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争夺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争夺录-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信通是古代名将之后,算是一个士族。其五代祖名刘晔,为固始令。因“民爱其仁”,被当地百姓挽留,最终定居于固始。

    刘信通的父亲刘恁,终身务农。刘信通的哥哥刘潮,在光州固始县中担任县吏。大雍末年强盗群起,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王绪听说刘潮兄弟勇猛有才,便召到军中,让王潮担任军校。

    王绪为人多疑,凡有才能的部将,都找借口杀掉,刘潮十分害怕。便游说前锋诸将,挑选数十名壮士,埋伏竹林里,将王绪擒获并囚禁军中,不久王绪自杀。王绪死后,前锋诸将拥戴刘潮为首领。

    随后不久福建观察使陈石任命刘潮为泉州刺史。三年后,陈岩病危,作书予刘潮,希望他来福州授以军政。刘潮未至,陈石即病逝。

    陈石的妻舅福州护军使范延晖,自称留后。范延晖性格骄侈,失去人心,陈石的旧将多与刘潮友善,声称范晖可取。刘潮便派从弟刘彦复为都统、三弟刘信通为都监,攻打福州。范延晖向威胜节度使董德昌求援。董德昌派温、台、婺州之兵五千人救援。

    这时候刘信通等人要求班师,被刘潮拒绝;又请求刘潮亲自前来督战,刘潮来了,于是刘信通等人并立攻城,最终攻克福州。范延晖弃城逃跑,被部将杀死。

    汀州刺史钟慕举州来降,福建各地势力纷纷归附。由此王潮全部占有闽、岭五州的地盘。虞晔任命刘潮为福建观察使,刘信通为副观察使。

    刘信通外表雄伟健壮,隆额方口,常骑白马,军中称他为“白马三郎”。刘信通担任观察副使时,犯了过错,刘潮仍然加以鞭打,刘信通没有怨怒之色。

    后来刘潮病重,他舍弃自己的儿子刘延兴、刘延虹、刘延丰、刘延休,而委任刘信通掌管军政事务。

    刘潮去世后,刘信通将职权让给二哥刘审邦。刘审邦认为刘信通有功,推辞而不接受。刘信通于是嗣位,自称福建留后,上表告知朝廷。被大雍册封为威武军节度留后、检校太保、刑部尚书。冬十月,又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省右仆射、威武军节度使。第二年春二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又改授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特进、检校司徒。

    之后虞晔授赐刘信通武库戟十二枝,立于私邸大门之前。后来虞晔派遣右拾遗翁承赞前往福州,加刘信通为检校太保,封建安郡郡王,食邑四千户,实封一百户。

    朱万荣建立魏国以后,于开平三年封刘信通为闽王,加中书令,升福州为大都督府。虞昌勖灭魏国后,加刘信通为检校太师守中书令。

    刘信通不仅搞好与中原的关系,开平三年时,吴国遣使张知远来聘,因其举止倨慢而被刘信通斩首。因此闽国与杨吴关系不佳,但在位期间两国并未发生军事冲突。刘信通于贞明二年将女儿嫁给越国王明汉宏之子明传珦。翌年,刘信通命次子刘延钧娶南许皇帝吕岩之女。

    经过刘信通的努力,在战乱的时期,福建相对来说比较安定,逃难的中原人相继迁入福建。刘信通为人俭约,好礼下士,虽据有一方,但是府舍卑陋,都没有什么豪华装饰,而且他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安宁。正因为如此,招揽了不少中原名士前来投奔,他也注重教育,建立学校,以教闽中之优秀的人。

    刘信通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招揽海外商贾,佛齐等国相继前来朝贡。另一方面,他奉中原王朝的正朔,并向中原朝贡。当时吴国控制了江淮一带,陆路朝贡路线被阻断,刘信通每年都遣使自登、莱入贡于中原。雍国攻灭魏国后,刘信通又继续向雍国朝贡。

    刘信通起自田间,即使后来富贵了,也常常以节省勤俭为原则,选拔任用优良的官吏,管辖他的境内,他们廉洁奉公,让百姓平安欢乐,政治也比较清明,可以说刘信通境内是难得的乐土,没有战争的威胁。

    此外,刘信通也著手扩建福州城。他筑福州外罗城四十里。两年后,又筑南北夹城,称为“南北月城”,与大城合起来共计方圆二十六里四千八百丈。他也是一位佛教的虔诚供养者,在位期间曾向开元寺进献菩萨之像,并举行道场。

    就这样,闽地在刘信通的治理下,可谓太平无事。同光三年刘信通去世,以儿子刘延翰为接班人。

    而在泰卢国,泰卢王王芳远也撒手人寰。在大乾元贞十四年年初,王芳远的妻子安平公主病逝。

    人往往对拥有的漠不关心,对失去的却倍加留恋。安平公主去世之后,王芳远突然失去了温情默默的妻子,失去了知己,也失去了精神支柱。

    居然就在安平公主去世之后的两个月,王芳远得了重病。他感动自己可能也来日无多,赶快派人去大乾大突勒国接来王陶。

    终于在王芳远去世之前,王陶回到了泰卢国。只是这时候的王陶已经不是去大乾时候的样子,完全是突勒人的打扮。就算郝连峻也会穿着中原服饰。但是王陶喜欢游猎,因此穿的自然是更适合打猎的服装。

