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游戏之我是星球的远大意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的游戏之我是星球的远大意志- 第3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印安地对波特卢发动入侵以后,波埃米本着唇亡齿寒的道理,立刻宣布支援波特卢,从而对印安地宣战。

    唇亡齿寒是波埃米支援老冤家波特卢的原因,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波埃米自从2153年从波旁那里购买来海军技术,发展至今还没有得到考验,正好借助这次战争,挑印安地这个海军弱鸡来刷经验。

    第二个原因,就是尽管有着漫长边境线的波埃米与印安地互相宣战,但是两国却如同波利和波旁在“第五次波旁岛战争”中做的那样,只在波特卢的领土上作战,而互不入侵对方的领土,甚至如果有将领敢打破这一潜规则,还会遭到本国的惩罚与对对方的赔罪。

    战争在2196年随着《米亚桥奈和约》而落幕,三国各自退回了战前的领土,印安地的这次入侵一无所获,唯一能安慰国民的,就是宣称自己利用这长达31年的战争,大肆破坏了波特卢的领地,肯定能让波特卢继续失血。

    即使是在当时,就有人看出这种言论的可笑之处,离这个时代并不远的史学家伦道夫·哈勒,就在他的著作《波旁纪年》中对这种言论做出辛辣的讽刺:

    “波康之所以会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以至于其崛起仅仅是昙花一现,就在于波康只有波康卫所一个核心行省,波康只能利用这个行省去压制新征服的、易反叛的其他3个行省,并对外国的挑战做出反应。”

    “波康卫所在‘波旁的海战争’中遭遇了沉重的损伤,这导致波康卫所既无法压制新征服的三个行省,也无法面对波利的挑战。”

    “然而波特卢的情况和波康大大不同,波特卢虽然在‘共和战争’中,国家北部领土作为主战场遭遇到沉重的损伤,但是波特卢位于南方的阿西卫所和位于迈拉米半岛的两个卫所却没有遭受到任何战争破坏,所以他们还可以源源不断的给波特卢提供军队和粮食。”

    “我曾经听说过,聪明的人懂得在夏天穿短衣,在冬天穿长衣,只有愚笨的人才会一年四季都穿一样的衣服,而印哥纳人,就是这种一年四季都穿一样衣服的人啊!”

    且不理会印安地的自我吹嘘,而波特卢的政坛格局也因为这次战争发生重大改变。科斯西甲家族,一个在过去仅仅算是二流的家族,却在这次战争中崛起,并且战后家族长那洛巴还就任为波特卢的贵族王。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科斯西甲家族既和新贵族有着良好的关系,又和旧贵族也有着良好的关系,当面临外国入侵时,团结一致是国家的大义,作为最合适的人选还有这出色领导者的科斯西甲家族,就这样走上了波特卢的舞台,并且逐渐揽过大权。

    21世纪后半叶北迈拉米地域所发生的大事大体如是,而在南迈拉米地域,却有着更加复杂的变化。

    “波旁的海战争”前的南迈拉米地域,波特卢是最强大的国家,乌尔奇和迈席卡都是处于边缘且微不足道的附庸国,更南方的布拉亚松与布托克西虽然与波特卢有一战之力,但是因为两国的纠纷,使得他们不得不有求于波特卢。

    可是预料到,如果《厄波斯禁令》没有被撤销,就如此软弱无力且纷争繁多的南方,必然会接连被波特卢征服,然后不是作为行省,就是作为屈辱的附庸国,可是《厄波斯禁令》被撤销了,南方有了波特卢之外的新选择,于是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最后,在波特卢无暇征服南方的时候,“波旁的海战争”就爆发了,损失了4个行省的波特卢直接退出了南迈拉米地域,南迈拉米地域的情况也大为变样。

    迈席卡一跃成为南迈拉米地域最强的国家(虽然强的有限并且内部危机四伏);乌尔奇恢复了部分领土,但是仍然衰弱不堪;布拉亚松虽然实际实力没有多大变化(丘陵卫所对布拉亚松的增益少得可怜),但是战略环境却大为恶化。

    在这一片诡异莫测的局势中,等战后恢复期逐渐结束以后,南方五国开始纷纷对其他国家发出试探,来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和可能的盟友。

    经过一阵试探以后,布托克西与前身是丘陵卫所的布里塔尼最先走到一起,于2156年签署《布托克西与布里塔尼同盟协定》,组建名为“后发同盟”的军事同盟,其同盟目标不言而喻,自然就是布拉亚松。

    而迈席卡上看看下看看,发现虽然自己在“波旁的海战争”中打赢了波特卢,但是国内对波特卢还是有一股自发而生的畏惧,更何况此时有更好的目标,所以谁也不敢提议,把迈席卡好不容易恢复的国力拿去与波特卢拼。

    无法和波特卢拼,那就只能朝向南方,迈席卡在南方只有一个邻国,也就是乌尔奇。乌尔奇自然知道迈席卡对自己的野心,所以向布拉亚松和布托克西都派出使节,提议让自己和对方结盟。

