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苏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苏联-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和克莱斯特、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他们一样,都是废物!是德意志军人当中的败类!是第三帝国的耻辱!

    你现在可以准备回德国了,威廉·冯·里布元帅将会接替你的职务,成为新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

    “是!我的元首。”龙德施泰特也知道自己最近的表现不太好,在西乌克兰是如此,在罗马尼亚这里也是如此。作为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他有义务为南方集团军群的失利负上一定的责任,也只好接受元首的决定,让威廉·冯·里布元帅当这个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了。

264 豹子() 
希特勒让威廉·冯·里布元帅当上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之后,罗马尼亚的战况却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

    这个里布元帅,和龙德施泰特一样,是德军军官当中,资历最老的一批指挥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里布就已经开始进入军队服役,在巴伐利亚军队里担任参谋人员。

    后来,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屡立战功,获授马克思·约瑟夫军事骑士勋章(这在巴伐利亚相当于普鲁士的蓝马克斯勋章),并且获得了骑士的头衔,进入贵族的行列,其名字因加入“里特”和德国贵族助词“冯”而改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廉·冯·里布依然留在魏玛共和国的国防军里,成为10万名陆军精英当中的一份子。

    到了1923年,当啤酒馆政变爆发之后,里布接到了上司的命令,前去镇压这场由纳粹党领导的政变,希特勒因为这场政变的失败而被捕入狱,成为阶下囚。

    尽管如此,希特勒并没有因为里布曾经参与镇压啤酒馆政变而对他产生什么憎恨之情,在纳粹党上台之后,里布不但没有遭到纳粹党的打压,反而还获得纳粹党政府的重用,他的军衔也从中将晋身为元帅,指挥一整个集团军群的兵力。

    无论是从经验、资历,还是战绩方面考虑,里布元帅无疑是接替龙德施泰特的不二人选。他的资历是指挥官当中最高的一批,参军四十多年的他,军事经验也十分丰富。

    再加上他原先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在苏德战争中取得了节节胜利,在损失较少的情况下,顺利拿下了波罗的海三国。

    而其他两个集团军群虽然也攻下了一些领土,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坦克集群被围歼,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1集团、第3装甲军和第48装甲军被歼灭)。

    这样比较起来的话,北方集团军群的战绩无疑是三个集团军群当中最好的一个,那么,

    战绩最好的集团军群指挥官无疑就是里布元帅了。

    但战绩好,是不是就代表他有能力了呢?那就未必了。正如考试的成绩不能反映一个人的智商一样,暂时的胜败也未必能够反映一个指挥官的能力。就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在十三翼之战中打了败仗,但他后来不也带着蒙古大军横跨欧亚了吗?

    当然,像里布这样能取得较好战绩的将领都不是闲等之辈,他军事经验丰富,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身经百战,见的多了。

    他从多次的战役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军事水平也不断地提高,已经是德军将领当中,水平最高的那一批了。

    在他的指挥下,南方集团军群的确能够夺下了一些城镇,但其付出的代价却依然惨重,情况和龙德施泰特在任时没多大区别。

    就在前方激战的时候,德国后方也开始研发一款新的坦克,以抗衡苏联的T…34/85。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受到德国坦克在火炮穿甲力、装甲防护力与越野性能上均无法与苏联的T…34对抗,使得他们在装甲战上一直都处于劣势,甚至还发生了整个坦克集团军被围歼的事情。

    德国人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希特勒亲自下令对T…34进行调查,了解这款坦克设计的优胜之处,并且研发一款无论是在火炮穿甲力、装甲防护力还是越野性能上都超越T…34的坦克。

    为此,德意志第三帝国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坦克委员会(Panzerkommission)”的调查团,派遣他们前往东部战线,对T…34进行评估,发现T…34具有大量的优点,包括采用了斜面(Glacis_plate)的概念并设有倾斜装甲,使得T…34在装甲防护力上比其他坦克强。

    除此之外,T…34坦克还使用了较宽的履带(接地面积比其他坦克大),提高了在松软泥地上行驶时的机动性。

    T…34/85装备的85毫米口径的火炮,与同世代的坦克相比,其口径及威力均占优。

    以上3个重要特征就是德国人对T…34评估后作出的结论,德国专家专门把这些特征记录了下来,准备研发一款具备这些特征的新型坦克。

    就在1941年12月初,希特勒要求戴姆勒奔驰与猛狮公司就开始对这样的一款坦克进行设计,订单要求这款坦克重量必须为30至35吨级的中型坦克,编号为VK3002,要求在1942年4月前完成设计。

