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狩宋-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如此,她们拥有一代代传下来的丰富草药知识,能够为人治病。

    她们往往是一个部族能够生存繁衍下来最重要的一个人。

    高继冲把她们带到医学院药材种植基地的时候,这些美女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跪拜,然后孩子一样到处采集药草品尝。

    而且她们还似乎真能“尝”出药性。

    因为语言问题,医学院的先生和学生和她们基本上算是鸡同鸭讲,但是因为对于药材的共同喜好,交流还算不错,特别是她们身上带有一些只有寒带才特有的植物药材。

    高继冲把她们留在了医学院,让她们学习语言和文字,同时相互交流医学知识和治疗经验。

    不过很快,医学院认为有必要派人去虾夷国和窟悦国一趟,因为那里的一些奇特植物,也许会非常有要用价值。

    八月中旬,一位医学院的先生和一个女学生陪着两位圣女坐上商船返回虾夷和窟悦。

    也在这个时候,高丽庆州发生了叛乱,王昭派兵剿灭了叛军,但是却在王京进行秋祭的时候遭到了刺杀而受到重伤,皇甫德居然在这次刺杀中被刺身亡。随后几个皇甫家族的重臣纷纷被刺。

    高丽大乱。

    王昭虽然带伤处理朝政,但是效果不佳,因为他最倚重的皇甫氏现在自顾不暇。八月底,王昭身体快不行了,紧急招孝和太子和靖王妃千秋殿妇人回王京,各方势力全力在路上截杀,孝和太子亡,千秋殿妇人重伤。

    这几次刺杀行为都十分诡异,因为只要是刺杀不成功的,几乎都能查出是谁干的。而刺杀成功的,竟然半点线索都没有。

    于是,高丽国内开始传言是渤海王开始介入高丽国事。

    九月,高丽王王昭终于在一连串的打击下去世,只有十三岁的次子王伷即位。但是王昭的弟弟安宗王王郁反了。

    很多人都以为渤海王会出兵高丽,但是实际上,除了晋国前丞相李集召集晋国以前的朝臣,成立平壤政务院,向渤海王府献表表示归顺以外。渤海王府并无动作,反而将招募到的人员大量安置在东丹以及混同江流域。

    就是平壤政务院,除了命令晋国兴办蒙学,运过去了大量的教材,准许平壤政务院派学生到大连学习以外,似乎并无扩张的意愿。

    王伷和王郁都向开封献表,要册封自己为高丽王。

    但是柴荣只是下诏书让两家和好。并没有说让谁继任高丽王。

    高丽,是隋唐两朝的痛,现在有机会收复,柴荣不是傻子,他怎么可能不在其中耍心眼。(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二章 逼迫裁军() 
柴荣再利用高继冲整合世家,新税制让国家财政有了盈余,下令减租减息收获民心一系列的动作之后,下令对全国的军队进行精简和裁撤,这不再是挑选禁军的问题,而是要向各藩王节度使削权了。:3。し

    李谷带着一帮监察御史到了渤海。

    渤海实际兵员,包括在军校的学生,渤海师四个团,按照唐制,稍微多了一些,每个团五千人,一共两万人。团里的团长只是一个校尉的官职。渤海陆军师长可以算是都尉。

    渤海游骑兵师虽然也称得上是一个师,师长也是都尉,但是两个团,每个团只有两千人,所以游骑兵师实际兵员只有四千人而已。

    渤海军事学院的学员兵,一共三十个班,每个班八十人到一百五十人不等,一共四千三百人。

    山东守备从一个连扩充到了一个团,这是在知道李谷带人来监察的情况下紧急调拨,四千人。

    这些如果全部都算成陆军编制,也不过三万二千三百人。

    这些人数看起来和三年前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要知道这五年来,前期招进来的老兵大部分已经复员,人数约在一万二三千人左右。这些人大部分都成为农场,林场和草场的管理员。地方的干部太缺乏了,一方面他们的知识和训练程度跟不上形势,另一方面也是那他们去补地方的缺。

    渤海最大的军力在海军。

    东海舰队一共四十艘战舰,刚刚换装的大连好和旅顺号上的兵员为两千人左右,最小的战舰为乙字号级,上面的兵员是四百人左右。算上在蓬莱训练基地训练的陆战兵员一千四百多人,一共为四万八千人。其中海上陆战兵员为四个团,一共两万人。

