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狩宋-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上,水泥价格昂贵,只需要按照水泥交易的金额进行征税,国家有了银子,自然就不怕水泥价格高。要是国家税赋来源少了,哪怕水泥价格再低,直道还是修不起。”

    孙睿永道:“所以皇上在发展商业的同时,开征商业税收。拿商业税收来冲抵建设费用。”(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章 步步惊心()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孙睿永在开封苦苦挣扎。这些问题再荆襄也会遇到,但是在荆襄的压力要比在开封小的多。

    孙睿永突然理解了高继冲为什么要跑到辽东,因为辽东一切都是新的,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渤海城里了北方事务临时总理府,很快与东丹的谈判结果也报到了开封。渤海的强势,简直就是完全不平等的条约,可是渤海就能不管不顾地逼着辽国答应了。这件事在开封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历年来对辽国的谈判从来都是相互妥协的结果,很多时候都是中原妥协较多。而且辽国想翻脸就翻脸。

    可是这次的谈判,辽国委曲求全不说,东丹国的国民实际上只是处于二等国民的待遇。

    孙睿永忍不住泼了冷水:“渤海王对待我们也是二等国民待遇。太学生有几个能够考入渤海郡?”

    赵延义嘿嘿笑道:“那不一样,王朴和赵挺一大批太学生都在渤海,渤海王要汇百科之学,这是好事。”

    赵延义自然得意,因为侄子赵挺虽说只是一个参谋,但是在渤海王的手下职位可不低。

    王溥笑道:“所说这次渤海自立总理府,不过实际管辖并未突破渤海郡。渤海郡一心治学,也就少了很多心思,皇上也才放心。”

    孙睿永现在对渤海王确实有些看不懂,只是下意思地感觉渤海具有很深的威胁:“科学,可不是什么百科之学,渤海王还是走错了方向,他想调和百科。这怎么可能?科学是只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他不是大杂烩,更加不是神仙之学。”

    孙睿永不屑地道:“渤海王太小,就算是聪明,也还是会被身边的人给带偏了。”

    王溥笑着说:“这也不能这么说。大唐以来,就在将儒佛道三教合一,渤海王倡导的暗合此理。不过因为年纪小,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也是对的,没有谁生而知之。当初渤海王跟着南平王和南平王妃就学的是实用之学,看的也不是典籍而是文书。是齐民要术这些农典。之后跟着耿先生学黄白之术和变化之学。其后又有陈陶天文与堪舆之术,吴夏承袭高郁之经世之学,余老悬壶之方。据说吴夏的夫人钱湄线描之画惟妙惟肖。至于渤海王妃的音律诗文也是雄浑奇峭。墨家机关术,道家养身内丹说,陈抟吕岩白真人都是当今声名显赫。渤海所缺者。不过是行军布阵而已。再说了要真是精通行军布阵,众位恐怕会食不安寝。”

    孙睿永对于中国的文化以及金融以外的知识实在是太少,最近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也在努力读书。他也知道这之前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导致自己再开封寸步难行。所以孙睿永对王溥随意说出来的这些学问,总算是有了一些大致的概念。

    以前他怀疑渤海王和王妃可能有一个是穿越者,但是现在越来越看不清了。

    渤海王确实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水泥和玻璃不敢说。但是轮船和火枪无疑是后来的科技。但是真要了解之后,发现这些东西的技术储备似乎在百年前中国就已经具备了,只是因为工匠受人歧视。道士们敝帚自珍,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而没有得到运用和发展。所以说渤海王这些看起来有些科幻的东西,竟然没有引起赵延义等人的吃惊。

    同时他还发现赵延义等人的算学和天文知识绝对要远超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他们建立的浑天说其实已经很接近后世的宇宙模型。而最近渤海王提出的日心说与三千世界说是在浑天说的基础上改进,并混入了佛家的哲学思想而提出的一种假说。而这种假说包括了地心说,日心说,银河星系说。往下又提出天道说和元素说。

    这已经与后世的学说非常接近。只是以一种类似于相对论的奇怪哲学理论为基础构建的。这不是没有缺陷,就是他这个完全的商业人才也能凭借后世的基础教育所获取的知识指出其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这是什么年代?这至少是千年一千啊!

