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其实是好多人认识的误区,总觉得自家楼下的那些小店都没什么钱赚,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我们不讨论具体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只想一条,那些小店,可都是个人的。不像是国企,亏点赚点无所谓的。

    个人开的店,要是亏损,或者说,除了房租水电及其它费用之外,没有利润,那最多三个月到半年。肯定就会关张大吉。

    但是,细想一下,我们看到周围有理发店关张的。有饭馆关张的,有服装店关张的,还就是没有看到一家这样的小卖部关张,这就从侧面说明。它至少是赚钱的。

    至于大卖场。说实话,冯一平当然也很想做,但是,有一个严酷的事实是,后来国内大型的连锁商超,除了极有数的几家还能偏居一偶,苟延残喘,其余的都倒在沃尔玛和家乐福脚下。

    虽然我国对外资零售业的进入审批手续非常严格。但是通过变通,比如和中资公司合资成立商业管理公司。家乐福和沃尔玛已经分别于95年和96年进入国内。

    就他目前这点资本,更没什么人才,想去和那两家竞争,有些不智。

    况且,二十多年后,随着互联网购物的高速发展,这些传统的大型连锁超市也受到了很大打击,门店成交量在萎缩,原来乐观且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也被迫放缓了脚步,有些地方,甚至在关店。

    那时反观各地,品牌各异的连锁便利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虽然都只是在区域内连锁,能走出省的基本上没有,即便是这样,上市的也不少。

    所以,在98年来看,这一块绝对是一处蓝海。

    冯一平大概和爸爸说了几点,冯振昌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他自己也是开店的,要是一家店三个月不赚钱,他肯定会关掉,要是一家店不亏,但半年下来也赚不了多少钱,他也会考虑关掉。

    “那就是这个可以做?”

    “真的,做的好没准还能上市呢!”冯一平说。

    选择便利店,还有一个理由,当形成一定规模以后,也可以在店里销售自有品牌,比如可以把老家的一些出产深加工以后,放到货架上去,更好的带动家乡致富。

    就老家那点人,只要有一两家效益不错的工厂,绝对能带动大家富起来。

    当然,他也没有那么伟大,是专门为了造福乡里才想出的这个计划,但是,在自己能赚钱的同时,带动家乡发展致富,确实是他追求的。

    我不能让自己变得伟大,但我可以使自己变得崇高,这是重生的冯一平一个小小的信念。

    “为什么不在省里开?”冯振昌又问。

    “不要看它就是一个小店,可比我们的面馆复杂多了,你想想,单货品就那么多,你说是不是?”

    冯振昌点头,做事了才知道做事的不易,要是面馆出售的面再增加几个品种,他的工作量就要翻上几番。

    “我是想先在市里开个几家店试运行一阵子,主要是发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软件和硬件上同时完善,制定出合理的流程来。只是靠空想,制定的计划再完美,很多问题还是发现不了的。

    同时,那几家店,也可以为后来的店储备人才,只要把所有的工作都理顺,那以后一个月开几家店,主要就是店面选址的问题。”

    “那这个计划书我好好看看。”

    晚饭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了冯一平的新想法,开始的时候都很不以为然,后来听了冯振昌的解释,才觉得好像真是那么回事。

    “那还是缺人啊,你还读书呢,不可能所有的事都你做,还有组织货源这些,不是得要找人往厂家跑?”小舅说。

    “我已经在上海的人才市场上发了招聘广告,高薪聘请运营总监。”冯一平说。

    小舅妈用勺子把一块鱼肉刮成细绒,小口小口的喂给儿子,“一平要做的事,肯定都是计划好的,你就说我们能出什么力吧。”

    还是那几样,店内的柜台和装修,不过便利店和面馆又不一样,要用到的木制品不多,货架肯定都要用便于组装的金属货架。

    至于其它的,就是人的问题,这个也不难,冯一平想,让冯振昌回县里一趟,和中专还有技校接洽一下,择优先招个二十多人过来。

    这件事应该很轻松,县里的中专和技校,一方面要想办法招生,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让自己的毕业生有个好去处,不然,以后谁还会花钱来读?

