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争夺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争夺录-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战乱也许有时候就是集中于一些固定的地方,有些地方或许是太平的,让百姓能够在乱世有一个栖息之地。一旦乱世来临,中原百姓为了逃避战乱,不得不向四周迁徙。

    迁徙的路线,一般而言首先选择的目标是江南,因为江南离中原近,而且土地也适合耕种。其次就是巴蜀,还有就是岭南与湘楚。不过也有人去了河西和漠北。但是有一些人则是选择出海,去海中的岛屿。

    就在泉州的东南方,距离泉州几天航程的地方有一座岛屿名曰澎湖。原本是一座荒芜的岛屿,自从大雍末年,天下纷争,边有中原人口往此迁徙以躲避战乱。其实在大雍还未建立之前,就已经有人去过澎湖以及澎湖东边的东番。

    但是之前是虽有人去过,但是也就是去看看而已,但是随着不少百姓逃难来到这个地方之后,原本此地的蛮荒得到了开发。从大雍****到如今,已经有不少人拖儿带女来到了澎湖,更有人去了东番,在那里生活。

    但是他们原本是为了逃难,是为了躲避战乱,可是有时候一些东西是躲不了的。此时割据福、泉、汀、建、漳五州的闽王刘信通怎么会放过这块宝地呢,因为他觉得这里虽然孤悬海外,但是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可以开发利用的地方,于是他派了一位将军率一万余人来到东番与澎湖。

    但是毕竟来到这里的人少,澎湖与东番大部分还是处于当地土著部落的控制之下,因此那个人回去之后就说东番与澎湖是蛮荒烟瘴,不适合化为郡县。

    刘信通听了此人的报告也就没有理会澎湖与东番。而此时澎湖与东番也的确有如那位将军说的,毕竟自大雍末年到现在,移居那里的人的确不多。

    但是毕竟澎湖自大雍中期就有人移居

    而此时也已经经历了几十年,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刘信通割据闽地,闽地狭小,税负并不高,而海外贸易是他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来源,因此控制澎湖,也可以起到保护航路,免得遭到东番之上一些部落和海寇的侵袭。

    东番之上原本有一个东番国,但是后来因为不朝贡中原王朝,被中原王朝出兵灭了,人也被强行迁入中原。这个国家一亡,东番之地又变成了部落之间互不统属的局面,而一些海寇就以此为基地,专门劫掠商船,有一些东番之上靠海的部落也是如此,他们还经常去澎湖骚扰村寨,澎湖百姓不会想到在海外或许也不太平。

    其实天下大乱,又哪里会有真正的世外桃园。就算是渡海前往澎湖与东番,不过也是暂时安稳而已,天下总归要一统,他们又怎么能够逃得过战争。

    不过现在暂时有这么一个可以逃避****的地方,也还是不错的,只是这里的一切需要从无到有自己创造。地要自己把他从杂草丛生变成千亩良田。

    中原人口的不断迁出,使得边疆得到开发,江南也因此逐渐赶上中原,甚至有了超越中原的势头,而塞北草原与辽东,也因为有了中原人的迁入而开始逐渐改变了原来的状态,尤其是海东国故地得到更多的开发,塞北毕竟是草原,但是海东国故地因为有汉人迁入,土地得到开发,俨然又开始有了当年海东国极盛之时的景象。

    可以说这样一来,大乾的国库就有了收入,粮仓开始有了存粮,不再是当年一场风灾,一场雪灾就能让大乾君臣束手无策的时代。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是古往今来的道理。因为只有国家有了储备,才能应对灾荒。只有国家有了储备,才能供应战争。大乾休养生息以来,两年不到的时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不仅仅是粮食,随着中原人进入,大乾的丝织,冶铁,制瓷等行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经济发展了,又有新的问题出来了,原来大乾没有俸禄,各级官员靠的战争掠夺,后来大乾制定了俸禄制度,各地官员有了收入保障,但是许多地方官都是靠着军功升上来的,许多千户,百户都是因为军功有了职务。

    这些人打仗也许是好手,但是没有战争,却有不少人对属下百姓有暴虐的行为。郝连旻知道这些之后,首先就是取消了一些世袭的千户与百户。其次则是惩罚了许多虐民的千户与百户,还有就是加派御史去各路负责纠察不法。

    虽然称帝了,虽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但是郝连旻也只是把原来突勒,北胡的官职做了一个统合整理,如此建立南北宰相府等机构。对于其他的建制,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