    王芳远把王陶叫到病床边,交代了后事,并且安排白玄庆为托孤大臣。把泰卢国幼主托付给白玄庆,希望他能辅佐幼主,完成他未尽的志愿,早日完成三国的统一。

    可是王陶对王芳远的嘱咐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虽然嘴上答应下来,实际上却什么也不去做,只想自己当国王之后,能有什么可玩的。

    大乾元贞十四年十二月,王芳远安排完一切之后走了。留下一片江山给了王陶,但是此时的泰卢国危机四伏。而王陶即位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后宫把他父亲留下的美女,只要他看上的,挨个享用了一边,完全不理朝政,泰卢国的未来因为王陶,充满灰暗。

    (本章完)

第142章() 
    时间到了同光四年春季正月,魏王虞继岌派遣李彦带领人马把王宗衍及其家族、百官数千人送到洛阳。

    此时的河中节度使、尚书令虞继麟(朱谦)依仗自己和虞昌勖是老朋友,而且有战功,虞昌勖给他的待遇也很丰厚,但苦于那些伶人宦官经常向他求乞而且贪得无厌,于是就拒绝不给。

    大军征讨蜀国时,虞继麟检阅部队,派他的儿子虞令德率领部队跟随着他们。伶官和宦官们诬陷他说:“虞继麟听说大军将要出发,他认为是来讨伐自己,所以他感到惊巩害怕,并检阅他的部队准备自卫。”

    随后他们又说:“郭韬之所以敢在蜀中直傲不屈于人,是他和河中有阴谋,内外相应的缘故。”

    虞继麟听到这些话后感到害怕,打算亲自到朝廷里讲个明白,他的亲信们阻止了他。

    虞继麟说“郭韬功劳比我高。现在的势态很危急,我得去见皇上,当面说清我对他的忠诚,这样,那些说别人坏话的人就会受到惩罚。”于是虞继麟到了朝廷。

    魏王虞继岌将从cd出发,命令任焕暂管留下的事情,等待王元仁的到来。各路军队已部署好,就在这一天里,马颜来到cd,把皇后的告谕拿给李继岌看。

    虞继岌说:“大军将要出发,郭韬也没有什么迹象,怎么可以做这种对不起人的事呢?你们不能再说这种话了。况且皇上也没有命令,仅凭皇后的告谕就把招讨使杀死,这样做可以吗?”

    李袭等哭着说:“既然有了这种迹象,万一郭韬听说以后,中途发生了变化,那就更不可以挽救了。”

    于是李袭等一起花言巧语地向虞继岌陈说利害,李继岌不得已只好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初七早上,李袭以虞继岌的命令召见郭韬议事,虞继岌上楼躲避。郭韬刚要上台级,跟随虞继岌的人就用铜锤击碎了他的头,并杀死了他的儿子郭诲、郭信。外面的人还不知道这件事。

    都统推官滏阳李松对虞继岌说:“现在部队将要出发在三千里之外,一开始就没有皇上的命令而擅自杀死大将,大王怎么可以做出这种危险的事情!难道不能忍一忍到洛阳再说吗?”

    虞继岌说:“你说得很对,但后悔也来不及了。”于是李松召集了好几个书吏来,登上楼,然后把梯子撤去,假造一个皇帝的命令,又用蜡摹刻了个印盖上,才对外宣谕,这样军中才稍稍安定下来。而郭韬的左右亲信们都逃跑躲藏起来,只有掌书记滏阳人张厉到魏王府痛哭了很长时间。虞继岌任命任焕代替郭崇韬总管军政。

    魏王通知李安先行献上蜀国的乐工二百余人,其中有个叫严日的,王宗衍用他为蓬州刺史。虞昌勖问他说:“你是怎么才当上刺史的?”严日回答说:“我用唱歌。”虞昌勖让他唱歌,果然他唱得很好,就答应恢复他过去的职务。

    正月十一日,王元仁到达cd。当时刚刚杀死郭韬,人心还没有安定下来,王元仁安抚官民,慰劳赏赐将士,无论他们愿意留下还是离开这里,都顺从其意愿。

    马颜回到洛阳,虞昌勖下诏公布郭韬的罪行,并杀他在洛阳的儿子郭说、郭让、郭议,朝廷内外惊骇惋惜,议论纷纷,虞昌勖派宦官们偷偷地去察看情况。

    保大节度使是郭崇韬的女婿。宦官们想全部清除郭韬的同党,说:“保大节度使对着诸位将领捋衣出臂,痛哭流涕,为郭韬申冤,他的言辞对朝廷很不满。”

    二十三日,虞昌勖把保大节度使拘禁在他的住宅里,不久就把他杀掉了。

    此时伶官景井说:“河中有人来告说,虞继麟和郭韬阴谋反叛。郭韬死了之后,又和保大节度使联合谋划。”

