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不多,再分出去,自己后宫就空了。
倒是几个女儿都封了公主,没办法,女儿控。
最后一个就是关于老爹刘表的安排了。
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首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楚,第二位太上皇是汉高帝刘邦之父刘太公,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未曾为帝王,而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没办法,刘表成了第二位没当过皇帝直接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分封完毕,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前线将士亦是士气高涨,个个争先恐后,以求多立战功,封妻荫子。
……
这只不过是一个开端,远远未到结束,等战争结束、天下一统的时候,才是论功行赏、大封群臣之时?
大下未平,战戈不止!
刘琦暂时是不可能离开长安,亲临前线了。
光是每天的早朝和批阅各地飞来的奏章就够他忙的了。
皇帝是个听起来人心所向的位置,历史上有多少人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
许多人对皇帝的印象,无非就是每天开个大早会,然后再御花园修养身心,回到书房看看奏折了解一下国事民情,晚上翻个牌子到后宫宠妃那里休息,拥有生杀大权和荣华富贵,似乎很清闲。
但其实称职的皇帝都是工作繁忙的,甚至劳累过度,英年早逝,一般人真的做不到。
天天早朝是明朝才制定的制度。
汉朝刚建立时,沿袭了秦朝廷议制度,史书记载为“廷争”或者“廷辩”。汉武帝以后,则发展为中、外朝议。朝议是汉集议制度中最主要的类型,也就是群臣朝见君主时商议国家大事的例行会议。
古装剧里的定期上朝,是从西汉孝宣帝开始的,他定下了五日一听事的制度,从此朝议变得相对稳定。
但是事情很多,不论巨细,总有批不完的奏折。还不能不批!
难怪中国历上559位皇帝,能够长寿的却寥寥无几。除了庞大宫对精力的消耗外,最主要的还是国事繁重、过度疲劳所致。
权力越大,责任便越大!
刘琦不想早死,却又没有一目十行的本领,奏章上都是国家大事,马虎不得。
一连月余下来,便已觉得精疲力尽。这还是在有荀彧、田丰、步骘这种王佐大才在身边呢。
累!
唯一的快乐便是每天下午有一两个时辰的时间陪众妃一起赏赏花,吃点糕点;陪孩子们一起玩耍一阵。
初登帝位,要处理的事实在太多,要学习的地方也很多很多。哪有那惬意的日子?刘琦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夜里亥时才能休息,连造小人的精力都没有了。
skbshge
第414章 南中之乱()
南中,其实是很大一块地方。
益州南部有很大一部分地区是大山丛林。
南蛮就生活在这茫茫的丛山峻岭之中。但是,他们的存在还处于部落、山寨状态。
靠山吃山,南蛮多以山中打猎为生。人口本就不多,还分布在益南茫茫的大山之中。各部落独自存在,各自为王。
想要轻易地煽动他们一起造反,其实很不容易。
司马懿不是傻子,他不会傻到轻易地往山里钻,自己去说服蛮人造反。他绝对相信自己没那个魅力。
可是,山高皇帝远啊!
益州虽说已经划归刘琦所有,但是南蛮从来都没有真正归心过。徐庶当年大军压境,强行收复益南各郡。威名远播,各地官府纷纷献城投降。南蛮各族为避锋芒,纷纷远离城池,遁入深山。
一年前,刘琦为了与曹操、刘备开战,将徐庶大军北调西凉,南方各族又蠢蠢欲动,向富饶的城池靠近。
司马懿从交州进入牂柯郡。他没有急着西进去,而是直奔郡治寻太守朱褒而去。
朱褒,牂柯大族朱氏优秀子弟,素有异志。当年刘琦入川,朱褒审时度势,劝朱家举全族之力支持徐庶南征。因平叛有功被举为牂柯长史,任上颇有作为,后原牂柯太守北调,保其为守。
这个人物不简单,徐庶哪里知道他大军一到便不见踪迹的南蛮叛军其实是朱褒暗地里通风报信给劝进山的?
别以为南蛮能人异士多,南蛮便有多强的战斗力。出了那片山林,尚处于刀耕火种、捕猎为生的南蛮军队,根本不敢与朝庭军队为敌。
朱褒这么做,确实让徐庶大军南下时很快便取得了收复城池、稳定民心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却也让南蛮保存了实力。而他自己则两头讨好,两边得利。
这让他在牂柯的政治生涯一帆风顺。
但是人性是贪婪的!有利益便有欲望!
一郡之守不是他的目标,即然做官,谁不想越做越大?
