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霜了,你还是有事没事涂点儿面膜之类的吧。“我气愤不已,又无可奈何,只好淡淡的说:”正事要紧,你不要关心这些细琐的小事,不要叽里呱啦说个不停了,少说两句,祸从口出,小心你的粗嗓子被暴露就不好了。”
那些激动万分,手舞足蹈的红衣人们看见高高在上红衣首领之后便开始癫痫症发作一般,开始不断的高呼万岁,歌功颂德,又是跪地膜拜,又是磕头叩谢,估计多半是什么少数民族的邪教吧。红衣首领叽里呱啦,唧唧歪歪的开始发表他的长篇大论了,不过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奇怪,不像是喉咙发出来的,对,是腹音,看来这位红衣首领内功深厚,武功不凡呀,我们可不能小觑,还好我不失时机的凑到王公子我的高级翻译旁边,原来刚刚那红衣首领不紧不慢的继续说道:“你们都是我们的功臣,功不可没,今天大家就彻底放松一下,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吧。”
第一百三十二节红衣首领(2)()
然后这些手舞足蹈面,得意洋洋的红衣人终于揭开了他们脸上的红色方巾,开始随心所欲的大吃大喝起来,我们终于看到了他们的庐山真面目,他们这些人长得确实和中原人不同,有点儿像西方人的感觉,高鼻梁,深邃的大眼睛,五官很立体,如同雕塑的感觉,而且他们的头发更是别具特色,引人注目,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契丹人的发型绝对可以用酷字形容。男子都为髡发,款式多样,发式不一,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他们有的剪去头顶的头发,保留其它部分的头发,看起来像个圆,有的在额两侧各留不相连的一绺头发,其他全部剪掉,有的在脑后留一绺头发。他们煞有其事的把那位红衣首领赏赐的天鹅羽毛插在形态各异,各有千秋的头上,说说笑笑,眉飞色舞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起来。
只见琼酿玉液,美酒飘香,觥筹交错,开怀畅饮,还喝酒行乐,好不快活,而他们的娱乐活动也特别有意思,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些辽国契丹人用糯米饭、白羊髓油,做成拳头大小的饭团子,有点儿像日本寿司的样子,然后这些红衣人兴高采烈的坐在毡帐里不动,纷纷向窗外扔饭团子。如果扔出的饭团子是偶数,便奏乐、饮宴,继续喝酒,更为有趣的是,一旦是奇数,扔出奇数饭团子的红衣人,还必须在毡帐内一直闷上7天之后,才能走出毡帐。前面还有风格独特的歌舞助兴,别具风格,与众不同,其中最为有意思的是一些青面獠牙的巫师们便摇着铃铛,手持弓箭,绕着毡帐唱歌、呼喊,而毡帐内的契丹人忙着往火塘中撒盐、拍地,一时间,毡帐外乱响一片;毡帐内盐在火中噼啪爆响,拍地之声乒乒乓乓,他们谓之惊鬼,这样就可以驱除邪恶,赶走霉运,大吉大利了。
而且这些红衣人酒量极好,一大碗,一大碗碗直接往嘴巴里灌,如同畅饮甘露一般,真是千杯不醉呀,乐在其中,因为契丹人好饮酒,甚至他们的皇帝之中有几位还有点酗酒,贤明如辽圣宗,也经常喝得大醉,他曾下过这样一道命令:在他喝醉酒的情况下,大臣不要根据他的各种决定行事,而要等到翌日由他复查决定。有一次,辽圣宗曾从好客的习俗出发,将外国的一位使臣用酒灌死。辽穆宗更是嗜酒如命,他经常晚上喝得大醉,第二天中午才起床,国人谓之睡王,辽穆宗喝醉酒后还好杀人,最终他在醉酒中被几个害怕被他处死的侍者所杀死。
我们个个饥肠辘辘的,对美酒不是太感兴趣,反而津津有味,狼吞虎咽的吃起各种珍馐佳肴起来,而且这些大鱼大肉里面还有道最珍贵的菜肴,那就是头鹅宴,里面摆放着他们刚刚捕杀了的白天鹅,肉质无比细嫩,口感不错,那首领独自在上座,他得意洋洋的取了天鹅头作为奖赏喂给海东青,那两只海东青贪婪的饕餮起来了。小飞嬉皮笑脸窃窃私语的对我说;“兄弟你运气不错哟,癞蛤蟆终于吃到了天鹅肉。我们运气还真是不错,要是在现代社会,这可是国家一级野生动物,受到重点保护的,我们吃天鹅肉可是触犯了刑法。”
还有道菜火锅涮肉也是特别美味,香气扑鼻,十里飘香,把切得薄如细丝的牛羊肉轻轻往里面一涮,几秒钟不到就可以放洪水泛滥的嘴里饕餮了,一饱口福,契丹人不但吃涮肉,而且吃法还很讲究,配有众多的五颜六色的调料碟,和现在吃涮肉的形式基本一致,捞起来之后就沾上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佐料吃,看来这涮羊肉火锅也是这些游牧民族独立发明的,因为在游牧过程中,煮大块的肉需要很长的时间,不利于随时迁徙,而将肉切成薄片则很快就能煮熟,在战争期间这种方法尤其实用。过去人们认为是蒙古人发明了火锅涮肉,但现代社会多处出土的辽国墓里面的大型壁画却证明了火锅涮肉的发明专利应该属于契丹人,看来他们对于我们中华美食还功不可没。