    过了不久,为了能够让这款坦克能够尽快投入战场,德国政府修改了设计完成的期限,要求两家公司在1942年2月前完成新型中型坦克的设计。

    这款编号为VK3002的中型坦克,就是我们所知的豹式坦克,当然,这个时候还没有成型。

    接到VK3002的设计订单之后,两家公司随即展开了新坦克的设计。

    戴姆勒…奔驰公司所设计的作品,几乎完全是T…34的山寨品,他们务求做到在车身、炮塔、柴油发动机、驾驶系统、悬吊系统及履带等方面都类似苏军T…34坦克的设计,从而获得了和T…34一样优异的可生产性。

    而MAN公司(猛狮公司)的设计则符合了德国传统的坦克设计思维——在大而宽的车身上安装一个坚固的炮塔、一个汽油发动机,一如以往地采用扭力杆悬吊系统,主动轮和其他德国坦克一样,都设置在前方,炮塔则使用莱茵金属公司所设计的现成炮塔。

    如果按照历史发展来的话,猛狮公司的设计将会被采纳,因为奔驰设计的那玩意儿长得实在是太像T…34了(那根本就是抄出来的),在战场上难以和苏联的T…34区分开来。

    而且这款VK3002(DB)的可生产性的确很强,但在性能上却不怎么好,这根本不符合德国人要求慢工细作,追求性能大于可生产性的基本法则,结果奔驰的方案并没有被采纳,而是采纳了MAN公司的方案。

    不过,在这个世界里,德国军方会采纳哪个方案依然还是未知之数,毕竟希特勒本人更喜欢奔驰的VK3002(DB)方案(尽管这玩意儿是T…34的山寨版)。

    再加上德国资源开始缺乏,对方的坦克数量越来越多,使德国人不得不考虑一下可生产性和成本因素。

    如果从可生产性和成本角度来考虑的话,奔驰的方案无疑是最适合的。

265 炸芬兰() 
一架架苏联轰炸机在大量挂载油箱的拉…7、雅克…3战斗机的掩护下,出现在一座城市的上空。

    苏联的图…2、Pe…8轰炸机在高空中投下了一枚又一枚的炸弹,Pe…2轻型轰炸机、伊尔…2对地攻击机向下俯冲,瞄准了一家工厂,在离地不高的位置投下了炸弹,精确地炸中了厂房。

    顿时之间,这家工厂被炸成了一片废墟,连串的爆炸也点燃了工厂内包括炸药等易燃物品,又引发了更大的爆炸。

    厂内的工人、技术人员们根本无从逃生,他们不是被炸死,就是被大火烧死。僥倖逃出的人也都被炸成了残废,以后再无工作的能力。

    这家工厂,并不是毛瑟、克虏伯、莱茵金属工厂等德国老牌军工企业,也不是戴姆勒奔驰、BMW、容克斯等民转军企业,而是一家叫蒂卡科斯基(Oy_Tikkakoski_Ab)的芬兰军火制造商。

    这家军火制造商位于芬兰中部,是芬兰最重要的军工企业之一。主要为芬兰军队生产包括索米M1931冲锋枪在内的枪械,用于武装芬兰军队。

    就在1941年6月25日,也就是苏德战争爆发后三天,芬兰国会通过了对苏联宣战的决议。自此之后,芬兰成为了轴心国的一份子。

    宣战决议通过后,芬兰军队随即开始部署进攻苏联的计划,向边境集结了18个师,但并未越过边境。

    直到7月10日,18个师的芬兰军队联同5个师的德军联合向苏联发起了进攻。

    在南线,局部兵力较少的苏军节节败退,芬军占领了维堡(苏芬战争后,芬兰割让给苏联的一座城市)等地,彻底收回了他们在苏芬战争后割让出去的领土。

    然而,北线的战事进行得并不顺利,2个师的德军尝试向摩尔曼斯克发起进攻,但他们同样也遭遇了苏军2个师的兵力。

    这2个师的苏军都曾参加过苏芬战争,富有极地作战经验。德军水土不服,再加上他们没有制空权,手头上的一点坦克又因为天气严寒,车辆使用前还需要预热几个小时,而且还很容易坏,难以发挥战斗力,结果被苏联的T…34吊打,伤亡惨重,最后只能停止进攻。

    随后,苏联红军从其他地区调来了几个师的兵力,苏军部署在苏芬边境的兵力达到了24个师。苏芬双方开始在1939年国境线上僵持,直到1941年12月,芬兰人再次向苏军发起进攻。

    这一次,芬兰人的目标不仅是夺取苏联控制的卡累利阿地区,还要取得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