    韩若冰对此是居功至伟,他把中原的制度介绍到了突勒,首先就是建立了纠察的御史台,不过此时御史台还是极其简略的。而且因为现在大乾还没有真正控制汉地州县,因此中书省下属机构也简单,韩若冰这个中书令也只有不多的下属,管理的主体现在是海东国故地,因此担任韩若冰副手的就是原来海东国的中台右相,现在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模翰,作为韩若冰副手,协助韩若冰处理事物。

    大乾一切制度还在草创之中,毕竟大乾是由一个草原汗国转化为帝国的,与中原王朝情况有许多不同,中原王朝的制度也必须有所取舍,以求适应大乾的情况。现在大乾的宰相之中,也只有韩若冰一个汉人,其余都是突勒人,因为突勒现在还在起步阶段。

    但是一切都是随着情况会有转变的,总有一天,大乾会融合胡汉一体的政权。这是韩若冰的梦想,也是他的目标,他要让大乾变成一个如同中原王朝一样的帝国,不少人尤其是他原来在幽州的同僚都说韩若冰是一个对不起祖宗山坟,与夷狄为伍,但是一切都是会改变的,夷狄也可以成为华夏,当年的大雍王朝,不也是有着所谓夷狄的血统,但大雍将此融合一体,那么韩若冰存在也要这么做。

    (本章完)

第28章() 
一个国家的兴起与衰亡,对于百姓而言都是战乱,都是不断的厮杀,甚至有些地方可以到了万里无人烟,有些地方是家家披麻戴孝。这其实都是乱世的自然情况,但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好好活着是多么不容易。

    只要能好好活着,大雍也罢,大魏也罢,大乾也罢,大蜀也罢,哪一个政权一统天下,哪一个家族为皇帝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像在海的另外一边,泰安,百罗,新济三国纷争,也是一场混战,也是一次又一次血雨腥风。

    就在海外还有一个国家叫日和国,这个国家当年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大雍,并且参考大雍的制度建立了他自己的制度,他的君主采取天王的名号,如今在位的就是瓠薙天王。不过此时,天王的权力遭到了外戚以及地方豪强的挑战。

    自从日和国将田制改成由富户认领一片土地,每年一次签约的制度,而不再是给每一个人分地。这样便出现了一群大的富户,他们认领的土地往往达到了百亩土地,这些人在自己的土地之上修建城墙,并且有了依附的人口,成了一个又一个庄园。这些富户往往是大贵族,他们的实力迅速增长。

    其实这个情况在中原也有过,当年也是天下混战,百姓流离失所,而一些地方的豪强乘机也是大量兼并土地,不少流离失所之人只能依附他们以求平安。

    这一下这帮子豪强在地方是有了一个大的庄园,甚至是多个庄园,荫蔽的人口达到几百户甚至几千户,有了私人部曲,而且因为他们在地方名望很高,而当时没有科举,是靠地方推荐人才,这帮子地方豪强子弟往往能得到地方推荐,而他们有了地方巨大的实力,往往做大官,如此形成了好几个官宦世家,他们世世代代做官,就更有能力兼并土地,如此对于他们而言一个良性循环,但是对于国家而言就苦了。

    就算大雍开了科举,也抑制土地兼并,并且采取多项措施解决荫蔽人口的问题以及已经兼并的土地如何重新变成自耕农的土地,但是这帮子人的政治力量仍然强大,大雍的宰相半数以上就是这帮大的家族出来的。

    就算现在大雍灭亡了这帮地方豪强仍然有着巨大的能量。在百罗和新济,还有泰安这个问题尤其严重,他们和日和一样,甚至比日和国还要严重,贵族的私人武装甚至比起国家的正规军都不算弱。

    王芳远靠着迁都以及打击王芳尧的方式打击了这帮贵族的气势,朴堤靠着打击金儒礼的方式,也打击了这帮子贵族,他们现在暂时老实了,但是百罗国的甄福信现在就要面对百罗国的一帮豪强贵族了。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这片土地,地方豪强荫蔽人口,兼并土地的问题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不因为当年新济国灭了百罗国,也不因为甄福信重建了百罗国而减轻。

    如今这个情况已经很严重了,严重到百罗国的赋税已经到了快枯竭的程度,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占据的土地不到三成了,而一帮子官员与地方豪强动不动有千亩甚至万亩的良田。甄福信建立国家靠着是一帮功臣宿将,自然要给他们好处,土地赏赐都是几百亩,几千亩的赏赐,而因为战乱,历史重演,人口逃亡,就成了大户人家的附属人口,不再给国家上报户口,缴纳赋税,当兵打仗。而是给这些富户做这些。