这时候,又有一个红衣人喜气洋洋的进来了,“今天皇上特别高兴,因为我们的那些下属国今天来进贡了,你听听多丰富,那东丹国原渤海国进贡千匹马;那女真部落进贡万匹马;那直不古等国进贡万匹马;阻卜及吾独婉、惕德,各进贡两万匹马;西夏、室韦,各进贡三万匹马;还有越里笃、剖阿里、奥里米、蒲奴里、铁骊等部落,各进贡三百匹马,今年我们的运气可好了,皇帝让把马匹也给你分来若干,我们不用再另外招兵买马了,真是天助我也,双喜临门呀,恭喜太子,贺喜耶律洪基太子——”那些红衣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欢呼,呐喊,因为在辽国契丹征战中,以掠获的马、牛、羊数量论功行赏。对于被征服的各个部族,辽国朝廷索要的贡品,以牲畜为主。契丹人凭牧养的牛羊、马匹多少看待穷富贵贱。《资治通鉴·后梁记》卷二百七十一记载,辽国契丹人十分看重牛羊、马匹多寡。不过,耶律洪基太子,他是谁?眼前带着古怪面具高高在上的那位,我真想揭开他的面具,看看他到底长什么样子的。
第一百三十三节红衣首领(3)()
耶律洪基,这四个大字怎么如此熟悉?我在脑海里尘封已久的记忆里搜寻着,突然一段熟悉的文字跳出脑海,那上面这样写着——耶律洪基当即拔出宝刀,高举过顶,大声说道:大辽三军听令。辽军中鼓声擂起,一通鼓罢,立时止歇。耶律洪基说道:大军北归,南征之举作罢。他顿了顿,又道:于我一生之中,不许我大辽国一兵一卒,侵犯大宋边界。说罢,宝刀一落,辽军中又擂起鼓来。萧峰躬身道:恭送陛下回阵。我窃窃私语的对小飞说:“我想起来了,这是《天龙八部》,辽道宗耶律洪基是金庸老先生的《天龙八部》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大配角,小说中的他个性鲜明、勇武好战,时刻想着吞并南朝一统华夏,最后走上了一条穷兵黩武之路,原来这个人就是我们眼前的人呀,我们还一不小心和金庸小说里的鼎鼎有名,妇孺皆知的小说人物来个不期而遇的邂逅呢。”
小飞不以为然,滔滔不绝,眉飞色舞的说起来:“其实你压根儿不知道,历史上的耶律洪基却根本不是这个形象。历史上的耶律洪基是一个十分亲宋的辽国皇帝,汉化程度极高,终其一生,从未有过半点入侵大宋的想法,更不消说付诸行动了。《天龙八部》让耶律洪基背了一个大黑锅,这个无辜的耶律洪基真是蒙受了天大的冤屈,比窦娥还要冤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公元1004年,大辽承天太后萧绰、圣宗耶律隆绪亲率大军南下攻宋,宋真宗赵恒在宰相寇准的逼迫下无奈御驾亲征,两国最高元首汇聚于濮阳城黄河北岸。由于双方都对战争的最终结局缺乏必胜信心,兼之辽国大将萧达凛意外中箭身死,辽国主动请和。太平天子宋真宗对此一拍即合,两国遂签署《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世代通好。从1004年宋辽《澶渊之盟》条约缔结之日起,一直到1120年宋金秘密缔结海上之盟相约夹击辽国,这116年的岁月,宋辽这两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大帝国基本保持着友好往来的局面,双方每年互派使者通好,进行诸如贺生辰、贺正旦以及吊祭等各项和平友好往来事宜从1004年到1121年,共计643次之多,辽国称呼宋朝为南朝,惺惺相惜,肝胆相照,而宋朝则心照不宣地称呼辽国为北朝。当然,其间也有些小小的不和谐音符,但总体而言,依然是和平的时候多,而摩擦的时间少,始终保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说得上是太平盛世,百姓幸福安康。
而且这位不管是历史上还是小说里大名鼎鼎的耶律洪基是一个十分向慕宋朝的皇帝,其实自契丹草原开国以来,一直对中原的汉文化有着近乎虔诚的学习之心,《澶渊之盟》签署后,宋辽两国从高层到民间,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贯穿了整个11世纪而络绎不绝。到了耶律洪基亲政后,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据说这位耶律洪基本人还是宋仁宗忠实的超级铁杆粉丝,绝无二心,始终如一,比我们追星还要痴迷,沉醉,对宋仁宗赵祯无比崇拜,十分仰慕。”
我不由自主的说:“说得特别好,说得特别不错,只是如果不偷看手机百度搜索,照本宣科就好了,不然我真得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啊,对了,这辽国离我们中原天高水远,千里迢迢的,他又没有耳濡目染,他怎么成为宋仁宗的铁粉的?”
