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乡土之王-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欢乐过后。带上丝网以及鱼篓,准备相应的落水救生设施。节目组的人则扛上摄像机。录制正式开始了。

    程大虎和刘三根各划一个竹排,各载着两名工作人员,往湖深处划去,还有四名工作人员,他们职务不同,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做。

    木森独自划了个竹排,行驶在他们两个竹排的中间,几个摄像机的镜头都是对准着他的,他现在是冒充渔民来的,可是主角。

    竹排向前,劈波斩浪,没多久就来一片平素小纤鱼活动比较活跃的水域。

    木森慢条斯理,有模有样地将几页丝网布置开来。

    随即他划到一百多米开外,挥起竹竿,抽击着水面,击得水花飞溅。

    他这是在逐鱼,鱼虽然不冬眠,但在天气冷的时候,它们很少活动,小纤鱼也不例外。

    木森制造出来的动静很大,惊扰到了蜇伏着的小纤鱼群,吓得它们在水表层快速地游窜着,甚至有些还不时地跃出水面,在半空中划出道道优美的弧线,落回水里。

    湖中鱼飞跃,与周遭白雪茫茫的景致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很有意境感这一切,自然被摄像机所捕捉。

    木森这样逐了一阵,开始收起丝网,只见网眼里黏着一条条小纤鱼,他将这些鱼一一取下,放进鱼篓子里期间,少不了要来几个特写镜头。

    捕鱼行动圆满完工,录制的效果也都非常不错,无需重来。

    大伙儿上岸,而此时的岸边,村民们都在看热闹,众所皆知,国人爱瞧热闹,千亩湖人也不例外。

    拍摄队伍往木森家而回,后面自然跟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他家屋前坪里,摆放着一张桌子,桌下有个装着水的桶子,和一个洗菜的盆。桌上有菜刀一把,砧板一个,以及各种佐料,和各种洗好的佐菜。桌子的旁边,放着一个煤球炉子,炉里炭火通红。

    桌子的前边,木厚德大厨范儿十足地立在那里,他也化了妆,改变了容貌。

    木森把鱼送过来,随着柳叶儿一声令下,录制开始,只见木厚德挤鱼,清洗干净,而后切佐菜

    他所有的动作娴熟而精湛,很优美,引得围观的乡亲赞叹,议论纷纷,猜测这一定是哪家大酒店里请来的大厨!

    没花太久的时间,‘麻辣小鱼仔’这道菜的录制全部完成,只需后期再剪辑与配音就ok了。

    接下来节目组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合菜的录制。

    青山镇的合菜,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原材料,正是红薯粉。

    现在全国各地,很多的市场上都有红薯粉在出售,但这些粉,不是玉米粉。就是木薯粉,而且都还掺了明胶。总而言之,在城市里的市面上。要买到正宗的红薯粉,可能性几乎能直接等于零。

    在农村里。当然得另当别论,因为很多的乡村,都有冬天里制作红薯粉的习俗,毫无疑问,这是最地道最正宗的。

    不过这种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工业文明的入侵,随着老一辈的逐渐离去。很多地方都没有了。

    千亩湖村就还保持着这个习俗,事实上,打从挖完红薯后,这段时间里一直不断地有村民家在制作红薯粉。

    手工制作这玩意,过程比较复杂。

    千亩湖村会制粉的人很多,一般上了年纪的都懂,但真正精于此事的人,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

    要知道,在青山镇一带,对有些人来说。这是一门技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这些人在青山镇,被称之为‘粉匠人’。

    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就是‘粉匠人’最忙碌的时候,很多不会制作红薯粉,或作得不好,但又想吃红薯粉的人家,就会花钱请这些‘粉匠人’。

    不过因为种种主观客观的因素,‘粉匠人’和很多的传统手艺匠人一样,在青山镇早已经是过去式。

    刘福民曾经并不是‘粉匠人’,但这货头脑比较灵活,再加上只要有空。便爱去给人家帮忙,所以他制作的技术。正是在千亩湖屈指可数的行列当中。

    木森早就和他通过气,让他做好相应的准备。所以现在直接把节目组带去了他家。

    “小木你这是?”刘福民看着节目组的人扛着摄像机来自家,有些发懵,木森当初要他做准备时,并没有明说,故而他不知。

    “我们千亩湖的合菜,将上央视而红薯粉是合菜的主材料,节目组需要录制红薯粉制作的工程。”木森笑眯眯地道。

    “这玩意也能上央视?”刘福民吃了一惊,一路跟过来看热闹的村民们,亦是讶异,合菜对他们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食物,难登大雅之堂,但现在竟然

    “不是和你说过吗,是个美食节目我们村的红薯粉那么地道,合菜那般美味,当然能上了。”木森说道。

    刘福民了然地颔了颔首,随即他又一本正经地道:“小木听你话的意思,是不是只要菜好吃,就能上这节目?”

