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狱卒和牢头的异样眼光,袁兴韦并不在意。
反正都是将死之人了,还管那么多干嘛,谁爱怎么想怎么想好了。他现在身陷囹圄,外无援手,还在乎的事情也就那么点了。
比如,每天能吃顿梅雨楼大厨的五花肉。
对一名被关押的犯人来说,这个要求无疑是太奢侈了,但天牢的很多囚犯不同。以他袁兴韦的身份,这点要求还真是不难。最起码他先前提出的时候,钱伯明丝毫没有难为他。牢头纵然再不爽、再眼红,面对总督亲自的吩咐,也只能每天乖乖跑一趟。
至于另外一件事,就是袁兴韦自己的小命了。
为什么还没死!
别人在乎的,都是如何能够让自己活的长一些,但袁兴韦闲的没事,坐在牢里研究的却是自己怎么还没死!
别误会,倒不是说他在世上已经生无可恋,而是因为知道的事情太多,又帮钱伯明干了不少见不得光的事。于是,当一条狗用不到的时候,下场自然是被烹了。袁兴韦还得庆幸,一些机密的事务自己没参与,不然只怕就不是秋后问斩了,而是酒后跌进井里淹死,或者干脆暴病而亡。
不管怎么个死法,袁兴韦知道,自己死定了。没人能救得了他,也没人敢救。这一点,从他先前处的还不错的同僚没一个敢来探监,就能清楚的说明。
钱伯明想让一个人死,谁敢忤逆?
林家倒是有那个能力,但他们又怎么会平白无故的为自己出头。
正因为知道自己的下场,袁兴韦才会奇怪。按照国朝惯例,钱伯明给自己判了一个秋后问斩,基本上十月就可以死了。这都过了快一个月了,自己居然还活得好好的,钱伯明却连过问一下都没。
就像是把他给遗忘了!
什么时候,钱伯明的耐心这么好了?
不仅仅是他,天牢中的其他囚犯,最近一段时间貌似也完全没有变化。结合天牢的牢卫起码被抽调了一半,再加上最近狱卒和牢头的异常,袁兴韦本能的感觉到,似乎有什么重要的变故发生了。
趁狱卒半天一次的例行巡逻路过,袁兴韦终于没忍住好奇,问了出来。
“你问最近武安城发生了什么大事?”那名狱卒跟袁兴韦也算熟人了,见这个从被关进来就一直很安静的前任总督幕僚开口,正觉得无聊的他便开口道:“最近咱们郡还真是不太平,至于说大事嘛,武安城被三十万流贼大军围了算不算?”
啪嗒!
袁兴韦的宝贝折扇摔到了地上。
放到平日里,他肯定会心疼的不得了,立即捡起来拍掉尘土。但这一次,袁兴韦实在是顾不上了,被狱卒的话震的目瞪口呆。
三十万流贼合围武安?
“我七月底下狱的时候,太平郡不是还风平浪静的吗?这满打满算才三个月出头,怎么就突然多了三十万流贼?”
袁兴韦实在难以相信,他觉得对方一定是在跟自己开玩笑。
“不信?”
狱卒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我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这事就是真的。八月太平匪闹事,接连打了沂城、鹿山、临县、隆山,几次大破官军,丁自明都战死了,林家的那位护军将军也兵败被俘。现在武安外面都乱成一锅粥了,要我说,指不定这乾元……哼哼!”
他说了一半,左右看了看,大概自觉失言,换了一段小曲,哼着离开了。
只留下袁兴韦一人趴在天牢的栅栏前,呆呆的失神。
第二警备旅团的旅团长丁自明战死!
就连林安略那家伙都被贼人抓了!
这世道变的,也太快了。要不是袁兴韦确信自己只在牢里呆了三个月,光凭这些变化,说是被关了一两年都不出奇啊。也难怪钱伯明没心思关注自己了,原来太平郡出了这么滔天的大乱。
短短几个月,居然连郡城都围了。这伙贼军,简直可以说是国朝三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巨匪啊!