    布拉亚松和布托克西都婉拒了乌尔奇的要求,因为双方都害怕惹来迈席卡的干涉。而布托克西国内更是涌起一股论调,必须在迈席卡征服乌尔奇之前,将布拉亚松征服,否则我国将会倒在迈席卡与布拉亚松的联合夹击之下。

    不过,布托克西是温和的拒绝乌尔奇使节,布拉亚松不但拒绝了乌尔奇使节,还将乌尔奇使节和自己说的话告诉给迈席卡,后来迈席卡对乌尔奇宣战的理由就是从这里来的,“阴谋图害本国”。

    布拉亚松之所以对迈席卡这么热情,自然是希望迈席卡能帮助自己,并且求援的时候深情切切,“若两叛国夹击我国,我国勇士虽善战,但也无法应对,如此,布托克西必定做大,则恐迈席卡有南蛮之忧。”

    虽然布拉亚松说得这么动情,但是迈席卡还是拒绝了,因为提洛第四王朝现任迈席卡王很怂,他不想打一场波及整个南迈拉米地域的战争,以全国之力去碾压渣渣乌尔奇,岂不美哉?为什么要去南方?

    所以迈席卡不但拒绝了布拉亚松的请求,还和布托克西在2160年签署《布托克西与迈席卡密约》,约定布托克西不干涉迈席卡进攻乌尔奇,迈席卡不干涉后发同盟进攻布拉亚松,彻底将布拉亚松出卖掉。

    而到2166年之时,布拉亚松的前王朝特莱诺斯家族成为布里塔尼的带路党,挑起了后发同盟与布拉亚松的“特莱诺斯战争”。仅仅一年后的2167年,迈席卡就以上面提到的理由对乌尔奇宣战,挑起“第四次乌尔奇战争”。

    两场战争中,“第四次乌尔奇战争”最先结束,国力衰微的乌尔奇轻易的被征服,当北方的光复卫所已经被迈席卡全部侵占,乌尔奇的约书亚王朝逃亡到南方的约书亚卫所时,当地贵族在库卡拉家族的带领下,推翻了约书亚家族,然后内附到布托克西。

    结果迈席卡在2160年签署的密约,此时反而成为迈席卡无法对布托克西动手的阻碍。虽然密约是可以毁约的,但是这需要支付给魔鬼高额的毁约费,提洛第四王朝对此十分心疼,因此迟疑不定。

    迈席卡的国内不是没有贵族提议违约就违约,反正又不是和神灵签署的协定,干脆直接趁着这个机会进攻得了。吝啬的迈席卡王思来想去以后,想出一个骚主意,他宣称先对布托克西就乌尔奇内附问题进行严厉的谴责,然后等布托克西在战争中打的精疲力尽的时候在对他宣战。

    布托克西哪有那么傻,会等着迈席卡宣战,所以在2194年时就飞速的和布拉亚松谈妥了和约,布拉亚松因为这个原因可以保留下国家,但是不但要成为布托克西的附庸国,还要把南北两部分土地割让给布托克西和布里塔尼。

    这一战后,布拉亚松彻底衰弱,布托克西终于压倒布拉亚松占据上风,而闻听消息的迈席卡对自己之前的迟疑懊悔不已。

第五百三十八章:战后波旁的海(八)伦道夫·哈勒() 
    伦道夫·哈勒,被誉为是自修德罗斯之后,波旁的海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代表作有《波旁史学》《波旁纪年》《法丽达游记》等,是一名非常多产的作家。

    虽然伦道夫著作的水准普遍认为不如修德罗斯的《波旁的海战争史》,但是他在历史学领域上的贡献却远远超过了修德罗斯。

    伦道夫所在的哈勒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贵族家族,在波旁帝国时代曾经辉煌无比,甚至出过几个波旁的执政长。

    可是随着波旁帝国的瓦解,哈勒家族也衰弱下来,在动荡之中搬离了被打成废墟的波里斯,此后更是把家族力量投入二十四执政长之年的混战之中,作为二十四个军阀之一,试图凭借自己力量争霸波旁。

    当后来的费力逊十四世带着波特卢的资助重返波旁时,哈勒家族作为费力逊十四世传奇中的背景板反派登场,然后被吊着打。最后费力逊十四世统一波旁,虽然原谅了哈勒家族的违逆之举,但是哈勒家族也在失败的混战中元气大伤,不复从前之盛。

    此后,哈勒家族被迫搬离了自己原来的祖地,被安置到奈拉,在这里扎根下来,而随着之后一系列机缘巧合,哈勒家族逐渐成为奈拉的显贵,再次在政治舞台中活跃起来,但是比起昔日的哈勒家族,此时的哈勒家族已经只能算是二流家族了。

    而奈拉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城市,奈拉是扼守奈拉地峡的重中之重,如果想要在陆上从波旁岛进攻老航道,奈拉是唯一的通道。

