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争夺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争夺录-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人什么不能背叛吗?

    于是甄福信开始觉得什么人都不可信,这一下百罗国的大臣就惨了,但凡犯了小过错,又或者有什么哪里让甄福信不舒服了,轻则是被他臭骂一通,重则是人头落地,这一下可就人人自危了。

    百罗国群臣之中许多都是有背景有实力的,地方豪族握有私人武装,就算甄福信杀了几个,但是余下的人也是有私人武装的。因此甄福信如此行事恐怕也就是给自己埋下祸根了。

    不过一时半会儿甄福信还不会有性命之忧。在百罗国北边,泰安国也是不太平。王芳远打败王芳尧,把一帮子追随王芳尧的人罢了职务,随后又让王芳郁追查到底有多少官员与王芳尧有瓜葛。

    但是这一来,拔出萝卜带出泥,王芳郁负责追查王芳尧在国中到底有多少亲信,这一查下来,佥议府,六曹,地方各州郡县官员大约有六成与王芳尧有或多或少的关联,这时候王芳远也像甄福信一样杀伐果断,一声令下统统免职。这一下子泰安国许多地方陷入瘫痪,王芳远只能再一次破例提拔一大批人,不少人中了科举直接就做了一个不小的官员,有一些人可以说是火箭一般提拔。

    这样的情况之下问题也就暴露了,首先就是有些人能力不足,还有一些人虽然与王芳尧没有什么瓜葛,但是不见得就多么拥护王芳远,反而他们可能拥护的是钱财又或者是美女。

    王芳远提拔了一批人,其中有不少人没有经过什么像样的考察就被升职,一下子许多人品不佳的人就进入中上层,一下子握有了更多的权力,很快他们就纸醉金迷,美酒佳人,他们在这里面迅速堕落。

    王芳远痛恨豪强,但是也痛恨这些纸醉金迷的人他也同样不喜欢,因此他又不得不把这帮子人也统统裁撤,通过这些日子,王芳远终于懂得了他父亲告诉他的,豪强是泰安国的基石,轻易动不得。王芳远动了他们,导致官场现在居然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各级官吏都是豪强子弟担任,他们哪一个都能找出与王芳尧的关系,这豪强之间复杂的婚姻关系网,谁和谁都可能沾亲带故。

    王芳远又抽调了地方上不少官员入京确保泰安国朝廷可以运作,这样地方上就更加是无人可用了。这个时候王芳郁给王芳远推荐了一个人,此人名叫崔弼,也是出身豪强,但是因为和王芳郁交好,因而没有被免职,而且他在吏曹任职多年,又因为豪强子弟的出身,他人脉也不少。

    王芳远于是任命崔弼为吏曹参判,由他负责地方官员的选拔。很快他就拿来了一份名单,里面有的是地方豪强的子弟,有的则是出身于寒族或者是平民之家。不过崔弼都是认为他们有能力,因而推荐。这其中有一些人还是因为与王芳尧有关系而被撤职的。

    崔弼虽然是被王芳远提拔上来的,但是因为推荐与王芳尧有关系的人与王芳远发生争执。王芳远为此想要罢了他,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王芳尧是王芳尧,其他人是其他人,不能因为他们与王芳尧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就将他们免职,这其中有许多人是有能力的,而且他们也没有站在王芳尧的一边。

    其实说起来王芳郁也是王芳尧的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也是有关系的。不能因为有关系就一刀切,这是崔弼的观点。他与王芳远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激辩,而且话赶话,越说越激烈,从争辩到了争吵。最后王芳远一气之下把崔弼下狱论罪。

    王芳远怒气冲冲地回到了后宫,安平公主看到王芳远如此生气,赶忙问发生了什么。王芳远告诉她之后,安平公主命侍女服侍王芳远,而自己则是回到了后宫穿上了最正式的王后的大礼服出来,要向王芳远道贺。

    王芳远看到这一幕很奇怪,而安平公主告诉他,自己为他有像崔弼这样一个直言敢谏的大臣而庆幸。并且也劝王芳远为君要仁慈,毕竟这许多人虽然与王芳尧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但是毕竟他们并没有参与王芳尧的阴谋,也没有与他一起谋反,不能因为一点关系而罢人家的官,如此岂不是让人家寒心。

    王芳远也不是一个糊涂的只知道泄私愤的人,在安平公主的劝说之下,他握紧的拳头一点点松开了,他命人放了崔弼,也同意了崔弼推荐的人选。这样一来才算解决了泰安国因为王芳尧的倒台而造成的混乱局面。

    崔弼也因为这个功劳,在此后不久就被提拔为佥议府赞成事,做了宰相。从吏曹参判而一下子当宰相。不过虽然官位提高了但是崔弼脾气是不会改的,依然的我行我素,经常与王芳远发生争吵。

