弟年纪尚幼,何不在此多留些时日,你我兄弟二人共同研习,以弟上乘之资,不论学识兵法日后必将大成!以你现在年纪到哪儿都是读书学习,你我投缘,在此学习有何不可?若弟愿意,可搬至吾家,与愚兄同住!弟若钱财不够,尽管与兄开口,你在安邑的开销兄全包了!”

    卫宁以为刘琦出外游学所带财物不多,怕是身上钱财所剩不多,所以急于离开。

    “多谢兄长关心!弟要离开并不是因为钱财之事。”废话,在安邑两个多月天天跟卫宁玩在一起,除了住客栈基本都是卫宁在花钱,刘琦的钱根本就没怎么花呢。

    “那是为何?你要回家了吗?”卫宁不解。

    “兄可记得你的理想?”

    “我的理想?”卫宁更加迷惑。“提三尺长剑,引千军万马,戎守边关,为我大汉守护疆土!”

    理想……梦想……幻想……这辈子是很难实现了!这身板儿别说手握长剑了,提只鸡估计都有难度。

    “弟欲往并州!”刘琦淡淡地说。

    “并州?你想去边郡?”

    “是的,我想去雁门。“

    “可你这年龄,去了雁门能干啥?”

    “去看看再说吧!你可别小看我哦,我的武艺可是不差的哦?”刘琦笑了笑。

    “不差又怎地?关键你才九岁!”

    “去看看吧,总会有机会的!”刘琦很坚定。“我还得帮兄长实现理想呢!”

    理想还有带帮忙实现的?关键这话卫宁听了受用!

    “那……兄不再拦你,他日你若有机会上战场取一把敌酋的武器给我吧?就当兄陪你一起上阵杀敌过!”卫宁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有上阵杀敌的机会,只能将自己的理想寄于刘琦身上了。

    “好!到时我一定亲自托人送到你手上!”

    “……”

    两双稚嫩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第12章 错过关羽,捡个高顺也是极好的() 
刘琦辞别卫宁,带着典韦直奔解良,寻找关羽。

    哪知二人在解良城门外的官府的榜文中看到一缉拿告示,内容是:缉,解良人关羽,年十九,于公堂公然杀人,火烧衙署,伤狱卒,劫疑犯。其罪当诛!时间是光和三年九月。并附有画像,刘琦一看,这关羽丹凤眼、卧蚕眉,下额有少许胡须。看来这美髯公的长须是日后逃命时蓄起来的麻!

    不对,关心毛线人家的胡子,人呢?早走了!推断有误啊!我的大关羽,该去哪儿找去?这不白跑一趟嘛!

    在解良停留一日,听到一个关于关羽的故事。

    关羽出身贫寒,家中仅靠二亩枣地度日。关羽自幼天生神力,加之河东人尚武,习武成风,这关羽也从小习得一身好武艺。后来中原大隐士圭犀云游到此,见此地武风尚好,曾在此短暂开馆授徒,而关羽也在其中。

    解良有恶霸熊祥,是蒲州太守熊虎之子。这熊祥仗着家资,又与县令苗信交好,常常欺男霸女,无恶不做,为祸乡里。解良百姓无不恨之入骨!话说熊祥看上农户张继昌之女鸾姣,便与苗信勾结,安插罪名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