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如果一个项目是使用胶片拍摄,没有留存或保管好负片的话,后果又将会如何?
除了胶片。杜克的剧组里同样有拍摄的数字素材,数字化素材还得面临在各种格式之间进行转换的问题。为了防止转换过程中出现意外,也需要做好素材备份。
除此之外,也要定期检查,有些剧组把数码素材存在固态硬盘里就置之不理了,结果很可能再打开的时候会发现文件有丢失。
做好记录、及时备份、做好保管和检查,说起来不难。但工作当中还得记得遵循流程,绝不能怕麻烦。
抵达爱尔兰,杜克只留给剧组一下午的休息时间,从第二天清晨就要开始外景拍摄,即便这部影片是来自他的投资。项目进度也不能过于拖沓。
这也是任何一个导演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当然,除非你是墨镜王,有人给你砸钱还愿意等你到白头,或者你有亲戚是真土豪舍得不计回报给你投资拍电影,否则项目进度就是绕不过的坎。
不是说要上纲上线逼导演糊弄了事,而是要在可控范围内完成作品——因为一旦进度失控,引起的就是连锁反应:也许钱已经不够用了,也许季节已经变了,也许错过好档期了……耽误的不只是时间,也是真金白银。
做到进程管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前期就做好拍摄计划,以杜克过往积攒的经验,每天拍摄进度大概2到4页剧本,这样就可以对大概的时间有了基本的概念。
在好莱坞,做剧本分解是确定拍摄周期的基础工具,它可以把剧本中的各项要素分析出来,再转化成拍摄计划和预算,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地让导演在整个过程中相对较早的发现剧本里那些富有野心、耗资不菲而且有可能困难重重的各种元素,并有所警觉,而且便于梳理找到能够进行集中拍摄的部分,提高效率。
在拍摄之前进行场地勘察的时候,导演和制片人也应该记得请摄影、灯光、艺术指导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到现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毕竟这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一个导演拍脑门想出来的画面,还要靠这些专家和他们的团队来实现。
还有,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计划应该是尽量精准,又留有余地的,这不仅是技术活,也是艺术活:技术来自专业,艺术来自经验。
虽然每个项目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但上一次遇到的问题,就是下一次宝贵的经验。
从爱尔兰的拍摄开始,整个剧组中最为大牌的主演哈里森?福特加入到了拍摄中,他也是剧组中片酬最高的演员,为了邀请到他,剧组付出了整整两千万美元的报酬。
虽然杜克决定让韩?索罗死掉,避免哈里森?福特再在续集中出现,但拍摄的过程中,两人之间的气氛还算是融洽,如今的他早不是之前的年轻导演了,哪怕是哈里森?福特这种成名已久的人物,也要在片场展现出足够的尊重。
至于哈里森?福特私下里会怎么做,杜克根本就不在乎,两人只是简单的商业合作而已,而且哈里森?福特也有足够的筹码拿这两千万美元的片酬。
他出现在剧组中,不仅仅是拍摄,还要配合影片的宣传。
在哈里森?福特抵达都柏林不久,《星球大战:远离觉醒》剧组就爆出了一则大新闻,瞬间又将媒体和影迷的热情点燃。
华纳旗下TMZ网站率先披露了一个关于哈里森?福特的独家新闻。
“爱尔兰当地时间6月22日,71岁的老演员哈里森?福特在拍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时脚踝受伤,情况不容乐观,并有断裂可能,现已被送往医院救治。在他调养期间,电影拍摄还将继续进行。”
“据悉,哈里森?福特在都柏林的黑森林电影工作室拍片期间,被被一扇意外掉落的液压门砸中,其脚踝受伤情况严重,甚至有断裂的危险。有意思的是,这扇门属于片中的‘千年隼号’,如此一来似乎说明,哈里森?福特在《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中扮演的韩?索罗将再次驾驶这艘飞船。”
“杜克?罗森伯格的发言人蒂娜?菲已经确认哈里森?福特脚踝受伤这一事实,但其受伤程度以及多久能重返片场这些具体细节还未可知。但他说,在哈里森?福特治疗期间,电影还会按计划进行……”