    崔弼认为首都应该迁回开京,毕竟铁原无论怎么看都不如开京合适,随着各级机构恢复运作,铁原房屋紧张的情况就越发明显。而且如今泰安国也不算富裕,要让铁原为都城最起码要扩建城墙修建宫殿与百官的衙署。可是现在国库钱没有这么多,百官办事却需要衙署,而且泰安国国王也不能一直住在一座简陋的行宫之中。但是这一点王芳远坚决不从,他宁愿房子小也不愿意回去至于百官衙署,铁原不足以提供,王芳远还是下令扩建城池,先建衙署,后建城墙,至于王宫,他倒是不急。

    (本章完)

第30章() 
君主虽然需要杀伐果断,但是也要注意实行仁政。因为一味的杀伐只能造成恐惧,人心虽然可以得到震慑,但是绝不会归顺,只有用怀柔之策才可以收拾人心。

    天下是马背上得来的,但是绝不会是马背上可以治理的,宰相需用读书人。不过这些道理用于中原可以,用于大乾其实就有问题。突勒人就是马上得天下同时马上治理天下,因为突勒也好,其下属的北胡诸部落,鞑古诸部落等都是马背民族,他们生活在马背上,自然是马上治理的。

    而肃直各部则是渔猎民族,但是比起中原还是比较原始的,而且个个是骁勇善战。当年海东国雄据辽东,北胡也对他无可奈何,大雍与海东多次发生过战斗,想要收复辽东,但是也奈何不得海东国。

    后来海东国因为内部王室之间相互倾轧,导致内乱丛生,连续几任海东王都是因为内部的倾轧而被杀,最终让郝连旻有机可乘,十万铁骑就灭了海东,控制了辽东,从此突勒雄据北方。

    但是因为海东国很早就已经引入中原的文化与制度,这些东西也随着突勒灭了海东国而进入突勒,本来郝连旻就在中原呆过许久,再加上一帮海东人的助力,突勒逐渐也开始学习中原的文化。原本郝连旻是一个可汗,如今公开使用帝号,建立中原礼制,这其中就有许多海东人的助力以及因为中原文化的传入。

    按照原来突勒的规定,突勒的领袖是三年一改选的,由突勒各部贵族共商国是的传统,不过后来郝连氏部落强大,可汗之位逐渐由郝连氏担任,但是还是三年一改选,这个传统一直到郝连旻的爷爷改变,不过三年一改选的形式保留下来,郝连旻是最终以称帝打破这个传统,因为自古以来他们就没听说过皇帝有选出来的。

    但是各部共商国是的原则仍然有保留,最大的保留就是接班人的选择,毕竟大乾皇帝也是突勒可汗,虽然现在明确下一任突勒可汗一定是由郝连旻子孙担任,但是谁来担任还是需要由各部推举。郝连旻几次想过立太子的形式,但是各部极力反对,这是要夺去他们最后一点能与大汗抗衡的权力。

    各部贵族势力虽然遭到很大的削弱,但是这个共商国是的传统还在,大汗推举制度还在,立皇太子本身与他是相违背的。而且如果强行立皇太子,可能会得不到各部的支持而造成汗国瓦解。毕竟草原各部是大乾建国基础,这个传统一时之间无法改变。

    立接班人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且如果选错了人,可能就要造成政权崩溃以及国家灭亡。二世而亡,三世而亡的政权屡见不鲜,多少个就是因为接班人没选好而导致政权灭亡的。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如果不能好好加以培养,那么国家未来恐怕就是愁云惨淡。

    郝连旻为了培养自己的儿子,也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从记事开始就已经接受骑射的训练,并且从小就生长在军旅之中,学习兵法韬略。虞皇后还亲自教导他们学习四书五经,并且诸子百家都有教导他们,并不仅仅是儒家经典。

    郝连熙与郝连峻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因而他们在文和武方面都得到培养,后来郝连旻出征在外,郝连熙多次为领军先锋,随着父亲冲锋陷阵,不因为他是可汗之子而有什么娇贵的地方,郝连峻长大以后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中原的皇子可就娇生惯养了,虽然他们也是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这些皇子从小生长在皇宫之中,又不体察民间疾苦,而且说来后几任大雍皇帝本身也不是什么明君,这些皇子就成了一个又一个纨绔子弟,最终被朱万荣篡了江山。这个教训就在眼前,郝连旻怎么能不吸取呢。

    大雍的灭亡所呈现的教训是所有人都要吸取的,大雍为什么会灭亡。曾经一度辉煌的大雍为何有如此的结局。所有的天下诸侯都在反思。因为他们有的已经是一国的皇帝了,有的称王了,他们想让他们的政权长治久安,因此就必须思考大雍何以灭亡。

    亲手给大雍送终的朱万荣尤其在反思。他坐上了皇帝的宝座,面对着群狼环伺的局面,看着支离破碎的江山。那当皇帝而来的喜悦很快就烟消云散。毕竟这天下有太多的问题需要他解决,远非是他建国称帝所能解决的。他的大魏要想不灭亡,一统天下是必须的,但是现在连虞克宁他都搞不定。眼看着潞州已经打了一年了,但是潞州就是没有攻破,这让他觉得烦闷至极。