如果,武安城被攻破了……
袁兴韦心中一动,他忽然发现,自己又多了一点在乎的事。
………
十一月二日。
从初夏大旱到现在,这还是太平郡首次迎来阴天。
终于看到下雨的希望,所有的太平郡百姓都憋了口气。武安城头上的官军更是恨不得大雨连下三天三夜,这样贼人就没法趁机攻城了,半干的护城河也会充盈起来,变得难填很多。
但很可惜,天气只是阴着。
据善友会里一个略懂天象的信徒说,未来两三天都下不起来。
对义军的联军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万一久旱后真的下了大雨,再想攻城难度会大很多。所以,择日不如撞日。
上万名从武安周围抓捕到的流民,被成群结队的驱赶到了阵前。
虽说确定要主攻南城墙,但不管是先前制定的攻城方案,还是为了分散官军的力量,联军都需要三路同时填河。
一切如同隆山城下做的那样,这些流民被义勇营和新兵营的人用武器驱赶着,拎起一袋袋沉重的沙土,朝义军事先标定的护城河区段跑了过去。所有人都被允诺,只要填满三个沙袋,当天的任务就算完成。不仅可以退回去休息,还有堪比新兵营待遇的晚饭可以吃。
显然,相比于隆山城下,这次联军订的条件更加苛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武安的护城河规模远超隆山。哪怕旱到了现在,整个填河过程仍旧需要至少两天的时间这已经是陈武预估的最快速度了。
“贼军开始填河了!”
武安城头上,大批严阵以待的官军做好了动手的准备。
亲自登城观战的康和,对这些被贼军驱赶攻城的武安周边百姓毫无怜悯。早在一周之前,贼人才刚到寿川的时候,官府就已经对附近村庄的百姓发了通知,后来还专门派人迁他们入城。真正愿意听官府的,基本都已经被安置到武安城内。现在城内的百姓不是原本的三十万,而是接近了四十万!
至于那些死活不肯听话的,就让他们去死好了。
冷冷的看着城下贼人的进度,康和对身边的亲卫点了点头。
攻击的号令随即发出。
在官军各队长的督促下,早已经调整好的床弩、抛石机一起发动。大量的弩箭、石弹,如同仙女散花一般,落到了人群中最密集的地方,对这些被驱赶填河的可怜百姓造成了大片的杀伤。
几乎是立刻,城下哀嚎和呻吟声一片。
很多官军都不忍直视那惨状,奈何军令如山。没有人敢有任何犹豫,机械的重新装填、射击!
尽管城下的百姓已经被联军要求,刻意的分散站开,但在武安城头惊人的火力打击下,仍旧在短短时间伤亡惨重,陷入了崩溃
第133章 西北大捷()
“西北大捷!”
“辅国将军封勋,于三日前在乌什率三十万大军大破瓦刺骑兵!斩杀敌人五万,俘获战马一万匹,其他缴获无数!”
“瓦刺的征东将军安鞑汗负伤,大败而逃!”
六百里加急奏报,一路从中州西门直入,带来了整个中枢最关心的西北之战的战报。大捷的消息传开,整个中州陷入了狂喜中。帝都的上百万百姓,自发的换上了节日的装扮,舞狮游行,庆祝胜利。
为此筹备了近半年、整整一个月没睡好觉的乾元基更是心头大快。
终于赢了!
这些年来,瓦刺人对西北变本加厉的入侵,已经成了威胁帝国西北边疆的最大隐患。这一次,帝国也是下定了决心,要给瓦刺人一点颜色看看。现在,辅国将军封勋,不愧是帝国的名将、封家双柱,在帝国这个多事之秋,给帝国带来了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
然而……
具体的战报传回来,军务大臣封武、内政大臣陈三生、财务大臣狄弘明、成国公乾太卓、禁卫军团的军团长冯同和,一个又一个帝国重臣,脸色凝重了起来。
辅国将军封勋,没让他们失望,在前期僵持甚至是略微失利的情况下打赢了这一战。
但付出的代价比他们想象的要大。
尽管干掉了瓦刺的三万轻骑兵,两万步兵,连征东将军本人都被击伤,但相比瓦刺的二十万征东大军来说,这一战只能说挫败,没能伤到他们元气。相反,为了击败他们,帝国这边却付出了一万重步兵、两万轻步兵、两万轻骑的代价。
五万换五万!
如果最后关头,帝国的骑兵能够追杀溃败的瓦刺骑兵,趁机扩大战果,那这一战帝国还是赚的。但现在,双方战损上打了个平手。安鞑汗不愧是瓦刺的头牌大将,他临危不乱的果断处置,亲自率两万骑兵断后,让封勋没能尾随追杀,给了瓦刺重新集结溃军、从容撤离的机会。
尽管的确达成了战役目的,击败了瓦刺的征东大军,从场面上看,帝**也在决战中把瓦刺的征东军打崩了,连敌军主帅都差点战死,大破瓦刺骑兵没有半点水分。可是,帝国却并没赚!