    只不过由于老航道发达的航业,使得进攻者可以度过任何一条河流入侵老航道,所以奈拉虽然重要,但没有像福莱斯对于布托克西那样的重要地位。当然即便如此,如果想要威压波旁的话,能占据奈拉还是尽量要占据奈拉的。

    奈拉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也多次易手:

    1707年,因为“维利斯战争”签署的《维利斯和约》,从波旁的老航道割让到波康的穆拉德卫所;1784年,因为“第二次波旁岛战争”签署的《都末廖和约》,从波康的穆拉德卫所以赎城的方式割让到波旁的老航道;

    1926年,由于“第四次波旁岛战争”签署的《第三次维利斯和约》,从波旁的老航道割让到波里斯的修恩多航道;2126年,由于“波旁的海战争”签署的《第三次欧利和约》,从波里斯的修恩多航道割让到波旁的修恩多航道。

    然而在五百年间,不管奈拉归属为谁,哈勒家族始终占据着奈拉,没有被外来势力动摇了当地的统治。而在“波旁的海战争”中,席玉友叛乱南下以后,哈勒家族更是押宝席玉友,与其他看好席玉友的贵族家族帮助席玉友劝服了修恩多航道的其他贵族。

    靠着这一次投机成功,哈勒家族终于再次崛起,一方面在拥有自治权的修恩多航道以奈拉代表而占据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因为从龙之功而与席玉友的查安理王朝交情深厚,可谓是春风得意。

    伦道夫,正是在大历2240年时出生在这个家族,并且是嫡系的一员。伦道夫自幼对权力淡薄,反而喜欢利用自己嫡系的身份去翻阅图书馆,浏览历史,所以与家族各个派系的族员相处都较为融洽。

    等到年纪以后,伦道夫进入布托卡学院(修恩多航道最顶级的学院)进行学院,中间还去席玉友学院做了2年的交换生。在学生时代,伦道夫对史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乃至于还没毕业,就开始动笔写史学专著。

    而伦道夫的结业课题,就是写论文(这个世界结业课题有很多选择,从写论文到实践不等),伦道夫的毕业论文,《论波旁的史学》得到了导师的一致青睐,认为伦道夫是一个有天赋的学员。

    这篇《论波旁的史学》,被人看做是伦道夫后来代表作中《波旁史学》的铺垫,可惜的是如今这篇论文已经失传,只能从《波旁史学》中寻找到只言片语。

    应该说,伦道夫所处的时代并不太平,伦道夫出生前30年(2210年)签署《第二次波里斯和约》而结束的“第五次波旁岛战争”没有给波旁岛带来和平,反而埋下了“第六次波旁岛战争”的隐患。

    在“第五次波旁岛战争”中,波康2个行省被割让,剩下的2个行省分别沦为北方的波利与南方的波旁的势力范围,两国也因此冲突不断。

    闹得最大的两起“越界事件”,一起发生在2241年,波利越界到波旁的势力范围内抓捕一队对波利侨民犯罪的古波旁人罪犯;另一起发生在2247年,波旁到波利势力范围对从自己势力范围搬迁过去的商队征税。

    矛盾的积累促使两国在2251年爆发“第六次波旁岛战争”,而波莫西在2252年加入波旁阵营对波利宣战,此时伦道夫11岁。

    伦道夫的学院岁月除了读书以外,就是外界接连不断传来的战报,而作为一名贵族子弟,伦道夫在毕业以后也朝气蓬勃的报名参军了。

    据伦道夫在自己的书中所言,他从军的理由和过去的修德罗斯一样,希望能记录自己时代发生的战争,“尽管这次战争的规模远不如伟大的‘波旁的海战争’,但是他仍然是一场值得被后人铭记的战争”。

    作为一名贵族子弟,从军以后伦道夫很快就作为军官,开始带领一支规模不大的部队。但是伦道夫的从军之旅并不顺利,仅仅2年后的2262年,伦道夫就在一个被称为皮斯诺恩的地方(地点在哪不明)遭遇袭击,队伍被击溃,伦道夫也重伤,不得不回国修养。

    这一养伤就是养了2年,然后伦道夫也没有再上战场,而是被调去波里斯,在他叔叔的手下做一名波旁驻波里斯大使文书,而伦道夫这一去波里斯,就待了二十多年,以至于他在书中将波里斯称作自己的第二个故乡。

    然而后世有一些伦道夫的批评者却对这个行为产生了质疑,并且做出了辛辣的讽刺:“或许是那次重伤(指2262年的事件)给了伦道夫太多的恐惧,以至于他不敢再回到故乡,免得又被拉去参军,所以还是安全的躲在第二个故乡,对于胆小鬼来说才更加安全。”

    不论如何,伦道夫到了埃多楠半岛开始自己的生活,不过即使到了埃多楠半岛,伦道夫也没有忘记自己过去的誓言,他继续收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