    他对古中国的先进产生了敬畏。

    传说古中国一直领先于世界。看来不是虚假。孙睿永对中国历史不是太熟悉,但是唐宋元明清的大体脉络是知道的。对每一代开国之君也是知道的。这就是为什么他瞧不起郭威和郭荣,瞧不起高继冲,而对现在只是一个安边战将的赵匡胤情有独钟的原因。

    因为他知道这个天下最后是赵匡胤得去了,其他人不过是过眼云烟。

    “那是因为渤海王太小,他也才不到十岁,人总会长大的。”

    孙睿永拱手与相处较好的几位大臣告别。

    北方事务临时总理府确实给朝廷带来了震动。但是真要说震动,那还是孙睿永带来的崇商和新税制的革新。孙睿永现在打出了名声,但是也是站在刀尖上跳舞,因为他需要在给世家利益,但是又要在世家的嘴里抠出到嘴的肥肉,增加国家税收。同时还要减免农业税赋,让农民能够修生养息。

    中国人,也许在没有当官的时候,奸诈也好,私心也好,都好把握。但是奇怪地说,只要当了官,都莫名其妙地把自己站在了一个救万民与乱世的圣人的角度。即便他以前是个大奸商,草菅人命的恶人,到了这个层面,也免不了虚伪起来。

    这是一种同样古怪的文化。严格说来,苏逢吉、史弘肇、杨邠、王峻甚至郭威其实都是杀人不眨眼的角色,冤死在他们手里的人难以计数。郭威名声好听,可是河中府五六十万人死亡,千万人流离失所。河中人成群结队逃难一直逃到了楚国。要是在欧洲,这就是巨大的人权危机。可是郭威他们眼睛都不眨地就做了。

    而他们这么做的出发点居然是如何让天下以最快的速度安定下来。

    所以孙睿永提出的新税制确实会伤及官员和世家们的利益,可是他们不管愿不愿意都举手赞成。可是不能出事,不能天下大乱。到时候,这些人肯定会把孙睿永推到前面一杀以堵悠悠之口,而该运行的政策照样运行。管仲、商鞅、王莽、王叔文等人都是如此。就是倡导改革的汉武帝、隋文帝的评价也都毁誉参半。何况是孙睿永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子?

    孙睿永每当看见李谷眼中的寒光就颤抖不已。他也只能在朝上朝下尽力与王溥等于荆襄势力有点关系的人多打点几句而已。(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一章 秋季会操() 
大周税制的改革,最初只涉及到了商业和水泥、纺织业。

    但是传统的盐铁很快就纳入到了征收税赋的范围。官办的盐铁也要收税,而很多盐铁和金银等金属矿产是宫里的产业。这相当于把宫里的银子划到了度支部。既然这些产业要收税,那么就要派师爷去查账。户部也好,度支部也好,可得罪不起宫里的公公们。银行就更加得罪不起。

    李谷这次又拿孙睿永当枪使,直接在上朝时拉着孙睿永上奏。郭威虽然答应了李谷,但是很明显就看你有没有胆量真去查。

    李谷是不敢,但是他逼着孙睿永去做这件事。说做好了这件事,他就是户部尚书,而不是户部侍郎了。

    大周的政坛开始震荡,因为这一查,宫里的公公们被杀了一批,前朝和现任的官员有杀了一批,郭威这个这个由头洗牌,顺便也解决杨邠以前把前几朝的官员都要收拢道京师,之后被迫发到各地的问题。

    而李谷等人也借着这个机会,却若藩镇势力,在藩镇建立类似渤海郡这样直属朝廷的政务院这样的机构。

    所有人都达到了目的,只有孙睿永心惊胆战。

    不管怎么样,国家逐渐显现除了新的气象,这给老百姓一种希望。所以各地的局势都安定下来。

    九月,刘崇在河东试探进攻,被王峻堵了回去。这是这一年最后的一场战斗。

    渤海,秋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大周和辽国的粮食都大面积减产。渤海的水稻产量虽然没有发生大减产,但是增产不多。不过花生和其它作物却大丰收。林区的板栗和松籽,山药葛粉等等产量也快速增加。水产中的莲子莲藕和一些杂粮数量不小。所以总体上,还是一个大丰收年。这就是多物种种植业的好处。

    渤海的食品加工厂,淀粉和粉条,面条加工厂生产的粮食通过商司的船舶运到了蓬莱、长岛、罗州等以渔业为主的岛屿上。而食盐。一些海带等养殖的海产品,渔业产品通过船舶和铁路运到了千山山脉和辽河平原。

    再加上数量不少的畜牧产品和狩猎获得野味流入市场,进入人们的餐桌。

    食品的丰富,导致了整个农牧渔业产品价格都下滑了,价格下降还波及到了日用品价格,因为他们的原材料价格也降低了很多。渤海币除了增值。但是渤海郡的实际物价还是与外面的物价的价格差异缩小。