    冯振昌只要说说前景,怕是那些校领导就会反过来求着他。

    另外,这一次,刚好可以把李嘉拉过来,让她负责财务,同时做自己的小秘,她已经参加工作一年多,已经不再是个菜鸟。

    把李嘉拉过来,那高志毅多半也要跟着来,通过他们,指不定又能拉些大学过过来,作为人才储备也好啊!(。。)

第四章 不如意的大学生() 
现在的李嘉,已经没有当初在学校时的朝气和淡然,刚参加工作,想到自己可以养自己时的兴奋和激动,也早就丢到了爪畦国去。

    工作时难得有个闲暇,她看着周围那些小格子里和自己一样,忙得连抬头的工夫都没有的天之骄子们,她忍不住就想,难道自己这16年的学习,就是为了有能做现在这份枯燥无味的工作的资格?

    有时候越想越泄气,特别是因为一些小原因,或者莫须有的原因,被主管狠尅的时候,她不止一次的想,是不是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按他们的安排,回家进单位做个公务员。

    比李嘉更郁闷的是高志毅,堂堂金融系的高材生,在校的时候,都想着以后能像美国华尔街的那些精英一样,挥手间,都是几十上百万的大生意,最好是自己也能开发出一个模式来,那就一生受用无穷。

    然而,如果理想是一斤的丰满,那么现实最多只有不到二两的骨感。

    应该说他们的就业选择还是很多,各家单位到学校来招人的很多,他们选择的余地很大,但是,要找到对口的单位还真不多。

    96年国内股市的整体情况不错,随着通胀消失,银行利息下降,连续几年下跌之后,沪深两市当年都大涨,这对他们的就业,当然是个利好。

    他高兴的挑了几家,最后选中了一家大型券商,并被安排到他中意的投资部门。这一块可是收入高,前景也好地方。

    可是,对他这个新人来说。他就是公司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没完没了的帮着做各种文件,出差的机会也有,不过那是那些老人们不愿意出的差,跟着赴宴的机会也有,不过是去作为酒桶。

    更气人的是。有功是领导的,有错就绝对是他们这些下面的人——当然,对这种情况。他现在已经不气了。

    同部门的有个工作了快三年的人,到现在还是捞不到项目做,听他私下里说,那些头头脑脑们。都是有关系的。像他们这样没有背景的,只能苦熬。

    当然,客观的说,他们工作苦是苦点,可工资收入还不错,况且,说不定哪天机会就来了呢,所以。一向乐观的高志毅坚持了下来。

    做牛做马一年多,终于。他好容易有个机会去做一家公司的辅导改制工作,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办事员,可也是个机会不是?

    可是,这个被他认为是事业起点第一步的机会,他明明已经抓住了,却在头一天,被一个新进公司不久的女孩子顶替。

    要是本来没这事他也无所谓,可是临时被顶替,他受不了!他虽然是个心宽体胖的胖纸,却也是有脾气的,当即去找主管理论了几句,当然抗议无效,之后,他所遭遇的,就是各种小鞋。

    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忍受不了,把一纸辞职报告丢到了猪头主管的头上。

    之后小半年的工夫,辞职就是家常便饭,他辗转了五六家公司,目前,他所从事的工作,是和他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药企销售代表,而且,现在连他子也说不准这份工作会干多久。

    他现在工作就是工作,完全没有激情,更不用提什么规划。

    所以,等冯一平稍稍一提,这两个已经住到一起的家伙也就矜持了那么几秒钟,马上就同意下来,连工资待遇也没细问。

    特别是李嘉,“哈哈,姐我也终于做了主管。”

    “哎,还是我的兼职秘书哦!”冯一平提醒她,当着高志毅的面,在秘书这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秘书这个词,现在正在被先富起来的那一群人改变内涵。

    “哼,你还能怎么样我不成?”李嘉马上拉着旁边高志毅的胳膊,“倒是我,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狐假虎威。”

    一想到93年初见面的的时候,冯一平那青涩的模样,哪怕他现在就要成为自己的老板,李嘉还是找不到一点敬畏的感觉,还是把他当那个爱吃肉,很精明的小弟弟。

    至于先期要离开省城,到冯一平他们市里去,他们也没意见,“我们可都是小县城出来的。”

    “要再多找几个人吗?”李嘉一边吃着火锅里的毛肚,一边问冯一平。

    “那当然好,不过,等年后架子搭起来之后,假假的也要面试一下。”冯一平说,这个环节不能少,再缺人,对招进来的人也要有个大概的了解。

    在这个已经一切向钱看的年代,有钱还是好办事,冯一平需要的业内人士,已经从上海第一家连锁超市里挖到了一个。

    呵呵,这也是国内的一个特色,当然,估计在好多国家都是这样,走在行业前面的公司,往往会成为该行业的黄埔军校,为自己培养人才的同时,也给后来的竞争对手们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该高管也会带几个人过来,年后就能到位,到那时,项目也就差不多可以启动。

