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安的军营中,跟自己的几位心腹商议着吞并善友会的事宜,以及如何善后、整合。
“就军情处收集的情报,王汇方对咱们非常忌惮,行动也比较谨慎,还暗中派人打探过咱们的扩军行动。不过,他们看到的,都是咱们想让他看的。原太平营和义勇营的人马,看似跟刚招募的新兵混到一起,实际上只是单纯的训练,原本的编制并没解散。如果有需要,咱们随时可以集合起全部的义勇营和太平营!”
当着陈武、典勇等义军高层的面,军情处的处长甘兴将目前的情况汇总报了上来。
“能设法弄到他们的具体计划和发动时间吗?”
才从训练场回来的许世忠有些口渴,一边大口喝着茶,一边询问起这个关键的问题。
“善友会的保密意识还是挺强的,只可惜……”甘兴眼中多了几分讥讽,说道:“军情处利用将军批的活动资金,收买了小刀会会主周乃春的身边人。尽管对方只知道一小部分,但跟军情处收集的情报互相印证后,足以推断出善友会的全部计划。如无意外,他们会在三日后的黎明时分发动……”
不仅仅是时间,计划也有,王汇方先派人假装传信,确定陈武的位置,然后立即带领精锐力量偷袭。如果偷袭不成功,再转为全面的强攻!
将这些重要的情报全部搞清,如何应对善友会就是易如反掌了
第167章 不安()
两天的时间,就这么安稳的度过了。
太平军这边,在武安城内按部就班的进行着自己的行动。扩军、训练、打造武器盔甲、跟合作的隆和、四海等商会进行资源交换……善友会那边,也波澜不惊的进行着同样的行动,消化着占领武安后的缴获,尽量扩充自己的实力。
看上去,两边一片和谐。
普通的武安百姓,已经逐渐适应了统治者换了个主人的事实。但他们不知道,太平军和善友会表面的平静下面,内里已经是暗流涌动。
随着天色逐渐黑下来,义军这边结束训练、吃了晚饭后,照例封闭了营盘,并派出了例行的夜间巡逻。由于最近几天的辛苦训练,夜间的岗哨看上去有些精神萎靡,一副随时可能打瞌睡的模样。可实际上,整个营盘的夜间防御是外松内紧,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暗中盯着。
除此外,义军的高级军官都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最精锐的太平营更是连甲胄都没脱,在营盘的军帐内枕戈待旦。
善友会的人若是真的大意冲进来,绝对会一头撞上铁板!
一切如同太平军掌握的那样,差不多到了深夜,善友会那边果然有了动作。
“太平军欺人太甚,我要面见天公将军讨个说法!”
善友会会主王汇方的弟弟王汇辛,怒气冲冲的闯了进来。
提前得到过吩咐的亲卫们,忠实的将王汇辛拦下,并告诉对方,天公将军已经睡了,有什么事可以明天来。
“纵容手下杀了我善友会的朋友,这是心虚不敢见我了吗!”
王汇辛临来时被叮嘱过,一定要亲眼面见陈武才放心,说什么不肯离开。见状,无奈的亲卫只能进去通报。
片刻之后,睡眼惺忪的陈武披着外衣,懒洋洋的走了出来。
王汇辛口中的事情并不大。
一名投靠善友会的马匪,半个时辰前尸体被发现,就抛在距离太平军营盘附近不远的地方。善友会这边有目击者称,是太平营的人跟马匪起了争执,然后将其杀害并抛尸。然而,由于当时天色已晚,善友会的目击者也没看清长相,只认出了太平营的军服。所以,这件事等同于是无头案。
“此事本将知晓了,等明日有空自会吩咐下去,让手下好好查查。倘若真有此事,必然会给你一个交代。今日夜已深,王老弟请回吧。”
随口应付了几句,陈武一脸不耐烦的开始赶人,随后打了个哈欠,转身走回了屋。
这番明显的敷衍态度,让王汇辛大为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只能气冲冲的离开了。不过,离开太平军的营地后,他脸上的怒色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计谋得逞的兴奋。
翻身上马,直接返回了善友会的营地。
刚才一路进来,除了确定陈武休息的地点,王汇辛还暗暗观察了义军今晚的防御体系。有了这些情报,他们明日黎明时分的偷袭绝对可以一战拿下,重创太平军的高层!