    虞克宁手下的军队是他亲手带出来的,尤其是他的骑兵,那都是沙月部落的勇士,组成万人左右的骑兵。虞克宁征战天下靠的就是这一支沙月骑兵。当年大雍也曾经有几十万匹马,但是随着大雍中后期的战乱,现在各地诸侯能有万人的骑兵已经成了奢望,但是虞克宁无疑是里面的大户。

    虞克宁占据河东,不仅控制了难得的牧场,这里曾经是大雍养马的牧马监所在,同时河东节度使还负责管辖土柴等游牧于代州与云州之间的诸部落,虽然现在白义宗是大同军节度使,但是虞克宁也担任着大同,振武等地的藩汉马步军总管,因此白义宗说起来是虞克宁的下属。

    虽然如今丰州,胜州已经是大乾的地盘,但是云州和代州自己不少游牧的部落还是归属于虞克宁的领导,他们每年仍然要给虞克宁贡马,这样虞克宁的战马有了一个稳定的来源。如今能维持这个稳定来源的除了大乾,就是党弗人,虞克宁,甘凉北胡,以及青唐象旄。而朱万荣以及其余诸侯只能是奢望。

    朱万荣征战天下,每每吃虞克宁的亏,不就是他缺一支能征惯战的骑兵,每当决战之时,两军对阵。虞克宁的骑兵一冲击或者两翼迂回包抄,都让朱万荣头疼不止。

    (本章完)

第31章() 
就在泰安国刚刚恢复稳定,一切工作重新恢复井然有序之时,新年到来了。

    大乾天册五年的新年,按理说大乾的各番邦要派使节去给大乾祝贺新年,但是这一次很特别,泰安国国王王芳远亲自前往大乾祝贺新年,并且进贡。

    新年是百姓要庆祝的日子,原本草原之上并没有完整历法,是后来北胡逐渐学习中原的历法,而大乾现在采取的正是大雍的历法,因此才有了过新年。按照礼制,新年要举行大朝会,自然这一次大朝会要在大乾的都城永兴府。

    大朝会是一年开始,礼仪十分隆重,文武百官并各国使节要一起入宫给皇帝恭贺新年。只见大乾文武百官分成两部分,大臣之中的突勒人,北胡人等从一边进入;汉人,海东人等从另外一边进入,而各国使节是与汉人,海东人走在一起的。因为突勒人有东向拜日的传统,因此皇宫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东,这一点与中原不同。

    随后两股人在大殿合流,对皇帝拜舞五次,然后就是大乾的亲王也就是各皇子引亲王东阶上殿,行拜舞之礼,随后从东阶下殿,再拜舞五次。随后宣徽使在殿上鞠躬,奏说“臣宣答”,称说“有敕”,班首以下听制完毕之后,再拜和鞠躬。

    只见诏书说:“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随后舍人赞谢宣谕,再行拜舞五次。随后将大殿内的众臣分班引出,引他们到西阶上殿,奏表各地的朝贺进贡之物,并且问皇帝起居,随后朝贺皇帝,拜舞十二次。

    这个仪式结束后,再将引突勒人、北胡人、汉人、海东人臣僚并诸国使再次分两边进入,殿内会和,行拜舞。给皇帝进酒,让诸皇子亲王再从东阶上殿,给皇帝敬酒,退,复褥位,置台,出笏,少前俯跪,自通全衔臣某等谨进千万岁寿酒。随后与和殿下臣僚一起再拜,鞠躬。

    随后宣徽使殿上鞠躬,再一次奏说“臣宣答”,称说“有敕”,亲王以下再拜如刚才一样拜两次。敕书上说:“饮公等寿酒,与公等内外同庆。”随后的仪式就像上一次宣读万敕书一样。

    随后亲王拿着笏和执台,殿下臣僚分班站立。皇帝饮他们敬的酒,教坊奏乐,殿上下臣僚再拜,称“万岁”。

    随后奏乐停止,教坊再拜。皇帝喝完酒之后,诸皇子从东阶下殿,鞠躬,再拜。各大臣也分班出殿。

    随后皇帝起身去皇太后的宫殿,臣僚并诸国使都跟从。皇太后升殿,皇帝在东侧坐着。随后诸臣僚以及使节像朝拜皇帝一样分两股进入,在大殿会和朝贺皇太后,进酒,就和朝拜皇帝一样。

    随后也是出殿,让教坊的人进入,问起居,进酒也像朝拜皇帝一样。

    这一切的仪式十分繁琐,但是这是大朝会的必须。这些朝贺仪式之后就是赐宴。让诸位大臣与各国使节一起饮宴恭贺新春。宴会之上,教坊奏乐皇帝,皇后,皇太后坐在大殿的正位,随后左右两边是各皇子,公主。王芳远与安平公主自然也在他们之中,随后就是各臣僚与各国使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