顺理成章的,剧组的主要的宣传工作转到了演员的身上。
哈里森?福特受伤引发影迷的关注,但这种刻意制造的新闻不能持续太久,仅仅八天之后,哈里森?福特重新出现在了剧组用于拍摄的片场当中。
于是,华纳旗下的媒体又是一轮炒作。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本周继续在爱尔兰都柏林的黑森林片场拍摄。此前,剧组因主演哈里森?福特的伤势而短暂的停歇,哈里森?福特在6月22日拍戏时不慎扭伤脚踝,伤势不轻,加之年事已高,医生建议其卧床休息一周……”
“伤愈之后,哈里森?福特也是马不停蹄,立即投入到影片的紧张拍摄中。”
与此同时,杜克也在现场录制了一段视频,交由卢卡斯影业和华纳兄弟对外发布,他在视频中表示《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剧组将会为星战粉丝提供前往都柏林和洛杉矶片场探班的机会,届时幸运者不仅可以见到影片超强的卡司阵容,还可以在电影里出演一个龙套角色。
这场粉丝间的竞赛与一个名为“变革力量”的慈善活动挂钩,想要报名竞争这一福利需要为“儿童基金会创新实验室”捐款,这一组织致力于帮助全世界的孩子。
此外,那些没有赢得出境机会的参与者,也可以收获《星战7》的主题T恤和海报。
随着时间的发展,星战的宣传也越来越猛烈,除了杜克和哈里森?福特这两个剧组中最大牌的人物外,其他人也频繁在媒体上露面。(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九百零八章 明星()
从项目筹备以来,剧组基本每个月都会有一场大型的宣传活动,五月份是“星球大战日”,六月份则于月底在都柏林召集了一场所有主要演员参加的大型新闻发布会。
虽然这场新闻发布会远离世界娱乐中心,但当天还是有超过五百家媒体的记者到场,谁叫这是星球大战呢。
不同地区的媒体记者有不同的采访对象,来自中国的媒体几乎把所有的问题都扔给了丹尼尔?吴。
“吴先生,”有中国记者大声问道,“《星球大战》这个IP存在了很多年,你第一次接触它是什么时候?”
丹尼尔?吴是个聪明人,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能成为《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主演之一,对待中国记者的问题,回答的分外详细。
“我实际上是通过《星球大战前传一:幽灵的威胁》才开始知道《星球大战》世界的。那部电影于1999年上映,几年之后我突然被达斯?摩尔的玩偶吸引了,但我那时根本不知道他出自哪里,只是觉得他的造型很酷。又过了几年后,我终于看到了那部《幽灵的威胁》,然后紧接着看了其他前传——对不起,别怪我无知……”
稍稍整理了下语言,丹尼尔?吴继续说道,“在那之后,我又看了原版的《星球大战》三部曲,把星战系列的东西都看全了。但是那时我还以为原版三部曲只不过是前传三部曲的电视衍生品,我那时一点也不知道原来那些才是原版电影。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太空剧——纯粹的善良战胜邪恶。”
同样的道理,英国的媒体都将问题集中在了他们的英伦玫瑰的身上。
来自《泰晤士报》的记者率先问道,“黛西,能谈谈获得角色的试镜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作为一个事业刚起步的女演员,我试镜时的表现通常都挺不错。可是竞争《星球大战》与其他电影不同。我真的太紧张了,我参加了多次试镜,每次都可以有机会展现你上回没展现出来的才能,也可以体会你上回没体会出来的感觉。”
虽然是个新人,但黛西?雷德利表现的落落大方,“我认为自己在某几轮试镜中表现很糟糕。我在第一次试镜结束后哭了出来。我边往回走边痛哭流涕,因为我以为自己完全搞砸了。只是在最后一次试镜结束后,我才觉得自己做的很好,我离开后径直走回家,吃了一整包饼干。我坐在沙发上说,‘我想我已经尽力了’。”
而那些来自拉丁国家的媒体,主要的采访对象是奥斯卡?伊萨克。
一位来自巴西的媒体记者问道,“能谈谈你参与《星球大战》以及跟罗森伯格导演合作的感受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这简直就是儿时的梦想成真了!简直是难以置信,还如此欢乐。能加入《星球大战》实在是太令人激动了。”
就像是他的话一样,奥斯卡?伊萨克显得相当激动,“罗森伯格导演太棒了,他绝对是我合作过的导演中最友好最富有激情的那一个。他非常聪明,反应特别快,并且还很乐观,也正是这股劲头推动着整个项目的一切。”