然而诸葛亮并没有那么快提拔大,举荐他。
其实他本来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画蛇添足地在每一次月报时都给诸葛亮送上礼物。
如果诸葛亮是一个贪官,他肯定已然被上调。如果诸葛亮两袖清风,那他便想别的办法。可惜的是,几年下来,他送的礼诸葛亮也没见退,却也不见诸葛亮对他有什么表示。他完全搞不懂诸葛亮的意图。
朱褒已然算得上是一个投机高手了。可惜,他的上司诸葛亮对人性的把握远胜于他。
纵然朱褒年年政绩评比都在各郡前列,却并不见诸葛亮对他有多大的看重与提携。
诸葛亮知道朱褒有问题,但却没有证据。他送来的东西没退,只不过是为了稳住他罢了。没有合适的人选之前,他不会轻易更换郡守人选。毕竟朱褒在牂柯深得民心,工作干的还不错。诸葛亮只要时不时地送去一些鼓励便能继续吊着他为国效命。
就算是这样,朱褒也没有想过要造反,他只过再动其他心思以求高而已。他才三十出头,机会还多着呢。
人,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变。而是利益的诱惑不够罢了!
如果说诸葛亮的手段是抑制人膨胀的欲望,那么,司马懿就是无限放大人的欲望,从而加以利用。
司马懿人还未踏入益州,便已派人打探消息,摸清了益南各郡的情况。
所以他一到牂柯,便直接寻到了朱褒府上。
高官,厚禄,封侯,赐爵,金钱,权利,女人……
总有一款适合你!只要你有欲望。
一个偏远山郡的太守哪里比得过对皇城的向往?贵为一路诸侯的马腾都能被曹操一纸诏书诓到许昌,何况他区区朱褒?
比心机,怎能玩过司马懿?
朱褒反了!
他不但反了,还配合司马懿策反了许多人。
越嶲郡守高定,益州郡南蛮首领孟获更是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牂柯郡、越嶲郡、益州郡、建宁郡四郡同时举兵造反。
南中大乱。
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一面向长安汇报,一面紧急召集人手,调兵遣将,准备南征。
益州其实还有许多将领:严颜、李严、吴懿、泠苞……
但诸葛亮更喜欢用年轻将领,也许是正史中诸葛亮对年轻一代的培养不够导致蜀汉政权后期人才凋零,青黄不接。但因刘琦而改变了宿命的他反而更注重对年轻人的使用。
也许是因为他自己本就很年轻。
费祎作为他的副手,被他留在了成都,替他坐镇。颜严留守!
诸葛亮亲自统兵,点兵五万南下。关平、李严为帐前大将,沙摩柯、杨朋及五溪飞虎营为先锋。泠苞、张殷等将相随,调李恢随军打理大军补给。
这个张殷,便是诸葛亮到益州后继关平后提拔的又一个年轻将领。
他是蜀中名将张任的儿子,武艺超群,又熟读经纶。
当年刘璋投降,张任留下家小在成都,只身以家将的身份随刘璋去了长安。
刘琦怎会放着这么一个人才不用,任其为一家将?
等刘璋慢慢熟悉了长安的生活,接受了刘琦的冶世理验后,便再次到刘璋府上请张任为将。
时间长了,张任当年的忠心在刘璋的引导下变成了对大汉的忠心。
想开了,便坦然了。
大战一开,便被刘琦调到并州高顺手下为将去了。
也许是刘琦的入川并不象历史中张任与刘备结下难解的仇恨,所以张任的一家结局完全不同于历史。
所以,他留在成都的优秀的儿子便渐渐脱颖而出,并受到诸葛亮的重用。
当然,这跟诸葛亮自己本身的年轻也有不少关系。
他知道刘琦把他留在成都并委以重任是为了锻炼他,一开始师兄徐庶的大军在益州,他做任何事都有底气,也敢凭着年轻人的闯劲放手施为。
但是益州这么多年远离中原战场,发展得还是相对比较繁华的。搬迁、兴起了许多大家士族。他要在益州推行新政,不懂平衡的话便会困难重重。
他要组建一套完全忠诚于刘琦的班底,黄权、董和这些老油条他不敢留在自己身边,只能放到各郡去主持大局。而他则大胆起用费祎等年轻的益州才俊。
skbshge
第415章 宿敌(一)()
诸葛亮统兵南下。
南中叛军一片哗然!