这才是一众重臣们在意的事。
相比于战败,现在的局面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但瓦刺的征东部这次回去后,只要修养两年,还有卷土重来的力量,这无疑是一个隐患。另外一边,帝**一口气战死了五万士兵,伤者不计其数,损耗的刀剑盔甲更是惊人之极。哪怕俘获了一万匹战马,也远远不足以弥补这个损失。
瓦刺的游牧民族,几乎是天生的骑兵。即便是战死,王庭也基本不需要抚恤,或者只要很少的赔偿。重新征召的代价也不高,稍加训练又是一支精锐的骑兵。
帝**这边就不同了。
五万战死的抚恤、后续士兵和军械的补充,还有武威郡的重建,需要的开销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几年来,帝国三面遇敌,财政本就不景气。这次虽然打赢了,但如此多的损失,却给帝国财政雪上加霜。
“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情况却并没好转多少……”
财务大臣、出自帝国八大门阀狄家的狄弘明,对帝国的现状是最清楚不过了。当统计的列表出来后,看着最后那个足以让财政总署众官员血压升高的数字,不由得为难的叹了口气。
而且,西北一战结束,并不代表帝国就能休养生息了。
接下来花钱的地方还有的是。
毕竟是难得的大捷,中州肯定要举办大规模的庆祝活动,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还有一个先前被众人刻意避开、压下的问题,也重新浮出了水面。
太平郡叛乱!
西北的威胁短暂的解除后,帝国手里的兵力一下子充盈起来。芜湖、安庆两郡,各自多了一个混成警备师团。尤其是后者的一万三千人,这次西北之战中损失并不大,又邻近太平郡,返回驻地后几乎立即可以调动。
清河郡的清河军团更不用说,一下子多了十万人。
钱伯明最后传来的消息,说贼军已经在武安附近集结,准备合围郡城。虽说不知道贼人哪来的信心,但这已经不重要了,中枢随时可以对太平郡动手。为了尽快剿灭这股反贼,除了这个心头大患,军务大臣封武亲自拟定了一个惊人的计划。
这个计划,只有有数的几位重臣得知,不出意外的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然而,当朝的皇帝乾元基,却在看后第一眼就画了朱批。
封武从皇帝凌厉的眼神中看出了五个字。
反贼都该死!
………
西北大捷奏报进京、整个中州陷入欢庆时,武安城头下的血战才刚刚开了个头。
在城墙上官军的打击下,负责填河的武安周边百姓出现了大片伤亡。但任凭他们如何哭泣哀求,城头上的官军始终没有任何怜悯,连步弓手也加入了攻击序列。
义军这边,督战的新兵营、义勇营,同样没有手软!
攻破武安,义军就能掌控整个太平郡,更进一步。若是攻不破,面对帝国的平叛大军,他们的下场必然是身死族灭。
官军也是一样,只有守住武安,家小亲邻才能得保平安。
涉及各自生死,没有任何人留情。
这些被卷入攻城战的流民,在两边看来不过是可以牺牲的消耗品和工具。尽管说起来很残忍,但事实上,历朝历代的流民都是这样做的。甚至,相比于很多所谓义军,陈武的手段已经算是仁慈了。
他控制下的流民,每天至少还有一点粮食吃,没出现易子相食这种惨绝人寰的情景。
第一天的试探填河,以联军这边死伤一千多名流民暂时告终。
隆山时的攻城跟现在比起来,温柔的简直就像是在过家家!
武安城下,尸骸遍野,血液一度连护城河的河水都染上了微红色。就连官军的军官,目睹城头下的惨状都忍不住心神震颤。被驱赶攻城的百姓更是被残酷的伤亡吓坏了,几度出现了溃逃。但结果无一例外,凡是敢不听号令、就地抛下沙袋逃跑的,全部被新兵营和义勇营的士兵斩杀。
剩下的百姓无奈,只能被迫回头,重新捡起沙袋左右都是死,还不如听这些贼军的,若是能连丢三个沙袋,说不定还能活下去。
的确有幸运儿连续抛了三袋泥土,暂时活过了第一天。但这仅仅只是噩梦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武安城一天不破,这样的噩梦就会源源不断的持续下去。
短暂的一夜过后,第二天,更多的流民被驱赶了上去。
由于昨天死伤惨重,从武安附近抓来的百姓数量已经有些不足。陈武的十三家联军,果断开始从二十万流民中招募人手。依靠源源不断的消耗,在武安城头毫不怜悯的打击下,强行在护城河中填出了一段路。
“这些流民,疯了吧!”
城头上,就连康和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他本以为,昨日死伤如此惨重,城外流民的进攻势头应该会被遏制才对。但那些贼军如此穷凶极恶,完全不顾伤亡,居然还要强行填河,而且一填就是三面城墙。在不解之余,贼军的狠辣和背后隐隐展现出的组织能力,也让他着实有点心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