    “那得相当的好吃。”木森道。

    “我下的面条就相当的好吃!不信你们可以问我老婆她是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吃了几十年没吃厌不说,还越吃越带劲儿。”刘福民正经的面容一变,贼兮兮地笑道:“小木是不是,我的面条也能上这节目?”

    “福伯你想多了。”木森有些无语地道。

    “哈哈”刘福民得瑟地大笑,看向那一台台摄像机,似乎想到了什么,兴奋地道:“小木我现在是不是能上央视了?”

    “你是红薯粉制作大师,当然能上了。”木森道。

    “真的?”刘福民瞪大了眼,觉得不敢相信。

    “必须是真的。”木森道。

    “我靠!”再次得到木森的确定,刘福民兴奋地一拍大腿,咧着嘴傻笑道:“想不到我有朝一日,竟然能上央视,你娘的,这简直就跟作梦一样啊!”

    在村民们的帮助下,于一块空地上,用大土砖搭了一个灶,灶里大条大条的柴薪烧得噼叭作响,灶上架着一口黝黑黝黑的大铁锅,大铁锅里是大半锅子水。

    在旁边,还有一口大铁锅,这锅里亦是装着水,但没烧,就是冷水。

    此外,还有一个形状有点象船的大木桶。

    刘福民系着个围兜,挽着衣袖,早就摆开了架式,只见他将提前炼制的红薯淀粉,倒进大木桶里,再冲入一些烧开的水,而后,他操起根大木棒,朝着同一个方向搅拌起来。

    他一边搅,一边不断地注入沸水,就跟搅面糊糊似的一直到淀粉乳变成透明、黏稠的粉芡,这才作罢。

    而后他看了看那锅烧着的水,见已沸腾,便拿起了一个木瓢。

    这木瓢叫漏瓢,是特制的,底部有一个一个的小孔,粉丝丝正是由这里出来。

    将搅好的粉芡舀入木瓢里,他又操起个木捶,用力捶打瓢里的粉芡。

    他这捶打的力量很足,很匀称,很有节奏感。话说一个制粉师傅的技术有几斤几两,内行们从这个捶打的动作,便能窥见个一清二楚。

    在他的不断地捶打下,木瓢的小孔开始出粉了。这在行业里,叫漏丝。

    粉丝呈淡黄色,晶莹透亮,身干条细,均匀,韧性很好,拉立很足,不会拉断。

    粉丝往下坠落,直接落进沸水里,它会先沉下去,很快又会浮上来其实,这个时候的红薯粉条,才是最美味最好吃最地道最纯正的,筋道而爽口,非常过瘾。

    一旁他两个儿子刘宝强和刘宝壮在打下手,一个负责往漏瓢里加粉芡,一个则负责将沸水锅里的粉条,引入冷水锅里。

    经过冷水冷却降温后,再切成一定的长度,用手理成串,穿于专用的竹棍上,不断地摆动,直至粉丝松散,相互不粘在一起。

    最后一道工序是晾晒,找一个背风向阳的地方,晒干后,这红薯粉便算大功告成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挖竹笋,被南宫北燕堵() 
红薯粉丝丝新鲜出炉,此时是其最筋道,最适合下锅的时候,自然要第一时间送到木大厨那里,而节目组当然会将这一一拍摄下来。

    随后还有合菜里需要添加哪些其它配菜,以及哪些佐料,如何个做法,这也都将记录。

    没多久的工夫,‘千亩湖合菜’拍摄完毕。

    因为木森提前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故而两个菜所花的时间都不多,现在才四点钟不到。

    “再录制一个就收工。”柳叶儿说道。

    接下来的是‘冬笋炒腊肉’。

    这个菜里,冬笋以及腊肉的份量一样重,二者都需要浓墨重彩描述。

    节目组干脆分成两路,一路拍摄腊肉的薰制过程,一路拍摄挖掘冬笋。

    在千亩湖,素来有腊月薰腊肉的传统,不过其这薰制程度,与很多的地方区别不大,就是将自家宰的猪肉割成两三斤一块的样子,用锯木灰或者瘪谷薰啊薰,薰得金灿灿的,直滴油,便算大功告成。

    而冬笋方面,自然要到竹林里去挖掘新鲜的。

    千亩湖村的环境极好,每年的降水量充足,竹林郁郁葱葱的,毫无疑问地下生长着的那竹笋,也是壮实鲜嫩的。

    不过挖冬笋嘛,这是个技术活,这技术主要体现在一个寻笋。

    这里有一个诀窍,只要掌握了它,寻笋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众所皆知,植物都有种子,但竹子却是个另类,它没有种子,它们是从竹鞭上长出来的。

    且,竹鞭在长竹笋的同时。它自己也会不断地生长,会长出新的竹鞭,这些竹鞭。再不断地长出新的竹鞭,它们在地底下钻啊钻。往四处延伸,扩展它们的领域这,便是竹林会越变越大的原因,一根竹子,给它时间,它能变成一片竹海。

    那么,寻笋的秘诀在哪里呢?