    一些加工好的食品,渤海特有的精致食盐,食用油,调味品开始冲击登州、罗州和耽罗市场。并让挽救了粮食大减产的东丹郡。当然这也加速了这些地区与渤海郡的融合。

    食品的丰富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教育中,通过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不能如南方汉民光吃粮食。也不能如北方契丹人光吃肉。膳食学院的膳食营养课程添加到了蒙学的教程中,要想身体好,你的会吃。要想身体变强壮,你的锻炼。这是高继冲和王婉容逢人必讲的话。

    当然要想弄好吃的,你得到山林,沼泽和草原去采集和狩猎,哪里是公有的,谁都能进去。但是要遵守采集和狩猎的规则,不能把动植物物种给打绝了。人类可以在大自然中获取食物,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养育万物。不然你就不能算是万物之灵。

    九月的时候,军事学院的学员,渤海师,游骑兵师,东海舰队和渤海舰队的士兵们停止了训练,从山林里走出来。集结成一个连一个连,然后帮助老百姓秋收。

    这是渤海的军人第一次集体在老百姓中亮相。

    秋收完毕之后就向军事学院汇集。进行第一次会操和第一次军事大比武。大批全副武装,身上披挂得像个外星人的士兵们一队队在直道上行走。或者搭乘列车疾驰而过。这给老百姓带来了一次震撼。

    这些军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近五万人,还是把其中数千人淘汰下来后的结果。其中海军的数量占据了大半,达到了三万人。骑兵师的数量恢复到了五千人。渤海师为一万二千人。还有两千多学院新兵。

    武器中步枪已经分出了远程单发狙击步枪,射程在八百米以上。改进了弹夹后,可以自动装填连发的半自动步枪,射程就短了很多,弹夹也只能装十粒子弹,射速也不快。但是这已经很不错了,超出了高继冲预计的研究进度。

    手雷在弹药改进后,个头缩小,威力没有降低。每个真是身上至少四枚手雷。

    迫击炮弹多次失败,多次改型后,总算有了量产的型号。不过一个班只有两发炮弹。这东西太金贵了,每次训练过后,战士们恨不得把炮弹的碎片都找回来。

    高继冲倒是想找出火箭弹,但是技术还是达不到,先把迫击炮弹造好再说吧。

    这是陆军,包括游骑兵和渤海师的战斗班标准配备的热武器。不过战士们很多情况还是热衷于冷兵器,其中弓弩仍然人手一把,标配是十只弩箭。这种武器在偷袭时非常有用,因为步枪装了消音器后非常影响射程和精度,消音器的效果也不是太好,远比不上弓弩安静。所以战士们很喜欢这种兵器。

    再就是军刺和匕首。军部和军事学院都要求在近战是不要用火器,就连军械厂制造出来的手枪型号也被否定掉了。教官们要求战士们尽量远程和在敌人不防备的时候解决对手,但这是理想状态。当你真的要和敌人面对面的时候,也就只有用近身搏杀才能在尽量小的范围内解决战斗,而不惊动其它敌人。

    这种近身偷袭和搏杀的技巧每天都在进行,不能荒废。枪支,哪怕是手枪也有局限性。在高手面前,你的枪远没有军刺来的有效。

    海军与陆军就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战场条件十分单一,能够回旋的余地几乎没有。所以更加依靠武器装备。火炮的训练还保留着,因为火箭弹的制造还需要时间。只是火炮的瞄准等系统还远没有成熟,击中移动目标的几率,就是老炮手也是要看运气。面对高丽和日本的那些小船,火炮简直就是浪费。所以海军实验了一种巨大的,能够平射和瞄准的机关炮,就是加大型号的自动装填狙击枪。能够在近距离撕碎那些木质小船和它们上面装的木盾。

    陆军连一级已经装上了简陋的电报。不过电磁研究所现在也就是能够制造线圈和开关的水平。电灯能够制造,不过不能做出真空的,而是在里面充了一些化学所分离出来的气体。要想制造真空环境,水泵得进化成抽气泵,原理还弄懂,但是制造工艺还差太远。匠器厂正在一点一点完善自己的技术,因为这回直接带来蒸汽机的效率,甚至达到制造内燃机的水平。而更进一步才是真空环境,提高电流通过金属丝时不会快速氧化,提高耐久性。这之后才是电子管的出现。所以海上远程信号传输恐怕还要等很长很长时间。(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二章 体育的初衷() 
这两年,由于部队基层的基本上是在军事学院和各部队之间流动,海军各舰艇上的人员也是如此,所以大家都很熟悉。

    不过这种大规模的合练还没有进行过,这次会操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把人员集中在一起训练队列和阅兵,增加整只部队的荣誉感。另外就是军内的比武。射击,武装越野,泅渡,攀岩,近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