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梁只能摇头和叹气,尽管总理府和军部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和最稳妥的准备,但是扩张过快的弊病还是显现了出来。
反而是高继冲来安慰他:“如果我们从实际管理区域来说,这一点都不慢,还非常快。军部要记住,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而不是反过来。士兵们这一点还走在你们这些指挥官和参谋的前面,他们和老百姓的关系要好过你们。”
胡媚也笑:“他们这些官老爷,还在那里假清高呢,我看还是早点退下来养老婆生孩子才是。”
四周的参谋和士兵们都“噗呲”一声笑了,纷纷装作没看见他们的样子。(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九章扩张与治理:
第二百五十章 脆弱的北方()
新村落的防御体系还没有构建完成,所以这些村落的出行甚至一些劳作都困难。没有哪一户能单独行动。
可是这些村落里的村民还没有适应这种情况,人与人之间缺乏磨合。争执,或者因为不能协调而导致整个外出的队伍收到损失的事情市场出现。很多时候,不是这些十四五岁的学生们能够阻止得了。
高继冲扶起因为一次失败的出行而导致家中几个孩子死伤的老人。
“派军队去猎杀野兽,我们不会去做,因为现在正是繁殖季节,要捕猎,需要你们自己强壮以后,自己去做。就算是女孩子,也不应该是弱者,我的护卫里面,有很多就是女子。同样是孩子,我们的学生的年纪普遍都很小,但是他们出门一起出,对付野兽一起对付,相互帮助,不会退缩也不会逃跑,所以是野兽怕他们,而不是他们怕野兽。”
高继冲很严肃地说:“你们刚到渤海,就应该听说了,渤海没有不团结的人,渤海没有弱者。发生了这件事大家都很难过,但是还请大家想清楚。自私自利的人,伤害的不仅是自己,还会是家人和朋友。你们现在连对付野兽都不能团结一致,要是辽军来了怎么办?”
“士兵们不是保护我们的吗?”。几个年轻人问。
“士兵们是要保护你们,但是士兵们不是神,不会你们想他们来,他们就能来的。这需要时间,你们最低限度,也要为自己留下活命的机会。而且你们就指望做一个永远需要别人保护你们的人吗?渤海没有这种人,如果你们想当这种人,渤海不适于你。”
高继冲冷冷地道。
王婉容柔和地笑着说:“当年辽军大举入侵医巫闾山和大灵河一代,担任拖延和阻击辽军的不是士兵,而是民兵和老百姓。他们成功把几十万辽人拖在平原上。士兵们深入辽人腹地。攻下了他们的城池,断绝了他们的粮草,除掉了他们的援兵。最后几十万快要到辽河的辽人既无粮草,也无援兵。几乎被我们全军都给歼灭了。那一仗下来,辽国消停了好几年,才有现在大家安宁的生活。”
高继冲的脸色一缓道:“一个国家,如果真正强大,一定是国富民强。国家给小孩子们启蒙,供应足够的肉食,为的就是民强。只有民强了。你们的能耐大了,为国家做的贡献大了,才能国富。不然永远都是弱国,任外族欺凌而无法反抗。”
越往北,新村落越多,防御越弱,军部已经不建议再去。
这条防线上,还是以老百姓为主,军队被集中使用。
当初大灵河战役时。是偷偷集中了海陆军接近两万多人。这一次光陆军已经已经接近两万人,还多了一个扩充到五千人的游骑兵师。渤海师正在改组为陆军第一师,李锦和刘铣正在重组师部和参谋部。
剩下的山东、乐浪、带方三个守备团,也在筹备组建陆军第二师。不过那几个团长都才刚刚定下来,连一级的干部还没毕业,都是军校的学生,实际上还是军事学院在折腾。李辰和闵平江带着一帮学院支撑着。要成军还早得很。
一师的任务就是组建把辽军挤出饶乐水流域,只是辽军的反扑非常厉害,因为这里距离上京太近了。
因为考虑到刚刚完全吃下平原地区。所以刘铣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攻势,而是不断出击,打击一定范围了驻军,并且派部队出没在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训练,巡逻。
虽然没有直接占领这一地区,但是要宣誓这一地区是我的势力范围。
而辽军已经知道渤海人对于不闹事,以和平姿态出现的牧民是不动手的,所以有很多人就以牧民的身份守住自己的地盘,无论如何也不后退。辽国上京一代的军民本来就没有多少区别,这也是游牧民族的一大特点。所以短时间内,大家还相持在这里。
如果要实实在在的占领,必须要农庄和村落来进行一步步地侵蚀。
