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官员和老百姓才没有那种投降的挫败感。
郭荣第一次见到高继冲,看起来也不算起眼,但是这孩子显然开智慧了,一双眼睛十分透亮和灵动。
不过郭荣也只是在迎接的队伍中和宣旨的时候见到高继冲,王婉容只见到了一面,这女孩子美丽是美丽,但是一股透着骨子里的傲气让人不敢接近。确实,就像李谷说的,实在不是一个贤妻,要是高继冲真的娶王婉容为王妃,恐怕后宫不会再有别人了。
也许是高保融可以雪藏。反正郭荣就没有再见到高继冲了。
当然荆襄合并的事情也反常繁复,所以郭荣也没有时间了。
荆南节度府升格为荆襄节度府,整个都要搬到襄阳。
因为江陵城和江陵县成为了高继冲的属地。搬家的不仅是官员和衙门,大量的官员家属都一并前行。
孙光宪仍然是政务府首席,拜检校侍郎。梁延嗣、李景威、魏璘都升为了郎将,江陵军组成了高保融的亲军,人数为三千人。鲍唐为峡州刺史,又恢复了当阳军的编制。高保勖正式任命为归州刺史,单独组建夷陵军和夷陵水军,并把峡州的夷陵,松滋也划归了归州。
不过他们的手下,都是有汉兵与少量荆南军混编而成,里面的校尉基本上以汉军位置。人数一下子增加到了一万人。不过归州和峡州实行的都是军屯制度,是十五万汉兵中淘汰下来的,一方面戍边,一方面充实两地人口。
荆州的府衙所在地改在在纪南城,和江陵城很近。康张为荆州刺史。不过因为江陵县割出去后,这里成为了最小的一个州。
郑谷为竟陵刺史。公安和监利合并,改称为华容,拓跋恒为华容刺史。
所以荆南之地基本上没动。给人们的印象是荆南把襄州给吞并了。
原本以为李谷要留在荆襄的,但是李谷在迎接了高保融后,一交接政务,就回京城去了。
襄州与荆州没有再另外设军,而是统一编成了武卫军。人数为十二万。这只军队名义是高保融指挥,但是实际上是听郭荣的。只不过郭荣非常谦虚,凡事都要高保融出头处理而已。高保融性格迟缓,在大局上只要他能够想清楚,一般没有问题。但是没有急智,所以具体的事务,指望高保融也不可能。
因为这些人的官职都没有正式任命,所以高保融和郭荣上奏的表章,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郭荣始终保持着以高保融为尊的态度。
不过这有何关系。荆南的军队在混编之后,实际上只剩下了高保融这三千亲卫而已。
汉军良好的军纪还是给了荆南老百姓很好的印象。只是训练不如荆南军那么刻苦而已,他们好保持着农民的那种朴实。而荆南的士兵,基本上成为了半职业的士兵。
不谈襄州的忙碌。
江陵城,梁夫人留下来,暂时为儿子稳定大局。
新军搬出来,住进了以前江陵军的营地。而后山成了武器试验场,靶场和演习场地。
高继冲没有搬进王府。王府所有的建筑给了江陵书院。而原来江陵书院的地方给了蒙学。
高从让和李载仁对这个决定大吃一惊,不过两个人还是同意了,因为高继冲和世家的关系弄得很僵,而那些士子都是世家子弟。高继冲的这个决定算是给了士子极大的荣耀。
女卫的人数再次增加,住在别院的小院子已经不行了,所以搬进了太夫人以前住的地方,那里的小校场也可以提供日常训练。
江陵大量的官员搬走,这些府邸多半卖给商人。舍人院接收了几乎所有地段好的地方。
陈陶带着一些人成立了堪舆司,住进了机密院。堪舆司开始测绘整个江陵城测地图,并规划城里的道路。
荆襄节度几乎全盘接受了以前内阁的编制。但是唯独把商司给裁撤掉了。
所以几乎整个商司留在江陵。商司改成了招商司。奚常和陈陶一起负责规划商业区,招揽那些商人,同时也给留在江陵的居民经商一些优惠的条件。舍人院在各地看好的,在襄州郢州事先买下来的矿场,现在总算可以进行招募商户了进行开采了。
荆南以前专门用来统筹直道修建的人也留在了江陵,被称为交通司。
而交通司几乎统领了荆南愿意经商的世家豪强。
这就是高保融留给儿子最大的财产。王惠范留在了江陵,负责统筹堪舆司、招商司和交通司。
江陵也成立了政务院,不过规模非常小。这是因为高保融和梁氏要把这些职位留给高继冲自己来安排。李载仁和吴夏暂时领着一帮从匠作坊的管事,以及一些愿意留下来的年轻小吏在慢慢整合政务院。江陵县除了江陵城,其他的地方暂时交给纪南城的康张代管。因为那里的官吏机构都是齐的。
王家除了王惠范,其他人都全部都到襄阳去了。
王惠范也能够理解,这是怕王婉容太强势。看来高保融两口子还是希望儿子能够多娶几房媳妇,多子多福。
王惠范见此也专门去告诫自己的妹子。但是王婉容只是笑笑。