    渤海舰队只剩下了十五艘战舰。都是乙字号级别的,加上港口后勤兵力,一共一万人。

    也就是说海军总人数接近六万人。大约是陆军的两倍。

    渤海王府总兵力为九万人。这是高继冲五年多时间,慢慢积累下来的。总人数比最高的时候十万人还要少一些。

    当然这不算各地的警察与民兵预备役。高继冲的内卫部队的人数。

    这个总军队在各藩王的军力面前是非常少的。符彦卿为了和辽国对抗。手里掌握着四十万重兵。高怀德手里也有十五万兵力。赵匡胤在湖南有二十五万兵力。

    全国的兵员超过了两百万人,这个人数看似非常多,但是这是战争时期啊,这还是柴荣已经进了裁剪的结果。

    “皇上的意思是抽调精锐,组建禁军,人数在四十万到五十万,另设州府设厢军为筹备地方的常备军,人数在二十万人左右。再就是番兵。番兵没有定数,但是我以为总数不宜超过禁军。皇上的意思是让勇敢之士如王爷一样多为过开疆扩土,所以没有明示。永安军节度使折将军领宣义、保义、静难三镇,军力与王爷大体相当。”

    李谷的意思是高继冲哪怕面子上,也要裁军一部分。

    高继冲没有说话。敬梁恭敬地拱手道:“王爷领山东,东海、渤海、东丹。山东两州只有四千人,司空大人,这也不过是一个州厢军的数目。渤海郡除了学生娃娃,几乎无兵可守。医巫闾山到混同江,全靠马步两万多人抵御辽军和女真部族。这已经非常吃力了。”

    敬梁知道李谷与高继冲还算亲厚,所以话语还算柔和。

    “王爷领海疆,五年多来。沧州到密州,已经很久没有海盗滋事了。渤海舰队作战的人数不过四千人而已。王爷确实有重兵在手,但是都是在海上,海宁,济州和日本丰后海域,正因为有王爷重兵把手,才能保证客商往来安宁。可是也正因为如此,王爷现在对高丽和日本有心无力。司空大人,要想安定高丽半岛。威慑日本列国,这不是裁军的问题。而是需要增兵的问题。”

    李谷苦笑了一下:“王爷兵虽然少,但是都是精兵。王爷之兵精,单从考核进入军事学院来看,也是举世皆无。王爷觉得皇上会没有忌惮?”

    高继冲笑着说:“我听说皇上要组建火炮营和铁甲车营,曲阜书院与渤海政务学院的交流现在非常不错,我们很愿意专门为火炮营和铁甲车营开设学习班,我想从运用火炮上,大约没有人能与东海舰队相比。司空大人,渤海军事学院并不是只为了渤海而建。当然马步兵课我们是教不了什么,还得请皇上派教头过来。马步作战我们实在是不堪得很。”

    李谷也不客气:“政务学院交流,如果不是都是世家子弟,能回来怕是没有,不得都被王爷吃掉。那些草头兵不是有来无回?”

    高继冲道:“不管怎么说,渤海所有的学院,只要能考进来,我们什么人都不拒绝。就是皇上不放心,派人来交流,我也从来没有藏私。皇上要精兵,恐怕不是一日之功,至少蜀中和湖南、淮南平定,才可以真正裁军。精兵之策相同,我不过为皇上先走一步而已。但是渤海与大周交界,人员往来封锁,经济不通,形同敌国。皇上这是拿我当了筏子收获人心,到了现在用了不说,还要踩一脚呢。”

    李谷笑了:“王爷对皇上有意见啊。”

    高继冲道:“怎么可能没意见。”

    高继冲指了一圈身边的人:“我们这些人为国家鞠躬尽瘁都没关系,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您看看吴总理,施总理,敬梁先生,闵先生,还有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记得名字的,不记得名字的,哪一个不是晒得黝黑,有几个脸上没有疲惫之色。我们只有九万人,也不敢再多了。因为除了这九万人,这五年来的新生人口,王府全部要养活,教育部传来的数字已经超过四十万人了,可是最早的一批学生也还要两年才能毕业。这每年人口出生都是数万甚至会超过十万人。所以皇上不用担心,我不会裁军,因为再裁下去,我很难维持安全。也请司空大人和各位御史对渤海军力保密。但是我也无力再增加军力了,这是实情。”

    李谷看了高继冲四周的那些官员。与李谷自己和几位御史的白净,体态富态不同。这些官员因为常年在基层,一个个脸色被晒的黝黑,除了大多数人都是又黑又小。脸上都有疲惫之色。

    这些人年纪其实都不小了,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的人居多。一个个和老农民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他们的成绩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些士兵和学生,一个个身高体壮,虽然也是晒得很黑,但是非常谨慎。这两批人站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谷还去过蒙学和幼儿园,那里全是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可是那些师范学院的学生们还好,可是第一代的教书先生,一个个也是这样干瘦的样子。