    同时宦官们一起劝说虞昌勖尽快把他们清除掉,于是后唐帝调虞继麟任义成节度使,当天夜里,又派遣蕃汉马步使朱殷用兵包围了虞继麟的住宅,逼迫虞继麟走出徽安门外面,把他杀掉,恢复他原来的姓名朱谦。

    朱谦有两个儿子,朱令为武信节度使。朱锡为忠武节度使。后唐帝下诏让魏王虞继岌在遂州杀掉朱令,让郑州刺史王同在许州杀掉朱锡,让河阳节度使虞绍奇在河中把他的家人杀掉。

    虞绍奇来到朱谦的家,朱谦的妻子张氏带领二百余口家人来见虞绍奇,她说:“朱氏宗族该死,但希望不要错误地把平民也杀掉。”

    于是把她家的一百多名奴仆分出来,另外一百多口族人就走上了刑场。张氏又拿出虞昌勖颁赐给朱谦的世代可享受特殊待遇的铁契来给虞绍奇看,并对虞绍奇说:“这是皇上去年赏赐的,我是个妇道人家,不认识字,不知道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虞绍奇为之感到惭愧。朱谦的旧将等七人,当时都是刺史一级的官,也都作为同族而被杀掉。

    如此,两个有功之臣就被别人的流言蜚语和故意陷害而落得死于非命的下场。这是一种悲哀。虞昌勖得了天下,但是却不能好好治理,宠幸伶官与宦官。他们是皇帝身边的近人,能方便和皇帝说上话,但是虞昌勖却不知道偏听则暗的道理,对他们的和深信不疑。朱宏贞宠幸小人导致亡国,现在有人觉得虞昌勖可能还不如朱宏贞。

    当时洛阳中各军饥饿困迫,编造了些谣言,伶官们收集起来告诉虞昌勖,所以朱谦、郭韬都因此遭祸。

    成德节度使兼中书令虞嗣源也属于被谣言中伤的一类人物,虞昌勖派遣朱殷去侦察他。朱殷私下对虞嗣源说:“你的功业,威振皇帝,应该自己安排一个归宿,离开是非之地。”

    虞嗣源说:“我的良心没有对不起天地的,不管是祸是福,都没有什么可躲避的,全靠命运的安排了。”当时是伶人宦官掌权,有功劳的故旧都不能自保,虞嗣源已有多次处于危险地位,全靠宣徽使李宏及其左右的保护营救才得以保全。

    魏王虞继岌留下马步都指挥使陈留人李罕、马军都指挥使东光人潘嗣、左厢都指挥使赵隐、右厢都指挥使浚仪人张業、牙内指挥使文水人武漳、骁锐指挥使平恩人李厚戍守在cd。

    二十八日,李继岌从cd出发,命令虞绍琛率领一万两千人为他的后援部队,在路上行进或休息时,经常和中军相距三十里远。

    (本章完)

第143章() 
    虞昌勖杀了郭韬,但是当时天下的人还不知道郭韬的罪行,民间传讹说:“郭韬杀死了虞继岌,在蜀自己称了王,所以才把他的全家杀掉。”

    朱谦的儿子朱徽当时是澶州刺史,虞昌勖秘密命令邺都监军史琼去杀死了他。看守城门的人对邺都留守王言说:“史琼半夜骑着马出了城,没有说他向哪里去。”

    此时又有人传讹说:“皇后把虞继岌的死归咎于皇帝,已经把皇帝杀死了,所以火急召见史琼去商量事情。”人们对此感到更加惊骇。

    当时魏博指挥使杨安仁正带兵从北边撤防回来,接到了虞昌勖让他驻守贝州的命令。他的部下皇甫军和他的朋友在夜里赌博没能赢,因为当时人心不安,他自感怀才不遇,于是想要乘机作乱。

    他威胁杨安仁说:“主上所以能够占有天下,全靠我们魏博军的力量。魏博军将士不曾脱去铠甲、战马不曾解下马鞍已经有十多年了,现在天下已经平定,天子不但不想我们过去的功劳,反而更加猜忌我们。我们刚刚在边远的地方戍守了一年多,好不容易朝廷下令把我们换回来,离家已经很近了,却不让和家人相见。现在听说皇后已经杀了皇帝,京师大乱,将士们希望和你一起回去,并且请求你上表朝廷。如果天子有福没死,兴兵讨伐我们,凭我们魏博的兵力足以抵御他们,怎么能知道这不是重新获得富贵的机会呢?”

    杨安仁不从,于是皇甫军杀了杨安仁。皇甫军又威胁一个小校官,这个小校官也不从,皇甫晖又把小校官杀死。效节指挥使赵礼听说已叛乱,衣带还没来得及系就翻墙逃跑,皇甫军追上他,拉住他的脚把他从墙上拖下来,把杀死的两个人头给他看,赵在礼害怕就顺从了他。

    于是魏博叛乱的军队就奉赵礼为统帅,焚烧抢掠了贝州。第二天早晨,皇甫军等保护着赵在礼向南直奔临清、永济、馆陶,他们所经过的地方都被抢劫一空。

    随后这一天晚上,有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