小飞得意洋洋的说:“这你不知道了吧,我还是接着照本宣科吧,这高超的偷看技巧你也发现得了,厉害,厉害,真是名师出高徒,你还得好好的感谢我这个老师吧,话说耶律洪基当太子时,有一次曾化装成贺正旦使的随从混进大宋都城。他以为此事人不知鬼不觉,其实宋朝安插在辽国的细作早就将情报反馈到宋仁宗那里。仁宗接见辽国来使的最后环节,笑嘻嘻地下殿,将耶律洪基从人群中隆重请出,拉着他的手游览大宋禁宫,最后语重心长地劝勉这位别有用心的辽国皇侄:朕与汝一家也,异日惟盟好是念,唯生灵是爱。宋仁宗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一斑。耶律洪基看到此情此景,又感动又惭愧,从此在心中埋下了仁爱亲宋的种子,1063年,宋仁宗去世,告哀使节将噩耗传递到辽国时,耶律洪基拉着宋朝使臣的手痛哭: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不止耶律洪基哭,当时许多辽人也哭了。
这可不是我龙小飞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真是有根有据,这些事情都是可以引经据典的,据宋人陈师道在《后山谈丛》记载:仁宗崩,讣于契丹,所过聚哭。仁宗皇帝崩,遣使讣于契丹。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
宋人晁说之在《嵩山文集》卷二《朔问下》中记载:虏主(耶律洪基)虽生羯犬之乡,为人仁柔,讳言兵,不喜刑杀。慕仁宗之德而学之,每语及仁宗,必以手加额。为仁宗忌,日斋不忘。尝以白金数百,铸两佛像,铭其背曰:愿后世生中国。宋人邵伯温在笔记《邵氏闻见录》中记载:辽道宗耶律洪基曾对宋哲宗使臣说寡人年少时,事大国(宋朝)之礼或未至,蒙仁宗加意优容,念无以为报。自仁宗升遐(去世),本朝奉其御容如祖宗。说完流下了感伤的眼泪。
而且眼前的这位蒙着面的红衣首领的耶律洪基的汉化程度极高,诗赋成就在辽代诸帝中应该是最高的。耶律洪基的诗作受唐诗影响较深,讲究韵致,反映了契丹贵族崇尚中原文学,积极学习和吸收汉文化的倾向。其与臣下常有诗友之交,常以诗词赐外戚近臣。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辽相李俨作《黄菊赋》献其主耶律洪基,洪基作诗歌其后以赐之。
其实在辽国历史上,有两个皇帝是最仰慕宋朝的,一个是辽圣宗,也就是耶律洪基的爸爸,一个则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呀,当宋仁宗去世,宋朝使者向辽国报丧的时候,耶律洪基哭着手执宋使的手说四十二年未识兵戈耶!甚至最出名的说耶律洪基那句——愿来世生为宋人的话。所以所有的这些都铁证如山的表明了耶律洪基是一个十分亲宋的皇帝,如此亲宋的一个人,又怎么会时刻以南侵为己任呢?所以小说就是小说,有着许多虚构的部分,来自生活,高于生活——”我嫣然一笑的说:“我想起一句话了,此电视剧,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一百三十四节逃跑受阻()
那些红衣首领和那一众红衣人兴高采烈,喜气洋洋的大碗喝着酒,没用多少时候就有些酩酊大醉的感觉了,吵吵闹闹的一大屋,我们几个人仔仔细细的环顾了下周围,发现他们正觥筹交错的喝得正嗨,于是正好趁此机会,乘乱光明正大的走了出去,无声无息,乘人不备的来到门外,见里面的红衣人们毫无觉察,他们仍旧自顾自的自得其乐,兴高采烈的喝着酒,哪有闲暇顾及周围的一举一动,我们赶紧行走如飞的来到了那些鼻孔呼呼吐着白气的汗血宝马前面,偷偷拉出了长长的缰绳,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纵身一跃而上,骑着高头大马开始往前面策马飞奔而去,我们这才发现,除了我们刚刚所在的那个最大的蒙古包,还稀稀落落,星星点点的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如同珍珠般闪闪发光的蒙古包,排列的奇奇怪怪,让我们有些迷失方向的感觉,小飞赶紧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指南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上面的指针到处乱转个不停,完全失效了。没有办法,我们按照直觉往前狂奔而去,我们马不停蹄的扬鞭飞驰,可是颇为奇怪的是,这地方怎么走也走不出去,我们向前方奔走了半天,又从终点回到了原点,最初那个最大的蒙古包旁边,真是太奇怪了?不过不幸中的万幸是还好,我们没有惊动那些沉醉于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翩翩欲倒的红衣人。
“这是怎么回事呀?真是让人匪夷所想呀,这到底怎么了?”胡娇娇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
“是呀,我们怎么回事,转来转去了半天,就是出不去,真是急死人了,等下那些红衣人如果发现我们不在场,出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