    虽然这些富户也缴纳赋税,但是如果这些土地是自耕农的话,缴纳的更多,而且大量人口被荫蔽起来,国家少了许多人力与物力。甄福信对这帮大豪强是又爱又恨。

    作为百罗王,头戴王冠,但是手下掌握的军队不如贵族们私人武装加起来的多,这也是够尴尬的。他这个百罗王如坐针毡。他几次找来亲信商量,但是能有什么办法呢,学朴堤和王芳远武力解决,但是他的武力可能不行啊。

    再怎么说朴堤家族已经做了数百年的新济王,这种巨大的影响力,品第制度在新济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朴堤占据的大义的名分。而王芳远做了大乾皇帝的女婿,有了一个强大的外援,这样子依靠外援,可是甄福信没有啊,无论是寻找大乾还是中原,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因为一个隔着泰安国,一个隔着大海。现在想一想,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每个国家情况不同,甄福信建立百罗国靠着这帮豪强,现在他们做了大官,如今他要打击他们岂不是与百罗国群臣作对。不打击他们,那就是眼看王权不振,地方豪强鱼肉乡里,百罗百姓成为豪强的依附。甄福信有时候恨不得把那些大地主全部抓起来,挨个开刀问斩,有多少次他见到那帮豪强出身的官员,就有一种把他们满门抄斩的欲望。

    这其中有一些的确只不过是为了笼络而给他们大官,有一些的确是帮助甄福信建国,甄福信倒也没想杀这些人,他只是想灭了他尸位素餐者,这群完全因为家世背景做了大官,而无一点功劳的人。甄福信曾经想过一场鸿门宴一网打尽,但是他们在地方上的家人必定反叛,到时候可能要影响百罗国所有的地方。

    甄福信无奈啊,能征惯战的大将此时也只有无奈,豪族是国家统治根本,要是把他们打击狠了,说不定百罗王就要易主了,不打击他们,这个百罗王又有什么意思。甄福信越想越无奈。

    有一天,甄福信带着几个亲信随从来到边境巡视,甄福信自从当了王有了王宫,倒是很少出来。这一次他走的有一点远,看到一个景象,虽说大量人口隐匿,但是因为战乱,百罗倒是有许多的荒地需要开垦。回到王宫,甄福信下令垦荒,鼓励流离失所者去荒地开垦,同时下令被豪族隐匿的人口也可以去垦荒而变成自耕农。

    但是这个命令是让一些流离失所之人重新拥有了土地,但是依附于他人的人参与的很少,因为他们不是没有土地,而是没有自由,他们是有土地而无自由的佃农。豪强不愿意放开他们,再说这帮豪强有千亩土地,也需要他们耕种。

    甄福信一看这个情况,只能再想另外的办法,他把荒地用来分给流离失所,失去土地的百姓耕种,对于拥有良田千亩的豪强,甄福信派人去地方开始清点户口,采取中原已经采取过的方式,也就是确定上中下的等级,按此缴税,并且清点有无谎报年龄的现象,既然是大豪强,那么就应该缴纳更多赋税。

    这样的举措下去,很快也有了成效,国家收入上去了,也清理出了一部分隐匿的户口,总共有几千户人口被清点出来。不过这样也算得罪了一些大贵族,大地主,地方的豪强。他们原来因为自己品第等级低而背叛了新济拥立了甄福信,现在甄福信又与他们作对,那么他们再背叛一次又何妨。

    原来新济国强大,他们只能臣服,后来新济国因为种种问题导致民怨沸腾,甚至四分五裂,他们也乘势而起,最终拥立甄福信为王,建立了百罗国。现在甄福信站到他们的对立面,既然如此他们决定再换一个国王。不过可惜,他们还没有发动就其中一个胆小的人告密了,他害怕万一事情不成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甄福信这一下就有了理由了,他立刻派出军队把要造反的人一个个捉拿归案,这其中有一些人是有过抵抗,但是一个人握有的私人武装不毕竟不如国家正规军,有一些人则是带着钱财就逃到了泰安国,而最终这帮子人的土地直接成了国家控制的土地,他们荫蔽之下的人口立刻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

    (本章完)

第29章() 
甄福信平定了一次还没有来得及发动的叛乱,但是从此他的心上蒙上了一层阴影,因为这帮叛乱者要拥立的正是他的儿子,而他的儿子好像也没有揭发。

    自己的儿子居然和别人一起密谋造反,甄福信做了这样一个定论,他在把那帮要叛乱的人抓住之后,也把他儿子一起抓了起来,而且不管他的儿子如何申辩,他都不听,而是将他的儿子也给杀了。

    这个成了甄福信心中的阴影,他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儿子,女儿,女婿,甚至是相伴多年的妻子以及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甄福信自从把儿子处以极刑之后,就觉得儿子都能背叛自己,别的人什么不能背叛吗?

    于是甄福信开始觉得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