即便是如此,王家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没有舍人院制衡,王家真的有可能一手遮天。
舍人院,集中了荆南除了粮食以外,几乎所有的财富。现在拥有江陵城接近一般的最好的商业地段。可以说,招商司和堪舆司都是为舍人院再打工。荆襄合并,楚国、蜀国、南唐可以说危在旦夕。三国的商人都在往江陵跑。舍人院到底会因此捞到多少金?高从让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庞大的财力支持下,已经从匠作坊升为了匠作司,成为正式官员的参事吴峰和刘钧说,如果允许,开春时五艘海船出海应该没有问题。
第一百五十八章 对工匠的盘剥()
江陵城,常住人口大为减少,但是流动人口多了起来。
所以江陵城多了一些客栈。
只是在这个客栈不能说谁想建就建,而是要到堪舆司申请地皮,到招商司报备,堪舆司规定了客栈的大小和规模,对每个住房的规格也规定了最低标准。这个规模都有些大,很多商人一家不行,就只能合股。
不过随着撤离结束,城市防务交给新的户房。城里组建安定下来。
户房的衙役是按照新军的标准等而下之进行统一招募,和新军一样要进行军事训练。这让很多本来认为没希望进入新军的人又多出了希望。衣服和服装也是一样。只是人数几乎一夜之间就上千人了,他有现在叫做衙兵,兵和役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就是,他们有着严格的纪律,不能单独行动。要是欺压老百姓不是赶回家那么简单,而是要按照军法处置。
这些衙兵接管了从码头到城门所有地方的公共安全管理,非常严格,每一个人都必须登记领取身份证明才能出入。码头和城门口都有这些衙兵守卫。
因为新兵自己也训练不足,所以实际上衙兵和新军是合在一起训练。训练强度就差多了,毕竟衙兵还有公务要执行,那里会让新军一天到晚训练。
而正因为合在一起训练,衙兵们也知道了自己和新军的差异。
那是不管是从体能,还是战斗技能,整个低了好几个等级。最关键的是,这些新军在休息时,也是要集合在一起读书的。训练和读书,一刻不停。
这就是除了他们少数人外出帮忙采购以外,几乎见不到人的缘故。
这样的风气也影响到了衙兵。毕竟在一起训练。别人那么刻苦,自己那么懒散也说不过去。所以很多衙兵们除了公务以外,都心无旁骛,要么训练,要么读书。弄得比书院的书生们还要勤奋。
最让外人羡慕的就是这些穿着绿色军服的人的伙食。据说每餐都有肉,每餐都有鸡蛋,每餐都有羊奶。居然每天还给配发一块带有鱼肉末的,烤干了饼干。
为了保证军人的伙食,招商司鼓励居民开办养猪场、养鸡场和牧场。江陵城即便是城墙里面也不是全部是住房,也有大面积的荒地。
这个时代的猪肉,饲养并不多,因为它平时没有什么用处。老百姓养羊,还有羊奶,羊毛。甚至有的老人和孩子还坐羊车。养猪除了吃肉,实在不能做什么,猪的性情不如羊那么安分,是杂食动物,什么地方都去,根本不听话,连拉车也不行。
而老百姓饲养牲畜还是习惯放养,猪不能,很麻烦,所以需要圈养。而你圈养就需要人照顾,这是一般的老百姓做不到的。加上这个时代的调料并不多,祛除腥味的办法也不多。所以大多数老百姓都不吃猪肉。
但猪肉性温和,人生病的时候吃羊肉和其它野生动物的肉,包括有些鱼肉也会出问题。那个时候才买猪肉。而猪肉也沦为了下贱人吃的东西。比如匠作区的工匠。
江陵城饲养猪的人也不多。
不过最近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匠作坊收购猪皮和猪骨头。并出售小猪崽了,这是匠人们在后山自己饲养的。膳食房在广场开了一家酒楼,里面就用猪肉煨汤和猪骨头汤。里面添加了一些药材,既可以调味,香气扑鼻,味道也很好。
这东西是余老和吕岩在闲聊时想出来的。
在两个人看来,没有任何东西不可入药,而要养身,大多追求药性平和。猪肉的符合这一点,而羊肉、狗肉,牛肉等等都性燥,调理药性比较麻烦。猪肉就比较简单,只需要调味,稍微添加一点滋养温中的药物即可。女卫们的耳朵尖,直接传到了膳食坊。很快别院就吃上了鲜美的猪肉。
简化后的调味方法到了匠作坊和军营,也很瘦欢迎。
王婉容和高继冲没把这当回事,高从让看出了机会,于是向王婉容提议开这样一个酒楼,因为尚衣局,印书局和膳食坊是王婉容管辖的。
王婉容就同意了,没想到一炮走红。
而最开始,匠作坊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就是执照官兵们身上穿的皮甲的作坊,因为高继冲说没有必要要铠甲,所以准备裁撤掉。
