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
孙睿永低着头,暗中咒骂这些人的短视,不过经过了生死考验,他已经不再是几年前的毛头小伙子了。
“臣仔细阅读了《痘症正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凡痘症,瘟病都与因为湿邪二期,应火而灭。渤海王妃和渤海王都认为人体发热是因为人体要以火驱散邪毒,所以只要火气不要过旺,伤了津。可以用冷敷的方法暂时控制即可。或者培元气,养津卫,邪毒自消。”
郭威的身体已经很差了,他正在喝宫女送过来的药。太医院的太医也被留下来,为郭威诊脉。
太医看了孙睿永一眼,低声道:“皇上,孙大人对痘症正义说得不错。因为有了痘症正义,这两年痘症不是没有爆发,但是因此而死的人少了很多。渤海医学院医术要比我们高,皇上可以召其医学博士进京为皇上诊治,抑或移驾旅顺,我想这是对渤海王的恩宠。”
渤海王在太医院和司天监,司农,工部的声望很高,因为其中《痘疹正义》和《广顺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再就是士子们根据渤海考核试题编撰的《渤海问》,《渤海问》中的问题设计到了农学、天文、格物、化学、算学等等学科,其中以算学和农学为多。文史之学极少。被认为是实用之学之本。
渤海还传出了《蒙学五册》,实际上是蒙学五个年纪的课本。从低到高。内容梯次增加,学科逐步分化。第一册只有语文、数学和生物。第二册把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增加了地理。第三册历史从语文,几何从算学中分化出来,增加了物理。第四册从历史。化学中物理中分化出来。第五册生物学变为了医学,植物变成了农学,动物变成了养殖和畜牧学,几何与地理中包括了堪舆和天知识,分为了史和文字史。
种植,所有的学科到了第五册都分化和演变成为了实用之学。虽然讲原理的多。真正技术方面少,基本上算是薄薄的科普文本。但是对于这个只重视经典的时代来说,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这套课本被儒家认为是教奇巧淫技之学,认为重利而忘义。对圣王之学提的太少,会教坏人心。而且里面的无时无刻不提及的万物平等的理念显然是道家的学说,与儒家君臣等级森严的思想不合,也与王朝统治的需求不合。
正因为这样,郭威才没有在太学实行《蒙学五册》。不过这些书为小小年纪的渤海王在那些重视实用之学的人中赢得了很大的声望。
就比如这个太医就曾经说渤海王正因为是赤子之心,没有多少野心,才弄这些学问。就算是渤海政务学院,教的也是一些怎么样为百姓办事的学问。没有讲那些如何收买人心等等东西。
真的没讲吗?郭威对这些书呆子的看法不屑一顾,但是像孙睿永这样直接说高继冲有野心,郭威也认为有些过分。
“生死有命。国家如此,唯尽力而已。我去渤海何益?”郭威没有责备任何人,只是笑着将药一饮而尽。
太医也不再劝。郭威的病其实不算是病,完全是旧伤加上积劳成疾。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休养。但是现在肯定不是休养的时候。
见孙睿永仍然站在下面,没动,眼睛也没抬。郭威笑道:“你话没说完。继续说。”
孙睿永道:“天下大势,唯争德而已。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国家一统。民心需在皇上身上。渤海政务与朝廷相异,就算渤海王年纪小。没有异心,但是争德之势已成,这由不得他。民间传说,渤海王为海上龙王,性属水。但是皇上,臣以为,渤海得水势,行的却是火德。渤海王败唐雷池水军,用铁甲船,蒸汽机。就是以火德促水势。渤海王喜欢奇巧淫技,火器精美,天下第一。以水晶造炫光镜,测天地之细微,无不如此,这是要得天道的架势。”
“你是说渤海王才是真命天子?”郭威有些嘲讽地看着孙睿永。
“臣不敢,臣只是以为渤海王所谓都在于得势。”
“这些都是你的臆测,渤海王得到的这些东西,虽然不能说没有隐匿,但是对我大周也不算是藏私,水泥、火药、火器,就是火炮据说渤海也不造大炮,而是一直在改小。纺织机,蒸汽机,你最近说的造车的轴承,大多献上来了。我听说你开办纺织厂,为朝廷赚了不少银子。渤海王的父母家人都在大周,他也是大周的子民。我如果没有容他之心,群臣如何尽心尽力?如果有一天有人告你也在与我争德,我该如何做?”