然而,王汇辛不知道的是,在他们善友会算计太平军的时候,陈武的太平军也将计就计,张开了陷阱的口袋等待他们往里跳。
两边互相算计,就看谁的本事更高了。
很显然,不管是善友会还是太平军,都坚信自己这边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
转眼间,又是两三个时辰过去了。
眼瞅着已经到了三更天时分,义军这边的暗中调整和准备已经就绪,善友会这边偷袭的人马也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就在这个时候,城外两名侦骑,举着火把顺着官道连夜朝武安这边赶了过来。
“快开城门!”
“我们是太平军马队的,我是燕十三!”
“有紧急军情要进城!”
不管是帝国的规定还是太平军这边的规矩,城门在夜间都是要关闭的,哪怕遇到什么突发情况轻易也不会开。此刻城墙上值守的太平军士兵,被下面叫门的两骑惊动,询问了身份后,不由陷入为难。
为了区区两名骑兵,夜间开城门肯定是不行的。
最终,城上的义军士兵放下绳索,将两人直接从城下拉了上来。
太平军人数虽然很多,但马队人数却始终有限,燕行十三骑又是其中名气很大的,守城的义军士兵当即就有人认出他。放到平日里,燕十三多半会跟他们客气说笑几句,聊聊路上见闻趣事,但先前发现的情报让他不敢有丝毫耽搁,下城后打马直奔义军的军营而来。
深夜的马蹄声,不出意外的惊动了外松内紧的太平军营盘。
得知是先前外放出去的马队返回报信,亲卫们确认身份后立即按要求放了他俩进来。
虽然有感觉到太平军营盘内的异常气氛,但两人也没多想,跟随亲卫左拐右拐,绕到了中军的西侧、一处守卫极其森严的地点前。
陈武一身戎装,包括其他义军高层,如典勇、许世忠、莫国豪等众将都在这里。
就算是反应再迟钝,这个时候燕十三也知道事情不对了,城内只怕出了什么他不知道的变故。但是,跟随燕东行在北地混了那么多年,燕十三办事很有眼光。知道什么时候该问,什么时候不该问。行了军礼之后,直接将他们在太平郡和安庆郡交接处打探的消息报了出来。
“一大批官军在朝太平郡赶来?距离边界可能只有一两天的路?”
这个消息,让所有太平军的高层脸色一变。
所有人都想到了一件事,帝国的平叛大军来了!
“消息从何而知?是你们亲眼看到的吗?官军数量大概有多少?能确认有什么特征吗?”同样心惊的陈武,一连串的追问出来。根据他的判断,帝国的平叛大军至少要到明年一月份以后才能到达。
这个跟他预计不符的消息,引起了他的强烈不安。
“回将军,消息并非是咱亲眼所见,而是碰巧遇到了安庆过来的老朋友……将军应该知道,咱们燕行十三骑先前是在北地活动的马匪,也曾越境到安庆郡做过‘生意’,跟那边的道上弟兄有些交情。擦肩而过的聊天时,无意从中他们嘴里挖出来的。”
马匪来去如风,速度比官军步行快了很多。燕十三的消息虽然不是亲眼所见,但可能性还是很高的。而且,燕十三也说了,当时一起随行的其他弟兄已经开始冒险越境探查。他们两骑因为谨记陈武交代的“任何可疑的官军情报都要第一时间返回报信”,这才连夜赶了回来。
如无意外,最多一到两天之后,进一步的消息就会传回。
“至于官军数量……”
燕十三没有亲眼所见,所以无法给出具体的数字,只能根据同行的描述道:“很多很多,而且装备非常精良,一看就不好惹。”
至于这个很多很多究竟是多少,燕十三的朋友也说不清。对方毕竟只是无意中路过,跟那伙官军又没关系,自然不会刻意去数。不过,远远观望的时候,对方倒是有记住了那伙官军打的旗号。
这样说着,燕十三用脚尖在地面上划了两个大概的图案。
其中一个不用多说,是帝国的明黄龙旗。这个燕十三自己也清楚,所以画的特别形象。另外一个具体部队的旗号就比较模糊了,也亏得陈武穿越前玩了十三年的《帝国》,对东大陆各大主要军团的番号一清二楚。结合安庆郡这片地域,跟附近几个郡可能的部队对照了一番,很快认出了来历。
“清河郡的地方警备师团?”
念出了这个名字,陈武脸上不仅没有释然,反而更加疑惑了。
他琢磨了片刻,问道:“你确认打的旗帜上是这样,没有错?”
被陈武这么追问,燕十三也有些不确定了。把先前听的描述想了一遍,点头道:“除非我那朋友说了谎,否则应该就是这个不过,对方应该没道理骗我,这事又跟他无关。”
“清河警备师团!”