    冯一平已经快满18岁,终于到了可以考驾照的时候,早就习惯了有车,也终于到了年龄,现在算算,人民币身家也不少,他就决定,还是去买个车吧。

    梅义良带着冯一平到了他们当初考驾照的学校,用烟酒开路,让冯一平在驾校的考场上测试了几项,冯一平的水平当然得到了肯定,然后多交了些钱,这样,正月以后,他就很快能拿到驾照。

    真就真没容易,现在的驾校,大多数都和交通部门有关系,有些驾校直接就是交通部门下属的单位,而我们大天朝的基层干部们,最拿手的,就是用规则来卡别人,同时,也用规则的空子,给自己谋福利。

    做这一系列工作的时候,冯一平就在想,后来的那些马路杀手,是不是就是这样出来的呢?

    不过,现在还真没有这个概念,主要是因为车少,在这个时代,在他们这样的内陆城市,如果出现了堵车的情况,那还从侧面说明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的不错。

    真的,后来老百姓们深恶痛绝的堵车现象,现在绝对是好多政府的官员们希望看到的。

    要是上级领导来视察的时候,能看到就交通管制的那一会,街上的车堵出几里路去,那这一场景,绝对比他写的花团锦簇的报告好要管用。

    驾照有了着落,买车的事也提上了日程,冯振昌现在不愿意换车,这辆面包车挺好也挺适用的,拉人拉东西都方便。

    梅义良到是想换车,把这一辆给工程部,可是仔细想了想,觉得还是现在的这辆车合适。

    要是开着一辆豪车去做回访和售后服务,那些业主们肯定会想,“短短几年的工夫,老板都能开上这么好的车,想来我们的钱他没少赚。”

    那说不定还会起反面作用呢。(。。)

第五章 扫兴而归() 
不过,他们俩虽然暂时不想换车,可是,跟着去看看,那是绝对要的,没有哪个男人是不喜欢车的。

    听说冯一平要买车,连妈妈和姐姐也要跟着去,到后来,小舅妈也跟着来了,她们可能对车不太感兴趣,她们只是对买东西的事都感兴趣。

    也就短短的四五年时间,省城的变化很大,高楼一座接一座,冯一平初来省城的时候,可以一览无余的从这边看到另一头,现在坐在车里,只能看到路两边的大楼。

    妈妈和姐姐,她们两个其实平常整天都呆在店里,也没有什么休息天,虽说是住在省城,但经常活动和熟悉的,只有那么一块地方,这次难得出来,还是很高兴,不时指着路边的高楼或者商店说着什么,一般来讲,女儿总是跟妈妈共同语言多一些。

    四s店这种业态,将会由本田在今年引入国内,所以目前的汽车还是专卖店的形式,不过也都算很气派。目前也没有规划什么汽车城,但各品牌都自发的聚在同一区域,人气旺,做成生意的机会才多嘛。

    冯一平并没有dream car,他现在买车,只有一条,那就是看得过眼,而且要保值率高的,至于价格,这个还真不太在乎。

    于是到了以后,换他领着大家,从附近的第一家上海大众的专卖店开始一家家的转。

    其它的人兴致都很高,要知道这可都是十几万的玩意。在民品里,也算是集中了最多科技的商品,一般老百姓进来。多少都有些敬畏,可是对冯一平而言,这些算什么,这简直就是进了老爷车博物馆嘛。

    他看到一辆眼熟的,是普桑,后来倒也还能见得的到,所以相对顺眼一点。于是就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放做三四年前,那时不仅卖的价格高,而且还要另加近一万美元的外汇额度。当时的桑塔纳在国内还是比较高冷的,那些销售人员也比较傲,现在不一样,桑塔纳也日趋平民化。私人买车的逐渐多了起来。这些干销售的一般也不拿什么架子。

    他们这一行五六个人,开着两辆面包车,拖儿带女的进来,也不像是没事组团来旅游的,早有接待人员殷勤的迎了上来,不过,主要精力都放在冯振昌和梅义良身上,因为一般来讲。他们才最有决定权。

    不过,看到冯一平自顾自的打开车门坐了进去。他们也不好轻慢,小孩子不一定能做决定,但是他会坏事啊,于是,一个小伙子跟着也坐进了副驾,向冯一平介绍着。

    “小兄弟,你眼光不错,就在前几天,上汽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