郭威虽说是在斥责,但是语气却并不重,有些劝导的意味在里面。
孙睿永叹了口气:“皇上有大德,有容人之量,臣佩服。但是这要有个限度。渤海王向极北之地,必然是要找猛火油。到时候渤海王的海军就驰骋海疆,海内无敌了。”
郭威笑道:“为什么是海疆无敌,爱卿为什么不说陆上无敌。”
孙睿永摇摇头:“皇上,我得知渤海要造一种用蒸汽机驱动的铁甲车,如果这种车造出来,配上火炮,渤海王真可以宇内无敌。可是渤海王将这个方案否定了。”
郭威问:“为什么?”
孙睿永道:“皇上,渤海王虽然重工商,但是更加重农林。据说辽河上下,也被他重伤树木,开挖了沟渠,牧场虽然有,可是都在森林和农田之间。铁甲车是好,但是要穿越森林和沟渠湖泽,却不能够。所以渤海王以为铁甲车无用,所以否定了。可是皇上,中原和北方,都是一马平川,铁甲车畅行无阻,攻城略地自然不在话下。”
郭威皱了一下眉头:“铁甲车如此之好,为什么爱卿不想写办法,我听说渤海王与李弘冀可有来往。”
孙睿永摇头道:“铁甲车好,却也不是那么好建造。烧的都是火油和猛火油,用不起。这天下要说谁用得起,恐怕只有渤海王,只是渤海王恐怕会用在海上,不会用到陆上。不然辽国现在已经覆灭了。”
郭威皱着眉头想了好久才说:“难道大周就没有猛火油?”
“有的,在河东与辽地。猛火油在极阴之地。”孙睿永道。
郭威愣了一下,苦笑道:“我看你是为王峻说情吧,要打河东和辽地,也还要等些日子,国家初定,重要修生养息几年。我恐怕是看不到那天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四章 并非说情()
辽国,因为耶律璟威望不够,又不能协调南北院的矛盾,而让人生了反叛取而代之之心。
在刚刚建立的大周,也不是那么平静。王峻现在就成为了头疼的问题。王峻与郭威曾经情同手足,共事多年,一直配合得不错,河中之战,王峻的功劳不小。河北之地,符彦卿和高行周只能保持守势,真正出击的还是郭威于王峻率领的大军。开封之乱,王峻的家属和郭威一起都被刘承祐杀了。把郭威推上皇位,王峻可以说是主要的人员之一。大周建立,他为枢密使,差不多算是代替了以前郭威的位置。北汉入侵,郭威要御驾亲征,被王峻劝阻。是王峻率军北上,辽国不敢动弹,北汉的军队也被击败。郭威没动,徐州正式反叛,才由于策略得当,没有造成大祸。因为徐州距离开封太近了。
王峻的功劳大,但是日益骄纵。办事缺乏长远考虑,也不足以平衡君臣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徐州借着新税制而烦乱,他军事上是对的,可是在政治上却带头反对新税制,弹劾李谷和范质。郭威眉头听从他的意见,他居然拂袖而去,怒形于色。最后扔下公事不管,要郭威亲自去把他请回来。
王峻不是没有优点,办事认真勤恳,在军事上思虑缜密,常常能够以极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十分清廉,也十分节俭,这是这一代人差不多都共有的特点。因为这些优点,郭威对王峻还是非常看重。
可是这个人气量太小,做郭威的辅官是还不觉得,但是自己当了主官。和谁都搞不好关系。他自己还认为这是自己爽直,不觉得有什么错。
郭威几次劝诫不成,气得打压了几次。现在常常怨气冲天。
当然,王峻这个人倒是不刷阴谋诡计,有些小心眼。比如故意不管事,让手下的将领举荐等等,做的时候,竟然也不遮遮掩掩。让郭威又好笑又好气。
王峻和当初的史弘挚非常相似,看不惯文臣。开封之乱的根源其实就在不尊重皇权和文武之争,郭威即位后进行调和。文臣的地位得以提升,李谷和范质就是其中的代表。结果王峻百般刁难,这是要重蹈史弘挚的覆辙啊!
单单是这样也就算了,郭威还压得住。
可是郭威身体不行了,自己感觉支撑不了多久。而郭荣虽然说只是义子,但是郭家被杀光了,没有别人。郭荣从小跟着郭威,郭威看着他长大,为了培养郭荣操碎了心。当初将符氏求过来嫁给郭荣,就是他继承自己的位子打好基础。
就因为郭荣重视文臣,和高保融关系密切,而高保融也是一个标准的文臣。何况还有李谷,王溥等人,几乎都是郭荣推荐并重用的。
王峻看不起高保融。和孙睿永不同,对高继冲更加看不起。认为高保融只能当一个地方小吏,管管农事,修路修水渠之类就是了。而高继冲也许是个聪明孩子,但是给先生教坏了,顶多就是司农和太学博士的料。郭荣和这些人混在一起。原本能够一举拿下淮南,现在被弄得不上不下。实在不是主政的料。
王峻以前对郭荣非常好,认为他有大将之风。现在是见到郭荣就训斥一顿。完全把自己当成了长辈。
郭威不好说什么,郭荣也好脾气的认了。但是治国不能只靠武将,文武不能偏废,这是后汉覆灭的教训和经验。郭威也好,郭荣也好,如果不吸取这个教训,那不是傻吗?