    高继冲话音刚落,那些士兵和学生都像老一辈人敬了军礼,这是一种最近来从渤海流传出去的军力,简单,不跪不拜,但是简单的举手礼,在这么多人同时做出来的时候,非常震撼。

    这是年轻人对老一辈人的致敬。而那些瘦小的人们似乎还不习惯这种礼节,只能一圈地拱手作揖还礼。(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三章 渤海政论() 
大周的禁军,要组建火炮营,这是已经确定了的事情。但是铁甲车却没有,只是一个设想而已。

    铁甲车的性质其实与渤海海军的战舰类似。高继冲的让步,实际上是答应了可以帮助大周进行铁甲车的研制。毕竟大周在至少战舰和火车发动机上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技术。

    “大型设备和小型设备区别很大,所以我们只能提供一些基础的理论和基础培训,实际的研究工作还需要皇上那边早作安排。”

    高继冲把李谷送上前往青州的商船时,这样叮嘱。

    为什么渤海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吴夏和敬梁等人的解释是:渤海经济负担太重,人员缺乏,需要很高效率低利用资源。所以才兴建列车和大型船舶,因为它们拉东西多。为了这些只能牺牲个人和小商户的利益,渤海几乎没有什么个人奢侈享受的产业和地方。在大周到处都是的勾栏青楼是一个都找不到,这不仅是王爷不准许的问题,而是大周男人女人都需要工作和劳动,男女平等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活生生逼出来的。

    所以在渤海,这种个人奢侈品和小商户的运输工具不会得到运用。得不到运用自然就不会去研究和制造。

    李谷到达青州的时候,符彦卿和孙睿永都在码头迎接。

    符彦卿表面上对渤海似乎没什么反应。但是孙睿永对这次李谷的行程非常感兴趣。

    李谷叹了口气:“渤海,恐怕还有几年日子比较难过,孙侍郎恐怕是过滤了。”

    “还请司空大人明示。”孙睿永对李谷是又敬又畏。

    “孩子,渤海会被孩子给压死,小孩子从三岁开始就去了育儿园,虽然说家里人为育儿园提供了粮食。但是这些孩子教养费用也不低。都是王府补贴。七岁小学,小学是五年,三年中学。学成是十五岁。渤海王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教养。算下来整整十二年,所有孩子。我现在理解为什么渤海对进入渤海的人控制这么严了。”

    符彦卿没有太多感觉。因为他对老百姓每年生多少孩子没有一个概念。去过渤海了几位监察御史都皱着眉头,孙睿永愣了一下。

    “渤海,真的要做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李谷愣了一下,然后苦笑了一下:“对全民教育。如果是大周,光这笔墨费用就要把国库耗空,这还不算先生们的薪俸。大周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了。除了蒙学,渤海还把医馆也一样开到了村寨。”

    符彦卿笑道:“渤海王有仁人之心。”

    见到符彦卿还是没有察觉到意味着什么。一个御史道:“这个仁人之心是不错,但是都是要银子来办的。想不到渤海财力如此丰厚。”

    孙睿永叹了口气:“渤海控制着海上商路,霸占着海上捕捞业,这些年出口的海产品虽然有,但是数量不多。我说它们都花销到什么地方去了,原来在这上面。人的资质各有不同,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渤海王这是良莠不分,大好的资源白白浪费了。真正能到王府做事的能有几个?”

    李谷看了孙睿永一眼,虽然心里不太舒服孙睿永的态度。但是不得不说这有一定的道理。

    “渤海王还是太年轻了。”他叹了一口气。

    孙睿永笑道:“他的苦日子还在后面,不算育儿园,单单这八年的教育。实际上恐怕感觉到有负担是从今年起的吧。”

    李谷点头,这个孙睿永虽然德行不怎么样,才能却罕有匹敌。

    “这人口出生有一定的规律,最初渤海人少,渤海王吸收人口,一两年,还看不出来。但是到了四五年的时候,这到了婚育年纪的人口会快速增长。而且因为渤海人日子过得不错,渤海王还给教育补贴。人们也愿意生。曾经有个国家像渤海王这么干过,但是最后国家负担不起。教育质量也不高,最后不得不放弃。转向走精英教育。渤海王违犯市场规律,那沉重的负担只能他自己去背,早晚有背不动的那一天。”

    孙睿永说的是后世天朝,虽然是站在美国角度看问题,但是大体上也不错。

    “精英教育?”

    “对,也就是和我们的私塾,书院,府学,太学差不多。资质好的自然会脱颖而出,进入更加高的学府学习,资质差的各安天命。这是自然规律和市场。天赋人权,自然是有贵有贱。这就是渤海王政策的谬误之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