造反一时闹得欢,可真面对朝庭大军征讨时,一个个的心里没底了。
诸葛亮兵分三路南下。西路军:领兵在两万;主要将领:主帅诸葛亮、参军杨仪、大将关平、张殷、龚禄。战役目标:消灭越嶲郡高定的主力,随后进击益州郡,消灭雍闓、孟获军。
中路军:主将沙摩柯、副将杨朋,领五千五溪飞虎营,其主要任务是从驻地平夷县(今贵州毕节)沿小路迂回益州郡(今云南东部),占领孟获的根据地,切断孟获援高定军的退路。由于需要翻山越岭迂回,整个刘琦手下众军也只有飞虎营和黑山营能胜任。而黑山营却早已被徐庶带走。
东路军:主将李严、参军李恢弱,敌人并不强,所以领兵也不多,10000人左右。其战役目标为直取最东面的牂柯郡(今贵州黄平西南)、消灭朱褒的叛军。因为牂柯郡距离益州郡也很远,要等李严从牂柯来会合,时间上是不够的。诸葛亮下达的任务是,消灭了朱褒后,李严留在当地进行抚恤等工作了。
高定更强?是也不是!
说起来,虽然取着汉人的名字,实际上高定本就是一个蛮人。他为什么能坐到越嶲太守的高位呢?
说起来高定也是个聪明人。当年徐庶大军南下,原越嶲太守焦璜不满刘琦鸠占雀巢,举兵相抗。高定本为越嶲少数民族首领,被刘焉之前的益州刺史举为越嶲夷王。
但他不象焦璜那样为刘焉父子死忠。看到徐庶军团来势汹汹,他便看出仅靠焦璜那点郡兵不可能挡得住。就算加上他的夷兵也不可能赢。
于是,高定便趁焦璜征他入城抗击徐庶的时候突然发难,刺璜于宴上。然后大开城门引徐庶大军入城。
为了表其功和维护夷人居多的越嶲郡太平,徐庶特书信与诸葛亮商议表高定为越嶲郡太守,以夷治夷。
为此,沙摩柯还与徐庶、诸葛亮二人闹了很长时间别扭。
为啥?
那特么是他弑母份父的仇人。
还是诸葛亮的一句话为他宽心,他才留在益州的。不然早跑去找刘琦了。
诸葛亮说:“夫反者,其志不坚,迟早复反!君耐心等候,必有手刃敌酋之时。”
这一次听说高定反了,沙摩柯甭提有多高兴了,终于有机会为父母报仇了!
终于等到这一天!
其实,诸葛亮没想到司马懿会到南中。
他的排兵布阵其实是有许多徐庶离开益州时留给他的信息。
带的将不多,兵也不强。除了沙摩柯和杨朋的五溪飞虎营算得上久经沙场的精英外,其他三万兵马都是益州各郡守城的郡兵和部分新征的士兵。
因为敌人并不强大,诸葛亮本着练兵和锻炼新人的心态而来。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那么弱的郡兵和蛮兵,利用地型,设障、断路、埋伏……各种计略层出不穷,一路阻挡着益州正规军,久久不得兵临城下。
此时的司马懿并未生出谋曹之心,说他一心为曹却也不见得是真。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让他和他的家族,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
或者说,他就是士族的典型代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士族利益出发的。
他不可能选择刘琦,因为刘琦是传统士族的天敌。
“得民心者得天下!”
道理谁都懂!理解却各不相同。
在刘琦眼里,“民”便是天下百姓,不分高低贵贱。而在某些人眼里,只有高高在上的士族才能代表民心、民意。
就如刘备,他自己穷苦出生,却一心维护着士族的利益。这也是他能够崛起于青州,立足徐州,而站稳江东的根本。他,全靠士族支持。
就算曹操也摆不脱士族的牵制。就算他明明知道士族才是这世上最大的毒瘤,那他也没办法将其摆脱。不但不能,反而要好生供养,争取他们的支持。
河内近并州,刘琦在并州一路走来,司马家可谓心知肚明。作为河内士族的典型代表,他们一直都看不惯,甚至是看不起刘琦的所做所为。所以,他们不可能会选择支持刘琦。
他们甚至看不起泥腿子出身的刘备,虽然在尊士族上刘备做得更好。出身,限制了他的高度!
司马懿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更好地存活下去,他选择了曹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相对于刘琦与刘备,司马家更看好魄力与出身都不俗的曹操。
这么些年来,司马懿从来被曹操摆上台面,他却在背地里为曹氏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一次,关系到曹操势力的生死存亡,司马懿也不再将自己隐匿在暗处。
这一战,胜,他生;败,曹操也就快亡了!他进退皆无意义。
所以,对抗诸葛亮的南征部队,他施出了浑身解数。
硬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