政见不合,郭威想把郭荣调进京来帮自己,因为他的身体实在有些吃不消了,但是王峻就是不肯,带着一帮武将群起反对。郭威只好作罢,但是对王峻就冷淡下来,认为他太不体谅自己了。
王峻也知道郭威生气了,他想趁着今年秋收过后,国家财政窘迫的情况有所缓解,想在开春之前进军河东,把刘崇给抓回来。彻底解决国内乱局。
这是一件好事,郭威其实也想这么做。但是因为和王峻不合的心情导致他多想了一些东西,还是认为现在应该再隐忍一段时间。
孙睿永现在的提法,虽然借着说渤海的事情,实际上却是要拿下河东郡。极阴之地,有什么范围可言?虽然孙睿永隐指河套地区,因为河套地区和混同江地区相似。但是为什么不说荆襄江水之地?如果讲地形,那不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郭威就认为孙睿永在拐弯抹角给王峻说情。
而孙睿永有苦自知,关于石油的事情,身在美国的他只是对大名鼎鼎的大庆油田知道一些。而且这还没法解释的清楚。现在高继冲的兵锋指向,正是后世的大庆油田。所以孙睿永才编出这么一套以火德促水势的言辞,想要郭威限制甚至断绝与渤海的关系,如果可能最好借着收回密州和海州,把登州也拿下。
没有了大周的支持,高继冲再厉害,没人也不行。
这一次,高继冲从大周抽走的人数恐怕要达到百万,大周总共才不到三千万人口。这么多人流失,还都是文化水平很高,或者有经验的农人和工匠。这是再抽走大周的元气啊。
所以孙睿永就给出了“争德”的帽子。
谁曾想郭威好像不在乎。实际上损失那些人,孙睿永也不在乎,因为去的都是寒门士子和穷苦老百姓。而大周的统治并不建立在这些人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世家之上。渤海的政策对世家不仅没有吸引力,还因为最近对商人和世家的打压,跑出了一些手里掌握大量金银的人。
这些人跑出来的同时,也带出来了渤海的一些技术。虽然有一些重要的任务在半路就给截杀了,但是偏偏一些工业和商业人才没有受到波及。其中就包括纺织工业和轻型装备制造业。这些人加上从渤海郡传出来的《蒙学五册》中介绍的基础知识,孙睿永完全可以用金融业慢慢培养出自己的工业。
这是孙睿永梦想的事情。
孙睿永不在乎损失那些人,但是却在乎损失的一个世界上小有名气的石油资源。要知道,那是后世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基础,远超纺织工业之上。而渤海王看样子就不像是后世的人,他懂煤炭的价值,可是对煤炭的利用就加以了严格限制。想来石油也是一样,好资源和好技术给渤海王都浪费了。孙睿永着急上火,但是又无可奈何。(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理与人欲()
辽国,因为耶律璟威望不够,又不能协调南北院的矛盾,而让人生了反叛取而代之之心。超快稳定更新小说;
在刚刚建立的大周,也不是那么平静。王峻现在就成为了头疼的问题。王峻与郭威曾经情同手足,共事多年,一直配合得不错,河中之战,王峻的功劳不小。河北之地,符彦卿和高行周只能保持守势,真正出击的还是郭威于王峻率领的大军。开封之乱,王峻的家属和郭威一起都被刘承祐杀了。把郭威推上皇位,王峻可以说是主要的人员之一。大周建立,他为枢密使,差不多算是代替了以前郭威的位置。北汉入侵,郭威要御驾亲征,被王峻劝阻。是王峻率军北上,辽国不敢动弹,北汉的军队也被击败。郭威没动,徐州正式反叛,才由于策略得当,没有造成大祸。因为徐州距离开封太近了。
王峻的功劳大,但是日益骄纵。办事缺乏长远考虑,也不足以平衡君臣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徐州借着新税制而烦乱,他军事上是对的,可是在政治上却带头反对新税制,弹劾李谷和范质。郭威眉头听从他的意见,他居然拂袖而去,怒形于色。最后扔下公事不管,要郭威亲自去把他请回来。
王峻不是没有优点,办事认真勤恳,在军事上思虑缜密,常常能够以极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十分清廉,也十分节俭,这是这一代人差不多都共有的特点。因为这些优点。郭威对王峻还是非常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