东丹郡,行政方面还是弱了很多,很多老官吏还是东丹国时期的官员,刘**和室坊不想与辽国为敌,所以主要的放心不在西部,而在东北部。相对于大鲜卑山一代的移民,黄龙府和长春府的移民进展非常快速。最好的人员,最多的物资都放在了那一边。
长春州,已经越过混同江,接收了以前女真人的村落。
在高继冲划定的区域内,开挖人工河,开垦农田,建设道路、村落,蒙学,卫生所,各类加工厂。这是高继冲唯一批准改变湿地原貌的地区。这里就是后世大庆油田的所在。
“你们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困难,我还是想去长春州看一下。”高继冲还是想继续往北走。
“王爷,我们很难保证您的安全,特别是您。那里我们只能保住交通线和有限的几个州府,女真人似乎有一部分回来了,消失了很长时间的东胡人现在也有一部分部落出现,黄发白肤,大多数都是以劫掠为生。他们不同与依附与辽国的部族,很难控制。除了东胡人,还有巨人族,与东胡人相似,但是互不隶属。这些人都是女真人东进之后才出现了,过去应该是女真人赶走了他们,现在他们又回来了。当然最危险的不是这些人,而是辽军。别人去还好,您去,恐怕辽军会不惜一切代价。”
李辰还是反对。
高继冲只能叹口气,不再坚持,因为如果他坚持要去,也不是不行,但是绝对会打乱军队的部署。
室坊是专门从信州赶过来的:“王爷,按照现在的进度,最多后年,您就可以去长春州看看。”
高继冲苦笑道:“不是那么容易,为了保持现在的进度,我们硬从高丽抢了半数的人口。现在你让我再从什么地方去弄人,大周与南唐的战乱,我们能接收的难民会十分有限。淮南那是准备很久才过来了这么一点人。大周境内,年年战乱,人口还不如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的人口也是辽军一年一年抢来的。不如我们去抢了燕云?”
室坊尴尬地笑:“只要您善待小王子,也未尝不可。”
室坊说的是耶律贤。
高继冲摇头道:“可惜,我抢不来,抢来了也会消化不良。我敢让李辰把上京给拿下,也不敢去动燕云。”
见室坊脸上阴晴不定,高继冲笑道:“放心,我还是信守当初的承诺,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障东丹郡的安全,没有西部防线,长春州,黄龙府就处于现在这个局面。连我去看一下你们都不敢。我去不去无所谓,但是要是让移民过去的老百姓受苦,就别怪我不客气。总理府供应东丹的粮食,没有少操心,要是让施总理发现他们的心白费了,你们知道后果。”
室坊正色道:“王爷,您说过,辽也好,渤海也好,大周也好,都是兄弟之争。重现大唐荣光,也是我们这些人所思所想,以前是报国无门,现在能够看着一个个村镇建起来,我们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章脆弱的北方:
第二百五十一章 世俗变化()
从金德县往北,信州以南,兴州一带,是人口最渤海郡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旅顺大连复州一代虽然发达,但是毕竟地形有限,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沿海,可是因为沿海都作为滨海湿地保护起来,所以实际上人口也是在合理范围内。
兴州不同一代不同。最早就是渤海国的核心区域,辽国灭渤海,建立东丹,把这里的汉人迁走,但是城池是迁不走的,这里这里光大城就有七个,有城墙的县城有十多个。当初刘**就是把所有的兵力全部收缩到了这一地区,才换来了吴夏给刘**一个机会。也让原东丹官员有一个安置。
不过随后,这一代的农牧业产业就够开始调整,农业人口没有减少,但是因为采用精耕细作,农垦面积缩小了。又因为畜牧局限制了草场畜牧的数量,所以很多牧人也转为了农耕定居生活,不过在本地肯定不行。这些人分散到了各地,其中相当一部分作为骨干分配到了大灵河和大鲜卑山一代。
这是第一次人口分流。第二次人口分流是为了补充信州和黄龙府的人口。迁走的人很多,不过补充进来了一些登州和新罗的人口。第三次是长春州的建设,几乎抽走了一半,后来补充的人口就很杂,新罗高丽和各国招募来的人。不过这些人是男人多,女人少。大部分都在一些工厂工作。粮食加工皮革加工食品纺织和手工业产品是这里的主要产业。
这里聚集千山和金德不远,千山的采矿,冶炼和民用五金,机械制造已经初具规模。所以这一代的工厂的已经是半机械半手工,和旅顺大连机械化相比要差一些,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已经超出其他地区太多了。