    为了让这场攻势得到顺利的实施,一举拿下整个卡累利阿地区,芬兰出动了23个师的兵力。

    德国人为了从北方战线中寻找突破口,尽快取得列宁格勒,也向芬兰增援了10个师的兵力,还给芬兰提供了大量武器和弹药,派出了富有经验的教官对芬兰军队进行训练,以提升芬军的作战能力。

    然而,就在攻势发起之前,斯大林在确认日本不会进攻苏联的情况下,从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调动了60万精锐部队前往前线,其中10个师的部队被部署在苏芬边境,再加上来自其他地方的增援部队,苏芬边境上的苏军兵力达到了40个师。

    在苏军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芬兰人并不能捡到什么便宜。上次苏芬战争的时候,芬兰人之所以能够以微小的伤亡抵抗住苏联数十万大军,就是因为他们熟悉地形,而且他们的防御工事坚固,位置又隐秘。

    但这一次,芬兰人是在苏联的土地上作战,又是主动进攻的一方,没有防御工事的掩护。他们能够以少胜多,击败苏军吗?

    就在芬兰人发起攻势之后的那天,苏联空军突然飞临于韦斯屈莱,将芬兰最重要的军工企业——蒂卡科斯基工厂炸毁,从此芬兰的武器供应更加吃紧。

    即便如此,芬兰人依然没有放弃进攻苏联的计划,23个师的芬兰军队联同10个师的德军一起,对苏联红军的防线发起攻击。

    “冲啊!”一排排的芬兰人,向苏军的阵地冲去。

    就在芬兰人冲锋的时候,苏军的炮兵也准备就绪,调好了射击角度,装上了炮弹,用响亮的“礼炮声”,来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

    “轰!轰!轰!”苏军的大炮在不断地发出怒吼,无数的炮弹就像是暴雨一样,倾泻在到战场上。

    炮火的冲击使芬兰人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但并没能阻止芬兰人的攻势。前来冲锋送死的芬兰人陆续有来。

    但当他们冲到阵地前,准备与苏军交火的时候,却受到苏联红军机枪的扫射。冲锋的芬兰人一排接一排地倒了下来,损失极为惨重。

    天空中,时不时会出现几架伊尔…2攻击机,用机枪机炮扫射着地上的芬兰人。

    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后,苏军依然固守着他们的阵地,而芬兰人付出极大代价之后,依然未能够占到任何的便宜。

    德军的情况也不是太好,虽然他们有飞机,有坦克,还有足够数量的火炮,但面对着数量占优的苏联红军,进攻的德军一直都处于不利的地位。

    攻势发起后的第三天,芬兰总统里斯托·吕蒂意识到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与苏联抗衡,而德军在战场上的失利更让芬兰人怀疑他们是否应该站在德国的那一边。

    再加上美国参战,反法西斯阵线又多了美国这样一个强大的盟友,形式对轴心国阵营而言十分不利。

    万一轴心国真的输了这场战争,芬兰极有可能会被苏联所击败,到时他们不但不能收回在苏芬战争时割让出去的领土,反而还要割让更多的土地给苏联,甚至还有可能会像波罗的海三国那样,被苏联吞并。

    想到这里,里斯托·吕蒂也感到有点后悔了,他后悔让芬兰加入轴心国阵营,后悔与苏联进入战争状态。

    如果芬兰能够在苏德两国之间保持中立的话,说不定能够像瑞典那样,逃过战争的威胁。但既然他选择了战争的道路,既然芬兰军队已经越过边境,攻击苏军,那就只能任由战争继续发生下去了。

266 石油化工中心() 
进入12月,莫斯科的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20度。就在这个寒冷的时候,曼图洛夫居然往更冷的西伯利亚奔去。

    坐在火车上,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往东而去,曼图洛夫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日子。

    在新西伯利亚长大的他,对于这片寒冷的土地,固然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这道铁路更是他来往莫斯科和新西伯利亚的唯一交通工具。

    十年前,他坐着火车,沿着这道具历史意义的铁路到莫斯科上大学。几年前,身为新西伯利亚党委第一书记的他,通过这道铁路前往莫斯科出席中央级别的会议,或是去向斯大林等中央大员汇报工作。

    但在他成为建设人民委员,去莫斯科工作之后,就一直没有搭乘过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火车了。

    直到这一天,他奉命去乌拉尔和西伯利亚视察,而机场因为跑道结冰和积雪过多的缘故无法使用,只好坐火车过去了。

    列车窗外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色,沿途的河流都已经结冰了,山川也覆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西伯利亚的农田早已经收割了,农民都窝在他们的小屋里,享受着他们劳动的成果。

    走进房里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