但是高继冲总不能把这些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愿意离开的人强行赶走吧。铠甲做不了,那么就做皮鞋和皮带。可是荆南缺牛啊,就算是有牛,也是不能随便杀的啊,征用的牛皮襄州又要用。所以江陵只有羊皮和猪皮。
结果这些工匠们还真弄出了柔软舒适还算结实的皮子。
虽然这种皮子没有牛皮耐用,但是穿着舒服啊。所以还是很受士兵们欢迎。
除了做鞋子,就是做皮带,和火枪上的带子。因为士兵们要携带子弹,以及近战用的匕首,所以又在腰带上做了一些改进。
以前没人要的猪皮现在有了用处。而动物骨骼,匠作坊是一直收购。随着匠作坊规模的扩大,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活性炭需要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而这也迫使招商局要推广养殖户。
这样一来,江陵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个个的小工地。而从各地赶来的工匠也迅速增多,很多是商户们自己带过来的,这些工匠的身份就是商户们的奴仆。相对于匠作坊的匠人,这些面黄肌瘦,衣服破烂的匠人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一副学童,一副女学生打扮高继冲和王婉容看着这些新入城的人,眉头就皱了一下。
“以前知道工匠们的地位低,没想到这么低。”
因为城里已经被完全控制,李载仁和吕岩允许两个人改扮以后出门上街瞧瞧。吕岩和白氏自然不能跟着,这两个人太显眼了。
跟着的是吴夏和两个女卫。
“大唐官制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最低。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工部最低。工部分为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工部人数最多,但是地位仍然是最低。其它各部均为官,而工部为役。”
工部主要是掌城池之工役程式,说是管程式,但是实际上是掌管了所有工匠,而这些工匠要么是从民间按照劳役的形式征用,要么就是职业工匠,但是也只是按照劳役的形式。
“工匠又称为丁奴,官奴和户奴。隋文帝规定工商不得进仕。唐太宗时也是如此。中唐以后,才有以技术应荣得仕,但是都是杂官。中唐以后,才以税钱用来雇工匠。但是那是量入为出为原则。钱少,劳役多,工匠皆苦。但终究有所改善。其后大唐日渐崩解,战火绵延。工匠们就到了如今这样的地步。”
“为什么匠作坊还好。”
“那是属于兵器监,南平国小,把所有的工匠都归于兵器监,所以情况原本要比其它工匠要好。兵器监只设监事一人,朝廷为正四品,丞一人就只有七品了。一下均为八九品。而下面州府和王府所属匠作,是从八品往下,或者无品。而所有工匠中,又以这种商人养的泥瓦和砖石匠人地位最低。往往一个匠头待遇尚可,以下近果腹而已。”
商人的地位本来就低,而商人养的工匠只是正规工匠下面补充,就更加不是人了。
“小公子,商人唯利是图,欺压百姓尤甚,盖应利之所在,皆盘剥之。”吴夏道。
也就是说,原本工匠的佣资就少,而商人为了获取这份佣金,再割一刀,之后工匠们就没法活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隐性逼宫()
“王爷走的地方少。荆南人少,以农户为主。江南繁华之地,商贾虽然地位低贱,但多有财货。以狡诈欺农,以凶厉压工。当年楚国重商,导致农工不得聊生,官商勾结,卖官鬻爵。先师屡次想改之,但不得其法。不敢妄动,但最终还是被谗言所害,商贾之流,没有少进谗言,且多花钱财,收买言官。并非仅是武信王与唐主。两国用间,马希声就是再傻,也是知道的。真正起作用的就是那些商贾,马希声不过是拿这个当借口而已。”
吴夏自己后来经商,才想清楚这些事情。
所以吴夏认为商人只能利用,但是如果真的重用商人,必然会重蹈楚国复辙。而自己以后肯定会压制商人,到时候高继冲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万一这谗言一进,自己会和高郁一个下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