陈武皱起了眉头,脸上的迷惑,让旁边的典勇、许世忠、莫国豪等都诧异起来。
自家近乎无所不知的将军,为何认出了前来的帝国大军,会是如此神情?如果说,清河警备师团训练有数、士卒精锐,那也应该是畏惧或者不安啊。
为什么是疑惑?
“你们有所不知!”
陈武看了他们一眼,沉吟道:“整个清河军团,先前被尽数抽调到西北的武威郡,去打瓦刺骑兵了。现在清河郡内剩下的兵力,屈指可数。如无意外,所谓的清河警备师团,现在应该还在西北呆着呢……怎么可能突然横跨半个帝国,出现在安庆?”
他的起义,虽然对历史造成了影响,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影响到穿越前就已经发生的事。除非,出现在安庆郡的,根本不是清河警备师团,而是另有其人。
但是,对方为什么要假冒清河师团的名号呢?
因为可靠的线索太少,陈武一时间百思不得解。意识到这点,有些烦躁的他很快换了一个思路,这支部队是从哪里来的!
既然被称为很多很多,以至于一名马匪都难以准确描述,数量只怕至少也得几千起,甚至可能过万。但是,太平郡的周围,根本不可能有这样一支力量。不然的话,帝国也不至于放任他横行太平郡,早早就派其赶来增援了。
两条思路,最终隐隐指向了同一个结果。
陈武的脸色,忽然变白了
第168章 计划变更()
城卫军团或者禁卫军团
这两大东大陆最精锐的军团,总兵力超过三十万,是乾元帝国皇室的核心力量。坐镇中州,随时可以策应帝国三个方向的对外战争,同时对内保证威慑。
如果说,真的有一支数量几千甚至过万的军队,突然出现在安庆郡跟太平郡的边界,又打着假冒的地方警戒部队旗号,那唯一的可能,只会是这两大军团之一。
他个人感觉,其中可能性更大的是驻扎在帝都之外的城卫军
禁卫军团毕竟是皇室直属的力量,两相比较之下,如果一定要调动,那出动城卫军的影响更低一些。
但这怎么可能?
穿越前,哪怕是五斗米道起义,席卷四郡的时候,帝国中枢都没有轻易调动这两大军团出战。相比于五斗米道,陈武觉得自己满打满算也就占了一个隆山和一个武安,半郡之地。不管怎么看,威胁都不如前者啊。
基于这个判断,他先前制定第一套计划的时候,才放心的以“帝国不会出动城卫禁卫两大军团”为前提。就算真的出动,多半也要在自己击退了中枢第一轮平叛大军,并且表现出朝周围州郡进攻的趋势后才会有。
万万没想到
帝国中枢,竟然会如此果断,做出了跟历史截然不同的决定
从城卫军团现在的位置,和日常行军速度,大致可以推算出,帝国派遣城卫军团出京的时候,自己这边应该还在武安外面围城呢。
为什么会这样?
惊疑中,陈武陷入了对先前拟定计划思路的反思。
在知道了结果又熟知情况的前提下,倒推事情的起因并不难。陈武很快惊觉,自己不小心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五斗米道起义是几年后,那时帝国的外部压力远比现在要大
大到就算知道五斗米道的威胁,帝国也不敢贸然出动城卫禁卫军团。
但现在不同
帝国不久前刚在西北击退了瓦刺骑兵,尽管自身损失也很大,但至少在可预见的一年内,西北方面不会再有威胁,帝国本来的三面受敌变成了两面。
这种情况,让中枢有了调动城卫军团出京的底气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陈武发现他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在他自己看来,太平军起义的规模远不如五斗米道,可帝国中枢和皇帝又怎么能知道将来的事?在对方眼中,陈武起兵短短几个月就纵横太平郡,接连攻破府城郡城,俨然一副席卷天下的气势。这样的匪军,已经是帝国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心腹大患了
外部压力的变化,加上陈武低估了帝国对他的重视,导致他无形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熟知历史,带来的并不仅仅全是好处。这种未卜先知一般的预言,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依赖。有些时候,这种盲目的依赖和信任会很致命,让人不经意的忽略一些看似细微实际上足以影响全局的点,哪怕陈武一直有在暗中提醒自己。
穿越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决断失误吗?
或者,用疏忽和始料未及这两个词来形容更合适一些?
不管如何评价,陈武心里都有深深的懊恼,但事情已经发生,自责也没了意义。现在要紧的是尽快想出一个全新的计划,并结合先前的备用预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