    就在于笋从竹鞭上形成胚芽,长大成笋的这个过程。

    话说笋它从无到有。从一丁点儿,到几两上斤,它需要不断地挤开周遭的土壤如此一来,地面就会拱起,就会开裂。

    掌握了这一点,这笋就好找了,哪个地方或拱起或开裂,挖哪个地方不就ok了?

    当然,正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笋真正找起来,也不是那么好找的,尤其是有的竹林经常有人去挖笋。就更难找了,基本上这些拱和裂缝,都被人给找掉了。那这里,就需要一个更高层次的技术了,一般人玩不转。

    不过有的人倒也直爽,找?找个球啊!太痛苦了,不如地毯似的搜索来得直接。

    这些‘直接哥’,会挥起锄头,挖土机般一路挖过去。

    这方法是典型的超级蠢猪成功法。笋肯定是能挖到的,但效率太低。大部份的力气会无谓耗费。而且如此挖了一轮后,下一轮笋长出来时。就再也不好找了真正挖笋的高手,很痛恨这种‘直接哥’。

    下了大雪后挖笋,是一件痛苦与快乐并存的事情。

    因为有雪,所以更多意境和乐趣,同样因为有雪,寻找起笋来更麻烦,得刨开雪才能找不是?

    挖笋这个环节的拍摄,木森本来打算是要亲自上阵的,但村民们见刘福民上了镜头,将会出现在央视,一个个都觉得这是件非常有意思,又极其面子的事情想想,那可是在央视露脸啊,一般人有这个资格嘛?那该多自豪!

    “小木啊,你知道的,挖笋叔最在行了,而且找笋利落,将笋挖出来时的动作,更是干脆,不会让笋受一点笋,完完整整所以,挖笋这事,你就交给叔吧!”

    村民们一听要录制‘冬笋炒腊肉’,要去竹林里拍摄挖冬笋的情节,立马有村民眼巴巴地向木森毛遂自荐。

    木森很犯难,因为这自茬的村民实在是太多了点儿,甚至一些嫂嫂婶婶、半大熊孩子,都兴奋而积极,自告奋勇,希望能在央视上露一小脸,这以后可是雄厚的炫耀资本啊!

    “你们随便挖吧,节目组随便拍摄,他们拍到谁,就是谁。”

    木森头痛,索性做出如此的决定。

    他这话一说出来,立马村里就沸腾起来了,进入到全村挖笋的节奏当中,男女老少,上百的村民,纷纷扛着锄头,进入到竹林里。当然,这些人里有人是真想上央视涨脸,有人纯粹是瞎凑热闹,觉得好玩。

    一时之间,但见竹林里人影幢幢,锄头起舞,雪片翻飞,不时有人欢喜地惊呼:“我挖到了,我挖到了,我好大一根,好大一根啊快来我这里拍,快来我这里”

    节目组的人员瞅着这场景,瞅着村民们这积极性,有些哭笑不得,同时很欣喜,虽说这场面壮观夸张了点,但制作节目,要的不就是这个效果嘛!这才具有震憾性,才具有眼球杀伤力嘛!

    拍摄完冬笋的挖掘过程,已是傍晚时分,节目组收工,木森则去后面树林里瞅了瞅,那些木盒子里的食物都没有动,树上也没有小松鼠们来过的痕迹,看来它们是一天都没来。

    晚餐像中餐一样的丰盛可口,节目组众人又是吃得痛苦并快乐着,而后,木森给他们安排住处。

    木森自家本就房子少了,他自己都在打地铺,而节目组又有八个人,自然不能住在家里,而现在天冷,也不宜搞帐篷,不过这事很好解决,不少村民家里都有空余的房和床铺,欢迎入住。

    又是一个饱受煎熬的晚上,第二天早上起来后,木森推开门走了出去,一仰头,他发现屋沿瓦片端头,坠挂着一根根冰凌。晶莹剔透,就像水晶一般这一溜儿排过去,整整齐齐的百几十根。画面美仑美奂,很是美妙。

    而屋前的几棵四季常青的树。更是美得让人叹为观止,只见那片片叶儿,都被冻了起来,跟片片银叶子似的,尤其是叶尖,更是垂挂着细小的冰晶,整棵树立在那里,就像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真的是美呆了。

    这只是一处的情况。事实上,整个村庄都是如此,都是美美哒。

    “天哪,太美了,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木森听到远处传来惊赞声,望过去,却是节目组的人起来了,目睹村庄这美不胜收的景象,他们被震到。尤其是导演柳叶儿,像个小女孩似的。又蹦又跳,她非常开心,说道:“快。拍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