不过总的来说,这里的人口是呈现一个减少的趋势。
一些县城大半已经荒废,崇信县就是这样的一个县。这个县现在只设了一个镇,归属于同州县管辖。
镇长是以前东丹军的一个偏将。祖辈曾经是松漠都尉,娶的大唐郡主,之后陆陆续续都有大唐贵女嫁进来。所以他们的家族都是李姓。
“崇信县以前算起来只有五百户,如果按照以前的丁口计算方法。不超过一千丁。不过实际上一个大户人家,家里的奴仆和庄户,怎么说也有千儿八百的。小户人家也有几十口子人。”
李镇长带着高继冲参观李家的老宅,这里有很多建筑都是大唐是修建,光李家一家就差不多有两条街道了。
他说的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常见。这是朝廷对世家的一种优待而默认的特权。不仅是辽国是这样,中原也相差不远。
“以前这里都是李家的人,不过现在很多地方和政府参股,变成了工厂。只是工人都是外来人,他们也要在这里安家立业了。”李镇长还是对自己的家族的“没落”而感到惋惜。
“那些老家人都走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土地和产业,年轻一辈人留下的也不多。济州,登州,长春,定远和高丽。都分散了。”
高继冲笑道:“他们总有自己的生活,以后会开枝散叶,这是好事。”
李镇长点头:“是好事,只是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
崇信镇其实新房子并不多,只是在老宅院的基础上进行了改扩建。风格还是沿用过去的风格,因为来的能工巧匠很多,以前的木匠,泥瓦匠在新来渤海的人中,那是极为常见的人。以前被推得地位很高的这些工匠,在渤海其实就是普通人。所以改建的房屋都非常精美。
而以前的棚户区早就变成了菜地或者干脆就是大片的农田。
几乎没有分散居住的人。通常的情况下都是七八家居住在一个大宅院里。而一些工厂的宿舍,也都是三四层的楼宇。
街上没有什么商贩,都是工厂的收购点和销售点,小作坊也是有的。也有酒楼和茶厮,但是都是“关门”做生意,很少有迎街门面。街上的行人都是工厂里上班的年轻人,见到李镇长都会打招呼,也有人会疑惑地看高继冲一行人。
自从狐媚当了先生之后,就教了众人伪装术。换一些普通的衣服,简单画一个妆,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现在高继冲也敢随意地走在大街上了。
“我看这些小伙子对您都很尊敬,也不算冷清吧。”
李镇长呵呵笑了。
“这些小伙子指望我给他们找媳妇呢,还不客气点。他们年纪轻轻就从家里出来,住在厂子里的宿舍。如果找了同时工人的女孩子成家之后,就不一定会去种地了。”
“这样想的人多吗?”高继冲问。
一般来说,这个时代的家庭观念非常重,不会放儿女成家后脱离家庭。对土地也看得很重,所以如果有两口子做工,成亲后必然有一个会回家继承自己的土地。如果有几兄弟,就算是某个兄弟两口子都不在家,也会把属于他的那一份土地给留着,了不起就是大家帮忙种地就可以了。因为政府是按照人头来分配土地的,人多自然土地就多。
“不算多,都是一些老庄户人家的子女,家里兄弟姐妹多,种地多他们不算多,少他们不算少。新来的那些人不敢这么做,因为做工薪水不算高。也不是全年都有事情做。”
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如果不是规模化,就存在这个缺点,再加上,渤海的工业品价格并不高,所以一般都是季节性很强的产业。
“不过不多不多,也是有的,集中到了镇上,也有百十号人。”
李镇长年纪其实不算大,四十多岁,可是在以前这要算是老龄人了,因为绝大多数的人,寿命只有五十岁左右。他已经经过了好几次改朝换代,所以心态也是苍老的,话语也就多了一点。
“街上好像很少有牧人。”高继冲问。
“是啊,我们这里的牧人不多了,真要野味,就出去打就行了。牛羊都养在自己家里,外面猛兽太多,出去总会有损失。所以慢慢游牧的人就不多了,很多人去管理所当管理员去了。放羊也是放,现在还能放狼呢。”
高继冲想了想,笑道:“这也是一个办法。你们这里养了羊驼吗?畜牧局不是正在推广?”
“有的,不过拿东西太娇贵。羊驼毛倒是不错。”李镇长一看就对羊驼不是很感兴趣的样子,语气中明显带着敷衍。
“就是绵羊现在养的人也不算多,山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