然而,与三位新主演相比。更多的媒体还是将目光集中在了哈里森?福特的身上,而且剧组对他的宣传包装也更为重视。他饰演的韩?索罗也早就成为了一个流行符号。
重点宣传哈里森?福特,也符合剧组的利益需求。
将明星符号化,充分利用明星的商业价值,是好莱坞获取收益及确保利润的重要手段。因此,怎样更好的贩卖明星的“符号”意义,与好莱坞的发展紧密相连。
广义的“明星”(Celebrity)是一个不可靠的词。因为几乎所有在银幕中出现的人都能被贴上“明星”的标签,在好莱坞的业内术语中,指代明星的词汇其实是“人才”(Talent)。使用“人才”这样的词并非是用来表示明星具有天赋,而是如中文的“人才”一样,是商业价值的分类标签。
在电影制作的集体劳动中。明星人才是创造性劳动力的一部分,他们在银幕上运用自己的身体和声音来表现角色,在电影的制作生产中起到了非常特别的符号作用。
所有的电影明星都是电影演员,但并非所有电影演员都是明星,演员和明星之间最大的区别,或者说决定明星等级最主要的因素,是“名字”的流通价值。
一部电影可以有成千上百的演员,但是只有少数的几个“名字”可以当成卖点——当然,这些“名字”基本上都是作为主角的“明星”,在定义好莱坞明星时,经济价值始终居于中心地位,明星群体代表的是卖座演员中的高级精英。
好莱坞演员的等级结构在各种场合体现的非常明显,如在电影宣传海报上,明星的名字会出现在电影标题的附近,相当醒目。
以这种方式突出某些演员,是最明显的符号化特质,代表着“明星”是用来产生销售的“名字”,这个“名字”的传播价值使得“明星”成为一个可以辨认的价值符号和流通货币。
在预测利润时,一个明星的票房号召力不仅可以被计算、预估,还可以用于电影市场中的交易流通。
好莱坞通常这样来定义票房号召力——不管项目中其他因素如何,仅凭演员或导演个人的名字,能够为电影吸引到的融资和票房的比例。
好莱坞明星制的等级划分,完全是基于票房号召力,也就是商业能力,而不是演技。
可以说,近三十年来,好莱坞明星的等级,与演技或者艺术贡献基本不存在直接关系。
拿杜克以前的公爵工作室和现在的卢卡斯影业来说,通常会对好莱坞明星进行这样的划分。
超A级巨星,他们能够保证预售,以及相当规模的首映票房。
A级明星,他们不会自动引发疯狂的追捧,但只要导演和预算合适,电影类型与此明星过去的作品一致,他们对制片方来说就是有把握的赌注。
优质二线明星,是宣称与一线明星有差不多影响力的演员,事实上商业价值并不稳定,会受预算和合作明星等因素的影响。
二线明星,有时候可以吸引发行公司的注意,但是电影的其他要素相对来说更加重要,比如剧本的完成度,预算的高低。
三线明星,仅靠他们的名字几乎不能对市场有任何影响,然而如果有合适的合作演员、导演和预算,他们偶尔也可以促进局部市场的票房。
与此同时,在明星的阵营中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人群。
有些演员不属于一线明星,但是通过重复参演某类商业成功的电影,他们会成为类型明星,一般而言,类型明星的主要舞台是在“邪典片”和“喜剧片”上。
另外,还有一些演员出现在不属于流行市场的电影中,打断了电影角色和类型一贯的连续性。
他们一次次挑战着与先前截然不同的角色,他们被称作“演技派”。
但是,他们毕竟不是好莱坞明星的“主流”,就像丹尼尔?戴?刘易斯等人一样,本身并不具备多少票房号召力,好莱坞主流电影圈对这些演技派也不是太感冒。
明星作为符号化的一种形象,对于电影产业可谓有着特殊的意义,即便是杜克这一层级的导演、制片人和投资商,也从来不会忽视巨星可能带来的号召力。
电影作为商品最显著的特性就是其“独特性”,会有相似的部分,但是不会有哪两部电影是完全一样的。
但这样的特性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却是个障碍。
大部分电影交易,来自于消费者愿意花钱去看未知的内容,消费者“想要看”的心态,恰恰是取决于电影中那些不被完全了解的部分。
在人们看到电影之前,消费者无法确定自己要为之付钱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与此同时,生产者也无法完全确定消费者会喜欢什么。
好莱坞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可能整个电影行业中最重要的事实就是没人知道任何事情。”为了应对这种“对称的无知”,只有依赖电影之间的相似性或连贯性。
类型片、系列片是一种应对方式,而更广泛的方法则是采用明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